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冲锋枪为何用的是手枪弹?

随风2060456


了解一下冲锋枪的诞生时间就能大概知道了,冲锋枪诞生于一战末期,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冲锋枪是由德国人施迈塞尔在1918年发明的MP18冲锋枪,不过在此之前,意大利的陆军上校B·A·列维里,在1914年的时候就发明出了维拉·佩罗萨冲锋枪,使用的是9mm手枪弹,不过这玩意由于精度差、射速又太高(每分钟达到了3000发),再加上太过于笨重,所以并没有受到士兵们的欢迎!

而在那个年代,枪械子弹就只有全威力步枪弹和手枪弹,中间威力步枪弹(口径与全威力步枪弹基本相同,但是药筒较短,装药量小于全威力步枪弹)还没现世呢,最早开始研究短药筒步枪弹的是德国,但是那个时候都已经是1934年了,而中间威力步枪弹想要用于战场,时间又要往后推到二战后期,至于取代全威力步枪弹成为后面步枪的主流弹药,那么已经是二战结束后,冷战期间的事了,还有目前主流短突击步枪普遍使用的小口径步枪弹(口径小于6mm),同样也是冷战期间的事情!

所以,在只有手枪弹和全威力步枪弹的年代,一种设计出来就是为了让单兵在近战时补充火力的全自动武器,不使用手枪弹难道要使用全威力步枪弹么?全威力步枪弹为什么会被淘汰?就是因为这种子弹的威力过剩了,在使用栓动步枪单发的时候后坐力都非常感人了,如果是冲锋枪这种单兵全自动武器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话,根本没有任何的使用价值,用了就不叫冲锋枪了,而是机枪,所以,这就是冲锋枪为什么使用手枪弹的原因之一,当然,除了历史原因之外,也有考虑到了冲锋枪的作用和使用环境的!

在近战和以及CQB(室内近距离战斗)的时候,手枪弹药筒短,装药量少,所以弹药的进程距离短,以及后坐力也更小,即冲锋枪共容易控制体积,可以做的更加轻便,又因为手枪弹的膛压较低,所以,其闭锁方式可以使用更简单的各种非刚性闭锁,进一步降低后坐力,在使用消音器的时候,手枪弹的消音效果也相对更好一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冲锋枪要使用手枪弹的原因之一,不过呢,今天早就是段突击步枪大行其道的时候了,冲锋枪也开始逐渐式微,感觉迟早有一天会被突击步枪给取代的!


哨兵ZH


1918年,一战即将结束前夕,德国军队装备的MP-18,被军界认为是冲锋枪的鼻祖,全球最早投入实战运用的一把步兵自动枪械。

德军小分队,往往将十余支MP-18集中起来射击,凭借强大的火力,压制住协约国军队的抵抗,冲过对手的堑壕,跑到敌后执行渗透和破坏任务。


MP-18火力之凶猛,远在当时军队普遍使用的5发手动步枪之上,瞬间,就能射出密集的弹丸,因此,被英法军队称为“子弹喷射器”。

当时,确实还没有“冲锋枪”这个概念,这把“子弹喷射器”引进中国时,就成了“手提机关枪”,或“花机关”,包括二战时期,苏联著名的波波沙41/43冲锋枪,苏军就称为“自动枪”。


由于当时步兵都使用5发拴动步枪,因此输出的火力比较稀薄,德国人发明MP-18冲锋枪,就是为了提高步兵班的火力输出,在战场上压制对手。

至于冲锋枪为什么会选择使用手枪弹,那也是当时条件下的首选,因为德军装备的是7.92毫米的子弹,此种步枪弹可与机枪通用,不仅装药量大,而且射程也远。



毛瑟步枪有效射程高达800米,带来的一大问题就是子弹威力过剩,导致射击时后坐力极大,既影响射击精度,也使得控枪不易,射手容易疲劳。

冲锋枪,本身设计时就要求短小精悍,易于携行,增强步兵班火力,倘若使用7.92毫米大威力步枪弹,弹匣变宽变厚是小事,在连续射击时,由于强大的后坐力,精度将变得一塌糊涂,且射击时难以掌控。



