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魏国被灭前突然变强,拓地千里,兵威四布,却仍抵不住秦人的套路

大秦的克星——侠将公子信陵君(11)

主笔:江湖闲乐生

据《韩非子 有度》一文记载,魏安釐王在公子信陵君的辅佐下接连夺取河东、管城(今河南郑州市区,本属韩国,后被秦国夺入三川郡)、定陶(秦国飞地,天下最富郡)等诸多地盘,并且吞灭了卫国,甚至还拿下了齐国五都之一的平陆,拓地千里,可称“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很好很强大。

魏国自魏惠王开始,国力就不断的在衰弱,国土就不断的在沦陷,直到信陵君像岳飞岳武穆一样横空出世,两次领导合纵皆大胜,不仅将秦军锁入函谷关不得东出,而且为三晋夺回了大量失地!如果合纵军能挟连战连胜之威,继续将秦压缩在函谷关内,则六国之旧业可继;而魏国也将再度复兴。

魏国被灭前突然变强,拓地千里,兵威四布,却仍抵不住秦人的套路

当然这太难了,魏国的大敌秦国就第一个不答应!

——多少年来,从来就是秦欺负六国,六国害怕求饶,我们大秦啥时候吃过这种亏?

秦王越想越气,气到极点,就想杀人了!

恰好当时,魏太子增正在秦国当人质,你说他该死就不该死?

秦王于是想杀了太子增泄愤。

赶紧有人劝秦王:杀了一个太子增有啥用?于事无补。不如善待他跟魏国和好,以破坏合纵。

秦王接受了这个建议。

这时吕不韦又跟秦王说:六国合纵,无非靠一个信陵君撑着,只要除掉他,万事ok!

秦王深以为然,于是问:怎么除?

答曰:反间!

秦王闻计大喜,差点跳起来鼓掌。这反间计虽然是一个老掉牙的伎俩,但对山东六国却总是屡见奇效;如当年魏国的吴起、孙膑、范雎,楚国的屈原,燕国的乐毅,赵国的廉颇,齐国的孟尝君,这些人各个都有惊世大才,却各个都倒在了反间计之下,可见套路不怕老,只要用的好,挖坑挖得深,铁杵磨成针!

魏国被灭前突然变强,拓地千里,兵威四布,却仍抵不住秦人的套路

但是很快秦王的脸又皱成了一个苦瓜。那要如何才能挖出坑来给魏国跳呢?人家信陵君毕竟是魏王的亲弟弟,而且在魏国没人不爱他不崇拜他,谁会帮助秦国去造谣?谁才能让魏王相信这个造谣?什么样的谣又能让魏王相信?这三个问题不解决,反啥间?犯贱还差不多。

再有一个人跳出来跟秦王说:晋鄙啊,大王忘了十年前被信陵君窃符夺军而杀掉的魏国大将晋鄙吗?

啥?晋鄙?他不是死人吗?死人也会进谗言?

大王啊,晋鄙死了没错,但他还有很多门客活着啊,这些门客就是信陵君在魏国唯一的敌人和仇人,找他们就对了!

秦王闻计大喜,这次真的跳起来鼓掌了。

魏国被灭前突然变强,拓地千里,兵威四布,却仍抵不住秦人的套路

图:秦庄襄王墓

晋鄙名字虽鄙,人却不鄙,相反,他是个好领导好同志,他的门客都很尊敬他爱戴他。

但是这样一个大好人,啥过错也没有,却被信陵君窃符救赵给杀了,虽然是不得已杀的,但杀人犯就是杀人犯,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然而信陵君不仅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反而做上了魏国的上将军,声威震天下,成为人人敬仰的偶像,这是晋鄙门客们所无法容忍的。

一个字,恨!他们好恨信陵君,十年来他们天天都想报仇,却苦无对策,无能为力,只得蹲在阴暗的角落里默数自己的伤悲,将一切仇恨深深隐藏。

现在机会来了,秦国人送来了万两黄金,要他们在大梁城里四处造谣,说:“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

