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萊蕪紅色旅遊——帶你走進劉仲瑩故居

萊蕪紅色旅遊——帶你走進劉仲瑩故居

萊蕪紅色旅遊——帶你走進劉仲瑩故居

劉仲瑩的孫子介紹,老宅子是石牆小黑瓦屋面,分東西兩院,劉仲瑩主要居住在西院,西院長寬各12.5米,有房7間,北屋3間東西長7.37米、寬4.5米、高5米,為草房,東接草頂大門一個。西屋是一座小石樓,南北長5.44米,寬4.8米,高7米,東屋兩小間,北間是通向東院的過道,南有石牆欄圈一個。東院東西長23米,寬8.4米,主要是放柴草、養豬等的雜院。1995年,小石樓、北屋、大門進行了翻修。北屋為陳列室,陳列著劉仲瑩生前用過的物品。西小樓為展覽室,用圖文並茂的展板形式再現了劉仲瑩革命的一生。

萊蕪紅色旅遊——帶你走進劉仲瑩故居

萊蕪紅色旅遊——帶你走進劉仲瑩故居

劉仲瑩,1911年3月出生於萊蕪鵓鴿樓村。後舉家遷居口鎮,就讀於口鎮小學,成績名列前茅。12歲考入縣立中學,常被選為優等生。期間,與徐幹晨、畢指南等成立學生聯合會,領導同學開展抵制日貨、提倡國貨,宣傳打倒貪官汙吏土豪劣紳等革命活動,並走出校門,與國民黨進步人士聯合組織機關工友聯合會;到國民黨縣黨部石印局印發《告全縣同學書》,宣傳革命道理。1928年秋畢業。1929年初,到縣農民協會與孫啟明、王其人等一起工作。是年秋,懷著探求革命真理的熱切願望毅然離開縣農民協會,考入濟南省立高中,隨後結識在該校任教的左翼作家胡也頻,並在其指導下閱讀《唯物史觀》《唯物辯證法》《共產黨宣言》等經典著作。1930年夏,胡也頻去上海。不久,劉仲瑩到上海投奔胡也頻,在復旦大學當旁聽生。年底,經胡也頻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受命到閘北做地下工作。1931年回萊蕪,先在口鎮、鵓鴿樓,後到縣農民協會、縣師範講習所等地,發展黨員5名,建立中共萊蕪特別支部並任書記。1932年,在全縣發展黨員近百名,下半年成立中共萊蕪縣委,劉仲瑩被選為書記。此後,他與縣委其他成員一起,更加廣泛地開展建黨工作,迅速在一、二、三、十區近20個村莊發展黨員,建立起4個分區委及縣農民協會特別支部、縣師範講習所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在中共山東省委遭到破壞,萊蕪黨組織與上級失掉聯繫後,領導黨組織堅持鬥爭。1934年4月,變賣田產充作活動經費,到上海等地尋找上級黨組織。8月在濟南省立圖書館被捕,隨後由我黨同情者尚立齋保釋,劉及時向縣委彙報了被捕情況,萊蕪黨組織未遭損失,其仍主持縣委工作。1935年10月,領導反對劉伯戈、周茂森叛變的鬥爭,機智地安排縣委其他委員轉移到外地,自己留下來堅持工作。為躲避敵人搜捕,曾露宿雲臺山狼毛子洞,數日以野菜充飢,仍就地堅持鬥爭。是年冬,與趙健民、鹿省三等人組成中共山東省工作委員會,被推選為書記。1936年秋,以黨的專職巡視員身分,化名範明生、李濟安赴魯西北工作,建立中共冠縣縣委。1937年夏,中共魯西北特委成立,劉仲瑩任書記。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跑遍魯西北各縣,聯絡黨員,建立組織,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抗日武裝,終因積勞成疾身患肝病。後病情日漸惡化,黨組織把他送回老家休息治療。他聽到平型關大捷消息,即在家鄉張貼標語進行宣傳,並在同學的漫畫上寫:“中華不可侮,金甌缺定補”。他於11月初返回魯西北。不久,病情急劇惡化,黨組織把他送往齊魯醫院,終因治療無效,於1938年3月28日病逝。

萊蕪紅色旅遊——帶你走進劉仲瑩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