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個老球迷!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個老球迷!

元 錢選 臨宋太祖蹴鞠圖

縱28.6釐米,橫56.3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世界盃開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不知道各位球迷們看球看得怎麼樣呢?雖然,上一次中國隊進入世界盃決賽圈,已經是16年前的事情了,但中國足球依然有自己值得驕傲的歷史。

早在2004年,國際足聯就已經確認,中國古代的蹴鞠是現代足球的起源。蹴,意為踢;鞠,指的是球。因此“蹴鞠”的意思等同於“踢球”。

蹴鞠在中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史記·蘇秦列傳》中曾經提到,戰國時期的齊國都城臨淄,GDP特高,百姓有錢有閒,“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這裡的“蹋鞠”指的就是蹴鞠。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漢畫像石中的蹴鞠圖,原石為1977年10月南陽方城縣城關出土

第一個因猝死被載入史冊的球迷出現在漢代。《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古代數位名醫的合傳)記載,漢代有個名叫項處的球迷,熱愛蹴鞠。有一次,項處得了病,請來當時的名醫淳于意診治。淳于意診治過後,告訴這位球迷:“慎毋為勞力事,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生病了不能勞累,一勞累肯定會吐血身亡的。

但是項處控制不住自己,過了不幾天又去蹴鞠了。蹴鞠回來,他便感到身上發冷、汗流不止,然後真的像淳于意預料的那樣開始吐血,之後不到一天就死了。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蹴鞠的黃金時代是中國古代的唐宋時期。今天介紹的這幅《臨宋太祖蹴鞠圖》原圖為宋代名畫家蘇漢臣所繪(戳藍字查看蘇漢臣的畫作《秋庭嬰戲圖》),由元代畫家錢選臨摹。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元 錢選 梨花圖卷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錢選是個有故事的人,小文會擇日講講錢選的故事

畫的後面有錢選題字:“蹴鞠圖舊藏秘府,今摹圖之。若非天人革命,應莫觀之,言何畫哉。”錢選認為蘇漢臣原作原先一直藏在皇宮中,如果不是改朝換代,自己根本沒有辦法見到這幅名畫,表現出了對此畫仰慕已久的心情。

畫作描繪的是宋太祖趙匡胤和其弟趙光義、宰相趙普等六人蹴鞠嬉戲的場景。畫面中身穿白衣、正在踢球的圓臉黑大漢,就是趙匡胤。其餘五人分別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以及大臣趙普、楚昭輔、党進、石守信,都是宋朝開國的功勳,他們都喜歡踢球。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統治者的喜愛對蹴鞠運動的發展顯然是一個重大的利好因素。在宋朝,凡是朝廷的盛大宴會都有蹴鞠表演。表演分為“白打”和“築球”兩類。

“白打”相當於現在的花式足球。一個或幾個選手以頭、肩、背、膝、腳等身體部位頂球(不允許用手),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而球不落地。由裁判分別打分,以技高一籌者勝。

1998年播出的電視劇《水滸傳》開頭,高俅那一段精彩的花式足球表演,放在宋代就屬於“白打”。《臨宋太祖蹴鞠圖》中的宋太祖,也是在“白打”。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1998版電視劇《水滸傳》,高俅正在秀球技

“築球”則更近似於現在的足球比賽。球場中間豎起一個高約三丈、寬約一丈(換算成現代單位約為高6.72米,寬3.04米)的球門,以綵帶結網,只在球門中央留出一個網眼,叫作“風流眼”。比賽雙方穿著不同顏色的球衣,站在球門兩側。

兩支隊伍均設有“球頭”“蹺球”“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角色,就如現代足球比賽中也有前鋒、中鋒、後衛、守門員等分工。每個球員按照自己的角色,站立於不同的位置,承擔不同的任務。每場比賽還設有“都部署校正”“社司”,即正副裁判員。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事林廣記》中的球門

比賽開始,兩隊以抽籤的方式決定哪一隊先發球。不管誰先發球,球都由“球頭”開出,傳給“蹺球”,然後按規則在“正挾”“頭挾”“左竿網”“右竿網”“散立”之間傳球,傳球過程中,手不準觸球,球不得落地,最後又傳回“球頭”,由“球頭”發出“最後一擊”,試圖將球射過“風流眼”。如果球觸網彈回,只要不落地,本隊球員可以將球接住,繼續傳球、射門。

如果一擊即中,球射過了“風流眼”,對方接到球,也是按規定的傳球路線完成傳球,再傳給“球頭”射門,然後繼續重複,直到球落地為止。

從發球到球落地,這一個過程叫作一“籌”。比賽之前,兩隊會商定一場比賽的時長為若干籌;比賽結束後,根據兩隊進球的多少定勝負。

宋代,蹴鞠除了是皇室慶典的表演項目之外,也是很受歡迎的民間體育項目。熱愛踢球的宋代人還組織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民間蹴鞠俱樂部——齊雲社,又稱“圓社”,號稱“凡來踢圓者,必不是方頭”(方頭,不識時務的人)。

成書年代在宋元之際的古籍《事林廣記》中收錄了《齊雲社規》,即蹴鞠俱樂部守則。裡面還有“狂風起不踢”“酒後不可踢”等關於踢球的嚴格規定。

而據明代人整理的資料,加入圓社的第一點要求,並不是球技高超,而是道德品質優良、講義氣:俱樂部的球友們互稱“圓友”,要尊敬年長的圓友,愛護年輕的圓友;要一同上場、一同下場,不能大家踢到一半正高興,你來一句“我先走了”,這樣會被人起個“野圓”的外號;每次大家一起踢球結束,必須要一起去喝個酒happy一下,這樣才算是兄弟。

另外,蹴鞠的時候如果旁邊有女球迷圍觀,切不可把球故意往女球迷身上踢;如果俱樂部要請教練,圓友們需要集資給教練送“拜師禮”;與社團外的人切磋球藝的時候,要虛心,不能對人家的高超球藝視而不見……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宋 蹴鞠紋銅鏡

這些規矩,可以簡單地歸納為“酒、色、財、氣”四個字,是圓友們必須要注意的。

與今天的足球首重球技相比,宋代人對蹴鞠的理解可謂“跑偏”。但蹴鞠社團組織文化現象的出現,足以證明宋代人對蹴鞠乃至體育的理解並不像一些現代人想象得那樣淺薄。宋代固然有像高俅那樣作惡多端的“球星”,但蹴鞠文化的發展,更多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繼承的是儒家“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範。

在宋代蹴鞠文化發展的過程中,雖然也摻雜了一些封建等級觀念之類的文化糟粕,但是其嚴謹、尊崇、友愛、進取的文化取向,以及對體育道德的重視,還是值得現代體育人去研究、繼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劉秉果. 中國古代足球史料專集[M]. 華夏出版社, 1987.

任慧一. 宋代蹴鞠文化考究[J]. 體育學刊, 2013(5):131-134.

吳鉤. 生活在宋朝[M].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5.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點擊標題 即可閱讀)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這個七月,一起去“修仙”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一個不喜歡瓷器的書法家不是好皇帝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742989656

文物丨宋太祖:我只是一个老球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