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什么明代皇陵叫做十三陵?谁的陵墓不在十三陵中?

用户64598321


熟悉明史的读者知道,明朝有十六帝。饶有意思的是,当人们提及明朝帝王的陵寝时,更多的是只知明十三陵。为什么明朝有十六帝,却只有十三陵呢?这得对明朝的帝王家史作一番梳理。

明朝十六帝分别是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神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明十三陵分别是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对比之下可知,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代宗朱祁钰的陵寝未在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明十三陵始于明成祖,位于北京天寿山。明朝建立之初建都南京,故而当明太祖驾崩时,其陵寝便设在南京,即明孝陵,位于今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由于太子朱标早逝,所以太祖之后继位的是其长孙朱允炆。不久,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发动兵变,夺了其侄儿朱允炆的皇位,从此朱允炆下落不明,故而没有设陵。近年来,有人声称在福建宁德发现了建文帝墓,并孜孜不倦地做了不少考证,但因为缺乏过硬的史料支撑,所以福建宁德的建文帝墓尚未形成定论。

“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瓦剌俘虏,明廷为稳定局势,推举了英宗弟弟朱祁钰出任帝位。后来瓦剌放归英宗,英宗在石亨、曹吉祥等人的策划下,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上帝位。重登帝位的英宗拒绝承认代宗的皇帝身份,在代宗病逝后,将其贬为王,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朱祁钰成了明朝迁都北京之后,仅有的一个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朝有十六帝,却只有十三陵的原因了。


与书居


明朝从朱元璋开国到最后一个上吊而死的崇祯皇帝算起,一共传了16个皇帝,皇帝死了都得葬入陵园,而且按明朝的传统,爸爸儿子孙子孙孙子都得葬在一处,搞大团结嘛,死了咱一家人也要其乐融融的。

而这一处“已死明皇帝”们的家就是现如今位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的明十三陵,可问题来了:

“不是有16位皇帝吗?怎么十三陵里就葬了13位呢,另外3个皇帝去哪儿了?”

首先,请各位来看看十三陵里各家皇帝的位置图:

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唯独少了哪三位呢?

一、“我爱南京,只葬南京”

当然啦,少的第一位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众所周知,老朱当时开国后是在南京定的都,那会儿北京是他的四儿子燕王朱棣的封地,试想,老爹死了,怎么可能去葬在儿子的封地上呢。

因此,老朱当年喊出了:“我爱南京,只葬南京!”的口号,死时葬在南京钟山的“明孝陵”。

二、“叔叔你好狠,夺了我的位,我化成灰也不让你找到!”

老朱死了,把皇位传给了小小朱,即他的孙子朱允炆,是为“建文帝”,开启了大明的第二代王朝。可是这时候,小小朱的叔叔们坐不住了,你这小毛孩凭什么啊,而且刚当上皇帝就搞削藩,把我们这些叔叔弄得很惨,于是乎,四叔坐不住了,一个“靖难之役”把侄子打下台,自己做皇帝,并迁都北京,从此,北京开始了他的首都时代(也是房价高涨的时代!)

而被打下台的建文帝在掩护下成功逃脱,从此之后不知所终,作为叔叔的朱棣出于关(sha)心(ta),自当上皇帝就开始一直寻找侄子的下落,其实是为了斩草除根,但都无果,于是,这第二位皇帝一直行踪成迷,至死也不知道他葬在哪儿!

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前两位皇帝,估计大家都会很容易的想到他们不葬北京,但这第三位,相信就鲜有人知道了,他是谁呢?

就是他朱祁钰!

前段时间一部热播的《女医明妃传》就深刻的YY了他和他哥哥以及一位女御医的故事。

朱祁钰是谁呢?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弟,众所周知,当年本来是他哥哥朱祁镇做皇帝的,是为“明英宗”,结果这皇帝年轻时昏庸无能,宠信宦官,当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在首领也先的率领下已经打到国境时,他听信太监王振的建议御驾亲征,本来皇帝御驾亲征没啥,还能鼓舞士气,但英宗这次的亲征却在太监王振的错误指挥下,成了一次“闹剧”,而英宗本人也被瓦剌部落俘获,成了“俘虏皇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当时朝野振动,皇帝都被抓了,国家咋办啊!不过咱中国古代历来是最不缺皇帝的,一堆人等着呢,眼红着呢。于是,经过商议,由英宗弟弟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并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后来,在朱祁钰的带领下,打破了瓦剌的进攻,英宗也被放了回来,再之后,通过“夺门之变”,朱祁镇又从当时已病重的弟弟手中夺回了皇位。