因此,德国现存的大量9毫米手枪弹,就成了MP-18冲锋枪的不二选择,当时也是唯一的选择。

此后,包括二战时期研发的司登式、波波沙41/43等著名冲锋枪,也都采用了手枪弹作为子弹,此习惯或者说传统,就一直保持到现在。


但冲锋枪由于发射手枪弹,存在与生俱来的缺乏,即有效射程近,弹丸杀伤力小,因此,一般步兵都使用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或小口径子弹的自动步枪。

现在,冲锋枪,作为火力猛、重量轻、易携行的自动枪械,仅作为特种兵和特勤人员配带,步兵基本上都配备自动步枪。


国平军史


不请自来,这个问题挺好理解的。

冲锋枪这个词汇不好,霸气有余,但有点词不达意。更信达雅的一些是日语的翻译叫做“短機関銃”。

中文的冲锋枪这个词汇,就乱的一批了。

56式自动步枪当年实际上就叫做56式冲锋枪。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么有大批的“冲锋枪”是用步枪子弹的。


咱们回到冲锋枪(短机关铳,Submachine gun, SMG)的问题上吧:

按照字面意思来说,冲锋枪就是一款微型的机枪而已。当然,我们如果仔细看冲锋枪的内部结构,也确信就是一挺机枪。

如果是一把步枪的话,进行精确射击的时候射手可以精确的构筑瞄准线准确的命中800米外的目标。这时就需要弹药可以射到800米的距离上。

所以步枪子弹则需要加大装弹量并且做成尖锐的船尾形结构。

这种结构的子弹有助于在空气中高速远距离飞行。当然,为此步枪子弹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体积和重量都不小。对比一下7.62mm,5.56mm和9mm子弹一目了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冲锋枪的使用场景就是无依托使用。如果是步枪的话没有太大问题,开枪后可以继续构筑瞄准线。但是如果是冲锋枪的话,那么……得说句体外了:

这是基本上打不死敌人的——根本瞄不准,基本上可以理解成电视电影里面渲染英雄形象的一个桥段,当不了真。

可是冲锋枪就是靠密集的火力对200米左右的目标弹幕覆盖的。如果使用步枪弹则一方面体积过大,另一方面也不好控制,而且也用不到这么大的威力,使用9mm手枪弹也就成了较好的选择,既小又方便。

所以目前大部分冲锋枪就直接采用手枪弹药了。只不过,手枪弹实际上也不是冲锋枪弹的最好选择。目前还有开发专用的冲锋枪弹药的,例如比利时FN开发的5.7mm冲锋枪弹。

这是一款看起来像步枪弹的小口径冲锋枪弹,比起手枪弹来说也没有大多少。

FN的P90冲锋枪在没有增加体积的前提下可以有50发弹容量。不过,由于这种子弹较小,有效射程只有150米。

另外,瑞典的CBJ-MS冲锋枪也是一种用专门的冲锋枪弹药的案例:

子弹很小,只有6.5X25mm的规格。

下面最小的就是这种枪用的子弹,而且,这种子弹还是一种次口径弹药,真正的弹头比6.5mm还要小很多。可以轻松的穿透轻装甲目标。


军武数据库


冲锋枪射速高,火力猛,便于开火,在局部区域中最能发挥威力,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近战武器。玩过吃鸡的朋友们都知道,毛瑟98K的子弹和AK47是通用的,而冲锋枪的子弹则是和手枪是通用的,不仅在游戏中是这样,在现实中手枪弹和冲锋枪弹也是差不多相同的。一些朋友就要问了,冲锋枪作为一种持续射击的自动型武器,为什么却要采用威力比较小的手枪弹,而不采用威力更强的步枪弹呢?


