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为何不敢盗掘“明十三陵”?

莉所当燃


孙殿英曾经把慈禧太后的陵墓给盗了,那么孙殿英怎么只盗慈禧的墓而没盗“明十三陵”呢?有书君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明十三陵”牢固。

“明十三陵”比较牢固,明朝的陵墓只有定陵和思陵被动过,其他基本上没有被盗过。

另外,满清对明十三陵采取了保护措施,满人都没动,这种既没打开头绪,又很难打开的陵墓,孙殿英自然就不会动了。

第二,“明十三陵”不在他的势力范围内。

清东陵是清代的皇陵之一,清代的皇陵共有五处,三处在辽宁省,两处在河北省,这正好是孙殿英的管辖范围。

但是“明十三陵”离他太远,也有别的势力看守,是别人的地盘,他就是只能是有心而无力了。

第三,盗清东陵可满足他眼前利益。

西太后慈禧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陵墓修建前后耗银227万两,持续14年,直到她死前才完工。

慈禧定东陵金碧辉煌,奢华程度,连皇宫紫禁城也难与为匹。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又是厚葬,金银珠宝多如牛毛,孙殿英正好用来补充军饷。

第四,害怕社会压力。

孙殿英祖上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孙承宗,孙殿英的父亲为乡里出头与旗人争执而被打死于狱中,孙殿英从小埋下对满清的仇恨。

孙殿英讲,孙中山先生革满清的命,冯玉祥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了宫。我孙殿英本事没他们大,只好革死人的命,所以挖他的陵墓。

孙殿英顺应了一部分人的心意,因为当时许多人是痛恨满清的,认为清朝后期丧权辱国。

但是孙殿英这种盗墓行为还是受到许多人的责骂,他用了许多金银财宝上下打点,蒋介石等才没有追究,如果盗的是明十三陵,估计得受到军事处罚了。

综上所述,孙殿英就是孙殿英不去盗“明十三陵”的原因,他用补充军饷为借口发了财。

解放后被解放军关到监狱进行劳动改造,在狱中他曾多次越狱没有成功,最后吸食鸦片死在狱中。

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是孙殿英盗墓后所生。

虽然孙天义一直生活在“大盗”父亲的阴影下,但是在文物保护方面却是专家。

他热衷于文物保护事业,退休后留在陕西为黄帝墓守灵,任黄帝陵基金会会长。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孙殿英盗宝事件是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盗宝事件之一,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被孙殿英盗挖,大量珍宝流入黑市。

那么孙殿英为什么不敢盗挖明十三陵呢?

主要有以下三种因素在里面。



第一,孙殿英没有地利优势。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县和易县,1928年6月孙殿英部队刚好驻扎在蓟县马伸桥,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周围也没有其余势力能与他抗衡。

而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即便是战火连天的民国时期,北京作为首都,也一样是万众瞩目,军阀势力错综复杂。

孙殿英虽然也是个当兵的,但是跟盘踞北京的那些军阀大佬们比起来,实在是连个角儿也算不上。



第二,孙殿英没有借口。

孙殿英驻防马伸桥时,刚好遇到惯匪马福田准备纠集人马偷盗清东陵。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借口,派兵封锁马兰峪,实际行盗陵之事。

而明十三陵位于固若金汤的北京军阀势力范围区,孙殿英连去那儿的借口都没有,还怎么盗陵呢?



第三,孙殿英没有大义支持。

孙殿英在盗挖清东陵后,声称满清杀了他三代祖宗,自己是为了报仇。

还声称自己在学习冯玉祥北京逼宫,赶走溥仪的做法,只不过他的革命是革死人的命而已。

当时的中国,对于满清深恶痛绝,很多汉人都喊着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孙殿英挖清东陵的举动,会得到一部分民族主义者的认可。

但是挖明十三陵就不行了,明朝是汉人皇帝的朝代,挖汉人皇帝的坟,师出无名!


故纸书虫



按照孙殿英的话说,他除了盗墓,还是革命。

孙殿英自称是大明辽东经略孙承宗之后,孙承宗镇守辽东,提拔袁崇焕,抵抗满清,最后在直隶高阳殉国,满门老小百余人无一投降,全部遇难,崇祯皇帝也为之流泪。满清杀死他祖宗三代,此仇不共戴天,不得不报。

而孙中山有同盟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用枪杆子逼宫,把末代皇帝赶出紫禁城。孙殿英认为自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

冤有头,债有主,满清王朝的总头目就是慈禧太后。

另外,孙殿英认为发掘满清东陵,有三大好处:

第一,满清入关后大兴文狱,枉杀士人,诸如吕留良等都被开馆戮尸,孙殿英要为枉死之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第二,满清统治三百年,搜刮的财帛不知多少,发掘东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中华国库。

第三,东陵百姓多年以来,附近常有尸变为害。孙殿英说自己在河南老家打过僵尸,知道尸变的根源在于坟墓。他认为清廷以金玉珠宝养尸也,久久为患民间,发掘东陵,便是为民除害,为中国除害,此为一大义举。