哎!夺就夺了呗,可英宗要夺的“彻底”,咋彻底啊?就是把朱祁钰当皇帝后开始在十三陵里修建的陵寝也给“夺”了,搬走了,“你以后都不是皇帝了,不准葬在十三陵!”

(景泰陵)

于是,本来可以入主十三陵的景泰皇帝朱祁钰就被哥哥朱祁镇给搬到了北京西郊玉泉山金山口,以王爷规格下葬。

所以,明朝虽有16位皇帝,但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都没有被葬在十三陵里。


宫殿君


明朝有16位皇帝:朱元璋 朱允炆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祁镇 朱祁钰 朱见深 朱佑樘 朱厚照 朱厚熜 朱载垕 朱翊钧 朱常洛 朱由校 朱由检。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埋葬了明朝13个皇帝的陵墓,可是明朝一共有16个皇帝,为什么只有13个皇帝的陵墓呢?那其他3个皇帝死后为什么没有进入十三陵呢?这3个皇帝是谁呢?

这三个皇帝是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他们没有进入北京十三陵的原因各不相同。

1、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建都于南京。这是一个励志皇帝,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气的。朱元璋1398年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

朱元璋去世时明十三陵还没有开始修建,那时候的北京还是燕王朱棣的封地,朱元璋当然不可能选择埋葬于儿子的封地上。

还有一个原因是朱元璋在刚刚建立明朝之初,还有一些元朝的势力在作祟,为了震慑他们朱元璋选择了葬在南京。

朱元璋的陵墓在明朝都城紫金山附近,即现在的明孝陵,是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也是明陵之首。

明孝陵从外观看宏伟壮观,陵内种植松树十万棵,养鹿千头。代表了明朝初期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先后调用了10万军工,于永乐三年建成历时25年。

中国建筑学会副会长、东南大学建筑学教授刘旭杰说:“明孝陵代表着明出皇家建筑的艺术成就,是中国陵墓建筑和陵墓文化的缩影”。

明孝陵凝聚了明朝初期艺术家、政治家和建筑大师们的才智,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2、朱允炆

这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即建文帝,是朱元璋长子朱标的儿子,在各个方面都表现非常好,是朱元璋最看好的皇帝接班人。

朱标作为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没能继承皇位就去世了,这时候朱元璋选继承人的时候没有考虑次子朱棣 ,就是因为朱棣不是他和王皇后生的,而是选了只有16岁的朱允炆做皇太孙。

朱允炆继位后强行削藩,这引起了朱棣为首的亲王强烈不满,朱棣常年征战沙场战功赫赫,原以为他的哥哥朱标死后,他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选。

有以上的两个原因,朱棣对朱允炆怀恨在心,于是他在朱允炆说削藩的时候为了保全自身安全就造反了,这是一场叔侄大战。

朱棣常年打仗,很有作战经验,而朱允炆不会用人又没有经验,于是这场战争的形势很快压倒性的向朱棣一方靠拢。

在朱棣打到南京的时候,朱允炆点燃了皇宫,皇宫顿时被烧成一片火海,朱允炆在大火中失踪,以后连他的尸体也未能找到,后来朱棣多方寻找均未果。

朱棣造反成功后为了加强自己的江山迁都到北京,才开始建造陵墓,所以即使找到朱允炆的尸体也不会葬入十三陵。

3、朱祁钰

朱祁钰是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镇在23岁御驾亲征时被俘虏,国不能一日无君,于是朱祁钰继承了皇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但出人意料的是不多久朱祁镇被放回来了,回来后发现自己的皇位备战只能认栽。但朱祁钰为了防患于未然,把他的哥哥囚禁了七年。

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朱祁钰不久便病倒了,朱祁镇伺机夺取了皇位。朱祁镇皇位被夺又被囚禁七年,夺取皇位成功后,废除了朱祁钰的帝号。

朱祁钰死后,朱祁镇痛恨他的所作所为,就没有按照皇帝的规格来安葬他,当然也就没有葬入十三陵,而是被他的哥哥随意的葬在了玉泉山附近的景泰陵,还给他封了个恶谥:戾。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凝时空





历史漫谈君


众所周知明朝一共十六位皇帝,然而明代在北京的皇陵只埋了十三位皇帝,因此被称为明十三陵。

那么,明朝的哪个皇帝没有被埋进十三陵当中呢?

