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亮劍》中同樣是撤職,為何李雲龍和孔捷的士兵表現截然不同?

唐娛


一個是打了勝仗“仰天大笑出門去”,一個是打了敗仗全團垂頭喪氣,戰士們的心態怎能一樣?李雲龍雖然被下放到總部被服廠“繡花”,可是上上下下都明白那不過是老總的略作懲罰,早晚會官復原職,連前來接任的丁偉都心知肚明,還“送”了他一個騎兵營,試問,被服廠長需要騎兵營及其馬匹裝備嗎?



李雲龍鬼精鬼精的,起初交接時並沒想挽留孔捷,反而陰陽怪氣質疑獨立團的戰鬥力,把孔捷都惹毛了:“你可以噁心我,不能噁心我的兵,哪一顆子彈不是迎面打上去的”?

他轉變態度無非兩個因素,第一是發覺這夥鬼子確實不尋常,第二是看到獨立團戰士和孔捷的深情厚意,情知遭遇新敗的戰士們未必買他的賬,為了穩定軍心應該留下孔捷,畢竟孔二楞子那不是升職而去的。至於兩個團的戰士給團長送行的態度對比明顯,其實是兩位團長幾方面的不盡相同。



李雲龍和孔捷被撤職的根本原因不同。

蒼雲嶺突圍戰鬥,新一團不按總部規定的路線撤退,反而擅自向日軍坂田聯隊正面發起攻擊,雖然衝出重圍並擊斃坂田信哲大佐,但傷亡肯定小不了。如果李雲龍率部從俞家嶺方向撤出戰鬥,可能會被日軍咬上,但最終結果很難預料,未必傷亡就大於正面突圍。所以,無論戰果是否輝煌,聽起來是否提氣,李雲龍確實就是抗命了,但卻是抗命而勝。

孔捷可不一樣了,獨立團在楊村可是實錘的敗仗,傷亡200人卻只“俘虜”敵人一頂鋼盔,這是絕對恥辱的一戰,被副總指揮怒斥為“發麵團”。所以孔捷的被擼首長可是認真的,如果就這麼走了,而撈不著雪恥翻身的機會,孔捷的軍事生涯和軍旅仕途可就堪憂了,須知在戰爭年代,軍事主官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李雲龍和孔捷撤職以後所部士氣不同。

如果部隊長都像李雲龍這麼幹,上級還怎麼進行統一指揮?所以副總指揮結論很明確:“戰場抗命這個毛病,絕對不能慣著”,李雲龍就算在蒼雲嶺砍了日本天皇,該罰也得罰,功過兩碼事。所以新一團戰士們也無話可說,全團集體打了勝仗,團長一人去背鍋,無損部隊榮譽。

在這一層上,李雲龍還是在意戰友情分的,他腆著臉求師長求副總指揮,總算把孔捷留下來擔任副團長,才有機會在李家坡“戴罪立功”。獨立團的戰士們深知其中的道理,如果孔捷就這麼走了,全團今後都會抬不起頭來,只有留住老團長才有挽回榮譽的機會,否則就算以後打了勝仗,也沒孔捷什麼事了。



李雲龍和孔捷的帶兵方式截然不同。

李雲龍信奉的是“慈不掌兵”,為了訓練部隊的格鬥能力,他居然讓兩個營長帶頭掐架,這樣的群毆一定有傷情的,趙剛都看不下去了,然而李大腦袋堅持如此,所謂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對手下也非常嚴厲,張嘴就罵娘,抬手就打人,帶出來的是一群狼,對他這個“頭狼”更多的是敬畏,本來打勝仗被撤職就夠惱火了,哪個再婆婆媽媽哭哭啼啼的,李雲龍非但不會領請,估計還得臭罵一頓,新一團沒人觸這個黴頭。

孔捷帶隊伍則是“愛兵如子”,小戰士不是說參軍第二天就認識孔團長了,說明孔捷性格溫和,能跟戰士們打成一片,官兵平等是做的不錯,臨別時自然依依不捨。但獨立團似乎少了點野性,戰鬥力不會很強,被山本特工隊打的有點懵圈,事後也沒有分析出來個所以然,白捱揍了。



