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電視劇裡的“荔浦芋頭”有多好吃?

電視劇裡的“荔浦芋頭”有多好吃?

小時候看《宰相劉羅鍋》,有一集講“荔浦芋頭”的印象特別深刻:劉墉為了減輕老百姓負擔,拿普通芋艿冒充荔浦芋頭給乾隆帝吃,弄得皇上大倒胃口,準備免掉廣西人民的供奉。

這時候萬惡的和珅登場,把正宗的荔浦芋獻到皇上餐桌上。乾隆美餐一頓後龍顏大悅,順手將欺君有罪的劉羅鍋降官三級。

电视剧里的“荔浦芋头”有多好吃?

現在想起來,這橋段未免太過老套。不過當年看了張國立老師和王剛老師倆人猥猥瑣瑣地湊在一起大吃特吃的樣子,倒是沒少流口水。嗯,去廣西的時候,一定要嚐嚐這個神奇的東西。

电视剧里的“荔浦芋头”有多好吃?

實際上,此物並非只有廣西獨有,在湖廣一帶,是不少地方的特產:生在廣西荔浦縣叫荔浦芋,生在廣東炭步鎮叫炭步芋,生在福建福鼎市叫福鼎芋,生在浙江奉化縣叫奉化芋艿頭,生在臺灣就叫臺灣芋。

而它本來的名字,應該叫“檳榔芋”。並不是長得像檳榔,而是這種紡錘形的大芋頭,剖開後有檳榔狀的深色花紋,非常漂亮。

电视剧里的“荔浦芋头”有多好吃?

相比普通芋頭,它的肉質更鬆軟,纖維結構更細密,澱粉化學鏈也更簡單。所以如王剛老師所說:“它甜若鮮蜜,鬆軟若美女之酥胸。”

從生物學上來講,其實這是進化不完全,生物複雜性較低的表徵。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如甜蝦、薄殼這些原始海洋生物的蛋白質結構,遠比哺乳動物簡單。所以只需要簡單烹飪,或者生吃,就能嚐到鮮甜的氨基酸味。

电视剧里的“荔浦芋头”有多好吃?

而各地檳榔芋的吃法,也有著迥然不同、情態各異、卻又滋味皆佳的料理方式。

福建福鼎的檳榔芋,吃的是粗獷的海濱風味。這是個背山靠海的小城,有著極其豐富的食材,以及對吃極大的熱情。當地最著名的石湖海鮮排檔,短短一公里的一條小路,聚集了上百家各式餐館和小攤,每天從下午四點到凌晨兩點,一直保持著人聲鼎沸的狀態。

敲魚丸、生拌蝦、熗蟹鉗、海螺拼……酒足飯飽後,作為主食,最不能錯過的就是一道清蒸檳榔芋。橄欖球那麼大的芋頭,連皮直接蒸熟,還帶著點海邊灘塗裡鹹鹹的泥巴,有了鹽焗的模樣。

电视剧里的“荔浦芋头”有多好吃?

拿起一塊,徒手剝皮,也不用蘸調料,直接入口。鹹、甜、粉、糯,兼有蓮藕的輕靈,與地瓜的香甜。

泉廈地區流行炸物,當然也不能少了炸芋片。檳榔芋去皮,切薄片,裹上蛋液油炸,這是廈門排檔裡常有的菜色。最好蘸閩南特色的甜辣椒醬,香軟酥脆,比薯片什麼好吃得多,且極宜下酒。

电视剧里的“荔浦芋头”有多好吃?

如果是在廈門暑氣漸消的深秋傍晚,坐在海濱,要一盤水煮螺拼、兩瓶冰啤酒,以及一盤炸芋片,這應該是身在廈門,最值得一說的享受。

臺灣對檳榔嶼的烹調其實很江浙,畢竟委員長帶去了大量江浙地區的精英幕僚及家屬。所以臺灣芋最常見的做法,是與江浙風味的紅燒肉燜在一起。臺菜裡叫它芋頭扣肉。本來就醬汁濃稠味道豐厚的大片紅燒肉,加上了香軟的檳榔芋,小火慢煨、大火收汁。

此時,芋頭吸飽了肉汁,豐腴適口;紅燒肉則因為芋頭的加入,增加了澱粉濃稠掛漿的效果,並帶著輕微的甜味,極美。

电视剧里的“荔浦芋头”有多好吃?

“芋頭腐乳”也是臺灣特產,加入甜美的芋塊和酒釀,本來普通的腐乳,瞬間變得輕巧靈動。除了下白粥之外,這種芋頭腐乳最好的吃法是拌麵條——一筷子白煮的清水掛麵、一勺芋頭腐乳、一注芝麻油,不用別的調料,只需要細細拌勻,就能變得鹹鮮香潤,無與倫比。

用這東西當伴手禮,比大路貨鳳梨酥有誠意得多。

當然,論及檳榔芋最好的吃法,應該是經常在頂級宴席上出現的甜品——太極芋泥:將正宗的廣西空運檳榔芋蒸熟,加冰糖豬油搗爛成泥,再加棗泥、紅棗、蓮子裝飾成太極圖案。最後再加一層豬油,封住芋泥的熱氣後上桌。

此時的芋泥,被熬成一種近乎於晶藍的顏色,既稠且勻。入口的瞬間,一種由糖分、豬油和芋泥三者,在溫度的調和下,所迸發出的肥、甜、軟、燙、香,能把包括八寶飯、蜜汁蓮子在內的所有中式餐後甜點都比下去。

這是任何沒吃過的人,都無法想象的。

电视剧里的“荔浦芋头”有多好吃?

禪修大師比爾波特說,他想要過“一種簡單的生活:在雲中,在松下,在塵廛外,靠著月光、芋頭過活。”

我認為,大師一定只吃過平凡無奇的小芋艿,沒有嘗過中國的檳榔芋。否則,他一定不會拿芋頭比喻簡單的生活。

电视剧里的“荔浦芋头”有多好吃?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电视剧里的“荔浦芋头”有多好吃?

讀萬卷書,吃萬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