通过明朝皇帝列表与十三陵皇帝比对,我们会发现,这三位没有埋入十三陵的皇帝是,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明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明景帝景泰帝朱祁钰。

答案就是这么长,想要知其然的,到这里就可以走了,想要知其所以然的,您还得往下看。

朱元璋的陵寝为什么没有葬在十三陵当中?

关于朱元璋的陵寝,涉及到明朝的首都问题,很多人认为明朝的首都是在北京,其实这是不完全对的,明朝建立之后,最开始定都的地方是南京。

尽管朱元璋曾经有迁都的打算,曾经想迁到自己的老家凤阳,一向节俭的朱元璋大肆修建宫殿和都城,但是凤阳那个地方虽然有帝王气,但是没有帝王命,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在修建一半的时候,碍于种种阻力,执着的朱元璋不得不放弃了。

朱元璋也曾派太子朱标前去各地考察,哪里适合迁都,最终因为朱标突然去世而搁置。

朱元璋死后,就被葬在了南京明孝陵当中,因为准备的有点仓促,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还没有建完,以至于朱元璋死后,一直到永乐三年才得以完工。

然而,永乐皇帝在靖难之役后,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之后,出于各种各样的考量,最终将朱元璋以来想要迁都的愿望实现,将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

明朝皇帝除了朱元璋在明孝陵外,以后的皇帝基本都埋在了北京。

当然,开头已经说了,除了朱元璋外,还有朱允炆、朱祁钰没有被埋入明十三陵,以下还要展开来说。

朱允炆没有被埋入十三陵,除了下落成迷,明朝也不认他这个皇帝

明朝的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绝对够传奇,在位时间不长,争议很大,关于朱允炆的史料即使是现在的史学家也没有争出个一二来。

朱允炆的传奇在于他的这个皇位继承,就跟我们正常人所理解的不一样,明朝为了皇位传承的时候更稳定一点,标榜嫡长子继承制,咱也不知道朱元璋是咋想的,嫡长子朱标死后,就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了皇位。

朱允炆要是一个嫡长孙咱也不说什么了,关键朱允炆也只是嫡子,而非嫡长子,换句话说,朱元璋的嫡长子虽然死了,难道朱元璋的嫡子,还不如朱标的嫡子?

虽然,很多人试图论证朱允炆即位的合理性,但是我就实话实说,在我的印象里,几百位的皇帝,像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几乎是没有,说朱元璋是参照了元朝时期的一个案例,也不是很有说服力,至少之后,再无这种案例。

如果这种继承方式没有问题的话,朱棣也不会死乞白赖的造反,明显心中不服。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皇宫发生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自然不用安葬了,而朱棣更是直接不承认朱允炆的皇位合法性,将建文帝的年号,改为洪武年号的后续,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所以,不用说埋入十三陵了,即使是这个皇帝,在整个明朝时期都是不被承认的,换句话说,承认朱允炆即位合法,就是朱棣即位不合法,那不是把朱棣给卖了吗?

朱棣的年后是在南明弘光政权时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给恢复的庙号,并且改庙号为惠宗。

明朝最惨顶缸侠,朱祁钰的皇位到底有没有合法性?

要是朱允炆是最传奇的皇帝,朱祁钰就是明朝最惨顶缸侠了。

顶缸的意思,并不是头顶上顶着缸,而是顶替,代替,代人受过的意思。我说朱祁钰是顶缸侠,那是因为,按照明朝嫡长子继承制下的那个框框,作为明宣宗次子也不是嫡子的朱祁钰是没有任何机会继承皇位的。

然而朱祁钰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是个脑残,率领几十万大军去亲征,结果玩出一个土木堡之变,不但全军覆没,自己还被俘了,明朝皇帝傻子多,朱祁镇则是最突出的一个。

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打击也是巨大的,好好的一个朝代,竟然被搞出这么一出,你说朱祁镇不是傻子是什么?