李雲龍和孔捷的過往經歷完全不同。

李雲龍是個刺頭,起起落落不是一二回了,長征路上縱兵搶糧那都夠殺頭的罪過了,背過大鍋,餵過戰馬,就是個讓上級首長既喜愛又厭煩的貨,喜愛是因為能打仗會打仗,厭煩是因為經常給領導找麻煩,估計他的“事蹟”全軍皆知,所以跟隨他多年的老部下和戰士們也習慣了,擼就擼吧,回頭需要戰將的時候還得用他,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孔捷在晉西北鐵三角中是最規矩的一個,執行命令堅決,不惹事不添亂,一步步升到今天這個位置,突然間被一擼到底派去養馬,戰士們感情上實在難以接受。孔捷和戰士們一定要敬旅長的酒,既是感謝,也是重整旗鼓的表態,果然,孔捷殲滅山崎大隊戰鬥中光榮負傷,走出野戰醫院就走馬上任新二團團長了。


度度狼gg


李雲龍和孔捷,兩人都是很優秀的八路軍指揮官,只不過,李雲龍資歷更老、戰功更多、“履歷”也很豐富。

就像李雲龍入主獨立團沒多久,有一次作戰前朝孔捷大吼:老子自從打鄂豫皖開始,五上五下,光團長的職務撤了三四次,你朝我瞪眼,你小子還不夠格!

那位犧牲的左權副總參謀長,當副總指揮和他商量怎麼“懲罰”李雲龍時,發現還真“不好辦”了,這小子是個“全才”了,餵馬也幹過,炊事班的也幹過,都是從團長的位子上下來的,惹的副總指揮哈哈大笑。

笑歸笑,畢竟要殺一殺李雲龍的“壞毛病”,不能讓他養成這“自由自在、任性而為”的脾氣,不然,要是每個團都學他這德性,那師旅一級和總部還幹得下去,嗎?

當然李雲龍在蒼雲嶺一戰中幾乎一戰成名,不僅八路軍上下人人皆知,連晉綏軍的楚雲飛也知道了這個“幹掉了坂田聯隊長、從正面突出重圍、一定程度上還為他報了仇”的泥腿子團長,後來李雲龍都成了日軍司令官下令重點研究的對象,應該說,李雲龍這樣的人才是要敲鑼打鼓戴大紅花表揚的。

但如上面所說的理由,就像副總指揮說的“這抗命的毛病是不能慣的,就算你把日本天皇給打死了,只要你觸犯軍紀,我照樣要處罰你,這功是功,過是過,兩碼事”。

確實,李雲龍的履歷,真是讓領導們又愛又恨,從資歷上來說,是個老資格的團長了,在團長的位子上几上幾下,一般都是懲罰幾個月,馬上又官復原職了,然後……

其實,這在八路軍裡,幾乎對李雲龍都持類似的觀點,就像李雲龍準備離開被服廠的時候,那個人湊上來說:要官復原職了吧,我就知道你呆不長……

所以,士兵們看到領導被擼了職務,也不急,反正知道過不了多久老領導還是會回來的,只不過很不巧,李雲龍沒回老部隊,畢竟,他真的不敢跟旅長爭。

不過還好,他臨走前,“蒐羅了”300套軍裝帶到了新任職的部隊,後來還去後勤部長張萬和那裡搞了很多手榴彈,到底是老團長,資格老,資源多,讓全團上下笑逐顏開,很快就收穫了全團的人心。

不得不說,老李真的牛。

孔捷,其實也很優秀了,但是可能李雲龍太優秀了,他一對比,總是少了點什麼,反正,李雲龍一生氣就喊他“孔二愣子”。

也許是因為這個楞,結果山本的特種部隊打上來的時候,孔捷的部隊猝不及防,在短時間內,孔捷也沒有組織好有效的防禦,有幾百名八路軍戰士犧牲,而日本人連跟毛都沒傷著,只留下一頂不反光的頭盔。

