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三国时期有几个大才子,一个是出身“四世三公”的陕西弘农华阴杨氏的贵公子杨修(字祖德)。“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为太祖(曹操)所器”,后来做到丞相主簿,才思敏捷,曹操每自愧不如,所谓“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后来他因卷入曹氏的曹丕、曹植魏王嫡位之争,加之聪明过于外露,屡次犯曹操所忌,被曹操在“鸡肋”事件中找借口杀掉了。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还有一个就是孔子第二十世孙、鼎鼎大名的文学家鲁国孔融(字文举)。他是汉末的一代名儒,继蔡文姬的父亲蔡邕之后的文学扛鼎人物,“建安七子”之首,诗文冠绝天下。

不过因为“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喜欢结党议政,针砭时弊,多次轻慢、嘲讽甚至顶撞了曹操,被曹操指使他人捏造其“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处死,而且是满门抄斩。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第三个就是山东德州人祢衡(字正平),他与前两个关系都很好。特别是祢衡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的年龄比祢衡将近大一倍,但他们是要好的“忘年交”。祢衡曾赞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则回誉祢衡是“颜回复生”。

三人常常一块饮酒论文。恃才傲物的祢衡对其他人都不屑一顾,只与孔融和杨修交好。他经常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人平平庸庸,不值一提!”

鉴于好友祢衡才华横溢,孔融多次向汉献帝和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一向厌恶、鄙视曹操,于是屡屡称病不去且口出狂言。曹操对此怀恨在心,但由于祢衡的才气无双和声名远播,曹操不便于杀他,以免留下不能容物、滥杀读书人的骂名,于是请他做鼓手,想以此羞辱祢衡。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不料反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并大骂曹操。后来曹操就把他遣送给刘表,以期“借刀杀人”。尽管祢衡到了荆州对刘表也很轻慢,但刘表知道曹操的用心,自己不会上套。

他转手把祢衡送给部下江夏太守黄祖,黄祖是个带兵厮杀的粗人,没有士人圈子那么多禁忌。当祢衡和他发生言语冲突时,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杀了祢衡,他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当然这是后话。

在祢衡击鼓骂曹前第一次面见曹操时,双方曾发生了一场精彩的舌战,两人攻防进伐,唇枪舌剑。最后在曹操质疑祢衡真才实学并夸耀自己手下人才济济时,祢衡索性把曹操的部下中有头有脸的逐个点出来“痛扁”一番,真是骂了个痛快淋漓。试录如下:

“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糟,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这段话夹枪带棒,虚虚实实,可以说把曹营文武要员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这番骂词后面有究竟有什么哏?或者说有何典故、背景或依据?自《三国演义》成书以来,读者一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不妨来一一道来。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荀彧可使吊丧问疾”,荀彧字文若,生前一直是曹操的首席智囊。他自小就被世人称作“ 王佐之才”,出仕后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任汉尚书令镇守许都达十七年,打理国家后勤事宜,堪比汉高祖之萧何,并多有战略性建议,时人敬称“荀令君”。

史书记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襄阳记》有记录“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就是说他高大俊美,到人家作客偶尔坐过的地方,三天之后仍然余香缭绕。

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潘安乘车随便到当时的洛阳街上溜达一圈,经常在路上会被女人们牵手环绕起来“骚扰”,甚至很多老妇人都往他坐的马车里抛扔时蔬鲜果,不一会就可以积满一车。所以后来就有“掷果潘郎”这个词指代美男子,其实“留香荀令”堪比“掷果潘郎”,也是美男子的代名词。

祢衡常常是看谁都不顺眼,此前与人争论时就说过“文若可借面吊丧,(赵)稚长可使监厨请客。”之类的话 。意思是讽刺儒雅俊美、谦和得体的荀文若长着一副哭丧脸,最适合干吊疾问丧之类的活!这显然有颠倒黑白、强词夺理的嫌疑。

“荀攸可使看坟守墓”,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曹操手下仅次于荀彧的重要谋士。荀攸年少时就成了孤儿,是跟着祖父和叔父长大。他外表愚钝懦弱,内心却机智勇敢。

十三岁时,祖父过世。过去祖父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属吏,主动找来要求为祖父守墓。荀攸对叔父说:“这个人神色异常,我猜他一定是干了什么奸猾的事情!”叔父一盘问。果然张权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为名暂时栖身避祸。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荀攸少时就以在墓地“慧眼识奸邪”成名,加上他为人低调,大智若愚,深沉内敛,属于外表象闷葫芦、腹内自有乾坤一类的人物,所以祢衡嘲讽他适合“看坟守墓”。

