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偽環保經濟:行環保之名,無環保之實

偽環保經濟:行環保之名,無環保之實

花近11萬美元,買一輛光鮮亮麗的純電動跑車,究竟是環保先鋒?還是僅是利用“環保”概念製造焦點,抓人眼球?

看看這輛跑車的買主,布拉德·皮特、喬治·布魯尼、施瓦辛格到谷歌兩位創始人,明星、富豪、技術狂人,非富即貴。也許他們需要保持高曝光率,也許他們已經對過去原有的失去了興趣,現在只想來點新鮮的。當然,他們可能也略微那麼點關心環保。

Tesla Roadster使用全電動引擎卻維持了極好的性能,並且它的鋰離子能量存儲系統能夠很好地循環補充能量,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良好的性能,這很好,引領了“環保技術”的發展,我們期待將來技術成熟以後,可以逐步推廣到大眾汽車上去。但是在這輛車的資金使用上,糾結於面板採用玻璃纖維還是碳纖維,座椅用蓮花的還是全新開發,變速箱使用現成的還是重新開發兩檔變速……這輛不斷升級的豪華跑車。還能否擔當“環保之名”?或許有點“收之東隅,失之桑榆”的意思。

也許,在研發初期,尚且需要一部分人為先期高額的研發費用埋單。事實上,對原有經濟體系進行環保改造,也往往建立在付出更高代價的基礎之上。

有一種說法,汽車業在下一個十年中單是通過改進常規技術以滿足對汽車排放的限定標準,成本花費就可能達到每輛汽車1500美元至2000美元之間。這個成本最終由誰承擔?當然是消費者,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全球關注溫室效應的同時,有人大呼陰謀,懷疑發達國家借“環保之名”,迫使不得不犧牲環境以發展經濟提高生活的國家購買他們的環保技術,行環保之名,製造新的消費經濟。人口爆炸、土地沙化、資源枯竭、能源危機、環境汙染日益威脅我們的生存環境,這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的共識。但是不是也有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將環保拿來作噱頭?

想想超級市場上的食物。

有機蔬菜、綠色認證蔬菜,往往需要支付多出一倍、兩倍,甚至更高的代價才能把它們帶回家。什麼叫有機蔬菜?什麼叫綠色認證蔬菜?蔬菜本來不就應該是這樣種出來的麼?食品本來不就應該是安全的麼?難道最普通、最低價的蔬菜就不能保證它無汙染、安全、優質和營養了麼?難道不願意付出更高的代價,就得承擔可能吃到受到汙染、無法保證其安全性的蔬菜或其他食品的風險了麼?

行環保之名,有環保之實的,尚且能容忍;無法容忍的是這種偽環保,降低原有標準,行環保之名,無環保之實,在環保的掩蓋下騙取個人或小集團的私利。

環保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夏光在最近的一次論壇發言中提到,“環保經濟”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經濟要環保,要綠色,對傳統的經濟體系進行生態化或者綠色改造,使原本對環境損害比較大的經濟發展方式,轉化為一種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意義上理解的對環境影響比較大的產業,鋼鐵、化工等,均可以成為綠色經濟,只要你對傳統產業採取了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方式,把它改造過來,它就屬於綠色經濟、環保經濟。二是指“從環保要經濟”。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出版了一本書叫做《從綠到金》,索尼、豐田等等巨型公司均從過往的經營中體會到重視環保的意義,及環保過程中的巨大經濟利益。環保治理也是一種產業,可以賺錢,冶煉廠裡面大量使用銅,通過廢液治理以後,把銅從廢液中間提取出來,又變成了經濟效益。環保經濟必須是同時取得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人類活動才叫做環保經濟。

他也同時提到,環保經濟的使用,應該有一個適用範圍,它不是萬能的。我們還有很多的經濟活動,本身還難以做到環境友好型;也有很多環境、環保活動非常重要,這時不能過多強調經濟效益,也不能過多地強調環保經濟。環保經濟有一個適用的範圍,在合適的條件下來適用環保經濟。

“本身還難以做到環境友好型”的經濟活動謊稱自己達到了環保標準;暫時還以環保意義為主,無法過多獲取經濟效益的環境、活動硬要強調經濟效益;該做的不做,什麼都沒做的就貼個環保標籤,藉此抬價、邀功,相較於真正的“環保經濟”,這樣的“偽環保經濟”還有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