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灵谷寺*秋色渐浓

灵谷寺*秋色渐浓


东郊风景区太大了,一天跑不过来,于是我就计划分区分片去游玩。这次我是坐地铁到钟灵街,路过南京体育学院,然后沿着森林小路到达灵谷寺,多年没有去了,变化太大了。

过沪宁高速涵洞,来到一片开阔地带,就是原中心体育场旧址,岁月的沧桑,让大门变得斑驳,有典型的民国建筑的味道,西式构造,中式装饰纹样,在阳光的照射下,陈旧的色调,成了婚纱照的背景,几对新人在那里给摄影师摆弄,留住了人生最美好的瞬间。

灵谷寺*秋色渐浓

景色真美啊,这是南京最大的草坪,曾经有人策划让这里成为高档高尔夫球场,有山有水,丘陵地带,非常适合户外活动。幸运的是南京特有钱的人不多,喜欢打高尔夫的富人更少,正好摊上反腐败,就没有让这片空地成为少数人的休闲空间,向大众开放,而且不收门票。很多有私家车的人,带着老婆孩子,在草地上支起帐篷,一呆就是一天。有不少人遛狗,居然还有一个年轻女人带着猫晒太阳,那只加菲猫,肥墩墩的,懒洋洋的趴在主人的身上,享受着深秋的空气。我坐在木椅上看人家放风筝,跑到树林中拍红色的树叶,树林里那些鲜红、金色、深绿的色调,真的让人陶醉,美不胜收。

灵谷寺*秋色渐浓

沿着蜿蜒的森林木栈道就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20世纪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至于蒋介石的手笔,“谭公延闿之墓”已经磨平,只剩下一只大乌龟。

无梁殿是明代建造的,采用了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建造方法,由基层用砖先砌5个洞,合缝后叠成一个大型的拱形殿顶。5个开门的每一间就是一券,每排为5券,正中一间券洞最大,宽11.4米,高14米。内部虽为券洞结构,外部却仍以仿木结构的形式出现,檐下有出挑的斗拱,正面还设有门窗,是一座采用多样券法,错综连接后构成的建筑。(摘自百度 )。

灵谷寺*秋色渐浓

进去之后看到墙上镌刻着阵亡将士的名单,其中不少是吴淞抗日战役牺牲的人,有蜡像展示着那段历史,苦难的中国人,可敬的仁人志士。

我到灵谷寺是想看看那株桂花王,已经有上百年的树龄,一直想到树下闻闻那浓郁的花香,彰显着她在南京独特的地位,桂花是花中之王,人人喜爱,生命力旺盛。

灵谷寺*秋色渐浓

到达灵谷塔,已经是下午四点,摄影光线极佳,年轻时候在鼎的旁边照了一张黑白照片,至今仍然保存着。鼓足力气,分几次爬上了灵谷塔,感受到空中看茂密的树林的震撼,紫金山风景区在多少代人的保护下,自然植被完好,郁郁葱葱,百鸟啼鸣,甚至仍然生活着一些野生动物,我曾经看见有人在扒獾子的皮,也听说过山上有狼,南京人的氧吧。

在塔楼上看南京的天际线,附近的马群地区已经是高楼林立,仍然有很多吊塔在建造新的住宅楼,本来马群附近是为了安置拆迁户的,现在那里的房价早已突破了万元,这里离市区比江宁要近,交通发达,大专院校比较多,适合人居住。

灵谷寺*秋色渐浓

夕阳西下,如果能够等到日落的时候,在这个角度拍摄市中心的天际线,是极佳的,从鼓楼到新街口的高层建筑都能看到,不由的赞叹南京这座城市的生命力。在30年里,城市的规模扩展了几倍,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让南京人加快了生活节奏,不停的奔波在各自的生活圈里,很少有闲暇时间享受南京这座山水城市给人们带来的红利,这么好的景色,这么近的距离,却很少有人来游览休闲。

信息社会让人们24小时待岗,就是人在外面,依旧被手机捆绑,甚至疏忽了与亲人身体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这样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人们的负担。反正我是删除了很多不会再接触人的号码,关掉一些无聊的公众号,每天有意识的减少上网的时间,不看手机,保护眼睛,留出时间思考,迈开腿,走出家门,一直往前走,融化在蓝天,绿水,鲜花中。

灵谷寺*秋色渐浓

灵谷寺*秋色渐浓

灵谷寺*秋色渐浓

灵谷寺*秋色渐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