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完顏宗弼 的柺子馬和鐵浮屠失利後,金國大軍只得後退。金軍進佔郾城與潁昌之間的臨潁縣,企圖切斷岳飛與其副手中軍統制王貴兩軍之間的聯繫,然後實施各個擊破(圖31,穎昌之戰地圖)。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31 穎昌之戰地圖

張憲等岳家軍統制得知消息後,也率部先後從淮寧府等地趕往郾城會師。岳飛一方面加速調集兵力,同時命令其得力助手張憲等人率大隊人馬向臨潁進發,尋求與金軍主力決戰。

岳家軍將官楊再興和王蘭、高林等人以三百騎為前哨,巡綽到小商橋,與金國軍隊主力猝然遭遇,數萬金軍對他們實施包抄圍掩。經過一場眾寡懸殊的激戰,楊再興三百將士全部英勇戰死,金軍萬戶長撒八孛堇,千戶長與百戶長等軍官100餘人被刺死,被殺的金軍將士有二千多人。《宋史》卷368《楊再興傳》記載:“兀朮憤甚,併力復來,頓兵十二萬於臨潁。再興以三百騎遇敵於小商橋,驟與之戰,殺二千餘人,及萬戶撒八孛堇、千戶百人。再興戰死,後獲其屍,焚之,得箭鏃二升”。

紹興十年七月十四日上午,完顏宗弼(兀朮)、鎮國大王、韓常,另有四個萬夫長,帶領女真騎兵三萬多騎,在潁昌府城西門外舞陽橋以南列陣,此外還有很多後續部隊陸續開進戰場。金軍在那裡擺開陣勢,橫亙十多里,金鼓震天。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當時岳家軍戍守潁昌府的部隊共有五個軍,總兵力不到三萬人。岳雲率領八百名背嵬騎士居中,首先出動,馳擊金軍。岳家軍步兵也展開嚴整的隊列分左右翼繼進,以翼蔽馬軍,與敵軍廝殺。金國軍隊倚仗兵多勢大,岳家軍將士則憑藉士氣勇銳,雙方苦戰了整整幾十個回合,依然難分高低勝負。岳雲前後十多次出入敵陣,身受百餘處創傷,岳家軍許多將士也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

潁昌府的戰鬥進行了整整一上午,到了正午,戰事仍然十分激烈,雙方相持不下。守城的踏白軍和選鋒軍這時投入了戰場。多了兩支生力軍以後,岳家軍將士頓時士氣倍增,董先、胡清與王貴、岳雲合兵奮擊,戰局迅速得到扭轉,金兵很快就支撐不住。完顏宗弼全軍潰散,大敗而逃。至此,岳家軍將士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大獲全勝,取得了潁昌大捷。

潁昌之戰的戰果是輝煌的,岳家軍將士當陣殺死金軍統軍使、夏姓金吾衛上將軍(兀朮的女婿),還先後殺死金軍千夫長5人,殺死金兵5000多人,擒獲金兵大小首領78人,俘獲金兵2000多人,繳獲戰馬三千多匹,繳獲的金、鼓、旗、槍、器甲等器物更是多得不計其數。金軍副統軍粘汗孛堇身受重傷,抬回開封府後死去。

圖32-圖35為宋代龍吞口蒺藜鐵槍(12世紀,245公分,林海先生收藏)。此槍龍吞口,竹節杆,配以銅蒺藜,劈砍和擊砸都比較便利,而且蒺藜也有防止敵人利器順槍桿切削的功能。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32 宋代龍吞口蒺藜鐵槍(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33 宋代龍吞口蒺藜鐵槍(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34 宋代龍吞口蒺藜鐵槍(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35 宋代龍吞口蒺藜鐵槍(4)

圖36-圖39為宋代海馬紋飾破甲錐(12世紀,57公分,湯旭城先生收藏)。此錐錐體呈四面菱形,錐筒部浮雕海馬紋飾、海馬紋飾主要自儀仗旗幟的白馬紋飾演變而來,元代青花瓷器上多見。透甲錐主要針對皮、鱗、鎖等複合甲,捨棄了劈砍的功能,而加大了穿刺功效。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36 宋代海馬紋飾破甲錐(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37 宋代海馬紋飾破甲錐(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38 宋代海馬紋飾破甲錐(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39 宋代海馬紋飾破甲錐(4)

宋朝兵器是很駁雜的,周緯先生在《中國古兵器史稿》中的形容“形式龐雜,凌亂無章”,毫不過分。《武經總要》中宋朝的槍就有短刃槍、短錐槍、抓槍、蒺藜槍、拐槍、拐突槍、拐刃槍,刀有掉刀、屈刀、躀耳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等等。套用現代一句軍事術語,宋代軍隊武器的制式化很成問題。

