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武漢人的祖籍大多在哪裡?

合浦仔林哥


這個話題還是很有一談的,我就以充分的數據和真實感受來回答。武漢主要由三大板塊組成:漢口、武昌、漢陽,首先從漢口板塊來說,大部分人的祖籍是黃陂人,漢口到處都是黃陂人,做小買賣的,做建築的幾乎都是黃陂人,很多黃陂人在漢口買房,特別是常碼頭、漢口火車站一片,復興村、範湖、常青一片,二七一帶最多黃陂人。正宗的老武漢人主要還是在六渡橋,漢正街、南京路那一片。東西湖區河南人最多,以前大部分遷移過來的河南人比較多,因為河南缺水不便於農耕,東西湖水資源豐富當年又是比較偏僻的地方,所以東西湖大部分人的祖籍都是河南人。

武昌板塊大部分人的祖籍是江夏,同樣也是因為江夏離武昌近,還有部分來自湖北省內下面地級市和區縣的人較多,原因是武昌大學多,很多學生來自其它省份和下面區縣地市,為什麼說武昌人很多都是說普通話的人多就是因為外地人最多,所以說武昌人到底哪裡人祖籍這個不好定義,只能說江夏人可能會多一點,其餘大部分都是外地人,正宗的老武昌人主要聚集在司門口和徐東片區。

漢陽板塊,漢陽就不必多說了大部分人的祖籍來自蔡甸,也有一大部分人是漢陽本地人,因為外來人口一般很少往漢陽去發展,漢陽又是重工業基地,還多工人都是繼承父母的工作,所以漢陽那邊很多人都是走後門關係進國企,外來人口很難進,到現在漢陽經濟增長慢就是吸引不了外來人口造成的。

我的這些回答希望對網友有幫助,還有需要補充的也可以進行留言。


用心用功



武漢自古無土著。要是熟悉的話,就知道其實即使是老武漢,也多半不是土著,祖籍不是武漢的武漢人只怕有至少90%。

九省通衢,南船北馬的武漢自古以來就是個新人口不斷流入的移民城市。特別是近來以來,隨著武漢成為中西合璧,東西交融的國際化大都市,對人口的吸引力極高。作為民國時期的中國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之一和建國後的四大工業基地,武漢不斷吸納全國各地的大量人口。

解放前,漢口,尤其是鐵路內的中山大道,漢正街地區一直被視為最武漢最本土的地區。這裡的話被視為正宗武漢話。可這一代的人卻從不是土著。尤其是中山大道操漢腔的漢口伢,十之八九是湖南人,下江人,河南人,川娃子在武漢的第二三代。當然省內各地的也很多。主要以黃陂孝感漢川等江漢平原的為主。湖南籍貫的漢口人代表人物有李娜,易中天。下江人代表人物有撒貝寧,金燦榮,邵兵,毛冬聲。

漢陽人裡面祖籍湖南江西的多。漢陽鸚鵡洲地區的多是湖南益陽,常德等洞庭湖周邊地區的。

武昌這邊的本地人裡面也是祖籍湖南江西的多。當然武昌軍隊大院,中直在漢,省直機關,大企業多,職工來自全國各地。

青山人祖籍東北上海的多。其實不止青山,很多武漢的老廠裡面的職工都是全國各地來的。當然東北人很多,上海人不少。正因為如此,青山形成了一種普通話加強武漢話融合在一起的方言青山普通話。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吸納了大量外來人口。特別是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中西部吸納開來人口最多的城市,城市人口從2005年的750萬達到目前的近1100萬,每年都有幾十萬的外來人口成為新武漢人。

要說武漢土著原住民,也不是沒得,看你怎麼看吧?武漢郊區的農民,城中村的村民才是土生土長的武漢土著。

其實祖籍是個虛的概念,你是哪裡人,和你祖籍哪裡沒有關係。否則豈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是非洲人了?人類起源非洲嘛。國家的定義是祖籍只用上溯直系三代,也就是爺爺的老家。另外關於自己是哪裡人的問題,其實你生長在哪裡,就是哪裡人。


絵飛的魚給邇覹笑


我個人認為是江西。只可惜沒有學者寫一篇《湖北人由來考》!