这个问题的原因还是要从冲锋枪的发展历史去找原因,很多人受到影视剧中冲锋枪杀伤力巨大的误导,误认为冲锋枪是二战中的终极武器,一些朋友甚至认为现在的自动步枪是由冲锋枪演化而来的。其实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步枪一直都是主流,而现代自动步枪也是由拉栓式步枪演化而来的。冲锋枪的发明是因为近身搏斗中,手枪的杀伤性差,步枪的射击速度慢,所以当时的军队需要一种能够持续射击,还能够造成大范围杀伤的武器来阻挡蜂拥而入的敌人冲锋部队,或者在冲锋后扫射敌方战壕里面的防守部队,这样冲锋枪也就应运而生了。


冲锋枪射程比较短,主要是杀伤100米以内的目标,用途主要是冲锋作战或者反冲锋作战,在特种作战中也使用比较多。因为冲锋枪射程近,所以对于子弹的威力要求也就比较低,在这种条件下,冲锋枪就需要一种威力不大,但是射击稳定的子弹,而手枪弹刚好符合这个条件。装备了手枪弹之后的冲锋枪,在稳定性上大大提高,而反观装备步枪弹的自动步枪(比如美国的BAR),虽然射程和威力有所提升,但是后坐力却非常的大,在近战中远比冲锋枪要更难操控。冲锋枪的这个优势在二战的时候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装甲部队的保护下,装备冲锋枪的部队就能前进到射击范围内,并且对敌人进行压制性扫射。而在巷战中,冲锋枪也大大的发挥了自己射速快,杀伤范围大,后坐力小的优势,在二战中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成也风云,败也风云,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虽然稳定性高,但是在射程和威力上却不高,在二战后,冲锋枪的地位也被装备中间威力弹药的突击步枪取代,现代军队中也很少有大量装备冲锋枪的,只是在进行特种作战时才会广泛使用。


二战吐槽君


冲锋枪其实可以归属到单兵自动武器当中去,而自从马克沁在19世纪末发明了自动连发的机关枪后,欧洲的军火商也开始立足于单兵自动武器的研发当中,而当时的武器库当中就只有步枪用的全威力步枪弹和手枪用的子弹,而各国枪械研发师便在这两种子弹的基础上研发单兵自动武器,一开始绝大部分都是先从全威力步枪弹开始着手,但是由于在实验中发现,全威力步枪弹的装药量过多,不仅重量大、携带量少,而且在连发射击时枪膛内都会残留大量的火药残渣,在进行连续射击时很容易炸膛,于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们把目光投到了手枪弹上。



通过射击实验他们发现此前全威力步枪弹发生在射击时发生的许多问题用手枪弹来打都不存在了,所以绝大多少设计师都往手枪弹这个方向上发展,而使用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和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的研发几乎是同步的,而且它们服役几乎也是同步的,虽然此前有过其他设计的冲锋枪出现,但是由于各种问题并不算成功,而正在意义上的单兵手持冲锋枪是在1917年德国雨果·施麦瑟发明的冲锋枪,被命名为MP-18冲锋枪。而自动步枪则是美国的M-1918,不过这款枪由于太重并不适合单兵携带,所以后来被用作班用机枪。



而最初冲锋枪使用手枪弹除了子弹二选一没法选择以外,主要还是在弹容、后坐力、重量、火药残渣等问题上能更好的解决,因为威力已经足够军方使用。而后来随着中间威力弹的出现使用中间威力弹的自动步枪也出现了,这就是现在被称为“突击步枪”的武器。当年使用手枪弹并且能连发的冲锋枪可谓是风靡一时,因为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设计并不算成功,但冲锋枪上可以是文体两开花,各国都在研发、制造、装备,并且在二战当中走向辉煌的巅峰,光是苏联的波波沙冲锋枪就造了十多万支,足以证明它的成功,不过后来还是被使用中间威力弹的突击步枪给取代了。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武器装备系列》问题第十篇。关注四十五度军报,了解更多军事知识。

