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歲男孩簡歷火了:“神童”背後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這兩天,一五歲男孩的簡歷在網上火了。

據說,這份簡歷是為了就讀國際學校準備的,父母都是高材生。簡歷從男孩的家庭、性格、經歷、愛好、父母的教育觀、老師評價以及2018年英語閱讀書目等7個方面展現。

兩歲就開始聽並跟唱學詩;三歲開始學游泳,現在已經會自由泳;5歲已經會唱百首古詩;英文年閱讀量超過500篇,做過20本思維書。

四歲半開始學鋼琴,已經準備報考英皇二級了;學了4個月圍棋,取得了11級證書。

每週寫三篇英文日記,每天用中文看圖說話,每週踢兩次球。

去旅遊,做數獨、火柴棒、七巧板遊戲,搞實重力、浮力、密度、熱脹冷縮和多米諾骨牌效應實驗研究……

五歲男孩簡歷火了:“神童”背後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長達15頁......

從學術到性格......

從經歷到愛好......

哪一點都讓家長和網友看得自愧不如。

五歲男孩簡歷火了:“神童”背後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父母的境界,對孩子影響深遠。

小男孩能夠有這樣的簡歷,離不開其父母的教育。小男孩的父母也很優秀,我們只看到了簡歷的輝煌,卻沒看到父母為了教育孩子所付出勞動和時間。

從這份簡歷中可以看到,其父母並沒有一味地要求他學習學習再學習,而是注重全方面發展:有語言學習,也有鍛鍊身體;有在家閱讀也有出去外面與社會接觸;還接受數理邏輯方面的薰陶培養,堅決不當書呆子。

五歲男孩簡歷火了:“神童”背後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最好的教育,是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

看了這份簡歷後,許多家長感到愧疚:原來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根本不在一個賽場。

或許很多家長會受到刺激,更加迫切地想要培養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這樣就變味了。有一項調查顯示,有91.1%的中產家庭家長不滿足於最基本的教育消費,將近一半的人,心甘情願多花錢。

其實是家長被“焦慮營銷”矇蔽了雙眼。父母的焦慮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托起孩子人生高度的,不是針對“起跑線”的競爭,是父母本身對教育理解的高度。一味地、跟風地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只是折騰孩子,難以收穫成果。

五歲男孩簡歷火了:“神童”背後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因此,尊重孩子的選擇,才是最好的教育。

而且,在當今世界,哪有天生的、全能的“神童”,更珍稀的那些在某一領域特別厲害的人。與其看著別人家孩子的成就獨自焦慮,不如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斷給予孩子合適教育,陪伴孩子成長!

具體的課程瞭解,可在“三好教育”公眾號,並在後臺點擊查詢。


五歲男孩簡歷火了:“神童”背後的父母都是這樣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