同飲江水19177759415


道什麼道,說什麼說,歸根結締都是炎黃子孫!


李罪過


告訴你,都是中國籍!


Tom502


聽老一輩的人說武漢是一個大遷移來的城市。我覺得這個說法比較靠譜。

其一,九省通衢和碼頭文化,武漢是個深厚碼頭文化的地域,這也是能與大上海齊名的原因之一(雖然因為南京長江大橋直接把武漢的漕運地位幹掉之後武漢經濟已經落後的太多太多),這樣的地緣環境註定有南來北往的人來這裡工作定居。

其二,語言,我去過很多湖北周邊城市,武漢話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沒有任何一個湖北的縣市說武漢話,口音語調完全不同,武漢話裡充斥著碼頭文化和市井文化。

其三,工業發展,武漢是工業城市,國家大興鋼鐵,工業建設時期出現了全國的人員聚集,以武鋼為例,這裡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我認識的北方就到黑龍江,南到廣西,西有成都重慶,基本各地風俗都有看到,我這南方人冬天都有吃餃子的習慣。

其四,飲食文化。鄂菜並不是傳統五大菜系之一,但是隨著餐飲的發展和創新,鄂菜確在悄然崛起,它吸收傳統菜系的長處,不斷演進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菜系,我認為這也與人員的遷移走著莫大的關係。

所以,不要問武漢人從哪裡來。來了武漢就是武漢人,武漢是我們共同的家鄉,武漢的發展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和奮鬥。


間山話閒


資源養命應該是:人類生存在緣起緣落的靠海。才是擁有富潤的土質養身!草林與水源相當充足處處鳥兒都是來食魚兒,人類就根就是從這樣安居落業的!有如#福建#?字是否這樣解釋有福✔的人力建✔後來,由於這片土壤無法容滿超量人人的生存!才後慢慢向四面八方散枝開花結果,開始志向上甘嶺人人又再大量流暢!擁渀生存的方向去武漢至上海漫遊漁業飢不擇食的生涯,現代新世俗在世界中能夠養身的土壤力求生存!沒有肥沃的水土山林樹草根長在石頭上?生有幾高?







雲開696


尖黃陂!絞孝感!又尖又絞是漢川!漢口原是一個小漁港,就是這三地的漁民成就了今天做武漢。我說的尖、絞就是三地漁民頭戴斗笠的區別!


老玩童大叔


武漢人實在!南京(徽京)人死活不承認是從江北遷移過來的!可文化屬性可以確定!


圝囨囚囨図圝


武漢三鎮,都知道,它是長江干流眾多支流交江處從鎮到市,規模比較大的城市之一,岷江與長江交匯,宜賓。與沱江交匯瀘州。與嘉陵江交匯重慶。與湘江交匯岳陽,與漢江交匯武漢,與贛江交匯九江,與皖水交匯安慶,與準河交匯南京,與大海交匯上海。古代都市興起大都以河叉,關口,港口等這此發展而來,因為這些地兒人員來往密集,物流集散容易。古時大都以水運為主。這就是這些城市起因。總上所敘,武漢受巴蜀,湘贛文化影響很大,人員遷移也大多來自這些地方,雖然武漢離中原較近,但中間有大別山,桐柏山阻隔,來往交流不如沿冮方便,最主要是中原農耕發達,但凡不是戰亂,中原人還是不原意長江邊上生活,很不方便。但是,有一些人翻山來到南岸,他們突然發現,這裡河湖密佈,山奇水考魚蝦豐盛,稻米充足,蓮藕遍地,魚米之鄉,就是中原不打杖,也不原走了。所以從中原過來這群人就大徹大悟,不用辛苦勞作,也可豐衣足食,為了紀念,只要過了這個地方,就叫大悟。後來,紅二十五軍為了北上抗日,翻過大別山,為了抗日,為了救國。為了自已共產主義信仰。從信陽集結,長征到達陝北,後來為了紀念,這個地就叫信陽。與信仰同音。這是戲說,個人見解,不要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