當然,我們知道,這股鬼子不一般,戰鬥力很強,在戰場偶遇,孔捷的部隊非常被動,他的失敗其實有一些情有可原,不過這畢竟是在殘酷的戰爭條件下,失敗了就是失敗了,關鍵還敗的那麼慘,哪怕你孔捷部打死一些小鬼子也能說得過去,可鬼子居然零死亡,這是副總指揮最惱怒的地方。

沒辦法,縱然孔捷心裡有萬般委屈,也只能去炊事班背大鍋去了。

而孔捷一看就是個厚道人,帶獨立團的時間也很久了,以至於這裡的很多士兵,從剛進八路軍開始,孔捷就是他們的團長,孔捷也從來沒被撤過職,這一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或者官復原職了,所以戰士們心裡感覺接受不了,紛紛挽留。

歸根結底,李雲龍是老油條了,孔捷是剛入鍋的,估計軋一陣子,也會和李雲龍差不多的。


雲中史記


二人撤職原因不同,可以說是根本性差別。

個人認為,他二人所犯的錯,都是殺頭的大過,但考慮到當時軍事幹部的稀缺,他二人才大難不死。

戰場抗命

這是李雲龍的專屬,李雲龍在劇中多次進行戰場抗命。

最出名的一次是,上級下令讓新一團從蒼雲嶺方向突圍,但是腦子發熱的李雲龍居然不顧上級的命令,帶著新一團從敵人的正面開始突圍。雖然戰果顯著,但是也讓隊伍損失巨大。

就是這次抗命,李雲龍被撤了職,發配到被服廠當廠長,這完全是看在此次戰果的份上。

私自調兵

和尚犧牲,李雲龍大怒,隨即帶兵剿滅了黑雲寨。上級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擼了李雲龍的團長。

秀琴被抓,李雲龍私自調兵攻打縣城。雖最終攻克縣城,但也使得隊伍損失頗重,但最終的大局戰果卻是和總部的戰略目標暗合。所以,此次老李功過相抵,又逃了一劫。

楊村遭遇戰

孔捷時任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此時的獨立團是主力團,正肩負著守衛八路軍總部的任務。但是,居然被敵人摸到了眼前。雖然趕走了敵人但也使部隊損失慘重,且毫無戰果可言。

孔捷此戰過後肯定會被擼掉團長的。守衛總部不利,這可不是其他的罪名。其他的罪名再大,出不了他們團,但是總部機關一旦出問題,那麻煩就大了。

個人認為,孔捷雖吃了敗仗,也不能說明獨立團是發麵團,孔捷的士兵都是正面負傷,這就能說明問題了。

同時,山本特工隊偷襲趙家峪,李雲龍的團部也基本損失殆盡了。只能說明,敵人採用了新的訓練方式、新的作戰方式,超出了我們的認知。

二人多次被撤職原因不盡相同,楊村遭遇戰,孔捷是吃了敗仗,差點把總部機關給丟了,李雲龍多次撤職多是在打了勝仗的前提下。所以二人的士兵也表現得截然不同。


阿飛看電視


當然不同了,孔捷被撤職是認真的,而李雲龍被撤職就像小孩過家家,早已成為加長便飯了。

在對待撤職這件事上,孔捷的部下簡直為他操碎了心。

反觀李雲龍,部下們早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甚至出現個別部下幸災樂禍現象,因為他們知道,當下被撤職,是為了讓他們更好的休養生息,當戰場遭遇硬骨頭時,必然上趕著啟用他們到前線立功吃肉。

從領導方面反應來看,在決定撤除孔捷職務時,都表現的一籌莫展、猶豫再三,生怕處理不當影響到部隊士氣。

而在處理李雲龍時,領導們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大吼大叫、大有一副不剝李雲龍三層皮不罷休的逗逼樣子。

