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新晉外資加油站 能否打破兩桶油壟斷地位?

近日,美國石油品牌海灣石油在廣州開出了第一家加油站,以92號汽油

5.96元每升的價格火爆了微博、朋友圈。

基於價格優勢,海灣石油有望打破兩桶油的壟斷地位,不少網友對其寄予厚望。

不過好景不長,9月18日,當日該加油站油價已經恢復正常,95號汽油價格為8.32元每升,92號汽油為7.68元每升,與廣州當日基準油價一致。

海灣石油市場部經理邱文傑表示,此前的低價只是開業促銷價,僅持續了3天,目前該加油站價格已經恢復正常。海灣石油無意進行價格競爭。

新晉外資加油站 能否打破兩桶油壟斷地位?


海灣石油是GULF海灣石油國際公司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致力於向中國市場提供零售、工業及OEM產品。

海灣石油主要生產和銷售海灣(Gulf)系列潤滑油,包括中高檔不同級別包裝的汽油機油,柴油機油,齒輪油,制動液,潤滑脂,汽車養護用品,工業用油及其它特種油品。

成立於1901年,目前其燃油品牌已經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零售業務,擁有超過6000多家品牌加油站。事實上,早在1995年,海灣石油就已經進入中國,不過主要經營汽車潤滑油和工業潤滑油及一些附屬油品業務,未涉及燃油成品油市場。

目前海灣石油在廣州的加油站為品牌授權模式,這也是海灣石油初期在中國的嘗試模式,經過一定的市場接觸、市場分析後,不排除在第二階段會有海灣自營的加油站系統進入中國。

今年內,海灣石油將在中國開業25家加油站,並計劃在10年至15年的時間內在中國全國範圍內佈局1000個加油網點。但即使未來,海灣石油也不會去做價格類的競爭,而更多是為車主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綜合性服務和解決方案。


海灣石油加油站業務進入中國源自今年6月底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從2018年7月28日起實施,取消對外資公司在中國開連鎖加油站超過30家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取消限制,外資企業會不會加速擴張?

Centralpec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也是世界能源巨頭最重視的市場之一。

中國目前佔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3.2%和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33.6%。但在今年7月新政出臺之前,外資公司在中國開連鎖加油站不得超過30家,加油站的建設、經營須有中方控股。

外資石油巨頭只能眼看著巨大的市場乾著急,但負面清單取消對外資加油站的限制之後,相當於給他們打開了一扇大門。

今年8月初,英國BP石油公司執行副總裁戴尚亞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未來5年,英國石油將在中國新增1000座加油站,另一家百年老店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範伯登也表示,在2025年之前,殼牌在中國地區的加油站數量增至3倍。

6月發佈的負面清單中取消了同一外國投資者設立超過30家分店、銷售來自多個供應商的不同種類和品牌成品油的連鎖加油站建設、經營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的條款,這標誌著外資連鎖加油站超過30家需由中方控股的限制完全放開。

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外資加油站會進入大舉擴張階段?

目前新建加油站所需的程序較繁瑣、投資成本較高、回報率低,很多加油站通過收購、租賃或者聯盟等方式獲得利潤最大化。

外企如何切入已飽和的油站?

Centralpec

業內有觀點認為,外資加油站,雖然佔比僅3%,卻可能會發揮出“鯰魚效應”,讓服務相對滯後的央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倒逼“兩桶油”改變。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外資加油站在中國並不少,之前主要是通過跟中石油中石化等合資的方式進入。

那麼開放外資加油站,對中國成品油市場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因為現在的加油站數量有10萬座,本來就飽和了,全國的加油站佈局來看新增加油站的空間非常小。外資加油站能爭奪多少份額,還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按照國家現行的政策,每個省或市增加多少加油站,是通過“招拍掛”的方式,也就是通過競爭的方式,面向社會來獲得辦加油站的土地和資質。所以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以外,其他國企、民企、外資都可以來競爭。外資加油站想在中國擴大,就增加加油站的數量來說,空間已經極其有限。

外資加油站可以採用併購的方式來進入,比如說有些加油站經營不善,或者說轉產,可以通過轉讓的方式來進入。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合作空間加大,原來基本和中石油、中石化、中化集團這樣的大央企合作,將來可以把它的合作空間,向民營領域拓展,比如說和獨立煉廠進行合資,新建或者去購買加油站。

外資加油站80% 柴汽油來自“兩桶油”

Centralpec

短短一年,油價兇猛就體現出來了。2017年6月,加滿一箱92號油只需要300元左右,今年加滿一箱油需要370元左右,每個月四箱油,增加了不少生活成本。

外資加油站的價格是否比本土品牌更有價格優勢?外資石油和中國石油巨頭的油的來源和成本構成有何不同?

