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上學變得一貧如洗,是否值得?

lucky小默


我和禾頁老師的看法相同,非常值,我們村有這麼一家人,父親是一位醫生,有三子一女,大兒子非常聰且努力,高考時學獲偃師市總分第一名,被北京大學錄取,在北大學業完成後,先後在美國和臺灣榮獲雙博士學位,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二兒子被上海機械學院錄取,三兒子上的天津工業大學,小女兒在洛陽解放軍工程學院就讀,畢業後留校任教,現在已經是教授了。他們的母常年坐飛機來往於國內外,雖然供學生時吃盡了苦,但現在老來享福才是福呀。

知識改變命運,此言不虛。特別是當今社會,階層已逐漸固化,那麼窮人家如何突破階層固化逆襲呢。只有讀書一條路,君不見中國當代富豪大部分都源自名校,像八十年代那樣小學畢業成為富豪的,概率將會越來越低。


語墨書香


“供養一個博士孩子,生生把父親逼成了“野人”的新聞出來以後,可能很多城市人覺得有點誇張。我想說的是,“有錢人的世界窮人不懂”,同樣,“窮人的生活有錢人也不太明白”。對於大多數農村家庭而言,父母都是務農或者從事季節性農民工,一天不幹一天就沒錢賺,有時候生病停工,不但一天的工錢沒了,而且看病還要花錢,可以說很多農村家庭掙的每一分錢都血汗錢。這樣經濟條件方面本就捉襟見肘的農村家庭,再供養一個或幾個大學生,無異於雪上加霜。那麼,對於這些農村家庭為供養大學生導致家裡雪上加霜、一貧如洗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呢?對此,我覺得理清楚如下這三個關係,答案自然就有了:

一是理清楚“辛苦”與“心苦”的關係。

很多農村家庭,父母吃過了沒有文化虧、受夠了沒有社會地位的苦,稍有遠見的父母都能夠認識到孩子的發展前途與現實的物質享受之間,孰輕孰重?題目中所提到的這個家庭,正是父母認識到了孩子的讀書學習和長遠前途的重要性,才會在家庭本不富裕的情況下,哪怕是砸鍋賣鐵、哪怕是傾其所有、哪怕是一貧如洗,也要讓孩子讀書學習考大學。三個孩子也不錯,都很爭氣、考上了大學,我想這時父母為了供養孩子們上大學,雖然“辛苦”,但“心不苦”,父母是高興和滿足的。

二是理清楚“眼前”與“長遠”的關係。

把有限的經濟條件,用於投資家庭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本無可厚非,但物質條件的改善是“短期”的。而把有限的經濟條件,用於投資孩子們讀書學習上大學,等孩子們有了更高的學歷、有了更強的生存能力,對於家庭物質條件的改善將是“長期”的。題目中的這對農村父母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情願犧牲自己“短期”的物質享受,用來為孩子們的“長期”發展做努力,最終換來的也必將是家庭“長期”的美好未來。

三是理清楚“精神”和“物質”的關係。

“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是人生兩種不同層次的追求。家庭的追求不同,帶來的家庭發展方向和孩子們的發展前途也是不同的。有一些家庭,把眼前的物質生活看得很重,不願意為孩子們的長遠前途做出犧牲,只顧著和眼前的生活苟且。對於這種家庭,面對的將“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要面對一輩子的苟且。”而題目中的家庭,再辛苦兩三年,等三個孩子大學畢業,父母不管是從“精神”上,還是從“物質”上都將是豐餘而富足的。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哲學和辯證法,只有真正理清“舍與得”“長與短”等諸多方面的辯證關係,才能在關係人生與家庭的重大問題上,做出正確的選擇。可以肯定地講,題目願意付出家庭一貧如洗代價的父母換取三個孩子美好人生的父母,與那位把自己逼成野人換取孩子讀取博士的父親一樣,都是值得受人尊敬的。

個人見解,不免有失偏頗,不對或不適當的地方,歡迎好友們留言批評指正和探討交流。


晨爸在線CBZX


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上學變得一貧如洗,是否值得?

