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無言升學新講堂第五講

每一個努力且足夠優秀的孩子,都應該有考入名校的權利,不是嗎?

我有一個海淀的朋友,他的孩子今年剛剛參加完中考,考試成績是558分。

與歷年相比,分雖不算高,但在海淀區全區排名卻很靠前——名次並列第197名,大家都為他們全家感到高興。

因為孩子的學校沒有校額到校指標,要進名校,只能走嚴格按照區排名的統招渠道。

他應該是能進人大附中的。

全北京最牛的人大附中2017年錄取分數是563分,對應的區排名是546-652名。

2018年錄取分數是560分,對應的區排名是666-766名之間。

按照往年排名估計,最差的情況,錄取分數線應該是554分-556分之間。

諮詢校方,給的答覆也是:區排名500名以內被錄取的可能性大。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朋友夫婦雖然談不上屬於極端的海淀雞血家長類型,但也沒少為子女教育付出。

在海淀區升學沉重氛圍之下,他們經歷了很多坎坷,每當提起全家拼小升初的往事,我朋友都幾乎淚盈滿眶。

從一年級開始,他們就帶孩子學奧數、學英語,拼機構高端班、考KET/PET/FCE,等等。

圍繞著大鐘寺、黃莊、金源燕茂等培訓機構,風裡來雨裡走,多少年無休息日,總算考上了一所著名的民辦校。

考上以後,也沒敢停下來喘幾口氣,繼續三年披星戴月的新長征。刷題不計其數,做過的卷子簡單稱量也是以百公斤計算的。

我認為他們是妥妥的第二類家長——那些以知識階層的精英為主,信奉“學習(在任何時候對草根來說都)是硬道理”這一簡單直白的人生信條的家長。

在海淀,多得是這類家長。

分數一出來,覺得這下子考入人大附中有希望了,含辛茹苦的大人和孩子,總算有了美好的盼頭。

但最後的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這麼高名次竟然沒被錄取。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更令大人孩子扼腕嘆息的是,人大附中今年最低錄取分數線真的是在558分。

但同分不同命。

所謂同分不同命,是在總分相同時,按照如下優先順序錄取:

1.現役軍人子女和現任駐外使領館工作人員隨任子女(初中階段回國)優先錄取(已加分者除外);

2.然後,依次以語文、數學、外語單科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

3.若三個單科成績仍相同,則按隨機號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無獨有偶,還有一個朋友的孩子也是在海淀區,今年中考是545分,分數雖不高,但區排名也不低,並列區排名1410名。

按照去年101中學錄取名次1578-1714名來參考,則很有希望考進101中學。

但很遺憾,101中學今年統招錄取分數線是550分,區排名高達789-899名之間。

真是見了什麼大頭鬼……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這兩件事讓我在震驚惋惜之餘,也激發我做了一些更深層面的研究。

我首先上網簡單看了一下,與中考家長們息息相關的這麼大事情,在網上的談論卻很少。

北京現行的教育媒體通常不會談這麼瑣碎的事情。

總是販賣焦慮的雞血派自媒體只是簡單的說:這次海淀區各名校統招最低錄取分大幅度提升的原因是校額到校指標名額大幅度升高造成。

他們的話能信嗎?

當然不能!

讓我們回顧一下相關圖表: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很多家長光看圖表,也只是看得自己一頭霧水,讓我們看一下名校的招生計劃吧。

人大附中和清華附中(作為對比)18年、19年招生計劃如下圖: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人大附中今年統招名額總共有143個。

這個孩子海淀區並列第197名,實際排名最低248名,他考不進人大附中唯一的理由就是:排在他前面的200-240名考生裡,有143個考生走統招通道申報人大附中並被錄取。

在海淀區558分及以上的考生當中,人大附中體系的初中部有近100名,這些學生本應該走直升通道升入人大附中——只有好學生才直升,不是嗎?

但從理論且實際也被證實了,人大附中中考高分生都走了統招通道——大規模擠佔了這143個名額。

先看一下兩校2019年中考招生的雷達圖: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從圖中可以看到:

人大附中的教改直升佔比最大,校額到校其次。

可能很多家長及讀者還不瞭解校額到校是什麼。

解釋一下校額到校:

校額到校,是在中考的時候,北京教委有計劃地將重點中學的招生名額抽出一部分,分配給校額到校校的一種招生制度。

享有校額到校資格的是絕大多數普通中學及成績差的中考重點中學。

但由於今年人大附中將自己內部的中考高分考生大量推送到統招通道,直升簽約的學生分數普遍不夠統招最低錄取分數線,結果形成下面這張圖: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我再將校內初升高(統稱為內部直升)及外校政策招生(以校額到校為主)、外校統考三個路徑的比例比對,形成了如下示意圖: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可憐的小小綠色區域,代表了人大附中以外的今年1萬2千名海淀考生中(不通過校額到校)考取人大附中高中的人數。

好誇張呀!

海淀的雞血和悲傷

這誇張背後更為誇張的是,社會對此事的普遍漠然。

細想想,這種漠然,卻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因為單次事件影響的學生人數並不大,受影響的人數比例僅佔海淀區考生的7-8‰。

當一個名校的中考統招被消滅,實際受影響最多隻有100個孩子,與多數人看似不相干。

但在海淀,這讓多少雞血父母悲傷。

無獨有偶,其他區的中考也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有個不便透露名諱的名校其初升高,看分數錄取,與不看分數,至少差出一倍人數。

還有另一所不便透露名諱的名校其初升高比例,也遠超30%,誰都不敢相信那些全是憑分考上來的。

不憑分,憑啥?

大學子弟、XX子弟,這些是大眾可以理解的。

但除此之外的內部直升,是否就該嚴格控制呢?

至少名校得對外校那些高分卻直升不了的孩子們有個起碼交待,不是嗎?

藉著不斷變化的氛圍,人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嘲笑海淀家長的雞血拼娃低效、艱苦且孩子厭學的比例越來越高。

但嘲笑遠不足以使我們悲傷,喪失公正才會令我們悲傷,這是社會的內傷。


無言

京城知名教育博主,微信公眾平臺“無言升學新講堂”創辦人。

公認育兒有成的爸爸典範,少時受木村久一思想影響,立意於子女的早期培養,並於生子之後付諸實踐。在陪孩子升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並樂於指導周圍家長,被家長們稱為“升學的指路明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