“ 程昱可使关门闭户”,程昱也是曹操手下重要谋士。擅长守城,多次以坚城抵御强敌。程昱早年闲居乡下时,就发动老百姓协助县令出奇制胜守住了黄巾流寇试图攻取的东阿县城。后来他被曹操延揽,封为寿张县令。

当曹操南征徐州陶谦时,留程昱与荀彧留守兖州大本营。曹操大军在外相持不下时,兖州的张邈伙同吕布、陈宫大军,席卷掠取了兖州的大部分地区,程昱再一次发挥了善于守城的特长,辅佐荀彧竭忠尽智,设法保住了兖州的鄄城、范县、东阿三城,为曹操赢得了立足之所和回军平叛的后方基地。以致曹操回军时,感激地拉着程昱的手说:“要是没有你程昱力守城池的功劳,我想回来都没去处啊!”

另《程昱传》记载“袁绍在黎阳将南渡,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太祖从之。绍闻昱兵少,果不往。”这个程昱守卫鄄城有点类似诸葛亮的“空城计”:明明守卫兵源不足的情况下,干脆用少量的人。兵法上讲究“虚虚实实,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料定好大喜功的袁绍不愿涉险与小股部队纠缠。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程昱跟从曹操以来,先后参与了攻打吕布、袁绍、刘备、孙权的大部分战事,经常出谋献策,见识不凡。攻取荆州后,中原之地大致平定,曹军势力日渐壮大。

一次,曹操念旧情,抚着程昱之背说道:“当初兖州之败,若非听从你的计谋,我又怎可以来到这里呢?”程昱答道:“所谓‘知足不辱’(一个人懂得知足,就不会因为过份的贪婪而以屈辱收场),如今我该急流勇退了。”从此缴还兵权,阖门不出。

程昱这种“君子慎独”、察己自省的风格符合儒家一贯的仕君哲学,反观曹操那位发小——南阳许攸动不动就指着曹操说:“阿瞒,你没有我,不会得到冀州。”两人做派云泥之别,结果是许攸很快就被曹操借故干掉,误了卿卿性命;程昱一直得到礼待,善始善终。

程昱多次闭城坚守立功,建功后又夹着尾巴做人,全家关门闭户低调潜隐。这是其人生精彩之笔,不料祢衡却拣出来大加揶揄和编排!

“郭嘉可使白词念赋”,郭嘉郭奉孝又是一位少年才俊,由于特别年轻,曹操本来是打算留下来辅佐他儿子曹丕成就帝王之业的首要人选,然而天妒英才,他38岁时英年早逝,病死于军师祭酒(首席军师参谋)任上。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如果说曹操对老成持重的荀彧、荀攸等人多了一份“敬”的话,对年少却心意相通、无话不谈的郭嘉则多了一份“爱”在里面。曹操与他行则同车,坐则同席。

长年征战生涯中,曹操总是把郭嘉带在自己身边,以便随时切磋,见机行事。曹操手下纪检官员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不料曹操依然让郭嘉优哉游哉,甚至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如既往的生活作风喝彩。

曹操曾撰文哀悼他:“故军祭酒郭嘉,…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并多次称赞他:“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可以看出,曹操与郭嘉几乎到了“心领神会”的地步,用现在的话说,郭嘉无疑是曹操的最好代言人。况且他每遇大事,都能侃侃而谈。脉络清楚,义正辞严,声振寰宇。

比如曹操与袁绍决战前夕,曹操正踌躇自己实力不济时,郭嘉随口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奏。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极具说服力,振作曹军士气的同时,实际上帮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我们看一下郭嘉总结的这十个方面,从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到个人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诸多因素,这些都是关系战役成败的关键。

这个总结天生就是一篇锦绣文章,虽然不乏对曹操的溢美之词,但是更多的符合事实,切中肯綮,逻辑井然,自成体系。最重要的是,完全道出了老板的心声,酣畅淋漓,十分合意!

