11.20 《羅生門》:每個人心裡都有走不出去的羅生門

《羅生門》是日本著名導演黑澤明在1950年執導的一部懸疑電影,《羅生門》於1951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以及第2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黑澤明導演是日本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其一生獲獎無數,曾獲得世界四大電影節的三個最高獎項,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以及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羅生門》就是黑澤明導演的代表作品,並一舉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金獅獎。黑澤明於1998年逝世於日本東京,享年88歲。雖然黑澤明離開了人世,但是他留下的作品依然被很多觀眾所喜愛,其中也不乏對於人性的思考。

《羅生門》:每個人心裡都有走不出去的羅生門

羅生門


四個人講述了一個故事的電影結構


羅生門是日本殿堂級的導演黑澤明的代表作,影片拍攝於1950年,《羅生門》雖然是一部黑白電影,但是影片中對於人性的展示與思考,直到今天仍然拷問著我們每一個人。黑澤明導演為了表達出電影對於人性的探索,把一件兇殺案放到了四個人口中去講,這種“四個人講述一個故事”的結構,把每個人內心的想法全部暴露出來,看著講故事的這四個人,似乎我們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羅生門》:每個人心裡都有走不出去的羅生門

羅生門

電影結構的選擇對於電影主題來說是尤其重要的,電影講述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電影主題表達的效果,如果這部《羅生門》不是四個人來講,而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那麼電影對於人性探索的主題將不會達到如此震撼的效果。這是黑澤明導演的顯示功力的地方,作為世界級的電影大師,黑澤明導演對於電影結構的選擇恰到好處,讓《羅生門》成為了自己思考人性的外在表達,影片裡的雲遊和尚曾說:我們到底還能不能相信自己的靈魂?或許沒人知道答案,這也正是電影留給所有觀眾的思考。

《羅生門》:每個人心裡都有走不出去的羅生門

羅生門雲遊和尚

每個人都善於欺騙真正的自己


電影是圍繞著一場發生在叢林裡的兇殺案展開的,這裡有四個最主要的人物,也就是這個故事的四個不同的講述者,砍柴人,強盜多襄丸,武士還有武士的妻子。本來是一場並不複雜的兇殺案,但是經過四個人不同的講述之後讓這場案子平添了很多懸疑色彩,對於同一個兇殺案,四個人的講述有很多的矛盾點,為什麼會這樣呢?毫無疑問,他們撒謊了,而且是每個人都撒謊了!那麼他們撒謊的動機是什麼呢?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內心。通過這四個人的講述可以看出,她們都在美化自己,每個人都欺騙了真正的自己。

《羅生門》:每個人心裡都有走不出去的羅生門

羅生門多襄丸

強盜多襄丸所說的版本里:是自己為了得到武士的妻子而綁了武士,而後來武士的妻子讓他們進行決鬥,多襄丸不得不殺了武士。多襄丸把自己的殺人描述成被迫無奈,而武士的妻子也是願意跟隨自己,這或許就是多襄丸眼中的自己。武士說的版本里:武士不是被殺,而且自殺,他這樣說的理由很簡單,因為他是武士,而且自己的妻子被人侮辱,日本的武士文化裡,這是非常恥辱的,只有自殺才是有尊嚴的,武士為了自己的尊嚴撒了謊。

《羅生門》:每個人心裡都有走不出去的羅生門

羅生門武士妻子

武士的妻子版本里:自己是被迫與多襄丸發生關係的,而且後來他請求丈夫的原諒,而丈夫不肯原諒他,於是她就哭暈了過去,丈夫的死自己毫不知情。她這樣說是因為自己是一個妻子,自己不能背叛自己的丈夫,只能說是自己被迫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臉面。而那個砍柴人看上去並沒有說謊的動機,但是後來他自己也承認,自己對那把短刀感興趣,他是個窮人,那把短刀價值連城,他渴望得到拿把刀。而且他有意的去迴避那把刀的去向,說明他心裡也有鬼,甚至那個武士也有可能是砍柴人為了奪刀而殺死的。每個人都在為自己考慮,每個人都是自私的,每個人都為了自己而去忽視事情的真相。

《羅生門》:每個人心裡都有走不出去的羅生門

羅生門武士

當真相無足輕重,我們還能否相信自己的靈魂


這部電影直到最後也沒有交代出到底這件兇殺案的過程是怎麼樣的,這樣的結局是非常巧妙的,其實這件案子在經過這幾個人的講述之後早就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導演真正想要說的是複雜的人性,兇殺案只是講述人性的一個載體。人可以輕而易舉的欺騙內心的自己,人為了利益可以撒謊,每個人似乎都是這樣的,多襄丸是這樣,武士是這樣,他的妻子是這樣,砍柴人是這樣,那個奪走孩子衣服的乞丐也是這樣。

《羅生門》:每個人心裡都有走不出去的羅生門

羅生門樵夫

影片的最後,雲遊和尚把懷中的孩子交給了那個砍柴人,砍柴人家裡已經有六個孩子了,而他還想收養這個孩子,在那個生活困難的時代,砍柴人這樣做,確實不太符合正常的倫理,但是那個時代裡或許人心早就不講什麼邏輯,或許他也是在為自己贖罪,或許那個兇殺案真的就是他做的,或許他在為自己內心的虛偽、自私而贖罪,或許這是影片最後散發出來的一點人性的光輝。或許他的心裡也有走不出去的羅生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