宋代對漢代有一種莫名的崇敬感,從青銅器到玉器,宋代都按照漢代樣式來製作。就武備而言,由於宋代的鋼鐵產量比漢代高几個數量級,所以環首直刀做成寬刃也不怕浪費了。形制而言,燕尾矛,鐵槊也都傳承漢代形制,只是加上了宋代本朝的一些元素。

圖40-圖43為漢代響鈴雙鐵槊(2世紀,64公分,陳劉新先生收藏)。這對鐵槊屬於駱越文明末期進入鐵器時代的武備,雙面掛鈴,舞動時發出聲響,在戰場上可以增加威勢。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40 漢代響鈴雙鐵槊(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41 漢代響鈴雙鐵槊(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42 漢代響鈴雙鐵槊(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43 漢代響鈴雙鐵槊(4)

槊出現於漢代,在隋唐時期得到推廣。唐代詩人元稹在《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中提到,“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這種威力強大但造價昂貴的武器,只能少數貴族配備,而一般文人貴族、官僚,佩華麗的劍足以彰顯身份。只有需要領兵作戰的門閥貴族,才需要具有實戰性的騎兵武器,因此,槊與世家貴族出身的將領結合,成為其標誌。

圖44-圖47為宋代鐵雕龍吞鋄銀鎏金鐵槊(13世紀,60.5公分,秦川先生收藏)。此槊採用插莖式安裝方式,根部鐵雕龍吞鋄銀鎏金,雙血槽,槽內鋄金銀卷草紋飾。歐陽修主編的新唐書(11世紀)記載:“金吾衛折衝都尉一人主之,領四十人,二十人持槊,四人持弩,十六人帶弓箭,又二人持槊,皆佩橫刀,槊以黃金塗末“。到了宋代,皇帝出行5000人的奢華儀仗隊中,只有八名金吾衛持槊。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44 宋代鐵雕龍吞鋄銀鎏金鐵槊(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45 宋代鐵雕龍吞鋄銀鎏金鐵槊(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46 宋代鐵雕龍吞鋄銀鎏金鐵槊(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45 宋代鐵雕龍吞鋄銀鎏金鐵槊(4)

在槊興起的南北朝時代直到中晚唐,許多猛將的傳記裡都有一句“善使槊”的記載,而無論是高敖曹、尉遲恭還是程知節、李存孝都是世家子弟或者將門之後。槊的製作過程特別複雜,將近一年才能製作出一把適合戰場使用的槊,因此在宋代之後,逐漸被更容易製作和練習的槍、矛所代替。

圖48-圖51為宋代鋄銀山甲紋燕尾矛(13世紀,34公分,秦川先生收藏)。此矛吞口處鋄銀如意雲紋,套筒處滿鋄銀山文甲紋。山文甲是一種典型中國式盔甲,盛行於宋代和明代。山文甲通過甲片與甲片互相枝杈咬錯成甲,甲片形狀如漢字的“山”字。據說如果甲片製造精巧劃一的話,製成全甲甚至不需一個甲釘,不需一縷絲線。明代商喜的畫作中,關羽穿的就是山文甲(圖5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48 宋代鋄銀山甲紋燕尾矛(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49 宋代鋄銀山甲紋燕尾矛(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50 宋代鋄銀山甲紋燕尾矛(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51 宋代鋄銀山甲紋燕尾矛(4)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52 明代商喜畫作“關羽擒將圖“局部

明代之後,長兵器越來越多在儀仗中使用,兼具實戰和禮儀效用。圖53-圖56為明代御林軍鋄金卷草紋長刀(16世紀,116公分,賈紅東先生收藏)。明代描畫皇家出巡場景的“出警入蹕圖“中,御林軍都使用此類型長刀(16世紀,圖57)。此刀氣勢恢宏,血槽內鋄金卷草紋,八角檔,鋄金銀裝具,屬於明代皇家儀衛用刀。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53 明代御林軍鋄金卷草紋長刀(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54 明代御林軍鋄金卷草紋長刀(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55 明代御林軍鋄金卷草紋長刀(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56 明代御林軍鋄金卷草紋長刀(4)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57 明代“出警入蹕圖“局部

作為儀衛用器來說,方天畫戟也是重要的門類。三國演義中,呂布使用的方天畫戟,事實上在三國時期還沒有產生,如果真的使用戟的話,漢代也是使用卜字戟。卜字戟逐步被淘汰之後,方天畫戟在宋代開始出現作為儀仗器。根據《宋史·輿服志》中的記載,宋代的門戟為木質,上面懸掛有五色帶,帶子的末端為銅鈴。門戟平常放置在大門左右兩邊的木架上,不同級別的建築門前列戟的數目也不同,皇宮、宗廟、國學、文宣王廟門前都是左右各12支,一共24支,武成王廟是左右各8支,一共16支。諸州官署的門前也有門戟,而私宅只有御賜府邸才可以列戟。