而當事人孔捷在被撤職時,總是表現出一副不甘心,如同一個受了氣的小媳婦一樣,整天擺著個臭臉,彷彿別人欠他幾百萬、或者老婆被人拐跑一副生無可戀的死樣子。

而李雲龍呢?在被撤職時,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死樣子,老子就這樣,你們愛咋就咋滴。然後先是假裝罵幾句娘,在發完牢騷之後,幾杯酒下肚,就像中了彩票一樣,喲呵,老子又可以到處瞎浪了……

題外話:

在觀影吃瓜群眾方面,面對孔捷被撤職時,怎麼能這樣呢?孔捷已經很努力了,這領導也有點太不近人情了吧?

而大眾在面對李雲龍被撤職時,都是一副賤笑模樣,李雲龍被撤職很正常啊,若他不犯錯還是李雲龍嗎?我們就喜歡這樣痞氣十足的李雲龍,李雲龍不犯賤,總感覺這劇沒有味、吃菜沒放鹽一樣。

希望本答案能讓您滿意!

歡迎大家記得關注我,分享不一樣的樂趣!





神光娛樂


李雲龍帶兵……是土皇帝!而且是狡詐的!他說不讓送,誰去自討沒趣?李雲龍也是為手下好……誰送誰就也是有抗命的苗頭!打小報告的人怎麼會沒有?還有象孫得勝、一下子被老李折騰成騎兵連連長(比許多營長牛)……老李自己不聽話,卻喜歡聽話的部下!

孔捷帶兵……是當好婆婆,手下媳婦是會為他拼命!問題是兵全靠孔捷這樣苦口婆心,帶出來的是好兵,但獨立作戰就不行了!所以他的媳婦哭哭啼啼留他!還有他婆婆媽媽:指望搶了騎兵營,要分一半!看不清自己啥情況!

搶戰馬,出任何差錯:責任是李雲龍的!孔捷也奸:活要幹好,好處不給我?行!你也別得意……我告旅長,1/2拿不到,1/6隨便拿!

其實孔捷也算良心大大的好!如果蔣介石手下:我沒好處?直接夥同小日本滅了李雲龍!


新晴辛靜


《亮劍》中李雲龍和孔捷可謂是一對難兄難弟,李雲龍在第一集中被撤職,孔捷在第二集中被撤職。

李雲龍被撤職的原因是因為李雲龍違抗了軍令,蒼雲嶺戰役中李雲龍的新一團奉命阻擊日軍,掩護總部機關和百姓的撤離,總部機關和百姓平安撤離後,上級派人通知李雲龍,讓李雲龍從日軍包圍圈最薄弱的俞家嶺方向突圍,便讓771團和772團交替掩護李雲龍的新一團撤退,而李雲龍並不想就這麼撤退,直接無視上級的命令,與正面之敵坂田聯隊來了一個硬碰硬,在這場戰役中,李雲龍炸掉了坂田信哲的指揮部,讓不可一世的坂田信哲身死,雖然李雲龍立了大功,但是李雲龍公然藐視上級命令,所以本應該槍斃念在有功,所以功過相抵,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李雲龍被貶到被服廠當廠長。



孔捷被撤職的原因是指揮不當,深夜裡山本一木想要通過楊村偷襲駐紮在大夏灣,讓山本一木沒想到的是與剛調防楊村的孔捷撞了個正巧,而孔捷得內心卻不想與山本一木碰面,這場戰役中,因為孔捷得指揮不當,沒能阻止起來有效的進攻,造成孔捷一個營的兵損失了近一半之多,而山本一木的部隊卻不一人傷亡,最後被上級給擼去了團長的職務,去總部養馬。


