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惠州五千年」開埠鵝城的古老傳說

惠州古稱“鵝城”,最早見於北宋紹聖年間蘇軾在惠州所作的 《上梁文》,其中有兩句曰:“鵝城萬室,錯居二水之間”。蘇轍之孫蘇籀《跋惠州芳華洲刻石》稱:“鵝城,左江右湖,想其城如提坊,民如雁鶩,屋如舟舫,樹如菰蒲,故有古牓嘉名,造物特發其秘。”南宋王象之所撰的《輿地紀勝》中也曰:“仙人乘木鵝至此,古稱鵝嶺,在羅浮西北(“西北”應是“東南”之誤),即惠陽也。”但王象之沒有說明“仙人”的名字和“乘木鵝至此”的時間。據惠州的古老傳說,惠州古稱“鵝城”,是從南北朝謝靈運“夢遊羅浮”典故中演變而來。

謝靈運,南朝劉宋陽夏人,是當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宋文帝時,謝靈運為臨川內史,因行為放縱,為有司所劾,流徙廣州。不久,又因謀反罪在廣州被誅。謝靈運流廣州期間,有一天夜夢羅浮,明旦感而作 《羅浮山賦》,其中最後幾句曰:“發潛夢於永夜,若愬波而乘桴;越扶嶼之細漲,上增龍之合流;鼓蘭枻而水宿,杖桂策以山遊”。也就說,謝靈運(傳說中的仙人)按照夢境的啟示乘著一艘二頭豎起的小木船(傳說中的木鵝)從廣州出發,游完羅浮後至增江(今屬增城)與龍江(東江古稱)交匯處,再朔龍江而上,來到古惠州。

古云:無水不東流;而道教認為,最貴是逆水,稱其為“仙源福地”。而龍江(東江)恰恰是一條由東往西流的“逆水”,故謝靈運遊覽羅浮後,接著又乘坐小木船來到這塊 “仙源福地”。那時古惠州城區江、湖連成一片,水天茫茫,僅有梌山、方山、南山等幾座小山立在水中央,謝靈運來到這仙源福地時,只能在小船裡過夜。第二天謝靈運爬上一座小山 (今鵝嶺)遊玩,並在那昇天(實則在廣州被誅,後人諱說其人其事),留下的那隻木鵝變為一塊陸地。入隋後,隋文帝在這塊木鵝變成的陸地設立循州(惠州)總管府,開創了惠州成為州(府)治的歷史。

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水語》中曰:“惠州城中亦無井,民皆汲東江以飲,堪輿家謂惠稱鵝城,乃飛鵝之地,不可穿井以傷鵝背,致人民不安,此甚妄也。然惠州府與歸善縣城地皆鹹,不可以井,僅郡廨有一井,可汲而飲雲。”雖然隋唐惠州府、縣兩城無井的原因,古代的“鵝背”之說和屈大均的“地鹹”之說皆妄,而實際是城區四面緊靠江湖,一般居民不需打井汲水。但這段記述至少可以說明“鵝城”的傳說早在隋、唐兩朝已在民間流傳;當時惠州郡城內只有循州總管府前鑿有一井(俗稱“隋井”,位於今城區中山公園內)供官府飲用,居民只飲用江、湖之水的情況也大概可信。

入隋後,隋文帝在廣東設立廣州、循州(惠州)兩個總管府。廣州古稱“羊城”,傳說是東周末年,有五位仙人騎著口含穀穗的五隻羊降臨楚庭 (廣州古稱),仙人把穀穗贈給州人,祝州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後隱去,五隻羊化為石羊,此後廣州遂稱“羊城”。惠州的“鵝城”傳說和廣州的“羊城”傳說異曲同工,美麗動人,千古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