紧接着瓦刺大军就开始向北京进发,前脚灭了你几十万大军,还俘虏了你们的皇帝,这气势得有多猛,北京的很多官员直接开始跑路,甚至提议迁都。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明朝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能人于谦站出来要朱祁钰继承皇位,组织北京保卫战,这个缸有多大,堪称为国顶缸了。最可气的是,朱祁镇是有太子的,让朱祁钰继承皇位,还要继续立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

所以一开始朱祁钰是拒绝的,在任何一个朝代,当皇帝都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唯独明朝该死的嫡长子继承制下,这个皇帝不好当。

迫于群臣的再三坚持,朱祁钰才被迫当上了皇位,在位期间,表现还算尚可,不仅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尤其在政治上,改变了朱祁镇执政以来的弊端,使得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结果,朱祁镇又被敌人放了回来,这当上了皇帝,还能再让回去吗?国没有二主,朱祁镇和朱祁钰就这么耗着,双方互相提防,结果朱祁钰离奇得病,朱祁镇又成功复辟。

朱祁镇复位后,下诏朱祁钰是"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不但如此,还废除了朱祁钰的帝号,朱祁钰去世后,朱祁镇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钰也因此成为明朝迁都北京之后,唯一的一个没有被葬入十三陵的皇帝。

这就是为国顶缸的下场,我真的替朱祁钰感到不值。

所以,没有葬在十三陵中的皇帝,只有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这三位了。


史论纵横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南麓,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自1409年5月开始,历经230多年,这里先后修建了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共13座皇帝陵墓。

明朝16位皇帝中,除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景帝朱祁钰葬在别处,明惠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其余13位皇帝都葬在了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明惠帝朱允炆因叔父朱棣篡夺皇位而下落不明,所以没有陵墓。明景帝朱祁钰因其兄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在于谦等大臣的拥护下即了帝位,朱祁镇重登帝位后,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在朱祁钰死后,以亲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元来大


明朝的确有十六位皇帝,但是之所以称之为十三陵是因为有三位皇帝没有埋到这边。

首先朱元璋的陵墓修建在了南京,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与马皇后合葬在了一起,称作明孝陵。

其次是建文帝朱允炆,靖难之役中,朱棣带着大军攻到了宫殿之后,却发现建文帝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消失在一场大火之中。之后就杳无音信,被称为明朝历史的一大悬案。因此也就没有办法入葬皇陵了。明成祖之后就迁都到了北京,选择了昌平,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作为明皇家的万年寿域再合适不过。

第三个没有入葬皇陵的就是景泰帝。当年明英宗收到王振鼓动,带兵亲征瓦剌后被俘虏,朝中不能无主,所以推举了弟弟做个临时的皇帝。结果景泰帝在明英宗被救回之后就不愿意让位了,还变相的囚禁了明英宗。直到明英宗重归帝位,由于之前的尴尬经历,也实在没办法把弟弟放到皇陵中,因此,就以亲王的身份将景泰帝葬到了北京的西山。


国家人文历史


目前史学界公认的明朝皇帝共有16位(不包括南明皇帝),分别是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乐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炽、宣德帝朱瞻基、正统帝朱祁镇、景泰帝朱祁钰、成化帝朱见深、弘治帝朱佑樘(chēng)、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cōng)、隆庆帝朱载垕(hòu)、万历帝朱翊(yì)钧、泰昌帝朱常洛、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



当时很多人都会疑问,为什么明朝有16位皇帝,可是明朝的皇陵为何会叫“明十三陵”,而不是叫“明十六陵”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明朝16皇帝中有3位皇帝的陵墓并不是葬在这里,所以正因为“明十三陵”所葬的只有13位皇帝,所以它才叫“明十三陵”。那么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这3位皇帝都是谁呢?