好一个阴险的谣言,阴险就阴险在除了信陵君想篡位称王,其他情况都是货真价实的。

信陵君是天下合纵领袖,一声号召,各国兵将都会听他调遣,此言属实。

各国诸侯只卖信陵君的面子,内心其实不太拿魏王当回事儿,此言属实。

信陵君兵权在握,拥有全天下最庞大的情报网,拥有全天下最精英的人才库三千门客,且刚刚击败强秦,声望如日中天,此言属实。

最属实的是,信陵君完全有能力取魏王而代之,而且他也是魏国宗亲血脉,身份上制度上没有任何问题。

魏国被灭前突然变强,拓地千里,兵威四布,却仍抵不住秦人的套路

图:信陵君

秦人真的很厉害,信陵君所有弱点都被他们抓住了,所以这明明是谣言,他却很难反驳。

可惜,信陵君白白掌握着全天下最庞大的情报网,关于这个谣言的起源、传播,以及扩大的所有过程他都一清二楚,但是这又怎么样呢?面对如此直指人心的可怕谣言,任何智者勇者仁者,皆无能为力。

更加难办的是,晋鄙门客为主报仇,在道义上无可厚非,信陵君明知造谣的是谁,也不能派人去对付他们。因为信陵君一向以道德楷模称诩,他不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公义私义都是义,大公无私不见得道德高尚,因私废公也不见得不被人敬仰,所以吴起墨子等大公无私的法家墨家一直得不到中国主流文化的认同,而孔孟等儒家所提倡的“有差别的爱”那一套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只要是臣为了主,子为了父,士为了友,一个人是可以为了另一个人的利益违背大多数人利益的,这不仅没错,反而是道德高尚的表现。

所以水浒好汉有时候为了兄弟滥杀无辜,一样被称作义薄云天;所以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伍子胥为报父仇助吴灭楚,一样被称作恩怨分明;这是中国道德文化的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它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

所以信陵君无力辩解,如此一来,大梁城很快谣言满天飞了,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魏王心中不禁也有了些动摇,开始对他这个麻烦老弟疑神疑鬼。

秦王闻此大喜,他决定再加把劲,使出一条最深的套路。这个套路就是“贺王”,此乃杀伤最强之行动谣言,此谣言不但能当着受害者的面使,还能使其有口难言,越描越黑。当年名重天下的乐毅,就是倒在了这条最深的套路之上。

该套路具体操作方式就是:派使臣还有间谍们接二连三的在公众场合祝贺信陵君即将成为魏王,无论对方如何否认和解释,一概露出神秘笑容,或笑的心领神会,或笑他故作谦虚。

如此一来,魏王虽一次不信,两次不信;一个月不信,两个月不信,但秦国无比耐心,三次四次三个月四个月坚持不懈的耐心施计,一次又一次的向其贺王,直到最后,魏王终于起了疑心,甚至开始恐慌,莫非这一切真的是魏无忌在为自己称王造势?一干奸佞也开始劝魏王早日收回信陵君的兵权:就算信陵君暂时不想取代哥哥魏王,但以后呢?魏王老了,年纪又比信陵君大得多,过几年魏王死了,太子魏增该如何能驾驭这位名重天下的叔父?

