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在上海,我發現一個好玩的細節。

上海人的圈子中,常有來自彭浦新村的朋友。

01

似乎上海人很容易對彭浦新村,表示認同。

這裡是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存在已超過60年。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以前在這的老人說,如果六十多年前,你來到彭浦,除了這些碉堡,你還會看到高高的谷堆、金色的稻田,一片片的村莊,可謂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直到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迎來大發展時期,彭浦的樣子才開始改變。

因為根據當時上海的整體規劃,全市決定建設八個工業區,彭浦就是其中之一。

工廠一家家地建立起來,工人自然也多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這片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熱土。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為了讓工人們住宿,1958年這裡建起了工人宿舍。現在的彭一、彭三、彭五、彭七四個住宅小區,就是最早的彭浦新村。

直到1978年,彭浦新村被劃入閘北區,居民的戶口才從郊區戶口變為市區戶口。但是,即使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周邊很多農田,房子還不多,晚上聽到青蛙總是哇哇哇叫著”。

彭浦新村變成城市戶口後,每人每個月糧油補貼,可以提升一大塊。


02

彭浦新村的人,質樸、熱情,容易交朋友,很多人一輩子生活在這裡,身上透著一種市井裡的人情味道,而且團結和睦,充滿了大家庭的溫暖。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這麼多年來,彭浦新村先屬寶山,後歸閘北。

就像住在這個彭浦人自嘈的笑話一樣,彭浦新村似乎就是上海又愛又恨的地方,這裡是容納23萬人生活的地方,曾經是老閘北人口中的“ 下只角、鄉窩頭”。

幾年前,閘北和靜安兩區合併,上海人就流傳著一段毛腳女婿和丈母孃之間的對話——

丈母孃:小夥子哪裡人啊?

毛腳:上海寧

丈母孃:靈額靈額,房子儂有乏?

毛腳:我有的,80多平方。

丈母孃:個麼那屋裡廂房子了哪裡一塊?

毛腳:靜安區,上班不遠。

丈母孃:哦喲,蠻好蠻好。個麼在靜安寺,還是南京西路?

毛腳:彭浦新村。

丈母孃:西了滾!

從一些上海人的心理意義而言,“靜安區彭浦新村”這樣的描述,還是多少有心裡膈應。

家住靜安寺的朋友,會說自己住在“老靜安”,以此拉開和火車站和市北工業園的區別。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而彭浦新區的朋友,心態就更復雜了。

一方面,他們確實承認,靜安區的抬頭,似乎讓彭浦新村好聽了不少。另一方面,他們又真心覺得,彭浦新村現在也很好啊,名氣響有什麼用?


03

什麼是彭浦新村?

是一個容納了很多山西地名的所在,什麼“聞喜路”、“汾西路”、“保德路”、“曲沃路”等,都源自山西的名郡。

不光是彭浦新村,解放後,隨著閘北不斷向北面發展,此時命名的新路名,都以山西省地名命名的居多,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大寧路、平型關路、汶水路等。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是不夜城、南北高架路大批重點工程建設動遷居民的容納地;

是曾經逼停8條公交線路的“彭浦夜市”,當時途經公交車不得不在20時到次日凌晨2時更改行進路線;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是“紅花村飯店”、彭浦第一炸、黑暗料理魔鬼筋肉蛙、紅辣椒麵館......


04

經常有人說,彭浦新村站是上海早高峰地鐵客流量最大的站頭之一。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每當車輛到了彭浦新村站的時候,隨著人流“轟”的一下,車廂空了很多。

城市的發展永遠是這樣。為了疏通人群,在彭浦新村造了一個地鐵站。而其結果,又帶來了大量的客流。最後擁擠的地方還是那麼擁擠。

走到這裡的一些小區,可以明顯看出,部分住宅已經有些陳舊。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斑駁的牆面留下的,是一種難言的歷史負擔。

在這些樓道,你可以感受到純正的市井氣息......


