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是谁一步步将日本带入了二战的深渊?

1931年9月,东北形势已颇为紧张,而日本国内同样暗流涌动。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要求增兵中国东北,而作为行政中枢的内阁却犹豫不决。结果日本在朝鲜的军队擅自派出了自己的两支部队。未经日本国内的正式批准,日本军人就对东北发动了突然进攻。

中国人民的14年抗战正式打响……

是谁一步步将日本带入了二战的深渊?

▲“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或许在我们的记忆中,近代日本一直是侵略与狂热的,其如同一精密的战争机器,不断的蚕食着中国的领土与财富: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中最为积极的日本军队,到1904年令东北生灵涂炭的日俄战争,直至1931年开始的抗日战争……日本似乎从未停止侵略的步伐。

那么日本果真如我们想象中那般,举全国之力、“众志成城”对外扩张吗?其至始至终都对中国虎视眈眈吗?或许答案并非那么简单,美国著名汉学家任达的研究表明,在1898-1911年中日之间甚至还出现了“黄金十年”的外交关系,两国之间的合作明显多于对抗。

那么日本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疯狂,走向毁灭?其根源究竟何在?让我们从日本政治制度的建构层面,尤其是军事制度的确立上,一探究竟。

寡头统治下的日本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出现了少数“寡头”,这些寡头是指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领袖。他们依靠自身的实力,而非选举获得了巨大的政治权力。例如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大隈重信、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井上馨等等。他们大都是出身下层,但野心勃勃的武士,对自己在德川幕府时期所处地位感到不满,例如伊藤博文——被公认为明治时期最强有力的领袖,但他实际上只是一个贫农的儿子,山县有朋也出身于下层武士家庭,如此等等。

是谁一步步将日本带入了二战的深渊?

▲倒幕运动浮世绘

这些明治维新的领袖们很快就以武力推翻了幕府统治,征服了国家,共同执掌了权力。他们最先采取的行动就是剥夺封建藩属的权力,并建立对税收的绝对控制,但每个人又都想从别人那里攫取更多的权力。而明治政府制度上的演变就是这些寡头争权夺利,制定规则迎合自身利益的结果。那些发现自己失势的寡头都会激烈反对现存制度,要求其他寡头让步。在这样的权力斗争之中,制度规则是相当易变的。

山县有朋在军队中的崛起

在与其他寡头斗争中,山县有朋并不具有优势。伊藤博文和大隈重信等人能通过笼络政治失意者来提高自己在寡头们中的地位,而山县不具备这种个人魅力。如果山县想确保自己的地位,就需要以某种方式证明他有拒绝与其他寡头合作的资本。他无法通过召集政党达到这一目的,就转而采取了维持对军队的个人控制。

是谁一步步将日本带入了二战的深渊?

▲山县有朋

山县并不是自始至终都拥有对军队的控制权。在维新政权建立的最初几年,好几位寡头都在军队中有自己的势力。山县最强劲的竞争者是西乡隆盛。西乡是军队的创建者之一,在军队中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他设法聚集了强大的势力,其影响甚至超过了山县本人。

令山县高兴的是,其驱逐西乡的机会很快来临了。由于西乡极力主张侵略朝鲜,但遭到了寡头们的拒绝。西乡辞官回乡后,他建立了一批私人军事学校,形成了一股惊人的军事力量。其他寡头们预感到了这股力量对政权的威胁,并于1877年发动了一场内战。结果,西乡的18000名士兵非死即伤,西乡本人也在战役中死去。通过这场战争,山县巩固了自己的力量。当有新对手挑战山县的权威时,山县就将这些人清除出军队。到世纪之交,山县已基本实现了对军队的控制。在西乡隆盛死后的几年中,寡头大山严和西乡之弟西乡从道继续与山县的控制进行斗争,但最终都以山县的胜利告终。

直到1912年明治天皇死去之前,日本军队都处在山县有朋的控制之下。在明治初期,他直接控制着军队;到了明治后期,他通过安插代理人对军队进行控制。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日本军队的历史就是一部山县有朋的传记。