在宋畫“免冑圖”中也出現了執戟武士的形象(圖58,11世紀)。武經總要的“刀八色”中對單月牙的戟稱為戟刀(圖59,11世紀)。圖60-圖63為明代鐵戟(16世紀,戟頭長52公分,全長235公分,林海先生收藏)。這柄鐵戟形制與戟刀一致,而雙月牙的戟則被稱為方天畫戟。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58 北宋“免冑圖”局部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59 《武經總要》“刀八色”圖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60 明代鐵戟(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61 明代鐵戟(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62 明代鐵戟(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63 明代鐵戟(4)

圖64-圖67為明代三尖兩刃刀(16世紀,195公分,葛龍飛先生收藏)。本節圖58“免冑圖”中也有武將手執三尖兩刃刀。這是一種想要集成大量功能的長刃兵器,包含斬,鉤,叉,卡敵兵器,刺等用法,通常用作儀衛器,是神話傳說中二郎神的兵器。如圖68所示,在宋代花錢中,已經出現二郎神使用三尖兩刃刀的形象。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64 明代三尖兩刃刀(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65 明代三尖兩刃刀(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66 明代三尖兩刃刀(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67 明代三尖兩刃刀(4)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68 宋代“二郎神”生肖花錢

圖69-圖72為明代蛇矛戟(15世紀,97公分,楊勇先生收藏)。此戟造型優美大氣,戟身上部為蛇形曲刃,從刃尖到中部逐漸放大加厚,到中部月牙處漸收尾,月牙由反向鐵足固定在戟身,月牙正面呈弧形開刃,鋒利異常。戟身下部漸厚加粗到竹節,節後鐵桿,推測原為積竹鐵桿。蛇矛戟屬於戟的子類,也屬於儀仗器,在美國大都會的清代武備中,也有此類型展品(圖7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69 明代蛇矛戟(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70 明代蛇矛戟(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71 明代蛇矛戟(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72 明代蛇矛戟(4)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73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館藏清代蛇矛戟

圖74-圖77為明代蛇槍(15世紀,60公分,林海先生收藏)。此蛇槍為明代儀仗器物,銅鑄手臂上還雕刻有臂甲、手鐲,手執靈蛇上有六道束身銅箍,槍身下接朱漆杆。在明代北塞邊鎮志書《四鎮三關志》中,也有蛇槍的記載(16世紀,圖78)。蛇槍造型取自於佛教四大天王的廣目天王,西方廣目天王為西牛賀州之神,根據佛經記載:“此西方有大天王。名曰廣目,是大龍王,以無量百千諸龍而為眷屬,守護西方“。廣目天王手執龍或蛇,龍跟蛇都是代表多變化的,而廣目天王能以清淨法眼看破變化莫測的世情,護持三千大千世界。圖79為居庸關元代廣目天王石刻(14世紀)。圖80為清代畫家蕭雲從為《離騷.天問》所畫插圖(17世紀),會盟的諸侯有手執蛇槍者。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74 明代蛇槍(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75 明代蛇槍(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76 明代蛇槍(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77 明代蛇槍(4)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78 明代《四鎮三關志》蛇槍圖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79 居庸關元代廣目天王石刻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80 清代《離騷》插圖

圖81-圖84為明代龍吞口偃月刀(15世紀,225公分,王建民先生收藏)。此刀大漆杆、尾纂全原裝,龍吞威猛,是偃月刀中的精品之作。在《武經總要》中,此刀型被稱為掩月刀。古代有“偃月”一詞,意為半弦月,後人根據刀形將“掩月”改為“偃月”。後又被稱為 “關刀”,這是受《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這本小說的影響出現的一種稱謂,明代百科類圖錄《三才圖會·器用》(17世紀)中記載:“憔關王偃月刀,刀勢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無屈屆者,刀類中以此為第一。”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81 明代龍吞口偃月刀(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82 明代龍吞口偃月刀(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83 明代龍吞口偃月刀(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84 明代龍吞口偃月刀(4)

圖85-圖88為清代金背龍吞口偃月刀(17世紀,228公分,謝輝先生收藏)。此刀刀背雙面嵌銅,有鎏金殘留,銅鑄八寶龍吞口,三葉尾纂。此刀形態威猛,水平刃口非常少見,屬於高等級儀仗器。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85 清代金背龍吞口偃月刀(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86 清代金背龍吞口偃月刀(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87 清代金背龍吞口偃月刀(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88 清代金背龍吞口偃月刀(4)

圖89-圖92為清代龍吞口象鼻古月刀(17世紀,208公分,於忠先生收藏)。此刀刀頭上端捲曲作螺旋狀,原裝大漆杆,如意紋三稜尾卯,龍吞口銅色包漿色澤深邃,為清代高等級儀仗用器。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89 清代龍吞口象鼻古月刀(1)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90 清代龍吞口象鼻古月刀(2)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91 清代龍吞口象鼻古月刀(3)

長矛、大槊、關刀的真實面貌—中國長柄冷兵器研究(第二章)

圖92 清代龍吞口象鼻古月刀(4)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