“明十三陵”自永乐帝朱棣开始,依次建有长陵(朱棣)、献陵(朱高炽)、景陵(朱瞻基)、裕陵(朱祁镇)、茂陵(朱见深)、泰陵(朱佑樘)、康陵(朱厚照)、永陵(朱厚熜)、昭陵(朱载垕)、定陵(朱翊钧)、庆陵(朱常洛)、德陵(朱由校)、思陵(朱由检)。也就是说没葬在“明十三陵”的3位皇帝,分别是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和景泰帝朱祁钰。那么他们为何没有葬在“明十三陵”呢?

洪武帝朱元璋

朱元璋没葬在“明十三陵”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明十三陵”被当做皇陵是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开始的。在朱元璋时期,明朝的皇陵是在南京,而非北京。现在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明孝陵就是洪武帝的陵墓。



建文帝朱允炆

众所周知朱棣登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篡位,他的帝位是造了侄子朱允炆的反才得来的。“靖难之役”后,朱棣攻进南京,朱允炆自焚于南京皇宫(有说逃出皇宫,隐姓埋名),虽然朱棣曾下诏会风光大葬朱允炆,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时至今日朱允炆的陵墓到底在哪里,无人可知,但肯定的是绝对不是在“明十三陵”中。



景泰帝朱祁钰

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瓦剌进攻北京。明朝危在旦夕之时,于谦等人拥立其弟朱祁钰为帝,是为代宗,而远在瓦剌敌营的英宗则被遥尊为太上皇。



1457年“夺门之变”,做了8年太上皇的朱祁镇被再次拥为帝。而曾经的代宗朱祁钰则被贬为郕(chéng)王,不久就死在了紫禁城的西苑,死因不明。死后,朱祁镇将他以亲王之礼葬在了北京西山,即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北麓。此时的朱祁钰因不再是皇帝,所以也就没有权力进入“明十三陵”安葬。

而后虽然朱见深恢复其皇帝的身份,但此时已不适合再迁移,也就是如此,朱祁钰就成为了永乐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不是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



以上就是为什么“明十三陵”只有13皇帝的原因。其中洪武帝朱元璋是因为当时的明朝都城在南京,而非北京,所以皇陵自然就不会在“明十三陵”;建文帝朱允炆则是因为帝位被夺,朱棣不愿给他建皇陵,所以就没有;代宗朱祁钰是因其帝位不被朱祁镇所认可,自然就没资格葬在“明十三陵”,之后帝位虽被朱见深认可,但已不适合迁葬,所以就没移入“明十三陵”。


澳古说历史


这个问题很好解答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

其余的三个皇帝呢?

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现在南京,因为朱元璋就是在南京定都,并且一直在南京执政,死后也葬在了南京,所以在永乐迁都后,也没有迁走。南京后来也成了陪都。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不到4年,就被他四叔赶下来了,其下落不明,都不知道死哪里了,所以就没有正式皇陵。但全国发现建文帝朱允炆的陵墓多达五十多座。

明代宗朱祁钰,这是个临时上台的皇帝,他哥不靠谱,被蒙古人囚禁,自己临危受命,本来应该值得称道。但英宗回来后,代宗将其再次囚禁。“夺门之变”后,英宗复位,废除朱祁钰皇帝的封号,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景泰陵)。没有进入帝陵群中。明宪宗即位后下诏恢复朱祁钰皇帝之位。

所以目前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的明皇陵只有十三座。


黑水布衣


大明帝国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成祖朱棣,在公元1402年经过4年和侄儿朱允炆的皇位争夺战后,燕王朱棣成功夺取皇位,在位22年,为了镇守边疆朱棣决定将首都南京迁都北京。

言归正传,明十三陵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埋葬于天寿山的明朝十三位皇帝。

至于标题所说的明朝十六帝为何十三陵只有十三位皇帝,其实明朝的十六位皇帝当中,有两位下葬于别处,另一位就是明成祖朱棣的侄儿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棣发动夺位之争成功后,朱允炆就逃离海外,不知所踪,这才有了后来的“郑和下西洋”。




