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聊城:儿童猩红热多发 疾控中心专家教您治疗和预防

聊城新闻网讯 近期,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被确诊猩红热。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怎么治疗?怎么预防?听听疾控专家怎么说。

什么是猩红热?专家介绍,猩红热是一种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个病乍一看很复杂,完全看不懂。但其实它和流感师出同门,都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以,它和流感一样,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比如说话、咳嗽、打喷嚏等,也可以通过污染过的食物、玩具、衣被等间接传播。猩红热的潜伏期通常为2~7天,易感人群是2~10岁的儿童。如果情况严重且治疗不及时的话,可能会引起中耳炎、肺炎、心肌炎、或肾炎等并发症。当然,要满足“情况严重”和“治疗不及时”两个条件,并发症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得,大家不要太担心。

那么猩红热有什么症状?专家介绍,猩红热有很多分型,临床表现也各式各样,千姿百态,不过最常见的是普通型。关于普通型,有这四大典型症状:

一是发热,得了猩红热后孩子的体温能到达39℃左右,还可能会有头疼、浑身不舒服、食欲不振等等这些症状。但是因为好多原因都能引起发烧,而且猩红热前期的症状和流感很相似,所以一开始不好判断到底是什么病。所以孩子发烧,只算是初步给大家提个醒。

二是咽峡炎,咽峡炎的主要表现就是咽痛、吞咽痛。如果看宝宝的咽部的话,能看到局部充血,有的时候还会有脓性的渗出液,上颚也会有充血或出血性粘膜疹。

三是全身弥漫性红疹,一般孩子发热后24小时就会开始出疹。开始会从耳朵后、脖颈和上胸部出现,24小时内就会迅速蔓延全身。48小时达高峰,此时体温也最高,可谓“双高”。典型的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均匀分布的粟粒大小的丘疹。疹子和疹子之间的皮肤也是红色的。孩子会感觉到痒。疹子摸起来会有点粗糙,手感有点像在摸砂纸。因为这种疹子的样子看着特别像鸡皮,所以也叫做“鸡皮样疹”,可以说是很形象了。

四是疹退后脱屑,一般在3~5天后皮疹就会按照出疹的先后顺序开始脱屑,皮疹越多脱屑越明显。如果疹子不是很多,脱皮也相对少些。如果再比较严重点的话,感觉像是脱了一层壳一样。

该怎么治疗呢?要遵医嘱用药。当发现孩子有高烧的症状的时候,就要注意观察,如果孩子得的是猩红热,一般1~2天就会起疹子了。一旦发现孩子高烧加起了疹子,立马带孩子去看医生。目前来说,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仍然对青霉素敏感,所以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就是青霉素。当然,对于青霉素过敏的孩子来说,可以遵医嘱选择其他类型的抗生素,比如说大环内酯等等。对此,小编需要提醒大家一句,那就是不要一提到抗生素,就条件反射性的排斥。用抗生素治病毒感染是滥用,但是用抗生素来治细菌感染,这就是对症下药。只要遵医嘱按疗程服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千万不要因为对抗生素有抵触就自行减药或停药,乖乖听医生的话哈。

应该如何护理?除了遵医嘱用药治疗,其实更重要的是家庭护理。一是发烧护理,发烧护理其实大家应该多多少少都有所了解了,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烧是一样的护理方式。可以先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比如说温水擦浴等。如果孩子的体温上升到38.5℃,那就可以考虑给孩子用泰诺林或美林退烧。对于退烧药的使用,如果实在不知道搞不清楚,最好先问问医生。

二是皮肤护理,因为起疹子的时候会很痒,孩子肯定忍不住想挠。这个时候要给孩子剪短指甲,避免他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如果是小一点的孩子的话,也可以给他戴上手套。可以用温水给孩子清洗皮肤来缓解痒感,除了温水,肥皂水、酒精什么的就别乱用了。如果孩子实在痒得受不了,其实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涂点炉甘石洗剂止痒。疹退后脱皮时,不要直接用手撕,可以用干净剪刀修剪,以防感染。大家在小药箱里准备的小剪刀就可以派上用场了。给孩子穿的衣裤要宽松透气,最好是纯棉的,不能穿化纤或绒布衣物,否则摩擦到皮肤的时候,只会让孩子觉得更痒。孩子的床褥要清洁、干燥、松软、平整。衣服、被褥都要勤清洗和晾晒。

三是口腔护理,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可以用干净纱布或棉球蘸温盐水擦洗口腔,但是要注意别把棉花或纱布掉孩子嘴里,以免引起孩子呛咳或窒息。所以,为了防止意外,还是给孩子多喝点水比较保险,因为多喝水也能达到清洁口腔的作用。对于大点的宝宝来说,一定让宝宝用温盐水在饭后或睡前漱口,每天3~4次,以达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四是饮食护理,总的来说,原则是吃易消化、营养高、少油清淡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孩子咽喉痛的时候就喝点粥、面汤、蛋汤,吃点碎菜啥等,恢复期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食物。

五是生活护理,孩子需要隔离并且卧床休息2~3周,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有化脓性并发症,比如说上面提到的中耳炎啊,肺炎啊等等,要炎症痊愈后才能解除隔离。这期间杜绝和其他小朋友接触。孩子睡觉的地方要多开窗通风换气,每天最少开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孩子的分泌物,比如说痰、鼻涕等,用纸巾及时清理并扔进垃圾桶。

对于猩红热的预防,专家介绍说,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要按照七步洗手法,至少洗手15秒。只要坚持下来,还是好处多多的。衣服被子多晾晒。孩子的衣服和床褥要多在太阳底下晾晒,紫外线可是好用又不要钱的消毒剂。室内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病菌的密度。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这句虽然看着挺虚,但仔细想想,却是最重要的。尽量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记者 刘庆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