業內人士介紹,在中國的外資品牌加油站的定價模式,和本土油企加油站“規則一樣”。同樣是根據國家發改委10個工作日來調整。根據當期的油價調整機制來看,國家對成品油實行的是最高限價,即國家發改委規定最高的零售限價,各企業可以在最高限價之下自行定價。

國內成品油包含1.52元/升的消費稅、16%的增值稅以及12%的其他稅費,這些稅費也是成品油價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成品油價格的形成機制,外資加油站的油料來源是一樣的,那麼外資加油站和本土加油站,除了品牌和服務不同,其餘都是一把尺子。所以“規則”不改變,無論哪家外資加油站,開放的數量再多,都是從供應層面來增加了服務商而已,但並不會對油價產生真正的影響。

目前在中國的外資品牌加油站主要有殼牌、埃克森美孚、BP、道達爾等,截至2017年底,外資品牌加油站總量超過3000家,而全國有10萬座加油站,佔比只有3%。而且多是與中石油、中石化、中化、中海油等合作,油品都是所授權品牌供應。由於汽柴油的存儲和運輸相對而言比較困難,所以一般情況下國際的通用辦法就是在國際運輸當中以石油運輸為主,等運到了相對應的地方之後,再由相對應地區的煉油廠對石油進行提煉加工,最終制成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以及各種石油化工產品進行銷售。

雖然是外資加油站,由於沒有自己的煉油廠,所銷售的油,大部分來自兩桶油。

目前國內加油站半數以上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而外資加油站的汽柴油有 80% 以上由兩桶油提供,另外的約 20% 一般由地煉提供。

對兩桶油影響或有限

Centralpec

光大證券石化化工行業首席分析師裘孝鋒表示,海灣石油加油站業務在中國的佈局正是加油站業務外資經營擴大的一個標誌,未來,加油站將更加開放,競爭主體更加多元化。

不過,海灣石油在中國開設第一家加油站對兩桶油的衝擊有限,或許會在一些區域市場有一些競爭。

“目前中國的城鎮化、高速公路佈局已經基本完成,加油站大規模建設已經告一段落,而中石油和中石化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即佈局了遍佈全國的加油站網絡,成本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外資石油公司可以通過收購現有的一些民營加油站進行管理輸出,如果真正去買地建設加油站,投入還是很大的。”裘孝鋒如是說。

中石油和中石化是很值得尊敬的競爭對手,但並非絕對壟斷。外資的加入對於整個成品油供應市場會給大家提供更多的選擇,也會提供更多差異化的理念和服務。

已經注意到媒體對海灣石油的報道,中石化歡迎競爭,同時也不怕競爭。目前全國約有10萬座加油站,中石化約有3萬座左右,中石油約有2萬座左右,其它所有制佔比約一半。實際上,目前已經形成了競爭態勢。

隨著中國消費升級的加快,越來越多有車一族對於加油站的需求不再只是加油走人,而是希望還能獲得多樣化和個性化服務

。提供更好的“非油需求”恰恰是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在內的外資企業最擅長的。

殼牌中國零售業務總裁陳翠薇此表示,針對中國消費升級的需求,殼牌石油將會在中國的加油站提供一站式汽車服務,加油或者便利店,汽車美容、修理服務。

外資加油站銷售的還是國內煉廠的油,所以和本土加油站相比,定價政策也是一樣的。最大的區別是打品牌打服務,因為外資加油站管理水平比較高,非油業務做得好,就有更多降低成本的空間。

以北京為例,像中化道達爾的加油站,它往往是比中石化略微要便宜一些,為什麼能便宜?管理更好,成本能控制住,才有可能降價。

外資加油站通過自身企業的這種管理優勢來降低它的成本。很大程度上,外資加油站和油企的進入,會促進中石油中石化改革,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高服務意識和品牌意識。

目前來看,海灣石油在短期內對中石化現有的加油站業務帶來衝擊難度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