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建国后,齐鲁大学经历了什么?

凯风自南247182370


齐鲁大学于1864年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对山东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都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1948年9月,济南解放,齐鲁大学成为第一个被解放的基督教大学。新中国成立后,齐鲁大学根据时局,主动和被动地进行调整,完成了中国化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暂时按照普通的私立学校的标准对待齐鲁大学。要求其遵守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允许暂时接收外资津贴,但不允许强迫学生信仰宗教,不得以宗教课为必修课或强迫学生参加宗教仪式或活动等。齐鲁大学为了适应新形势,也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比如对开办新思想学习的培训班;重视课程改革,积极培养国家急需各类建设人才。以此表明其向人民政府靠拢的态度。



1951年4月,新政府正式接收齐鲁大学,改为私办公助。同年8月,齐鲁大学文学院的中文系、历史系并入山东大学。这无疑是中央一个有导向性的举动,而齐鲁大学也接收到中央由此发出的信息。齐大在1951年8月给华东教育部的报告中表示,自公布文学院调整消息后,我校即未作继续办下去的准备。



1952年,新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文教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需要,开始对全国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根据中央出台的方案,各地私立大学全部取消,师资、图书设备、校舍等全部统一调配,一种是并入他校组成新的大学,另一种是改变校名直接归为公办。


1952年5月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委员会成立。1952年8月中上旬,该调整委员会山东分会开始对齐鲁大学的师生进行思想动员,并且制定日程开始实际性的搬迁和调整。最终的调整结果如下:齐鲁大学医学院调到山东医学院;化学系、物理系、生物系、政教组调至山东师范学院;天文数学系调至南京大学;药学系调至华东药学院;农专及农场调至山东农学院……


总之,原本的齐鲁大学消失了。对于当时的政府来说,齐鲁大学的取消根本粉碎了帝国主义以齐大为其文化侵略堡垒的企图,对进一步清除原齐大某些师生残存的崇美亲美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回看1952年对齐鲁大学迅速的调整,我们应该结合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来分析——朝鲜战争的爆发。事实上,自决定抗美援朝后,中共中央就非常重视思想教育工作。齐鲁大学尽管响应了中央的号召,但是终究无法改变其教会大学的属性。


参考文献:

李芳:《建国后教会大学的改造与调整》,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