诸位看到了吧,声望高是好事,但声望太高有时候却并不是一件好事,泰戈尔曾说:“我攀登上最高峰,发现在名誉的荒芜不毛的高处,简直找不到一个遮身之地。”高处永远是不胜寒的。

诸位也看到了吧,谣言是多么的可怕,它似显似隐,似真似假,还没来得及等人分清楚,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越滚越圆,滚到最后,谣言也就变成了真理,变成了杀人不见血、甚至不见刀的隐形杀手。现在的情况是:魏国的亲秦派、投降派以及太子魏增一党开始在朝堂上猛烈攻击信陵君,魏国的抗秦派和合纵派则一面回击,一面鼓动信陵君干脆就自己称王算了。

于是,两条路摆在了信陵君面前:

第一:干脆将计就计,动用自身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清君侧,除奸佞,逼魏王退位,自己来做魏王,如此正好可以毫无掣肘的变法图强,复兴魏国。

第二:不去争辩,顺其自然,该干啥还干啥,等着魏王来对付自己。

第一条信陵君不愿做。他一生视道德如洁癖,魏王既已与他和解,他又岂能负君,破坏自己一生的做人准则?郭沫若郭老曾遗憾信陵君没有“率性”把魏安麓王干掉,这样的想法浅了,信陵君自己都不遗憾,郭老有啥好遗憾的。

第二条信陵君不甘做。任何智者都不会坐以待毙的,与其兄弟反目,不如主动放弃。

于是,信陵君选择了最决绝的方式击退谣言,他将一切兵权交出,称病不再上朝,以示自己并无野心。

这就是信陵君的红尘。须臾花开,霎那雪乱,他可以说服天下助他力抗强秦,却不能让自己的亲哥哥相信自己。

信陵君的封号中虽然有一个“信”字,但他一生都挣扎在王兄对他的信任危机里,世上最悲哀的事儿莫过于此。

终于,谣言平息了,魏王安心了,信陵君的政治生命也结束了。

在最巅峰的时候急流勇退,这是古今很多智者之举,比如范蠡,比如张良,比如信陵君。

在俗世的观念看来,这样的选择非常明智,但是谁能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

如果可以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谁愿意去做泯灭自我老死户牖的范蠡张良。

现如今,强秦虎视眈眈,六国风雨飘摇,可怜信陵君,心有豪情壮志,力可独挽狂澜,却只能坐看潮涌浪急,于岸边默然不语。

欲做不能,欲罢不忍,世上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此。

于是,信陵君想到了一个字,死。

与其坐视自己的家国被秦人步步蚕食、眼睁睁看着国人麻木等死,不如华丽的转身,走入死亡的深渊,这样还可以以完美的道德形象保住自己品高无暇的白璧之身。

然而经过一整夜的辗转苦思,信陵君又觉得自己不能这么做,这么做自己是痛快了干净了,但天下人会怎么看?他们一定会说这都是由于魏王轻信谣言,白白害死了信陵君,这样就糟糕了。

他不能为了保住自己的声名将王兄推向道德的反面,这对家国都是很不利的。当初,秦武安君白起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不断挑战秦王的权威,结果逼得秦王不得不杀死他。结果,秦民莫不同情白起而憎恶秦王,影响极坏,这样的事情不能在魏国重演。

信陵君虽然名为“无忌”,但他一生都在顾忌,不仅不能无忌的活,就连无忌的死,也做不到。

唉,生又生的苦,死又死不得,他该何去何从?

这时,信陵君想到了两个字,堕落。

对,堕落,不能醉卧沙场,那就去醉卧欢场。

多好的办法啊!让自己堕落,既可以减少自己的痛苦而慢性死亡;又可以向天下证明自己已变成了个好酒及色的烂货,魏王不用他是正确的。

于是,这位名重天下的魏国公子向身后的江湖最后凄然地挥挥手,转身疯狂的堕落起来,他终日闭门不出,昏天黑地、加班加点的酗酒纵欲,喝完了酒就玩儿女人,玩完儿了女人又喝酒,温柔乡里寻欢作乐,半醉半醒间笑风流,醇酒美人齐上阵,不知今夕是何年,唐明皇都没他这么无耻,人家毕竟还讲点感情,信陵君纯粹就是为了肉欲。

从豪侠名将到封闭宅男,从优雅高贵的豪侠公子到放浪形骸的酒鬼色狼,这不仅是信陵君一个人的悲剧,而且是魏国的悲剧,天下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