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你眼中的“神童”,可能只是“高分低能”!

在中國,培養孩子成才是大多數父母教育的最終目標。

相信你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雙休日爺爺奶奶或者爸爸媽媽把孩子送進一個又一個興趣班,原本輕鬆愉快的雙休日反而變成了大多數孩子的“苦難日”,從早到晚都在作業和興趣班中周旋。

父母們都希望子女成龍成鳳。

而事實上,絕大部分家長們也是這麼做的:給孩子報各科的補習班,希望孩子考高分;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讓孩子多才多藝;每天監督孩子的作業是否完成,時時關注孩子的分數、年級名次等。

你眼中的“神童”,可能只是“高分低能”!

當然,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下,也只有高分才能進入到一個好的學校,孩子的未來才有機會和別人站在同一起跑線,才有能力去跟別人競爭。

可是,太多的家長只注重把孩子培養成才,卻似乎忘記了給孩子先培養成人。

所以就出現了這樣一群“高分低能”的孩子,這些孩子雖然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學校,可能初中高中還看不太出來,但一旦進入大學進入社會,他們可能自己都會發現,自己除了學習,其它什麼都不會。

他們也許能考上名校,憑藉成績進入不錯的公司,可一旦他們的成就不再以成績衡量,他們就很容易泯然眾人,或者出現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人生問題。

有的孩子,進入職場之後會面臨諸多不順,在人際交往、工作能力上,都會比別人慢半拍。

有的孩子,一遇到困難就脆弱不堪,輕則消沉度日、自暴自棄,重則自殘自虐、拋棄生命。

還有的孩子,始終難以順利經營親密關係,即便進入婚姻,也依然充滿坎坷與衝突,無法長久經營穩定的感情。

你眼中的“神童”,可能只是“高分低能”!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成績斐然的孩子,到了人生其它賽場上就開始後勁不足了呢?

其關鍵原因,在於孩子的心理素質和社交能力!

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讓孩子成為一個心理素質強的人,首先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

此外,多讓孩子經歷些挫折,因為心理素質是需要鍛鍊的,就像身體一樣,經常鍛鍊才會越來越好。

在合理的範圍內,孩子經歷過的挫折多了,他的承受能力自然也就越來越強,心理素質也會越來越好。

對於誇孩子,確實可以讓孩子更有自信,但如果誇多了,孩子的抗挫力也就差了,所以如何拿捏好這個度,就需要考驗家長的智慧了。

你眼中的“神童”,可能只是“高分低能”!

對於社交能力的培養!

家長可以收穫的培養孩子社交力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多參加社會實踐。

其實現在很多孩子從初中開始就去當志願者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社會實踐方式,多接觸社會,多看看世界的變化,這也是擴寬孩子視野的非常好的方法。

蘇霍姆林斯曾說:“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教育了自己,並檢驗了自己的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