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真相不一定是真相

1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3》中,唐一菲再次提起了當年她與凌瀟肅的婚姻,她說到了網絡暴力的可怕。在她講述的過程中,屏幕上出現了很多彈幕,有人支持她,有人反駁她,各種各樣的內容參差不窮,十個人十個說法,百個人百個說法,千個人千個說法……

真想到底是什麼?只有當事人心裡明白。

隨著時間的流逝,凌瀟肅與姚晨也各自有各自的家庭,有了各自的生活,互不干擾。大家也快忘記這件事。

隨著唐一菲作為《妻子的浪漫旅行3》的妻子嘉賓,凌瀟肅與姚晨當年撲朔迷離的故事又被提出來了。

羅生門:真相不一定是真相


當初的真相到底是什麼?當事人還是沒有說,可能他們都知道說了後又帶來網絡暴力形成惡性循環。

不知道真相的我們,也只能通過彈幕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因而也有“一萬個人有萬個說法”。

吃瓜群眾的我們,因為不想被娛樂所誤導,所以也想知道真相。

但是真相就真的是真相嗎?

2

黑澤明導演的黑白電影《羅生門》,是一部講述人性弱點的經典電影。

武士金澤武弘被人殺害,作為證人,樵夫、強盜、死者的妻子和借死者的魂魄來做證人的女巫一起來講述這件事的經過。

武士帶著妻子穿過叢林的時候,強盜被妻子的美色吸引,起了邪念,強盜使計綁住武士,並當著武士的面,給他帶了綠帽子,其結果就是妻子不見了,武士被殺害,強盜暈倒在水邊。

很簡單的故事,四個人四個說法,每個人說法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懷著對自己有利的目的,竭力美化自己,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事實,導致真相撲朔迷離。

羅生門:真相不一定是真相

真相是什麼?也只有當事人知道。

但是當事人說出來的就是真相嗎?

《羅生門》小說中,寫到“撒謊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數時間裡我們甚至都不能對自己誠實。那是因為人們太脆弱了,所以才撒謊,甚至對自己撒謊。”

自己說的謊言,有時候自己都信以為真,更何況是他人說的謊言。

真相未必是真相,眼見未必是真,耳聽未必為實。

只有真正用心思考、用心看世界,我們才能獲取一點點真相。

3

在《奇葩說》中,有一集是辯論《被誤會了要不要澄清》,正反雙方都各自呈現出不同的論點論據。但是我記得蔡康永說:“名人的澄清和普通人的澄清不同。”

在我認為,名人和普通人一樣,澄清後的真相也一不定就是真相。

而我們在乎的真相又是什麼咧?

也許我們並不在乎,我們在乎的可能只是這個真相是否能成為我們飯後閒談的一種消遣。

凌瀟肅和姚晨當年的事情真相到底是什麼?

也許他們當事人都明白,真相對於我們這群吃瓜群眾來說,根本不重要,所以他們沒有說,因為真的毫無意義。

羅生門:真相不一定是真相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清白的人不需要解釋,因為他本身就是清白的。

莎士比亞說:“成功的騙子,不必再以說謊為生,因為被騙的人已經成為他的擁護者,我再說什麼也是枉然。”

在說清楚一件事的時候,往往要花費更多經歷更多時間來完成這件事,這樣是不值得的,是浪費時間的。

尤其是當發現“我再說什麼都是枉然”的時候,這種努力說出真相的過程中,就顯得無奈及心酸。

與其做這種無用功,不如花更多時間來填充自己的內在素養。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們作為網絡中的一份子,在相信一件事的時候,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性,不要被牽著鼻子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