在被撤職有人來頂替、離開的時候,李雲龍和孔捷士兵的表現卻是有很大的區別。

李雲龍離開的時候李雲龍的士兵,表現的很平靜,沒有對李雲龍表現出依依不捨的告訴,對於頂替李雲龍的丁偉言聽計從。

與李雲龍不同的是孔捷的士兵知道孔捷要走的時候,對孔捷有很大的依依不捨,對李雲龍這個新上任的團長很是排斥。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有人說李雲龍帶出來的士兵對李雲龍沒有感情,其實並不是,從很多地方都能看的出來,李雲龍的士兵對於李雲龍非常的有感情,而且是那種兄弟類型的,為了掩護李雲龍撤退,王喜奎不顧自己的危險與數十名日軍展開白刃戰,還有就是為了能夠救李雲龍老婆,士兵就像發了瘋一樣往前衝鋒,目的只有一個攻下縣城,救出李雲龍的老婆。

所以說李雲龍和士兵沒有感情這一說並不成立。

而兩人出現截然不同的局面,主要原因其實就是帶兵方式的不同。

李雲龍帶出來的兵基本上都是像一頭桀驁不馴的狼,對誰都不服,所以對於依依不捨那一套在李雲龍士兵裡並不流行,有也會被李雲龍懟的無地自容。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李雲龍經常被撤職,李雲龍手下的兵已經習慣了,李雲龍曾說過自己光是團長的職務就被撤了3.4回,所以士兵已經習慣,指不定那天李雲龍就官復原職了,所以不顯得依依不捨。


孔捷帶兵有的是感情路線,李雲龍調侃過孔捷的士兵,說孔捷手下的士兵槍都打天上去了?孔捷當時就和李雲龍翻臉,說:“噁心我可以,到你不可以噁心我的兵”

所以孔捷手下的士兵對於孔捷有特殊的情感,而孔捷把士兵當作自己得兄弟來看,與他們在一條平行線上,所以孔捷走的時候,孔捷的士兵依依不捨。


我是湯裡放藥,專注於電視劇分析,歡迎關注。


湯裡放藥


看《亮劍》,李雲龍曾經經歷一次撤職,一次降職。

撤職是因為在蒼雲嶺。

蒼雲嶺之戰,李雲龍自作主張,不服從彭總的指揮,選擇從正面突圍,實際上是正面突擊,擊潰了鬼子,炸死敵酋。此戰戰術上是正確的,戰略上則因為看不到總部的一盤棋,私自做主,違抗命令,被撤職去被服廠繡花。



這一次,根本感覺不到窩囊。

李雲龍心裡一萬個不服氣,直到被旅長指著鼻子大罵,表面委屈,內心歡樂地順了200套新軍裝,去上任,接受獨立團的團長。


被降職則是因為魏和尚之死。

義薄雲天的李雲龍,在和尚死後,為了給自己的兄弟報仇,他帶隊攻打了黑雲寨,手刃仇人,造成了非常壞的影響。

和尚的死,是整個《亮劍》裡,我最不喜歡的劇情。如果是我選擇,我寧可讓其他人去死,而不是魏和尚。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戰士這樣死去,李雲龍也能夠為他報仇,一方面可以更加體現李雲龍的快意恩仇,另一方面,不應該讓一個九死一生,大風大浪都闖過來的魏和尚,死於這樣一個小小的小河溝,憋屈。


總體上,從李雲龍出場開始,他的被撤職被降職,有一點劉寶瑞《君臣鬥》裡說劉墉的樣子,劉寶瑞說劉羅鍋的帽子,經常被摘,而且是家常便飯。

但是滿腹經綸的劉羅鍋,每一次都會巧妙的周旋後,官復原職。

而會帶兵會打仗的李雲龍,在愛才的軍事家彭總、劉帥,在愛才(一盒煙體現的淋漓盡致)又愛財(搶人家的騎兵營)的陳賡心中,一直佔據著愛將的位置。

他的指揮權的反覆得失,都在上級的安排之中,英雄,必有用武之地。


看了其他條友的分析,感覺頗有道理,我在這裡來一點狗尾續貂,只是因為,看到《亮劍》的問題,邁不開腿,必須“到此一遊”。

關注行學組,給你不一樣的觀點。


行學組


電視劇《亮劍》中,獨立團和和山本特種小隊的對決是一條主線。因為山本特戰隊,獨立團被兩次換了團長,第一次團長從孔捷換了李雲龍,第二次團長從李雲龍換成了趙剛。

同樣是被撤職,李雲龍直接成了營長,而孔捷好歹還是副團長,為何戰士們的狀態完全不同?