當然值得,三個大學生哪,太值得了啊!

我們農村人的出路在哪裡?幾十年以前,農村的孩子們可以當兵入伍,可以學手藝,可以承包山地湖水,可以讀書,出路還是算可以的,也算是比較公平的。

現在呢,似乎除了讀書,已經別無他路了。要不就早早出去打工,過一輩子的打工仔生活,要不就還是先去當兵,兩年退伍回來後再出去打工,另外還有別的好出路嗎?

你們一個農村家庭,居然供讀了三位大學生,真心不容易。真心為你們家感到驕傲,向你們家表示敬意。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農村人、農村家庭,就應該具有你們家的這種精神和力量,也只有具備了這種精神和力量,義無反顧地把孩子送上讀書、學知識的道路,才有可能改變一家人祖祖輩輩貧窮的命運。

當然,我也明白,為了供讀三位大學生,現在家裡已經一貧如洗,目前的日子肯定不太好過。但請相信,這一切困難都是暫時的。一家人共同把這段最艱苦的時光熬過去,在不久的將來,等三位天之驕子都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家裡的一切都會大大改觀的,家裡的日子也一定會好起來的。

想當年我們家也一樣,哥哥妹妹也都挺聰明的,也都是可以成為讀書的料的。可是,家裡實在是太窮,窮到一個番薯幾兄妹分開來吃的地步。為了供我讀書,哥哥妹妹們都放棄了學習,早早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掙錢。

最後還好,我終算是沒有辜負全家人的希望,從農村走出來了。可是,兄弟姐妹們卻依還在農村。等大家都長大了、成家了,等我們現在都開始慢慢變老了,你始終還是會覺得,那是一份非常非常大的遺憾。只是那份遺憾,平素裡,兄弟姐妹們都留在心裡不說出來、心照不宣而已。

所以,你們家把三個孩子都供到了大學,這是很幸運的一件事,現在再窮也值得高興,未來,一家人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


深秋曲豆


看到這個深有感觸的問題來回答一下,非常值得!拿本人來說吧,身處農村孩子爺爺腦血栓十多年,辦完喪事後經濟上捉襟見肘,兩個孩子同時上大學,壓力變動力吧,記得最清的是2013年夏天,有30多個高溫日,就靠這種無形的力量,在工地上一天沒歇挺了過來,一門心思攢錢供倆孩子上學。我兒子讀研期間勤工儉學,再加上獎學金,一家人共同努力現在畢業都工作了。女兒任教幾年了,兒子進了國企。雖說剛開始起點低,但學歷是敲門磚,知識是無形的財富!不再像我們這代人,背井離鄉顛簸流離了,也為下一代奠定了基礎。所以我認為很值得!


顧蘭芳3


這個問題我前幾天看到過,有一些想法想寫下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在我小的時候,家裡很窮,每次學校讓交學雜費的時候,我都會惴惴不安。因為家裡根本拿不出,每一次我都鬧著要交,爸爸被我鬧得兇,就帶著煙到處去借,挨家挨戶往往要借好多家才能借夠。

農村出生的孩子,多半都是下過地,幹過農活的,父母就沒有不希望孩子能脫離農民的。在很小的時候,農村的父母就經常說,“你在學校好好學,交錢的話跟家裡說,我們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上大學!”

於是很多文人專家就說,父母太急功近利了,只會給孩子壓力。其實回頭想想,他們真的是被日復一日,沒有一點盼頭的辛苦和貧寒嚇怕了。

我家的那個鄰居,有一個女兒,只比我大三歲。她在上高中的時候覺得苦,就逃課搗亂不想上學,學校讓她待在家裡。她媽媽什麼都沒有說,在第二天就讓她下地幹活,也不打罵威脅,就是讓她下地,不到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了,現在她是我們村第一個走出去又走回來的女大學生,至今還在我們村子裡教小學。

