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讀紅樓:那些西洋器物和文化是怎樣刻畫人物,影響情節走向的?

讀紅樓:那些西洋器物和文化是怎樣刻畫人物,影響情節走向的?

《紅樓夢》成書於十八世紀,反應的是明清時代上層貴族之家的故事與生活。小說裡,不僅衣食住行隨處可見奢華精緻,更大量出現了此前文學作品中極少見的西洋器物與文化,“西風東漸”悄然浸潤在賈府生活的細節中,讓我們大開眼界的同時,也對小說中人物刻畫、故事情節推進起到了重要作用。

1、滲入貴族生活中的各種洋貨洋物

紅樓開篇不久,劉姥姥初進榮國府,便見識到了聞所未聞的西洋器物。

誠惶誠恐的劉姥姥跟隨周瑞家的進府後,被引入東屋等候鳳姐。劉姥姥上了炕,正在吃茶,這時——

“只聽見咯噹咯噹的響聲,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晃。劉姥姥心中想著:‘這是什麼愛物兒,有甚用呢?’正呆時,只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罄一般,不妨倒唬的一展眼。接著又是一連八九下。”

這是西洋自鳴鐘,在那個還用打更報時的時代,對於鄉下老婦劉姥姥來說,實在是太稀罕了,當然不認識。然而在這個貴族之家,丫頭下人們卻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讀紅樓:那些西洋器物和文化是怎樣刻畫人物,影響情節走向的?

後來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稀裡糊塗中走進了怡紅院,在這裡見到了裝有“西洋機括”的穿衣鏡;“慧紫鵑情辭試忙玉”中,寶玉看到“十錦格子上陳設的一隻西洋自行船”便亂叫那是接黛玉的船;林黛玉初進賈府,看到王熙鳳穿著“鏤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撒花翡翠縐裙”;寶釵給黛玉送燕窩,除了燕窩之外,還有“一包子潔梅片雪花洋糖”;探春房裡“右邊洋漆架上懸著個白玉比目罄”……

各種精美的洋貨洋物已經滲入了豪門點點滴滴的生活細節中,亦隨意出現在小說的字裡行間,讓讀者歎為觀止。

16回,王熙鳳賈璉曾與奶媽趙嬤嬤聊天,鳳姐說:“那時我爺爺單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凡有外國人來,都是我們家養活。粵、閩、滇、浙所有的洋船貨物都是我們家的。”原來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就是專門負責“外交”的,他們接待各國的來往使者,自家和親戚家中洋貨洋物眾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讀紅樓:那些西洋器物和文化是怎樣刻畫人物,影響情節走向的?

2、對情節有著重要作用的西洋器物和名字

這些來自外國的器具物品不僅為小說增添了情趣,更對於故事情節有著重要的暗示和推進作用。

25回,寶釵等眾人在怡紅院閒聊,鳳姐忽然問黛玉,她前日送去的茶吃著可還好?寶玉寶釵都說不算太好,只有黛玉覺著不錯。鳳姐於是說,那是暹羅國進貢來的茶。後來更是開玩笑說:“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暹羅”是古代中國對泰國等東南亞一帶的稱呼,通過這暹羅國的茶葉,鳳姐當眾挑明瞭寶黛姻緣,這也是書中人第一次談起這件事,不僅讓賈府眾人各有震動,也直接表明了鳳姐的立場。

52回,晴雯生病覺得頭痛,於是寶玉要麝月去跟鳳姐要點西洋膏藥“依弗那”來,貼在太陽穴上。麝月打趣晴雯說,貼上這膏藥,顯得俏皮了很多,但“二奶奶貼慣了,倒不大顯”。從麝月的口中,我們才知道,原來王熙鳳已經是經常用這種西洋藥了。鳳姐雖然一貫精力充沛、事事操勞,可此時身體早已經垮了下來,後來頻繁生病,越來越嚴重,無法正常工作,也就理所當然了。

讀紅樓:那些西洋器物和文化是怎樣刻畫人物,影響情節走向的?

63回,寶玉過生日,把芳官打扮成了一個小廝,給她取了個“耶律雄奴”的少數民族名字,因為被人叫出了“野驢子”,寶玉便又給她改名為“溫都里納”。並解釋說“海西福朗思牙,聞有金星玻璃寶石,他本國番語以金星玻璃為‘溫都里納’”。這“海西福朗思牙”和“溫都里納”大概是法語或者西班牙語的音譯,無論如何,這兩個詞兒都來自歐洲無疑。在怡紅院中,芳官本是最後進來的,但因為她肯跟著寶玉胡鬧,所以得到了寶玉的寵愛,竟然後來居上,領銜二等丫鬟,排在了碧痕、春燕和四兒之前。也因此,芳官特別霸道囂張,在大觀園裡鬧出了很多動靜,得罪了很多人。“耶律雄奴”之名,竟然連王夫人都聽說了,為她後來被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3、驚豔一筆,外國才女的漢文詩

除了上面提到這種種來自西方的器物與文化之外,《紅樓夢》中還間接出現了一個外國才女,寫了一首漢文詩,如此神來之筆,更是中國古代小說中絕無僅有的,讓人驚豔不已。

讀紅樓:那些西洋器物和文化是怎樣刻畫人物,影響情節走向的?

這段情節出現在52回,由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薛寶琴談起。那個冬天,寶琴在瀟湘館中和大家說起,自己8歲的時候,跟父親在“西海沿子買洋貨”時,遇到一個15歲的“真真國”女孩,長得“和那西洋畫上的美人一樣,披著黃頭髮,打著聯垂,滿頭帶的都是珊瑚、貓兒眼,祖母綠這些寶石”。“真真國”是作者虛構的國名,可如此形象的女孩必然來自西方無疑。據說,這女孩通曉中國的詩書,還當場寫了一首漢文詩送給寶琴的父親:

昨夜朱樓夢,今宵水國吟。

島雲蒸大海,嵐氣接叢林。

月本無古今,情緣自淺深。

漢南春歷歷,焉得不關心。

讀紅樓:那些西洋器物和文化是怎樣刻畫人物,影響情節走向的?

這首詩如果放在大觀園詩社中,水平當然很一般,但就如聽了詩文的眾人所說“難為他!竟比我們中國人還強”。如此能夠熟練運用漢語,說明在那個時代,已經有西方人在沿海長居,並深受中華文化影響。這個真真國女孩和她的詩或許出自作者虛構,但卻反映了那個時代精彩而豐富的生活,讓人眼前一亮。

雖然清政府實施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但從《紅樓夢》中,我們卻可以看到,來自西方的器物和文化已經悄然浸潤在貴族之家的各個方面,雖然影響還很小,也不夠深遠,但毫無疑問,已經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