孙殿英满口革命,实际上,不过是打着革命的幌子盗墓罢了,终极目的不过是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叱咤风云的奉系军阀老大张作霖前脚还是中华民国的海陆军大元帅,一夜之间就被日本人炸上了天。

孙殿英受此刺激,便觉人要及时行乐握在手里的权力和金子,绝不能浪费。而慈禧皇陵代表的就是高无上的权力和富可敌国的财宝。

慈禧葬礼空前绝后,陪葬着数之不尽的金银珠宝,这些从老百姓手中掠夺的民脂民膏,没有用于抵抗洋鬼子,也没有造福老百姓,而是埋到了地底下,给慈禧太后去阴间享用,孙殿英绝不甘心。


蔡骏


首先孙殿英不是不敢盗明十三陵,他觉得清东陵埋着慈禧太后,下葬时间不长,许多金银财宝肯定没被盗过,明十三陵就不同了,历史时间这么长了,盗墓发生了多起,宝贝肯定不如清东陵多,再加上他知道慈禧穷奢极欲,搜刮了许多民脂民膏,陪葬的东西多,这才是孙殿英首选的目标。

孙殿英盗墓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认为清东陵陪葬品丰富,还有一项就是,当时的清东陵的防范措施薄弱,虽然清东陵设有护陵人员,机构仍然承袭清制,但是随着世事的变迁,东陵渐渐脱离清室的掌握,落入北洋军阀手中。护陵大臣名存实亡,这就为孙殿英盗墓开了绿灯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孙殿英和清朝有家仇,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为乡里出头与旗人争执而入狱,当日被打死于狱中。 孙殿英自小记住了这些,当然有机会报仇,又有金银财宝可得,何乐不为呢?

这也是后来孙殿英被政府判刑时,他自辩时说的:我之所以盗清东陵,不盗其它墓,除了财宝丰富之外,还有就是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



(东陵大盗孙殿英)

孙大总统有钱有枪,推翻了清朝,冯玉祥用枪逼着溥仪退位。我孙殿英没有钱,枪也有限几条,我干不过活人,我只有革死人的命了。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加关注,点赞和留言评论】


秉烛读春秋


孙殿英作为近代皇室陵墓最大的盗墓者,一直是“名声远扬”。曾经炸开清东陵,挖开了慈禧墓。孙殿英最直接的目的是筹集军资,才去打清东陵陪葬品的主意。而明朝年代更加久远,如果单独论价值,离北京不远的“明十三陵”也是个好目标。然而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Δ清东陵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不仅是因为陪葬品,更多的是想侮辱清朝皇室,以报杀自己三代之仇。孙殿英的祖上是明朝大臣孙承宗。然而在满清入关之际,孙承宗的儿子、孙子、侄子几乎全部战死。孙殿英也曾经说过:“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

孙殿英炸开清东陵后,把自己内心的愤怒发泄到慈禧与乾隆身上。据说慈禧被砸的骨肉分离,脖子也被割开。其实这个时候慈禧已经死了二十年,绝大部分应该都已经腐烂。而乾隆皇帝的尸骨被挖出棺材,砸碎了头骨。

Δ清东陵

孙殿英的一系列举动,可以看出他对满清皇室的憎恨。然而盗墓毕竟是最缺德的事情,而且人多嘴杂难免会露出风声。甚至是孙殿英销赃的时候,一部分人被当场逮到。盗墓还没有开始盗掘一半,因为外界的舆论声讨,孙殿英连清东陵都没有挖掘完就不得不收手。

其实孙殿英选择清东陵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慈禧埋葬时间短,当时才刚刚下葬20多年。很多东西都还没拆,甚至是设计墓穴的人都可能找的到。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根本没时间花费精力破解开埋葬了200多年的“明十三陵”了。

Δ明十三陵


史之策


孙殿英,乳名金贵,字魁元,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孙庄村人,另因出过天花而得外号“孙大麻子”,其父亲为乡里出头与旗人争执而入狱,当日被打死于狱中。

孙殿英自称孙承宗的后代,哪能自己打自己嘴呢。这里面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如果孙殿英不是孙承宗的后代。那他这么说的原因是想把盗墓和家仇捆绑在一起,那就是个相对比较完美的借口,国仇(外虏)、家恨(孙殿英的父亲因旗人被打死,孙承宗的殉国壮举)、职责&信仰所在——响应孙中山先生恢复中华,驱除鞑虏的革命志向号召,从盗墓这种不止基层,甚至可以说是地下工作干起。(好感动~>_

不论真假,即便是个借口,孙殿英也不会再去挖十三陵了,还有一点,当时的满遗式微,只有抗议的份,蒋介石、阎锡山、宋子文、戴笠、宋美龄等等都拿了好处后,这些杂音自然就被压制下去了。但是,如果挖十三陵那就是和孙中山唱反调了,而且清廷遗老遗少毕竟是少数派,满族的人口占比也少的可怜,所以威势有限。