军队开始独立

军队往往是国家制度框架中最不稳定的因素,我们将目光带回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混乱、民国时期的军阀当道,都是武人当政的结果。因此政府往往通过政治对军队进行控制,以确保秩序的相对稳定。古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终将武将控制在文官之下;在“党指挥枪”的原则中,中国共产党也牢牢控制了军队。中国千年来的政治智慧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但日本则从来搞不清楚这些。

山县一面加强其对军队的个人控制,一面将军队不受政治控制的态势制度化。为此目的,1878年,山县将军队系统分为“军政”和“军令”两个部分,并只将“军政”功能归于内阁。这样一来,“军令”部分就完全摆脱了内阁的控制。

具体实施这一改革的是年轻的山县派军官桂太郎。在新体制下,桂太郎将军政大权赋予监军本部(后来是陆军省),军令大权名义上属于天皇,实际由陆军参谋本部掌握。

是谁一步步将日本带入了二战的深渊?

▲日本陆军参谋本部

没有人真正清楚到底什么是“军令”、什么又是“军政”。“军令”至少包括军事战略和军队部署,而“军政”至少包括人员配置和武器供应。由于二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陆军领袖们不断扩大“军令”的内涵、缩小“军政”的范畴。

1900年,山县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因新出台的敕令,他实际上可以否决内阁提出的陆军大臣人选,甚至还可以否决所有的内阁决策。事实上,每当首相扬言要实施陆军不喜欢的政策,陆军就会让内阁倒台。

山县还通过起草军政命令让军队绕开内阁的管辖。在明治宪法的规定下,寡头们可以以天皇的名义起草命令,但他们需要先将该命令提交内阁。而在1907年山县改革后,陆、海军大臣得以在未经首相同意的情况下起草命令,而且他们都拥有将命令草案直接呈交天皇并独立颁布命令的权力。

所有这一切在当时并未造就一支独立的陆军,而是成就了一个强有力的山县。山县是一名职业陆军军官,从1898年到1922年他死去为止,他都是最高军事机构元帅府的成员,并曾多次出任陆军参谋总长和陆军大臣。山县与其他寡头共同掌握着与天皇的联系渠道。只要寡头们还在世,山县赋予军队的制度独立性就只会使军队独立于政党政治家、而依赖于寡头们,尤其是他自己。然而, 1922年,山县一死,寡头们对陆军的控制权也就随之消失了,因为山县没有让任何人继承军队对其个人的效忠。彻底独立的陆军现在可以肆意妄为了。军队的独立在山县生前对他本人十分有利,但在山县死后却意味着日本的灾难。

军队的“绝对权力”

上文说道,其实在山县去世前,军队就获得了制度所赋予的巨大权力,并以此让内阁为其马首是瞻。1908年,山县和陆军反对寡头西园寺公望的政策,并使其内阁倒台。1912年,陆军大臣在发生预算纠纷时辞职,陆军再次使第二次西园寺内阁倒台。1927年,因为不满宪政会-民政党内阁对中国“软弱”的政策,陆军又促使该内阁倒台。此外,军队还阻挠1914年清浦奎吾组阁,并使1936年和1940年的内阁倒台。于是,政治家们越来越倾向于事先迎合军队的要求,以避免内阁倒台。他们从一开始就会制定军队想要的政策,因为他们清楚军队可以随心所欲地倒阁。

陆军的肆无忌惮从“九一八”事变中更表现的淋漓尽致。1928年初,它制造了一系列既成事实,最终使日本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当陆军断定杀死东北军阀张作霖对他们更为有利时,他们炸毁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而这并非出自日本内阁的决策。

是谁一步步将日本带入了二战的深渊?

▲张作霖于皇姑屯被日军炸死

1931年9月,陆军大臣南次郎要求增兵中国东北,若槻内阁犹豫不决,结果朝鲜军擅自派出了自己的两支部队。当内阁向美国保证说日本不会攻打锦州时,陆军却发动了进攻。到1931年12月若槻内阁倒台时,军队基本上已是为所欲为。新任的政友会内阁仅仅延续了6个月,首相犬养毅就被右翼分子暗杀身亡。战前日本最后一届政党内阁终结了。随后日军侵略的历史则被中国人熟知,并成为了两国人民至今心中仍存留的伤痛。可见军队的独立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这也终将日本拖入毁灭的深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