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父母掌握幾個稱讚技巧,能讓孩子執行力和自制力更強,更容易成功

誰都想要自己的孩子人格中具備更多優點,比如說:自制力,信心,通過充分發掘自身的潛能比別人更優秀。

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堅持不懈也是一種很好的優良品質。同樣兩個智商的孩子,一個對目標很努力,從來都不放棄,另外一個一開始也是很努力的,但是當遭遇一些困難就退縮,甚至就此放棄。

那麼誰的成功率會大一些呢?答案肯定是第一個孩子。

這兩個孩子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他們對目標的堅持,而堅持則是來自於稱讚。

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在稱讚的環境中長大,時間長了會有自傲自滿的心態,讓孩子變得不知道努力,目中無人。

但其實對於年紀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渴望從父母那裡得到肯定和支持,他們希望得到父母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關注並且得到稱讚。

父母掌握幾個稱讚技巧,能讓孩子執行力和自制力更強,更容易成功

父母們也要明白,稱讚並不是盲目的,誇不到點上的稱讚也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目前就稱讚來說,一般就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孩子為中心,基於個人的稱讚,比如“你太聰明瞭”“你做的真棒”。

第二種則是基於過程的稱讚,也就是就事論事的誇張,以孩子努力過程為核心的表揚“你一直很努力的拼圖,現在終於完成了,真棒”。

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們經常聽到的是基於過程為核心的稱讚,他們的自信心會增加的更加具體而且不會驕傲自大。而且在面對挑戰的時候也不會輕言放棄,會堅持在學習和生活中做到更好。

一個小朋友正在玩遊戲,他的爸爸正在一旁觀察著孩子玩耍,為了能把一塊積木放進缺口中,孩子一直在找不同的積木來試,最終找到了需要的那個積木。

這個時候爸爸稱讚了孩子在剛剛的過程中持續不斷的努力,說“爸爸很高興你剛才一直沒有放棄找積木,最後終於找到了,寶貝你的意志很堅定,你最終找到了,真棒。”這樣的表揚會讓孩子知道,堅持不放棄是一種值得誇讚的好品質,下次他遇到別的事情的時候也會繼續堅持。

父母要如何把基於日常的稱讚融入到親子互動當中去呢?其實關鍵就在於尋找能讓孩子轉變的恰當時機。

在孩子能夠了解什麼是良好表現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在生活中多多留心,一看到範例就對孩子進行教育,結合對孩子的共情關注。

父母掌握幾個稱讚技巧,能讓孩子執行力和自制力更強,更容易成功

父母對於孩子的錯誤和過失總是能夠輕易發現,但是對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卻總是忽視,所以要多留心才能抓住稱讚孩子的機會。

這樣做才能多強化孩子的好意識,“寶寶能自己吃飯真乖”“畫畫的配色很好看,孩子你的審美不錯”其實就是要給孩子更加細緻的稱讚,可能一開始孩子不能理解父母說的內容,但是次數多一些的話,自然孩子就能夠越來越明白表揚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孩子會在父母細緻的表揚中知道哪些表現是好的。

自信與自制力是有聯繫的,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坐不住或者根本不聽大人指揮,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無論孩子有多聰明,成績都不會好。孩子自制力建立的越早,他們的學習專注力也就越深。監護人的話語不僅能夠開發孩子的大腦,還能規範孩子的行為表現。

讓孩子守規矩,擁有更加得體的表現,需要的是父母不斷的努力和監督。如果孩子想要在學校裡取的好成績,光聰明是不夠的,需要有自制力和執行力才行。

父母要如何幫助孩子擁有自制力和執行力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和表揚一樣,靠父母的話語,話語不但能夠開發孩子的大腦還能夠規範他們的行為,人人都想嘗試自己從未做過的事情,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事情想到了就能做,這需要自制力來控制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如果人能夠有很好的自制力,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能夠在正常的軌道上前行。為什麼有的人能控制的很好,有的人就總是處在失控邊緣呢?

壓力是導致一個人自制力經常崩潰的主要原因,所以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的家庭氛圍,如果孩子在家裡受到的壓力影響小的話,他們就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

父母掌握幾個稱讚技巧,能讓孩子執行力和自制力更強,更容易成功

父母可以使用語言的力量來幫助孩子建立自制力,孩子最好由父母親自管教,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並且對其做出評價。

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是培養自制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所有的決定都是大人做的話,孩子永遠都不會有機會思考,面對當下情況自己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這樣的行動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當父母讓孩子自己做主的時候,孩子就會主動思考,並且對各種行為造成的後果進行權衡。從而做出慎重的決定,然後再執行。

家長在讓孩子決定的時候,可以參與討論,充分和孩子進行交流,引導正向思考,可以給孩子多種選擇,但是不要干涉他們的決定。

高爾基曾說:“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剋制,也會使人變得更加強而有力。”