這是因為,撤職的原因完全不一樣!

李雲龍被撤職,那是為獨立團的戰士們報仇,是為趙家峪鄉親們報仇!一口氣滅掉了山本小隊,還捎帶收復了平安縣城。這樣的情況下,士兵們雖然死傷過半,可是心裡面高興!看咱獨立團,是能打勝仗的部隊,誰敢瞧不起咱們!

可是孔捷被撤職時,情況完全不同了。孔捷的獨立團,不小心遭遇了山本小隊,雖然無意之中給總部擋了一槍,可是一場戰鬥下來,整個團都崩了,最後敵人是誰完全不知道!唯一的戰利品,就是撿到的一頂鋼盔!

別說獨立團成立以來,就連八路軍改編以來從來沒有這樣的奇恥大辱!!!

所以,師長劉伯承和旅長陳賡十分憤怒!這個獨立團,是什麼發麵團!怎麼如此不堪一擊!

什麼是發麵團?說的是這個團就像發酵的麵糰,一拳就能打一個大坑。看起來嗷嗷叫敢戰能戰,其實真的遇上日軍,根本不堪一擊!

八路軍是在最困難的地區發展起來的部隊。《亮劍》設定的地域範圍,是晉西北地區,即使放到現在那裡也是出了名的貧困,出了名的窮鄉僻壤。八路軍一個團,就是1500人到2000人,這些戰士不同於半脫產的民兵和游擊隊,是完全脫離生產,把全部精力放在軍事訓練和打仗上的。

養活一個團需要多少老百姓?以晉西北的經濟狀況,養活一個2000多兵力的團,可能至少需要2萬人,這差不多就是整整一個縣的總人口了!八路軍在整個山西,差不多才有70多個縣政權,要養活晉綏軍區、晉察冀軍區和晉冀魯豫軍區六七十萬人,那是承受著相當大的經濟壓力的。

八路軍和以往舊軍隊不一樣,連軍餉都不發。給戰士們的承諾就一條——打鬼子!也正是因為八路軍堅決抗戰的立場態度,堅決打勝仗的戰績,讓老百姓積極踴躍支持八路軍。最後一粒糧,拿來當軍糧,最後一尺布,用來做軍鞋,最後的好兒郎,送來上戰場!

現在倒好,和日本鬼子一場惡戰下來,獨立團被打殘了,居然就繳獲到一頂鋼盔?這樣老百姓怎麼看待八路軍?如果八路軍戰鬥力和偽軍和國軍差不多,老百姓還願意捐錢捐糧養著他們嗎?

所以,打了敗仗的八路軍,不僅僅是在軍事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更是在合法性和存在感上受到了質疑!

不能打勝仗,不能打鬼子的獨立團,是沒有存在意義的獨立團!

這就是獨立團戰士們在團長被一擼到底後的真實心境!

不過,覺得對不起老百姓,覺得打敗仗恥辱是一方面,更多的因素還有,戰士們覺得對不起老團長孔捷。

孔捷這個人,是一個猛將,屬於拼命三郎型的。孔捷平常和戰士們同吃同住,不搞特權,一遇上戰鬥,還衝鋒在前,做好表率。這樣團長,全團人沒人不扶。可是,就是一場敗仗下來,孔捷之前的功勞全被否定了,直接要送去餵馬,一擼到底。戰士們肯定不服氣。

幸好,李雲龍和總部強烈要求,孔捷才能留下來當副團長。

正是憋著這股勁,才有了李家坡之戰,孔捷帶頭衝鋒,獨立團戰士戴罪立功,終於一雪前恥,滅掉了不可一世的山崎大隊。從此,獨立團摘掉了"發麵團"的恥辱稱號,成了晉西北響噹噹的"野狼團"。