挖十三陵基本上就会引起全国暴怒,第一是因为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政权,第二,自民国初期,民族主义愈演愈烈,包括孙中山早期也是以反满和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专制政权为口号,即所谓「驱逐鞑虏、复兴中华」。这是借势,要借势自然要有势力可借才行,可见当时的国内民族主义势头。

第二种可能,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代。但是估计他又拿不出家谱来,当初孙承宗在家乡守城拒敌的时候,估计也不可能还想着家谱的留存,全家命都不要了,哪里还会在意这个,所以家谱已经消失的概率大,但只能说是概率,毕竟没有实据,比如某人在什么什么地点,什么什么时间亲眼看到清兵一把火把孙承宗房子烧了,而且某一个房子此人还进去看过,确实有家谱!

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都战死了。在这次战役中孙家还有一百多个人遇难,可以说举家殉国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孙承宗肯定是有后人存在的,据说孙承宗的墓碑就是他的十二代孙子所立的。我们根据历史事件可以推测一下。孙承宗一共有七个儿子,但是死了只有五个,除去早夭或者儿子无后,孙承宗是不可能没有后代的。另外孙承宗有十三个孙子,但是战死的只有六个,说明孙承宗还是有后人活下来的。所以我们在这里也只能根据历史事件和相关的记载,对孙承宗的后代做一个判断。

所以孙殿英是孙承宗的后代,我们只能说有可能,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没说一样......)说他是,他没证据,说不是,咱们没证据.......o(∩_∩)o


古今通史


清王朝一共有两座皇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东陵位于北京东边的河北遵化市境内,距北京125公里。里面安葬着包括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咸丰帝、同治帝、孝庄太后、慈禧太后等满清帝王后妃共161人。



西陵位于北京西边的河北保定市境内,距北京也有120公里。里面安葬着包括雍正帝、嘉庆帝、道光帝、光绪帝等共80人。



明王朝一共有三个皇陵,分别是明孝陵、明皇陵和明十三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安葬着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马皇后。

明皇陵位于安徽省凤阳县城南,是朱元璋为他的父母和兄嫂而建。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北边的昌平区天寿山,距离北京市区50公里。里面安葬着除明太祖和建文帝之外的明朝其他十三位皇帝和皇后、太子、嫔妃、太监等70余人。



为何盗东陵?因为身为蒋介石杂牌军的十二军,压根没被蒋介石放在眼里,部队缺乏军饷。军阀混战时期,没有军饷,谁还为你卖命。




为何不盗明十三陵?主要原因就是孙殿英的防区就在河北遵化市蓟县马伸桥,距东陵一山之隔,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便找个理由(土匪盗陵,我去剿匪,然后为了加强部队战斗力要搞军事演习)伸出了黑手。而十三陵距离遵化有150公里之远,怎会舍近求远?

估计孙殿英压根就没想到过十三陵,他盗陵只是为了求财,刚好上天陪葬品丰厚的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送到了眼前,其它陵墓则相安无事。


枫桥论战


我们先来看看清末民初的特殊环境。

清朝是以和平的方式灭亡的,虽然如此,清朝给国人的印象不是很好。

晚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导致无数国土被割让出去,各种赔款都是压榨的老百姓的财产,清廷名声在当时已经非常臭了。

清廷统治的失败,这种历史背景为孙殿英盗墓提供了现实依据。可以说是一个恶人盗了一个罪恶皇族的陵墓。

孙殿英不动明皇陵,是因为明朝灭亡后,明朝皇陵一直存在着,明皇陵这时候还是一个政治符号,是当时汉民族的政治认同。

以朱元璋明孝陵为政治符号的存在,有着和清廷对抗的寓意。这也是孙殿英不能动明孝陵的原因。

另外,民国元年的时候,孙中山先生曾亲自率领政府高官拜祭过明孝陵,孙殿英后来作为国民党的官员,他当然不能忤逆国父的意愿。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孙殿英还去盗掘明皇陵,无疑是找死。

另外,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没有盗掘明皇陵,还有一个现实条件,他的十二军刚好驻扎在遵化一带。

后来孙殿英又收编东陵旁边马兰峪的马福田部,这种条件无疑为孙殿英盗掘清东陵提供了便利条件。

孙殿英不动明皇陵,还有他自己的原因,孙殿英给自己几个称号:明末天启帝师、东阁大学士。

他还说自己是辽东都督孙承宗的后人,我们知道孙承宗是死于清人之手的,盗掘清朝陵墓,孙殿英为了报私仇。

还有一点需要说,孙殿英的父亲死在和旗人的争执中,这也为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综上,孙殿英不动明皇陵一是当时的现实环境使然,一旦盗掘明皇陵,孙殿英自寻死路;

其次,孙殿英驻扎的地方,对盗掘清东陵十分便利;

最后就是孙殿英报私仇,这一点虽然比较勉强,但也算一种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