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桂陽縣歷史沿革

桂陽縣歷史沿革

桂陽縣是郴州市轄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總面積2958.3平方千米,總人口88.6萬人(2015年)。全縣轄3個街道、17個鎮、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龍潭街道、鹿峰街道、黃沙坪街道、仁義鎮、太和鎮、洋市鎮、和平鎮、流峰鎮、塘市鎮、蓮塘鎮、舂陵江鎮、荷葉鎮、方元鎮、樟市鎮、敖泉鎮、正和鎮、浩塘鎮、雷坪鎮、歐陽海鎮、四里鎮、橋市鄉、白水瑤族鄉。縣政府駐龍潭街道寶藍路。

全縣地勢南北部高,為中低山區。中部低,為丘崗平地。舂陵河流經境內。礦藏有煤、鐵、錳、銅、鉛、鋅、錫、石墨等。黃沙坪鉛鋅礦、寶山銅礦在縣境。郴嘉窄軌鐵路和214、322、323省道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建於宋代的東塔等。

桂陽縣有鍾、漼二水,鍾水源於新田縣西江亦稱“烏江源”,漼水出桂陽北半洞又曰“桂水”。因地處鍾水之南,故取名“桂陽”。據歐陽忞說;“桂江即灕水,其源多桂,不生雜木。”又據《輿地紀勝》:“以其在桂洞之南,故曰桂陽。”

古稱“平陽”,秦屬荊、楚之地。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置桂陽郡,治於郴州,統郴州等七縣,時平陽屬郴領地。隋末(618年)肖銑分郴西置平陽縣。唐至得二年(757年)因平陽地盛產銅銀,故移州治至平陽。貞元二十年(805年)立桂陽監,治平陽城。石晉時,郴桂分治,桂陽監領平陽、臨武。宋桂陽軍、元桂陽路,治均設於平陽。明洪武元年(1368年)為桂陽府,九年降府為州,省平陽縣併入,屬衡州府。平陽之稱,自止廢除。

清雍正十年(1732)升直隸州。辛亥革命後,桂陽、臨武、藍山、嘉禾分治,改稱桂陽縣。1949年屬郴縣專區,1951屬郴州專區。1952年屬湘南行政區,1954年屬郴縣專區。1958年11月桂陽、新田併為桂新縣,1959年仍復桂陽縣。1960年屬郴州專區。1961年5月15日兩縣分開。1968年屬郴州地區。1994年屬郴州市。

1949年10月13日桂陽解放,成立縣人民政府和13個辦事處。1950年撤銷辦事處,設7個區,85個鄉。1952年2月劃為13區,362個鄉。1953年7月調整為12個區,178個鄉。1956年4月進行撤區並鄉,劃成33個鄉、1個鎮。1958年10月改為12個公社。1961年,桂陽縣設7個區公所,公社由12個調為37個。1965年撤銷區公所,公社改為27個。1970年劃為33個社鎮,1977年劃為36個社鎮、7個農林場所。1983年劃為37個社鎮。1984年撤社改鄉。1986年劃為39個鄉鎮。

1995年,桂陽縣面積2972.8平方千米,人口約74.7萬人。轄10個鎮、29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城關鎮、太和鎮、黃沙坪鎮、洋市鎮、和平鎮、流峰鎮、塘市鎮、仁義鎮、蓮塘鎮、飛仙鎮、城郊鄉、正和鄉、浩塘鄉、清和鄉、荷葉鄉、樟市鄉、團結圩鄉、方元鄉、燕塘鄉、東城鄉、雷坪鄉、青蘭鄉、橋市鄉、敖泉鄉、銀河鄉、樟木鄉、板橋鄉、華山瑤族鄉、四里鄉、歐陽海鄉、泗洲鄉、光明鄉、華泉鄉、白水鄉、楊柳瑤族鄉、餘田鄉、六合鄉、十字鄉、古樓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1996年,撤銷荷葉鄉、方元鄉、樟市鄉,設立荷葉鎮、方元鎮、樟市鎮。1997年,撤銷敖泉鄉,設立敖泉鎮。至此,桂陽縣轄14個鎮、25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桂陽縣常住總人口725168人,其中,城關鎮59700人,黃沙坪鎮17739人,仁義鎮23994人,太和鎮20369人,洋市鎮25255人,和平鎮19077人,流峰鎮23112人,塘市鎮26000人,蓮塘鎮25987人,飛仙鎮20946人,荷葉鎮21766人,方元鎮22938人,樟市鎮27774人,敖泉鎮22659人,城郊鄉28759人,清和鄉13352人,正和鄉8686人,燕塘鄉17146人,浩塘鄉17061人,團結圩鄉12622人,東城鄉16140人,雷坪鄉11887人,青蘭鄉14676人,橋市鄉14572人,銀河鄉9816人,樟木鄉15164人,板橋鄉19208人,華山鄉2638人,四里鄉27131人,六合鄉13091人,泗洲鄉16794人,歐陽海鄉22391人,光明鄉12998人,白水鄉8736人,楊柳鄉1836人,華泉鄉5564人,古樓鄉14030人,十字鄉13618人,餘田鄉23304人,寶山銅礦6632人。

