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篆刻大師的印好在哪兒:吳昌碩“明月前身”

提到篆刻大師吳昌碩的代表作品,幾乎都會提到“明月前身”這方印,因為這方印,不僅代表了吳昌碩大師的篆刻藝術水準,還凝聚著吳大師高潔的人品。關於這方印的來歷,之前寫過一方背景故事,詳細交待過了,感興趣可以回看,即

篆刻大師的印好在哪兒:吳昌碩“明月前身”

(吳昌碩和他兩個夫人畫像)

早年看吳昌碩與兩位夫人的畫像,覺得驚奇。吳昌碩的兩位夫人沒有妻妾之分(吳昌碩做過縣令,因此著官服),這跟吳昌碩墓前的景況一樣,兩位夫人分列吳昌碩兩側,墓碑上也只記了姓氏。現在猜想原因大抵是吳昌碩的元配章夫人雖是元配名分早定,但並未舉行儀式正式圓房,吳昌碩就隨父親出外逃難去了,歸來時兩人已陰陽相隔,約十年之後,吳昌碩又以正妻之禮娶了施夫人,兩位都是正妻。

篆刻大師的印好在哪兒:吳昌碩“明月前身”

(吳昌碩與兩位夫人的墓)

我們已經知道,吳昌碩一生沒有忘記章夫人,刻這方印時已經六十六歲,印頂款中有載:“已酉春仲客吳下老缶年六十有六”,這一年春天客居吳下的吳昌碩,因為年邁精力本已欠佳,又加萬分悲痛,“刻此印時,吳老悲不可勝,含淚奏刀,多次停刀,最後還是同邑好友陸培之的兒子幫助完成的。”漸刻漸不能,邊哭邊刻,情深處, 幾乎不能運刀,悲痛畫面,想想都讓人流淚。

篆刻大師的印好在哪兒:吳昌碩“明月前身”

(吳昌碩紀念館前的印鈕雕像群)

今天把重點移到這方印的賞析上來,先看這方印和邊款:

篆刻大師的印好在哪兒:吳昌碩“明月前身”

(明月前身印蛻和邊款)

這方印的邊款也很特別,一面是字,寫著:“元配章夫人夢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觀老缶記”;一面是畫,畫著章夫人衣袂飄飄,乘風歸去的身形。

1、章法上的互相呼應與支撐。這方印中的四個字用小篆,並不好刻,因為四個字中幾乎沒有平直筆畫,稍有不慎,印面格局就會失去平衡。而如吳昌碩的藝術觀,“一方印章,應如一家人樣,團攏一致”甚至“猶如一個人體,四肢軀幹必須配置得當,全身血脈精氣,尤應貫通無阻。否則,變得畸形呆滯,甚至成了半身不遂的病人了。”這方印中的四個字互相協調,每個字都配以飄逸流轉的主線條,使四個字在氣韻上是統一的,均為流麗婉轉的態勢。放大看一下印面:

篆刻大師的印好在哪兒:吳昌碩“明月前身”

(明月前身)

明字的“日”前向左欹斜,向前字靠攏,而“前”字的下部舟部則依字形態勢向右駛去(“前”字的字源甲骨文和金文上部均為止字,代指“足”,下部是一個“舟”字,人登舟,船即行,因為本義就是“前行”的意思)這是這兩個字的左右動勢上的照應。“明”“月”二字都有“月”部,呼應起來容易此,但吳大師並沒有只是簡單的同形呼應,而是在同形之外,把兩個字之間的界格主動打破,使兩個字產生空間上的關聯,這是右部兩字的聯繫。左部兩字的聯繫與右部方法基本相同,前字突入身字的空間,身字也長了高頭,直接支撐起前字的舟部,兩字關係緊密到可以一字觀之。最值得一提的是,“月”和“身”兩字似乎再無關聯,兩個字之間硬生生隔著一條界格線,身字的右邊,月字的左邊也都有較大的空地,這兩個字各各獨立了嗎,沒有,因為這兩個字都與厚實的底邊進行了搭接,它們也聯繫起來了。

以前說過,刻朱文印,字與字之間的關係沒有辦法依靠如白文印一樣的紅地相互關聯,容易鬆散懈怠,元朱文中的搭邊與黏邊也多為解決支撐與聯繫問題。吳昌碩在自己的章法理論之下,用傑出的作品證明了這一點。

2、界格的妙用。印章中的界格的用處通常服務於章法和字法,界格不能孤立看待,就像戰國古璽與秦印的界格是為了規整字法,使印面更具印章屬性一樣,後世印章的界格也都其重要的作用。吳大師的這一方印,如果去了界格會是什麼效果呢,我們來看一下:

篆刻大師的印好在哪兒:吳昌碩“明月前身”

(有界格與無界格的比較)

如果沒有界格,這方印的印中四字地界不清,章法上的聯繫在視覺效果上已不那麼明顯,甚至去掉界格的月和身即便再怎麼同時搭接在底邊上,兩字之間的距離終究是太大了,中宮空虛,這方印的印章屬性頓時喪失大半。

這方印的界格當然還有大用,就是找平衡,前面說了,這方印的四個字幾乎全無水平線與垂直線,因此,這方印是沒有平衡基準線的,對於章法要求精嚴的吳大師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他加了界格,水平與垂直基準線都解決了,在調和四個字之間的細節章法之外,這方印的端正與否,全看這平平正正的界格。

3、邊框的變化。在篆刻界流行這樣的話,“白文難於細,朱文難於粗”可見粗朱文的創作難度。吳昌碩幾乎是獨創了粗朱文印風,這基於他對石鼓文書法的精深研究,也得益於他對磚瓦、封泥的深入研究,在他的粗朱文之下,他又創造性的開創了印邊的粗細變化,這在秦漢印風格之下和元朱文風格之下是難以想象的。但是在吳昌碩手裡,他經常將印面底邊的邊框加粗,而其他三邊的邊框作細,以呼應他特有的字法與刀法。這樣的作品很多,也是吳昌碩印風大成之後的主要特點之一。在這方印裡,左、底、右三邊邊框較粗(左右邊框除了給文字找依託外,還有穩定印面的作用),而上邊邊框幾乎全部消失,由此構成的格局是穩重的,厚實的。整個印面,上邊是天,清而上揚,下邊是地,濁而下沉。四個飄逸的小篆,如果不是以三邊厚實的邊框框住,很有可能會走向軟疲和虛弱。

篆刻大師的印好在哪兒:吳昌碩“明月前身”

(吳昌碩紀念館內景)

4、意象美。讀吳昌碩和齊白石、趙之謙等這些大畫家的印,常常額外還有加上點意象美的思考。這方印是刻給吳大師的夫人的,因此邊款中的夫人造像是藝術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印面中的四個字在飄逸流轉的氣質之下,似乎也要飛昇仙去一樣,這與邊款中的女子造像在氣質上是一致的。再回憶一下這四個字的出處,似乎更有意境了:如礦出金,如鉛出銀。超心鍊冶,絕愛緇磷。空潭瀉春,古鏡照神。體素儲潔,乘月返真。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司空圖《詩品廿四則.洗練》)吳大師在刻這一方印時,他腦海裡一定滿滿都是1860年那個夜晚分別時愛妻的身影吧,要不,他怎麼會止不住在親友之前忍不住老淚縱橫。

(【布丁讀印】之20,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