歷史知事


在《亮劍》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李雲龍接手新一團之後,帶領他們打鬼子打勝仗,可是在一次戰役中李雲龍,沒有聽從上級的指揮擅自行動,雖然李雲龍的做法最終得到了戰爭的勝利,可是上級仍然怪罪於他,畢竟在軍隊中服從命令是非常重要的,在那時上級便免去他團長的職務。

隨後李雲龍便被調到了獨立團,曾經帶領獨立團的是李雲龍的一個好朋友孔捷,在一次日本特種小隊的突然襲擊中,造成了獨立團的巨大傷亡,因此上級便決定讓李雲龍接替孔捷的位置帶領獨立團,原本上級是決定讓孔捷離開獨立團,可是在他走的時候將士們紛紛挽留,李雲龍看得到叫將士們對孔捷的感情便上上級求情,讓孔捷留下來給自己當副團長。

如今回過頭來看在李雲龍離開新一團時沒有一個鑽石挽留,而孔捷離開時全團的戰士紛紛挽留,如今說到這裡想必很多人都會感到疑問,為何兩人都是團長,而且李雲龍的戰鬥能力在很多方面都要比孔捷要強,為何在兩人離開隊伍時會有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分析一下,導致該現象的原因吧!

在電視劇中李雲龍一直都是有著暴躁的性格,一直都讓自己的將士要像餓狼一樣,還經常會用語言辱罵他們,這讓將士們的心裡時常會感到不痛快,因此即便跟隨李雲龍經常會打一些勝仗,同時也會讓他們變成一個非常聽他話的軍人,而孔捷則截然不同,他對將士們非常的親切體貼就像一家人一樣,因此在他走的時候才會感到不捨,想必這便是是該事情的真正原因


迷途的路人62811026


《亮劍》最近年來少有的經典戰爭片,電視劇開篇就是講述了八路軍突圍的情況。

根據歷史原型,當時應該是八路軍反九路圍攻的時候,根據當時劉伯承師長的要求“以次要兵力鉗制敵之數路,而以主要兵力對付敵之一路”,旅長(以陳賡為原型)命令李雲龍從側面突圍,但是李雲龍選擇了正面突圍,他不僅突圍成功,而且還打了勝仗。但是由於李雲龍違反軍令,被撤職到被服廠做廠長。

後來日本特種兵偷襲了獨立團,獨立團損失慘重,時任團長的孔捷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總部首長決定調李雲龍到獨立團做團長,並將孔捷撤職。

李雲龍撤職的時候,在新一團新團長的命令下,全團歡送,而孔捷要撤職的時候,獨立團哀聲一片,都到門口給旅長敬酒,也表達了對孔捷的不捨之情。那麼為什麼戰士表現不一樣呢?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撤職的原因不同:

李雲龍是因為違背命令撤職,所有的責任他一個人扛,而戰士都是打勝仗了,相反孔捷撤職是因為打敗仗了,敗的不僅僅是孔捷一個人,也是整個獨立團。

從這個角度看,雙方的心態會有很大的不同,而作為李雲龍的士兵,如張大彪,他就知道李雲龍還會回來,因為戰場最終要看到的是勝負,抗命只是想給李雲龍一個教訓。但是獨立團在這次戰鬥中的失敗,被老總成為“發麵團”,他們需再在孔捷的帶領下打出風采,戴罪立功,一洗前恥。

其次是對個人前途不同的考量:

李雲龍是被撤職的慣犯,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打仗的好手,所以李雲龍在戰爭年底不會被埋沒,他還是會東山再起,依舊會到別的團做團長。這一點丁偉就說的明明白白。

孔捷就不一樣,他是戰敗撤職,加上孔捷是一個本分老實人,安安穩穩的發展部隊沒有問題,但是讓孔捷一下子被撤職,若沒有戰功很難升上來做一個團長。

最後孔捷還是在旅長面前求情,讓孔捷做副團長,也給孔捷將來做新二團團長創造了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