2004年,桂陽縣轄14個鎮、25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城關鎮、黃沙坪鎮、仁義鎮、太和鎮、洋市鎮、和平鎮、流峰鎮、塘市鎮、蓮塘鎮、飛仙鎮、荷葉鎮、方元鎮、樟市鎮、敖泉鎮、城郊鄉、清和鄉、正和鄉、燕塘鄉、浩塘鄉、團結鄉、東城鄉、雷坪鄉、青蘭鄉、橋市鄉、銀河鄉、樟木鄉、板橋鄉、華山瑤族鄉、四里鄉、六合鄉、泗洲鄉、歐陽海鄉、光明鄉、白水鄉、楊柳瑤族鄉、華泉鄉、古樓鄉、十字鄉、餘田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5年,城關鎮政府駐地由西正街36號遷移至八字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桂陽縣常住總人口696922人,其中,城關鎮122976人,黃沙坪鎮12045人,仁義鎮17274人,太和鎮21166人,洋市鎮24373人,和平鎮15158人,流峰鎮16817人,塘市鎮18190人,蓮塘鎮18706人,飛仙鎮18329人,荷葉鎮26661人,方元鎮18596人,樟市鎮25064人,敖泉鎮20226人,城郊鄉29412人,清和鄉11611人,正和鄉8503人,燕塘鄉13621人,浩塘鄉14713人,團結鄉11523人,東城鄉15389人,雷坪鄉11626人,青蘭鄉14328人,橋市鄉14657人,銀河鄉8548人,樟木鄉14353人,板橋鄉13020人,華山瑤族鄉2088人,四里鄉17855人,六合鄉10855人,泗洲鄉13055人,歐陽海鄉19315人,光明鄉15488人,白水鄉8723人,楊柳瑤族鄉2066人,華泉鄉4687人,古樓鄉10216人,十字鄉11043人,餘田鄉15937人,共和農場3996人,桂陽茶場2519人,太和國有林場818人,蓮花坪管理區373人,畜禽良種場139人,烤煙科學研究所61人,農業科學研究所231人,工業園區管委會572人。

2012年,撤銷城關鎮、黃沙坪鎮、城郊鄉、正和鄉,設立正和鎮以及龍潭、鹿峰、黃沙坪3個街道;流峰鎮、板橋鄉、樟木鄉合併設立流峰鎮,飛仙鎮、餘田鄉、十字鄉、古樓鄉合併設立舂陵江鎮,太和鎮、清和鄉合併設立太和鎮,方元鎮、燕塘鄉合併設立方元鎮,樟市鎮、團結圩鄉合併設立樟市鎮,洋市鎮、東成鄉合併設立洋市鎮,仁義鎮、銀河鄉合併設立仁義鎮,四里鄉、六合鄉合併設立四里鎮,雷坪鄉、青蘭鄉合併設立雷坪鎮,白水鄉、華泉鄉合併設立白水鄉;撤銷浩塘鄉、歐陽海鄉,設立浩塘鎮、歐陽海鎮。

2015年11月27日,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5]95號)批覆同意:光明鄉、蓮塘鎮成建制合併設立蓮塘鎮。泗洲鄉、流峰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流峰鎮。華山瑤族鄉、塘市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塘市鎮。楊柳瑤族鄉、白水鄉成建制合併設立白水瑤族鄉。調整後,全縣轄3個街道、17個鎮、2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龍潭街道、鹿峰街道、黃沙坪街道、仁義鎮、太和鎮、洋市鎮、和平鎮、流峰鎮、塘市鎮、蓮塘鎮、舂陵江鎮、荷葉鎮、方元鎮、樟市鎮、敖泉鎮、正和鎮、浩塘鎮、雷坪鎮、歐陽海鎮、四里鎮、橋市鄉、白水瑤族鄉。總面積2958.3平方千米,總人口88.6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