这边推荐读者朋友们去了解下SHAK-12,这把枪是冲锋枪(很多人称之为步枪,其实不是,这把枪完全符合冲锋枪的定义,射程、功用、弹夹容量都是符合冲锋枪的标准的。),18年俄罗斯研制出来的,口径是12.7毫米子弹。这把枪亮点在于能杀死在掩体下的目标,例如墙体后、装甲车、防弹衣保护的人。注:这把枪的有效射击距离只有100米左右。

再来说说为什么冲锋枪都是用手枪弹

微冲鼻祖是MP-18,由德国在一战快结束的时候投入战场使用的。而世界上第一支冲锋枪则是意大利的VP。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冲锋枪”这一词语的,冲锋枪在中国有别名为短机枪或者叫短机关枪。冲锋枪一般是指的使用手枪子弹连发的枪械,“轻便”和“全自动”这是冲锋枪的关键词。冲锋枪是介于机枪与手枪之间的一类枪械的统称。

从上面冲锋枪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只有使用手枪子弹的连发枪械才能称为冲锋枪。冲锋枪是由于马克沁式机枪演变而来,MP-18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冲锋枪,而前文中提到的VP射速3000发每分钟,精度差,十分笨重,不适合单兵使用,所以并不能称为冲锋枪。

那么为什么这些冲锋枪都是用手枪子弹呢?

手枪弹因为产出大,比较普遍。手枪弹是圆头,速度要比尖头的步枪弹的速度快,战场上射速快占优势,所以采用了手枪子弹。冲锋枪多用于近战中,所以对精准度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要求的是枪械的灵活性,而且步枪的停止能力很差。

其次圆头的子弹杀伤力要比步枪的尖头的杀伤力大,尖头的穿透力强,所以飞行的距离远,圆头的飞行距离短,但是打在人身上造成的破坏力大。牺牲射击距离来提高伤害力,所以冲锋枪作为近战武器,采用手枪子弹才是最合适的。


四十五度历史


冲锋枪是在一战中诞生的,其实当时人们能造出的轻型自动武器也就只能使用手枪弹,毕竟当时并不存在中间威力枪弹嘛,所以就以可以连发手枪子弹枪械为目标,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堑壕战中的近战,所以使用装药较少的手枪弹就可以获得近距离极高的火力(而当时德国也把其称为Maschinenpistole-机关手枪),而且在当时的全威力步枪弹尺寸大,杀伤力大,但是用于自动射击时会导致巨大的后坐力,因此主要用于机枪。

而如果使用权威力步枪弹作为弹药会怎么样呢?那么恭喜,你得到了一款早期全自动步枪,而其因为全威力弹的特性,普通士兵在使用其进行射击的时候,往往可以把子弹准确的命中目标周围的大地母亲的身上,所以是虽然其在一战中就已经得到发展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取代栓动步枪,在二战中没能占据主导地位。

再比如中间威力弹,法国的利贝罗勒自动步枪使用的就是8×32mm中间威力弹,可以说是革命性的设计,但同样是到了二战德国开始使用MP44,才引发了轻武器的革命。所以说其实冲锋枪使用手枪弹是有其当时的历史原因的,毕竟一款要求150米内的速射武器你给它一种能打500米以上的全威力弹也没用啊。


水镜晓先生


冲锋枪诞生于一战时期,这时候各国打的天昏地暗,研制一种新武器能投入的资源和人力并不多,基本就是拿来主义尽量不去创新。因此,最早的坦克都是用拖拉机底盘加上龟壳、最早的航空机枪都是硬着头皮把步兵机枪搬上去,也就是尽可能使用已有的东西拼凑合手的武器。


(陆军法75炮)

说两个例子,法国的在一战推出的圣沙蒙坦克就直接移植了发75炮,这是陆军的1897式75毫米速射炮。这种带有弹性炮架和垂直旋转炮闩的速射炮,是最适合圣沙蒙突击坦克的,法75每分钟可以发射15到30发炮弹,快速冲锋的坦克加上这种猛烈的火力简直无坚不摧了,但不可否认圣沙蒙就是现有装备拼凑的武器。