05

要說“彭浦”二字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宋元年間。

而且解放前的歷史裡,一直是獨立於閘北的。一個“浦”字,告訴大家,這裡原來有入海口、或者河口。這就是“彭越浦河”,南起蘇州河(昔稱吳淞江)、北至走馬塘,全長7.4公里,是當地幹河,朝潮夕汛衣食萬家。

而彭,指的是彭越。

這是一名大將,幫助劉邦在垓下之戰中,擊敗了項羽。1299年,為了紀念彭越,在這裡修建了彭王廟。

所以,人口在這裡聚居,久而久之,成為小鎮,曰“彭浦”。


06

在彭浦新村行走,一個很大的感受是:

老年人和小孩很多,20到40歲的年輕人不多。

根據資料顯示彭浦新村街道有15萬居民,60週歲以上的,將近5萬。在過去的20年裡,彭浦新村20至40歲的戶籍人口,正在減少。

以前上海人說,過了天目路就是郊區。對打拼的年輕人來說,留在原地,有時候意味著裹足不前。

“離開彭浦”,逐漸成為了一種精神號召。

於是就這樣,在不經意之間,彭浦新村成了上海發展的一個副引擎,一個資源的反應堆,不斷輻射出能量。


與此同時,因為房屋租金相對低廉,地理位置相對靠市中心,彭浦新村又吸收了很多外來人口。

在馬路上看,大概80%的菜場、小吃、還有鐘點工、家政服務什麼,都是外來人口——臨汾路擺攤頭的、冒充“殘疾人”開殘疾人車的....人實在太多了。

這些人,為魔都的峰谷之間,平緩節奏。


07

當年閘北入贅靜安後,上漲最快的是彭浦板塊,提起這個板塊總會與老公房聚集區掛鉤。

的確,彭浦新村的一大片住宅小區從1958年就開始建設,到上世紀90年代為止,形成了體量龐大的老公房社區。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而就是因為它發展較早,周邊生活配套相對完善,特別是軌道1號線延伸之後,在之後的商品房開發過程中,又吸引了大量購房者把家安在了彭浦。

根據統計,靜安區(包括閘北)上半年成交均價為96833元/㎡,共828套成交,其中就有544套來自彭浦板塊,剩餘套數都被大寧板塊的靜安府西區所包攬。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其實呢,對整個彭浦新村而言,區域上的變動,實在算不得什麼。

彭浦新村,有一點歷史,有一點厚度,有一點冷清慣了的淡定。

當然,也有一點310108的倔強和不服輸。

喜歡彭浦,其實,“喜歡”無非是一種習慣。

習慣了和街坊鄰里的噓寒問暖,習慣了清晨穿梭於大街小巷、疾步奔走的自得其樂,習慣了心情好或不好的時候,遊走於喧鬧的夜市街頭,隨處逛逛的安逸,習慣了難過的時候,逗留在那家老店點上一杯飲料,注視著往來的人群……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也許,之於整個大上海,彭浦絕稱不上是最海派最美好的,但它卻在十五萬彭浦人、近二十多年的安居樂業中,積澱出了一股實實在在的濃油赤醬味!

“彭浦是我成長生活的所在,載著我所有美好的情懷。”

和圈子裡的彭浦新村的朋友們一樣,堅信彭浦、堅信上海未來可期!

所以,你的朋友圈裡有這樣一個來自彭浦新村的朋友嗎?

作者淮海中路老王,來源網絡。凡註明轉載來源的文章,均為其他媒體或平臺的作品,本平臺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侵刪。

彭浦新村,每一個上海人圈子裡都有這樣一個存在?

地產上海(ID: estatesh)關注最前沿的地產資訊,深度報導上海區域房產動態。旗下擁有多個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新浪微博等全媒體矩陣,並通過專業團隊深耕長三角地區,商務合作歡迎留言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