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氏的堂號是什麼?起源是什麼時候?

12385647585


李氏祖系中,始自黃帝。其後裔皋陶,擔任大理職務。其子孫世襲歷經了虞、夏、商三代。以後李氏經歷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計1400多年。在這期間,李氏後裔已東遷西徙,居住相當分散。到李淵,李世民父子建立大唐帝國,李氏後裔,在全國才得到迅速發展。據有關資料記載,明朝時期李氏是全國的第八大姓,到清代發展為全國第二大姓,如今中國姓氏中,李姓最多,約佔總人口的7.9%,居全國人口之冠。

李氏的繁衍發達應歸功於歷經289年的大唐帝國。由於他的治德卓越,聲威遠播。當時國家的強盛,使海內外中國人都感到驕傲和自豪。旅居海外的各地華僑,無不以“唐”自居,把大陸老家稱為“唐山”。現在世界各地有少城市聚居華人較多的地方,都有“唐人街”。

隨著生產的發展,政治領域的變化,人口的不斷流動,各地各姓氏的人們普遍建立自己的祠堂,用以保持最親近的血緣關係,利於尋溯本宗姓氏或本族的發祥地,彰顯本族祖先的美德,紀念先祖光輝業績,光耀祖先官職、爵號、維持和鞏固宗族的禮教、道德、倫理觀念,並且都採用相應的祠堂稱號。如楊姓的“四知堂”、陳姓的“穎川堂”、溫姓的“太原堂”,也有一個姓在不同地方用不同的堂號,如王姓的“三槐堂”、“槐植堂”,吳姓的“延陵堂”、“讓德堂”等。李世民登基後,詔令編纂《大唐氏族志》,稱李氏為上上等姓氏,稱李姓的望族是隴西。舉國上下所有李氏,不分派系,都共奉“隴西堂”為堂號。現在,李姓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7.9%,加上港、澳、臺同胞和海外李姓僑胞,人口已超過一個憶,還都以“隴西堂”為堂號。

天下之大,姓氏之多,然只有李姓,郡望是隴西,堂號是“隴西堂”,走遍天下都一樣。在眾多姓氏中,郡望、堂號均取郡名者,實屬罕見。而堂號只有一個稱謂者,也只有李姓的“隴西堂”而已,這個獨特現象,有它深遠的歷史淵源。李姓堂號為“隴西堂”,首先是因為李姓是隴西的郡望。隴西,是指甘肅隴山以西的地方。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自魏、晉至隋朝、唐朝,在郡中最顯貴並且為庶民所仰望的姓氏稱郡望,即是郡中名門望族的意思。在這個時期裡,李姓是隴西郡最為顯貴的世族郡。系李曇之長子李崇公,在戰國時任隴西太守(隴西今甘肅南鄭縣)。崇公之孫信公,其後裔李虎,有功於國,封為隴西公。之後子孫多居隴西,直至大唐開國皇帝李淵亦隴西成紀人,發跡於此,隴西由此而得名,列為堂號,這裡李姓隴西派。還有一支趙郡派,系李曇四子李璣之子李牧。牧公為戰國末期趙國大將,率軍伐燕,使秦國不敢侵趙。其子孫眾多,在唐代有17位宰相,同仕大唐,皆以為榮,實無派與系之分,也有同於隴西淵源,故李姓堂號均稱“隴西堂”。實質上隴西與趙郡皆為曇公之後,同祖共脈,無爭也。

另外,隋末天下大亂,李淵留守太原。他所統率的十萬軍隊,號稱關隴軍。他的祖籍是隴西成紀,軍旅也貫以“隴”字為榮。憑藉十萬關隴軍,南下洛陽,蕩平天下以後,便封其愛子李世民為“隴西郡公”,可見他和隴西故土的親緣之深了。也算巧合,時隔三百多年以後,南唐後主李煜也被趙匡胤封為“隴西郡公”,這絕不是隨便的敕封,大概趙匡胤知道唐室族裔對隴西有著很深的親情,使李煜安心就範罷了。

一代明君李世民登基後,勵精圖治,振興百業,姓氏傳統也為他所關注,詔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編纂《氏族志》,在全國範圍內收集氏族家譜,依據史書及文獻記載,鑑別世系,刊正姓氏。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書成,頒佈天下,這就是著名的《大唐氏族志》。從史料看,此書將天下氏族分為上上、下下九等,李姓概為國姓,當然非上上莫屬了。與此同時,太宗詔令天下,李姓的郡望是隴西,舉國上下李氏至為尊榮,天下李姓是一家,共奉“隴西堂”,以隴西為榮,尊隴西最親,這就是李姓的郡望和堂號均以隴西命名和供奉“隴西堂”唯一堂號的原因。

李氏支族堂號,目前已知的,約有近千個之多。

李姓的祖聯:“柱史家聲,龍門世第。”它的來歷,是從李姓在歷史上出過出色人物,載譽而來。一是李老聃,又稱老子,為周之柱下史,著有《道德經》,為萬成濟民之學說,聲譽稱世,引為李姓家風。二是李膺,東漢襄城人,字元禮,性行簡亢,風裁峻整,大學中語曰:“天下楷模李元禮”,士被接納者稱登龍門,引李姓龍門世族。


用戶ZHONG


請問專家

【贏】李桂馨堂

有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