这个郭奉孝不就是正式、庄严场合“白词念赋”(白有“念白”、“道白”、“念”的意思)最好人选?问题是祢衡说人家只能“白词念赋”那就是故意贬低了!我们说郭嘉“白词念赋”是“副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是他“主业”。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张辽可使击鼓鸣金”,张辽文武双全,与乐进、于禁、张颌、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他曾以八百骁勇在逍遥津血战东吴十万精兵,几乎活捉孙权,杀得东吴婴童夜不敢啼。

曹操在向汉献帝上的为张辽请功的表章里说:“(张辽)每临战攻,常为督率”,“自援枹鼓,手不知倦”,意思是张辽喜欢亲自击鼓督战,鼓舞士气。

“击鼓”和“鸣金”是古代战场进攻和收兵的信号,一般小兵即可升任。把曹操的“五子良将”之首说成“可使击鼓鸣金”,显然是嘲弄张辽不过是一无名小卒。

“ 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东汉末年黄巾军导致天下大乱。许褚汇聚宗族乡邻于堡坞里防卫自守。一次与贼寇长时间相持后,粮食短缺,于是他与贼人商量好拿耕牛换对方粮食。

拿到粮食后,由于耕牛只识旧主人,就转头往村里跑。许褚为表示自己守信用,拉着牛尾巴把牛倒拖回来一百多步,给山贼说牛我可是给你们拉回来了。山贼被这场面震住了,吓得牛也不敢要,一哄而散。祢衡由此附会“ 许褚可使牧牛放马”。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乐进可使取壮读诏”,乐文谦虽说是五短身材,但也胆烈过人,“五子良将”第二位也不是浪得虚名的。他最早跟随曹操,“为帐下吏”,本职工作就是“取状读诏”。所以祢衡这是拿人家的出生低微说事。

“李典可使传书送檄”,李典是与张辽、乐进、徐晃等将领不同,地方豪族出身,家里很有势力。我们知道曹操在世时一直是压制士族。《魏书》记载“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

正因为李典文化底子厚,我们还记得他和张辽搭班子在逍遥津驻守时,当孙权大兵压境后,和张辽一向关系不好的他,放弃前嫌,同舟共济,说出那句流传千古的话:“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祢衡意思是肚子里有点墨水又喜欢读书的李典最适合做“传书送檄”的活!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据《晋书 王祥传》记载:当年吕虔有一把佩刀,工匠观摩后认为佩此刀的必登“三公”高位。吕虔于是对王祥说:“我做不了三公,这刀对于我说不定还有害。而您有公辅的器量,所以送给您。”王祥坚辞不受,在吕虔几乎强迫下他才勉强收下。

后来王祥官至太保,封淮陵郡公。王祥临死前又把此刀送给其弟王览,并说:“你以后前途远大,足以配此刀。”果然王览后来官至光禄大夫,其后代王导、王敦都是东晋时顿一脚就地动山摇的大人物,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之“王”,包括王羲之都是这个王家。看来吕虔不论是铸剑还是品剑都是高手,祢衡或许为他指明了另外一条发展道路!

“满宠可使饮酒食糟”,满宠也是曹魏一名智勇双全的将军,平生以善饮著称。为此,后来他还被他的下属王凌(使美人计的那位王允司徒之侄)向魏明帝曹睿告过黑状“宠年过耽酒,不可居方任。”,意思是满宠过于贪杯,不适合充当一方面地方大员。想必祢衡也风闻满宠是酒鬼一个!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于禁可使负版筑墙”,《于禁传》里有记载:曹操讨伐张绣失败,手下青州败兵乘乱到处烧杀抢掠。于禁率领本部人马一路剿灭乱兵。结果有人跑到曹操那里去告状,说于禁造反。

曹操大吃一惊,亲自去查看。于禁看到曹操旗号并不急于辩白和拜见,而是扎下营盘,构筑防卫营垒(筑墙),然后才去汇报曹操。曹操盛赞于禁,并厚加赏赐。

“兵乱将止,以不变应万变”本来是古名将之风,可是却被祢大才子歪曲若是!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徐晃可使屠猪杀狗”,徐晃没有当兵之前是郡吏,似乎不是屠夫;当兵之后,开始跟着白波贼杨奉混,后来归降曹操后就死心塌地为曹魏效力,也位列“五子良将”。

查遍《三国演义》及相关史书,都找不到“徐晃屠猪杀狗”的依据,想必是祢老师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的排比句下,为气韵连贯而信口胡诌的。话又说回来,领兵打仗的大将,战场上暂时粮草不济、补给困难的情况常有,杀几头猪、屠几只狗的事情恐怕哪个将军都免不了,独独安给徐公明说服力不足!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夏侯惇人称“盲夏侯”。这哥们早些年在征讨吕布时,遭吕布部将曹性暗箭伤人。他情急之下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连带拔出,“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于是放在嘴里吞嚼下咽,并挺枪纵马一枪搠死曹性。祢衡这里称之为“完体将军”,显然是不够厚道,拿残疾人开涮,戏谑嘲讽夏侯惇五官不全之意!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曹仁字子孝,他是曹操的从弟,曹操曾夸奖他:“曹子孝世间福将!”他是“福将”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说他是“要钱太守”却无处可考。一般认为这个“要钱太守”应该是曹操的堂弟曹洪所误。

曹洪,字子廉,实际上他应该不很“廉”,而是有点贪。说他贪是因为曹操在世时,每年都让各地的县令评估调查各位大臣的家产,结果曹洪封地的县令报告他家豪富,堪比王侯。搞得曹操都感叹:“我家的财产哪里比得上子廉(曹洪)啊?”