所以我現在看到這個問題:一個農村家庭為了供三位大學生上學變得一貧如洗,是否值得?我認為是值得的。

父母正是因為吃過那麼苦,受過那些沒文化的罪,不想讓你再吃苦受罪,所以總是關心你的學習,指望你能考大學出人頭地。

作為農村家庭出來的大學生,我自己深有感觸。農村的父母在收入,人脈,格局的限制下能培養出三個大學生有多麼不易。

但凡你成績能好一點,父母就會在你身上壓下所有的賭注:孩子,你在學校好好唸書,爸爸媽媽就算是砸鍋賣鐵也得把你供上大學。

我想大學對於農村父母的意義絕對超過了它平時代表的意義。

在去大學的第一天,父親送我去學校,到達宿舍的時候已經有一個同學收拾完了,晚上他隨他爸爸住外面酒店。爸爸為了省下100多的住宿費和我一起睡在宿舍裡。

本來我們是睡在一張床上的,爸爸為了讓我睡的舒服一點,半夜睡到了另一張還沒有被褥的床上面。

我第二天醒來看到,心裡真的特別難受,很堵。我告訴自己:你一定要有出息,不然怎麼對得起這份沉重如山的父愛。

我也很清楚自己在大學時期的努力方向:努力讀大學,一點一滴的改變命運。希望從我這一輩開始,孩子們有更多選擇的可能,而不是隻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面朝黃土流淌著汗水。

現在我已經工作了,機緣巧合下也成為了一名教育從業者,職場也還算順利。

因為我是從農村出來,我的家裡從我記事起就一直沒有多少錢,所以我萬分珍惜,感謝父母的期望和付出,也慶幸自己能夠上了大學,從而讓人生有了另一種可能。

你是否認同這個觀點呢?歡迎在評論中寫出你的觀點。

我是松鼠課堂高老師,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你的關注!


高鋒老師


當然值!苦也就是這幾年,學成後家裡的環境就會改變。不供他們出來,可能就得窮一世。我也是農村的孩子,我父母供我們姐弟倆上大學也是家徒四壁。我畢業工作以後和我父母一起供我弟弟。等我弟弟在畢業工作我們家裡現在已經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想脫貧靠教育!


山野兔


仲年今年快70歲了,他是一個”老三屆”畢業生。因為自己當時沒能考大學,下決心要讓自已的三個兒女都上大學深造。那些年,仲年兩口子為讓孩子上學吃得苦多得數不清。不過現在好了,三個兒女都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老兩口完成了心願,兒女們也都很孝順。仲年心裡覺得自己一輩子做了最值得做的一件事。

心願

因為自己沒能考大學,心裡一直覺得遺憾。決心讓兒女們一定上大學。倒不是完全是為了改變兒女們的命運。仲年常說,讓孩子們上學唸書,就是讓他們做個明白人,讓他們多長些本事。能夠為國家為社會多做些工作。為自己的一生換個活法。

抱著這個心願,從小就認真教育孩子,嚴格要求孩子。誰的成績不理想,一定會苦口婆心的說服你,直到你成績上去為止。

努力

孩子們一天比一天大了,小學中學花錢很少,大學的花費可就多了。仲年給家裡定的辦法是開源節流。仲年負責開源,他讓妻子在家裡照顧老人孩子還有種地。自己到城裡打工,為了多掙些錢,他爭著幹髒活累活。什麼活掙錢多幹什麼。就這還經常加班加點,目的只有一個,多掙錢供孩子們上學。

妻子和其他人負責節流,儉省節約。吃穿用樣樣打算,不給人家攀比。孩子們也都學會了節儉的習慣。

就這樣,有時侯還湊不夠孩子們的學費。為了湊錢,仲年和妻子曾總賣了好幾次血呢!