(圣沙蒙直接移植了法75炮还算满意)

在空军领域,飞机可以实战化之后急需要速射机枪,陆军的马克沁机枪重达26.54公斤,但还是被奥地利人搬上了飞机。法国和比利时还算聪明,直接购买了重12.25公斤的美国的路易斯机枪,它使用97发弹盘供弹,不仅陆军普遍装备也被瞬间搬上了飞机,这些都是为了让新装备尽可能快的投入战斗。



(路易斯机枪也是很好的拿来主义)

回到正题。德国人发明突击武器时已经是二战的末期了,1918年斯太尔设计了单兵便携式速射武器,就是大名鼎鼎的MP1918式冲锋枪简称MP-18,此时距离威廉二世下台没有几天了,以德国的工业能力和社会资源,想重新开一条生产线,生产消耗量惊人的子弹,绝对是天方夜谭。因此斯太尔只能在毛瑟7.92mm步枪弹和鲁格9x19mm手枪弹之间选择。


(鲁格子弹是唯一的选择)

当时陆军大量储备了两种子弹可供选择,但是1250mm长的G98步枪使用的7.92mm子弹后座力太大,明显不适合只有815mm长的MP-18使用,斯太尔只能选择鲁格9x19mm手枪弹,并无第二选择。MP-18冲锋枪的射速高达450发/分钟,是绝不可能使用7.92mm步枪弹的。战后,斯太尔立刻开始为冲锋枪寻找更合适的子弹。

(鲁格的32发弹鼓也被MP-18拿来主义)

MP-18的改进升级型MP-28,除了可以使用鲁格9x19mm手枪弹之外,还能用7.65×21mm派拉贝鲁姆手枪弹、9×23mm伯格曼-贝亚德手枪弹和7.63×25mm毛瑟手枪弹等多种弹药,射程平均提高了50米。而最后一种已经算得上是一种中间威力弹药了。这就说明在冲锋枪出现之初,设计人员既不满意威力不足的手枪弹、也不能接受后座力难以忍受的步枪弹,一直在尝试全新的弹种。



德国人后续开发MP30时,使用9X19mm鲁格手枪子弹,而MP34发射的是9X25mm毛瑟手枪子弹,事实证明后者的杀伤力远在前者之上的,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设计人员开始注意到通过改变装药量,来平衡子弹杀伤力和后座力之间的矛盾。甚至还出现了下图这款连枪型都变了的MP-36,其实MP-40就是大改枪型而不改子弹的冲锋枪。



这种思路最终诞生了Sturmgewehr44步枪,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Stg44突击步枪。这款大号的冲锋枪有效射程为500米,威力介于有效射程200米的MP-40冲锋枪,和有效射程800米的毛瑟98K步枪之间,原因就是它使用了减装药的7.92X33mm中间威力子弹。这才是当初设计MP-18的斯太尔最想要的弹种才对。


兵器世界


因为冲锋枪的定义就是使用手枪弹的短式全自动武器,用于冲锋时使用。

冲锋枪的英文被称为Submachine gun,德国人称之为Maschinenpistolen,俄文为пистолет - пулемёт

英文直接拆字翻译为轻型手提机关枪,德文拆字翻译为自动射击手枪,俄文拆字翻译为手枪-机枪

因此可以大致的了解,冲锋枪是一种使用手枪弹的全自动进攻型武器。

在一战期间,双方的主要战斗方式是堑壕战。基本就是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被机枪打死,炮兵接着轰。著名的索姆河和凡尔登就是在无尽的炮火和机枪中葬送了一代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

在战斗中士兵们发现,即使在冲进了敌方堑壕之后,由于堑壕较高且错综复杂,比今天的CQB近距离作战也不逞多让,士兵手上的动辄1米23的步枪在堑壕里唯一的作用就是当拐棍。军官手里的手枪反倒成为最好的巷战武器。