自制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很關鍵的品質,研究表明,比起性格和智力,自制力對未來成就影響更大。一個孩子是否有較強的自制力,不僅表現在學習成績上,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上。

成績優秀的孩子一定是有自制力的,同時堅持和毅力也會更強,從小接受自制力教育能讓孩子受益終身。家長在初期教育對孩子影響最大。

父母掌握幾個稱讚技巧,能讓孩子執行力和自制力更強,更容易成功

提高孩子自制力有以下三個建議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1. 生活中有規矩,讓孩子明確界限

很多父母等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再和他們談規矩,這個時候再著急孩子小時候沒有立好規矩其實已經為時已晚。

孩子的言行習慣是從小養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只會越來越根深蒂固,再想糾正需要花費巨大的心力。

喜歡溺愛,放任,縱容的家庭,孩子也會比較隨心所欲恣意妄為。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言行。其實孩子的自制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關鍵在於父母平時是否給孩子立規矩,講原則。

讓孩子明白自己言行的界限在哪裡,賈靜雯在綜藝中就做出了很多立規矩的榜樣,比如說女兒咘咘比較喜歡吃零食,賈靜雯就會用立規矩的方式來和女兒約定“三天不吃零食挑戰”,她一開始認為這個挑戰會失敗,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女兒竟然在每一次面對自己喜歡的零食的時候,她都能堅持不吃,所以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自制力不行,是父母的原則性不夠強。

不要在孩子撒嬌耍賴的時候就打破既定原則,讓孩子有空子可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用太多的規矩來規定孩子的探索行為,但是一些必須的規矩還是要有的。

比如對零食和電子產品,建立規則的時候一定要和孩子進行商量和討論,由孩子自己說出來的規矩,他會更願意去執行。

已經定下的規矩,家長要堅持原則,不能妥協,語氣和情緒可以是很溫和的,但是態度和立場要是堅定的,不管孩子用什麼方式要求,都要拒絕。

在適當的規矩中孩子會慢慢的由“他律”變成“自律”,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自制力才能得到發展。

當孩子做出專注有自制力的行為時,家長可以給予鼓勵和讚美,可以更有效的發展孩子的潛力,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

父母掌握幾個稱讚技巧,能讓孩子執行力和自制力更強,更容易成功

2. 家長做榜樣,營造平和的家庭氛圍

著名教育家曾經這樣說過:“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7-11歲時,就要教會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要讓孩子學會強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這個時候錯過了,就要不可避免的重新教育。”

孩子的自制力發展並非一蹴而就,這是一個持續緩慢的過程,需要父母在大事小事中不斷慢慢培養。

首先父母就要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看到父母規律生活,說到做到,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有良好的約束和管理。

一個自己都管不住自己的家長,又怎麼能教出有自制力的孩子呢,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自制力發展。

父母不要總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做事情,這樣孩子不僅不會聽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

孩子可能還是會不明白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需要父母有耐心和孩子解釋,不要用情緒或者身份來壓制孩子,而是要循循善誘,跟孩子認真解釋清楚原因,讓孩子知其所以然。

父母掌握幾個稱讚技巧,能讓孩子執行力和自制力更強,更容易成功

對於孩子反抗挫敗的情緒,父母要表現出理解和接納,讓孩子知道父母認同自己的情緒,可以幫忙紓解,但是父母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這也是正面管教的關鍵所在,在這種前提下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同時還能得到管教和約束的安全感,這樣才能發展處更加穩定的人格,從內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來更好的管理自我。

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投入的越多,孩子自制力也會發展的更好,這種投入未必是金錢方面,而是陪伴和耐心,多和孩子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

多玩有意義的親子游戲,多閱讀繪本,帶孩子參觀博物館,發展孩子的興趣特長,讓孩子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開始,逐步訓練出更好的自制力。

父母掌握幾個稱讚技巧,能讓孩子執行力和自制力更強,更容易成功

3. 不過多控制,給孩子自我調節的空間

父母不要過多放縱孩子,反之也不能過多控制孩子,很多父母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好孩子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當孩子處於一種被控制的狀態中的時候,他們就會失去很多自由做主的空間,很少有機會鍛鍊自我控制能力。

這樣嚴格一板一眼的管控,不利於孩子自制力發展,不僅容易引發孩子的反叛心理,而且一旦當孩子處於一種充分自由的狀態中,他反而會變本加厲的放縱自我,孩子在感到自己做主的事情上,會表現出更強的自制力。

在一些事情上,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的自主權,讓孩子有做選擇,做決定的自我空間,比如說放假了,讓孩子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玩,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允許孩子有放鬆和盡情玩耍的空間,在這種狀態下的孩子是主動的自覺的,做事情才會有高注意力和高效率,家長也可以幫助和提醒孩子養成有計劃的做事習慣,學會放眼未來,享受掌控感,想培養優秀的孩子,先從培養他們的自制力開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