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8 演讲辞:寻找光明的眼睛

寻找光明的眼睛

贵阳市盲聋哑学校选手 潘晓成

演讲辞:寻找光明的眼睛

我不像别人那样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可讲,作为一名残疾学生,我和你们一样也有梦想,虽然看不见,但我一直前行在寻找光明的路上。

1995年的春天,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的诞生给这个穷苦的家庭带来了一线生机和希望,可我的出生也注定被上帝关上了一扇窗,一扇可以眺望远方的窗。

当时农村的思想还有些封建,如果谁家有个瞎子、哑巴啥的,他们就会说一些难听、侮辱的话来取笑,甚至吐口水、唾骂。父母为此常常争吵,相互埋怨,每天愁得茶饭不思。毕竟我是这个家里唯一的希望啊。

到了读书的年纪,我非常羡慕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可父母担心我会被其他同学欺负,没让我上学。我常问母亲: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读书啊?我想上学!直到八岁时,父母才把我送到村里的学校。

演讲辞:寻找光明的眼睛

刚进学校的第一天,同学们都好奇地围了上来:你是瞎子吗?瞎子,你也要读书?瞎子,你能看见吗?那一刻,我好想告诉他们,请叫我潘晓成!别叫我瞎子!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口,因为我的确是个视障者。当同学们拿脏水泼我,用小刀割破我心爱的书包时,我却什么也不敢做,只有默默的哭泣。幸好老师及时的出现,才使我感到不那么害怕和孤单。他用他那温暖的大手紧握着我的小手,一笔一划的在纸上写下三个字:潘晓成。顿时,我的心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后来,老师推选我当班长,让全班配合我的工作,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期末临近时,我终于改变了同学们对我的偏见,也收获了幸福的友谊。正是从那时起,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每一天都努力学习,哪怕影响残余视力,也不惜用眼睛紧贴着书本认字,或趴在黑板上抄写笔记。我从没落下任何一门课程,因为我不想比别人差。

就这样,我在老师同学们的关爱下度过了快乐的小学时光。后来,通过亲人四处打听,我有幸来到了贵阳市唯一一所盲聋哑学校读书。能从一个偏远的苗族村寨来到省会贵阳读书,我是幸运的。在这里,我再一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集体热情地接纳,无私的关怀,使我迅速地学会了盲文,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认识了那些自强不息的人们,海伦·凯勒、史铁生,他们的事迹使我从绝望中惊醒、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演讲辞:寻找光明的眼睛

一路走来,感谢曾经在我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是你们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是你们点亮了我心中的明灯,是你们使我的内心变得强大,不向命运低头。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加入了中国共青团,也成为了校园绿丝带组织的一员。而今,我已不再是那个脆弱无助的小男孩儿,胸前佩戴的绿丝带和团徽,时刻警醒我:“要做一个坚强的人,我也有能力伸出援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当我像一根盲杖,引领学弟学妹们无障碍穿梭于校舍与课堂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快乐的;

当我像一位听众,倾听同学的难处,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

我喜欢在每周五的校园广播中,为住校生播新闻,放歌曲,送祝福,为他们排解周末在校的孤独;

我愿意收集同学们的废旧书报,用变卖后的一点零钱,为学困生添置文具;

我喜欢校园里整洁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喜欢闻到花的芬芳,草的清香,喜欢听到老师同学们爽朗的笑声。

演讲辞:寻找光明的眼睛

终于,我明白了,原来,我一直追寻的光明,早已不再是眼睛能看到的奢望。我追寻的光明,就像冬日里的暖阳,给人以温暖;我追寻的光明,就像春日里的光辉,给人以希望。我追寻的光明,是怀揣一颗感恩的心,用真诚的爱回报给我可爱的同学,我敬爱的老师,和我那美丽的校园。未来,如果我可以,我也一定会尽己所能,回报给这个温情的社会,哪怕我的力量只是微弱的一点点,只要能付出,我就很快乐。

最后,我想用一句诗来结束我的演讲: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找到了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