在格拉巴山战役当中,意大利的阿尔迪提突击队给了德国军队很大的震撼,身穿板甲的意大利突击对手持维拉佩罗萨冲锋枪、卡尔卡诺卡宾枪,携带着大量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在火炮的徐进弹幕掩护下冲向敌军阵地。这就是一战期间末期的暴风突击队战术。

暴风突击战术最早是在堑壕当中的老兵想出,并提交给军官之后得到允许的一种作战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利用炮兵的徐进弹幕和前线的野战炮重点点名,突击队员在毒气的掩护下使用喷火器、手枪和手榴弹发动对地方阵地的打击。相当一部分的轻型机枪(也不轻)投入了战斗,包括麦德森轻机枪、改进后由猛男携带突击的MG08/15机枪。这里面还包括一部分锯短了的霰弹枪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冷兵器,比如壕杖。

此时这些老兵有个非常深刻的想法:能不能搞个使用手枪弹的自动武器,要求不高,只要射速够快,够短,50米内能够把人摁在地上打死就行。

于是德国在1918年终于设计并定型了MP18冲锋枪,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冲锋枪。这款冲锋枪使用德军标配的帕拉贝鲁姆9mm手枪弹,采用蜗牛式弹鼓供弹,弹匣位于枪侧面。虽然枪械设计非常不错,但是诞生时间晚啊,最后也就赶上参加个皇帝会战,没能挽回德国失败的命运。

除了德国,一战的其他国家也在积极的发展属于本国的轻型突击武器。包括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款突击步枪利贝罗勒1918(然而还没出来一战就结束了)。实际上最早使用冲锋枪的是意大利军队,无论是维拉佩罗萨冲锋枪还是后来的改进型伯莱塔1918,在生产数量和使用上都要大大超过其他国家。奥匈帝国在1915年设计出了黑尔蒂格1915型水冷机枪,由于使用木质枪托,便携式弹鼓设计,9mm子弹,也被认为是一种早期型的冲锋枪(但在历史上应用非常少)

综上,冲锋枪诞生于一战,服务于堑壕战和近战。这种自动武器在近距离作战中的优势是无法匹敌的,需求决定生产,使用手枪弹的冲锋枪远比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在冲锋和进攻的时候好用。因此,冲锋枪都是用的手枪弹。


军事观察员东旭


武器都是各有长短的,子弹长,射程远,子弹短,射程近,就是这样。

冲锋枪的定义是“单兵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的轻型全自动枪”,重点就在于“发射手枪弹”和“轻型全自动”两方面。这也就决定了冲锋枪的发展方向和定位。

20世纪初期,人们在实战中发现,在手枪和步枪中间,缺少一个可以近身作战火力猛的武器,以弥补空缺。在狭窄的战壕里,步枪过长,灵活性低,射速慢,手枪又不能人手一把。冲锋枪就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所生。

手枪弹和步枪弹的区别

手枪弹普遍较短,圆头为主,步枪弹较长,尖头。尖头,使子弹飞行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小,子弹长,使子弹飞行更远,但是缺点在于,射速慢。而手枪弹较短,射速快,射速快,近战中优势就越大。

在近战过程中,要求的就不是枪械的高精准度和超远射程了,要的是射速快、停止能力强。步枪弹停止能力是有限的,步枪子弹的穿透能力是很强的,但近战中,这种穿透能力的作用很可能就变成了害处了。手枪弹圆头,注意,它是钝的,打在人身上,人可以很快失去抵抗能力。

为什么圆头能够让人丧失抵抗能力呢?手枪弹在几十米的射程中,子弹击中人体后,所收到的阻击是非常大的,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样,子弹受阻力较大,那么人受到的冲击力就更大,杀伤力就更大。

冲锋枪就是为了弥补近距离作战火力不足的,而这个近距离,就是在几十米左右,这个距离,打仗的时候几乎就是贴脸打了,子弹速度、停止能力,决定的是生死。如果一枪下去,人没失去抵抗能力,那么后果可能很严重。

射速、停止能力,这些只有手枪弹能满足,满足不了,抱歉,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