收穫

孩子們也很爭氣,都用優異成績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參加了工作,實現了仲年的心願。仲年覺得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朱增林呀


值得。“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一事實已經被太多人驗證過了。


我們村裡有一戶人家,一兒一女,兒子是老大,先考上了個二本,本來想去讀建築設計專業,但是無奈學費過於高昂,且家裡為了能供妹妹繼續讀書,後來勸說老大改選了師範類院校。


老大師範類院校畢業後,又繼續考取了某重點大學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回到家鄉附近的大學任教。


老二高考考上了一本學校,本科畢業後就直接工作了。


以前為了供2個孩子上學,家裡的房子一直都是一層水泥磚房,低矮陳舊。每到開學季,他們家就是賣掉各種家畜湊學費,有時候不夠,還會跟親戚朋友借錢。


兩個孩子大學期間的學費主要是通過國家助學貸款解決,生活費一個月400-600元,大學期間,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他們會利用課餘時間做兼職賺生活費。


兩人都工作以後,他們家的經濟狀況開始得到改善。先是家裡的外債和助學貸款全部還清,然後建起了漂亮的3層小樓,他們的父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奔波勞累。


他們的父母從來沒有覺得讀書是無用的,他們希望孩子能看到外面更廣闊的天地,有比他們更高的眼界。即便因為供孩子讀書家裡一貧如洗,但是精神世界的富足比吃穿用度的富足更重要。


孩子的世界大了,孩子的下一代就能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去看更大的世界。


這對兄妹的同齡人大都在初高中輟學以後的幾年裡就結婚生子,往往孩子出生沒多久就留給家裡的父母帶,夫妻兩人外出打工謀生去了,一年甚至幾年才回來一次,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不是說讀過大學的就一定會多有出息和多了不起,但是他們至少有過這樣一個機會,一個自主探尋世界的機會,一個掌控自我未來的機會。



遇見梅花落


生兒強如父,人家瓦屋也能住。——關注青衫李探花,共話教育短長。


“生兒強如父,人家瓦屋也能住”,這是支撐我母親砸鍋賣鐵供養子女讀書的精神支柱。父母都識字不多,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頭上太陽曬,腳下水汽蒸,為了省2塊錢,能夠跑二十里多地拎點雞蛋去集市上賣。

當年在村子裡,我家屋子是最破爛不堪的,一到夏天,一個響雷都能讓土屋簌簌落下泥土,“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杜甫的詩句描繪得就是我家當年生活場景。

村子裡人都看不下去了,勸我父母不要讓我們讀書了,越讀越窮。我們家供兄妹幾個讀書,真的也到了山窮水盡的程度了,當時,我記得非常清楚,家裡連幾十元錢都拿不出來,父親每天去鄉鎮上窯廠搬磚,累得吐血,但還是硬撐著去幹!

經受貧窮的折磨,是我讀書時最深的記憶。現在我們都大學畢業,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過著體面的生活,可惜母親早已撒手不寰,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每當想念及此,常常令我眼眶發熱,眼底發酸。

父母可以為子女作出哪怕是生命的犧牲,但是子欲養而親不在,這種報答只能結草銜不環,只能等待來生了!子女活得好,這就是作父母的最大的心願,而讓子女活得好,也只有高考一條路,所以說,為了子女讀書,哪怕傾家蕩產、一貧如洗,在父母看來也是值得的!


青衫李探花


我們這是農村,我們家的鄰居就有三個大學生,以前供學生欠了不少外債,真是不容易,現在好點了,我給你說說他當時是咋辦的。

家裡有3個孩子都是女兒,年齡指定不一邊大,不是三胞胎,老大先上的大學,學費都是借的,農村本來就沒有錢,借錢的滋味我想沒錢的人太清楚了,低三下四的給人說小話,好不容易的把老大送進了大學,後續一點一點的終於把老大供畢業了。

老大畢業了,老二又上大學了,他讓老大供老二上大學,自己供老三念高中,多多少少的還能還點外債,借的錢都是親戚家的,沒有利息,沒人催,有多少還多少,就是說慢慢還,日子漸漸的好點了。

以此類推,老二供老三,老三命好點,終於畢業了,我這個鄰居苦日子熬到頭了,也鬆了一口氣。

現在好了,三個女兒都有了可心的工作,錢都不少掙,外債也還完了,人們都說我的鄰居真享福,我總結了,先受罪是後享福的前兆,只有奮鬥吃苦以後才能享受榮華富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