博闻通史


如果您去北京市旅游,路过昌平区天寿山麓的时候,您会看到一个5A级风景区。这个有名的5A级风景区便是赫赫有名的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总面积大约为120平方千米,东面、西面、北面三面环山,中部为平原。明十三陵从明成祖时期开始修建,一直到崇祯皇帝为止,共有13位皇帝葬入,因名为十三陵。十三陵除了埋葬13位皇帝以外,还埋葬了23位皇后、2位太子、30多位妃子、2位太监。十三陵是明朝最大的皇家墓葬群。十三座皇陵依次为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思宗)。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于南京,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灭亡,大明共276年历史。明朝共16位皇帝,明朝的第一任皇帝为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第二任为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第三任为明成祖永乐皇帝(明太宗)朱棣,第四任皇帝位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第五任为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第六任为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两次当皇帝年号为正统和天顺),第七任伟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第八任为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第九任为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第十任为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第十一任为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第十二任为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第十三皇帝为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第十四任为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洵,第十五任为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第十六任为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有三位皇帝没有葬入明十三陵,分别为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代宗朱祁钰。令人没有想到的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竟然也进入明代十三陵。明朝灭亡之时,崇祯皇帝在煤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倒是没有难为崇祯的尸体,把崇祯葬入田妃墓中。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为了笼络民心而且宣示自己的正统地位,下令重新以皇帝之礼改葬崇祯皇帝,而且命名为“思陵”。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算给了“君王死社稷”的崇祯皇帝应有的回报。那么为什么另外三个皇帝的陵墓不在明十三陵中。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把都城安置在南京。明太祖和明惠帝时期,南京才是明朝的都城。那么朱元璋在选择帝陵的时候,肯定不会选在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而是选择南京附近。朱元璋把自己的陵墓选择在现在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之陵墓。马皇后去世之后葬入皇陵,因马皇后的谥号为“孝慈高皇后”,明朝又奉行以孝治理天下,所以把皇陵命名为“孝陵”。明孝陵占地面积多达170多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皇陵之一。

明太祖去世之后,由嫡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是为明惠帝。明惠帝在位期间为了抑制同姓诸侯王采用削藩政策。面对明惠帝的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终燕王造反成功,成功推翻了明惠帝。明惠帝在燕军进入南京之际,放火焚烧宫殿。大火熄灭之后,明惠帝不知所踪。从此明惠帝成为明成祖朱棣脑海中的噩梦,只要没有得到明惠帝消息,明成祖就寝食难安。有人说明惠帝逃亡海外,明成祖便命令郑和下西洋。一直到明成祖晚年,明成祖才放弃追寻明惠帝的消息。建文帝死在哪里、埋在哪里都不确定。有人传言建文帝出家当了和尚,死后埋在了寺庙附近。明惠帝连皇陵都没有,更不用说进入明代十三陵了。

明英宗时期,北方的蒙古瓦剌部强大起来。面对瓦剌大军南下,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结果明英宗在土木堡遭遇大败,明军全军覆灭,明英宗本人也被俘虏。瓦剌大军直接打到北京城下,并且以明英宗相要挟。这时候明朝大臣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是为明景帝或者明代宗。明代宗和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使得明朝转危为安。瓦剌为了离间明朝,放回了明英宗,被放回来的明英宗成了太上皇。景泰八年,徐有桢、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重新拥立明英宗复位。明英宗复辟之后,把明代宗降为郕王。明英宗复辟一个月之后,明代宗离奇去世。官方给的说法是因病而死,也有人传言明代宗是中毒而死。相比较于明代宗,明英宗明显差了点意思。明英宗给明代宗泼了不仁、不义、不孝、不悌等脏水,并且给朱祁钰上了一个“戾”称“郕戾王”。明代宗的历史功绩,绝对超过明英宗,这个“戾”绝对是脏水。除了追加恶谥以外,仅仅以亲王之礼安葬了明代宗。明英宗也没有把明代宗安葬在十三陵皇家陵墓区,只把明代宗安葬到北京西山。明代宗也就成为明朝迁都之后,唯一一个没有安葬在十三陵的皇帝。好在明英宗的儿子明宪宗不像老爸那样忘恩负义,他在位期间恢复了明代宗的帝号。明宪宗还下令改明代宗的王陵为皇陵,也就是景泰陵。

由于种种原因,明朝皇陵分布比较散,如果加上凤阳的皇陵以及明惠帝的坟墓,明朝皇陵所在地更加分散。明十三陵则是明朝皇陵最集中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