曹洪家里有钱但他特别吝啬,曹丕早年还是魏王世子时,曾向他借100皮绢,结果这个做叔叔的舍不得痛快地借,因此曹丕心底记恨曹洪。

曹丕称帝后,一次曹洪家的门客犯法,牵连到曹洪本人也入了狱。曹丕这次就豪不手软,把他的官爵、封地、资财等一撸到底,而且还要处死他。最后多亏卞太后多次以曹洪昔日曹操追袭董卓荥阳为徐荣所败时舍命相救的往事施压曹丕,这才稍得宽待。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由于曹洪依仗自己百战功高和曹操的亲属关系,平时就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做一些不大不小的不法之事。一般认为“要钱太守”是老百姓送给曹洪的“雅号”被祢衡误戴在曹子孝头上。

祢衡作为天纵英才,确实文采和辩才无碍,有很高的社会名气和影响力,但是他喜欢轻慢侮辱权贵,表现傲慢。曹操的谋士能臣犹如过江之鲤不可胜数:谙熟政治和深通兵法的荀彧、荀攸叔侄,奇诡莫测的贾诩,有胆有谋的程昱等等,但是这些人在祢衡眼里都不值一文。

有人说他有“轻狂症”,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喷子”!以致他骂遍天下时,当时被骂方唯一在场的、一向老成持重的的张辽都掣剑欲斩之,可见是遭人恨得牙痒痒!其实不能简单地用“傲慢无礼”来解释他的行为,祢衡不是一个人,祢衡是当时士人心态的代表,说白了是一种“沽名钓誉”。

汉末流行“清议”的风气,士大夫结成圈子,品评人物、针砭时弊,与当权宦官集团在政治上对抗,这种风气在“党锢之祸”后更为高涨。清议中的意见领袖,往往受到士大夫和太学生们的仰慕和追捧,声名远播,这样就成为所谓“名士”。

这些名士也许因为抨击当权者而被打击,但打击反过来进一步抬高了他们的声望,而且这些“名士”之间又互相吹捧,给对方添加各种头衔称号以互抬身价。于是清议已经从一开始单纯的士人抗议政治腐败变成了士人圈子内部的狂欢,他们操控着圈子中的舆论,品评人物高下,能获他们好评的,就能获得士大夫们极大的尊崇,仕途也能因此获益。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混乱,士人清议风气大盛的时候,名望成为一个极其压秤的砝码,清议已经畸形发展成了士人们沽名钓誉的工具。为了获得名望,就必须“饰伪以邀誉,钓奇以惊俗”,即表现出与权贵阶层不合作乃至抗衡的态度。

另外要寻找和自己相似的人抱团,互相标榜,吹捧对方的德行和才学,造成一种“德才兼备,不畏权贵,不侍奸佞”的即视感,闹的动静越大越好,最好是能像党锢之祸的李膺一样,受到当权派的迫害,这样就能造成更大的舆论效应,获得广泛的同情与尊敬,后期就可能为“明君”所用。

这种重清议名声而不重真才实学和政治能力的风气,一直延续到了西晋,发展出了“清谈”、“玄学”这类更为空虚的玩意,以至于“清谈误国”,这都是后话了。

祢衡的行为就是当时走“名士”极端路线的典型。不妨把他的行为捋一下,就会发现完全是依照既定的炒作模式上路。先是与孔融相互吹捧,增加一点自己曝光率和知名度;然后孔融推荐他去汉献帝、曹操那出仕,祢衡以各种理由推辞不就;曹操羞辱他(正中下怀),被祢衡高调反羞辱。

千古第一“喷子”祢衡的精彩谢幕

曹操早就看穿士人圈子的这种套路,尽管张辽恨得牙痒痒,但曹操压根不会动他一个指头,而是把他送给刘表;祢衡继续不合作、继续傲慢,又被转送给黄祖;他想再闹出动静搏个头条,没想到黄祖是粗人,没有那么多顾虑和陈规陋习,直接先杀为敬!祢衡终于在荣获千载狂士之名的同时被砍掉脑袋,这也算是士为名死,鸟为食亡吧!只可惜了黄祖,承担了读书人的千古骂名!

欢迎交流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