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课题调研】“乡村振兴与旅游扶贫”之雪峰山景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调研:第三日

作者:丁德孝(湖南师大旅游学院研究生

导师:罗文斌

风起,天空中云层开始不断聚集,颜色也渐渐变得厚如墨色。重力作用在乌蒙蒙的云层上,云层再也不堪重负,转瞬之间变成了今日山间的雨。雨珠在叶间滑落,这天然的凸透镜会将叶片上的每一条脉络清晰地暴露在你的眼前。当你极欲睁开惺忪睡眼的一刻,满目流动的苍翠仿佛让这山林已只与你咫尺相隔。雪峰山的雨,是梦幻的。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这是雪峰山景区调研的第三日,调研组按计划将前往阳雀坡古村落、龙潭镇吴家宗祠、龙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等景点开展调研行动。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中午,调研组抵达阳雀坡古村落。阳雀坡古村落位于溆浦县横板桥乡株木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初年。经过王姓子孙几代人的不断扩建,由当初的一栋木房,逐渐演变成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而且布局巧妙、错落有致、功能齐全、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6座四合院组成的院落。历经300余年的风雨,村落里栋栋房屋青砖黛瓦、古门天井、画壁飞檐,依然保存完整,风采不减当年。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同时,阳雀坡古村落也是雪峰山景区著名的抗战文化大观园。1945年,抗日战争雪峰山战役爆发,抗日名将王耀武以该地为据点,搭建指挥中心和野战医院,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最终,王耀武领导的部队在雪峰山战役中获得胜利,为保卫大西南,结束日寇在中国战场的攻势做出了突出贡献。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随后,调研组来到龙潭镇吴氏宗祠。龙潭镇人民崇尚家族传承,宗祠文化浓厚,祠堂林立,吴氏宗祠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宗祠之一。吴氏宗祠四周高墙环绕,前有双狮把门。仰望大门牌楼高耸入云,上有彩龙腾空欲飞,神仙踏云驾雾。吴氏宗祠副理事长吴长根打开祠堂门,带领我们一览这1800平方米的开阔世界。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最先是前厅,厅中是戏台,再进去是天井。天井两侧是看戏的厢房。戏台屋檐上瑞兽呈祥,戏台四周彩绘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桃园结义等戏曲故事。天井进去是中厅,又称享堂或祭堂,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吴氏祖先在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打仗时,从江西过来散枝发叶,22代牌位巍巍壮观。后厅是寝堂,安放最早的祖宗的牌位。据吴传友描述,每到清明,族人从四面八方回来扫墓,祠堂里杀猪宰羊,请乐队戏班,每天七八十桌人吃饭,要热闹十多天。这个宗祠是总祠堂,溆浦还有吴氏的6个分祠堂。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 吴长根向大家展示高把龙

与吴氏宗祠相隔不远,顺延着田间的一条青石板路,便可来到吴氏家塾——崇实书院。吴长根介绍说,书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距今约190年。书院内现存清朝年间进士谌百瑞书写的“大学之基”的匾额,在今天看来依旧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妇女运动领导人之一向警予也曾来书院劝学。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临近有一条河流缓缓流淌而过,其名二都河,河上横跨一座风雨桥,又叫穆公桥,女人、孩子与狗在桥上休憩,原来这也是吴氏族人建的。祠堂、灶王庙、书院、风雨桥形成一个完整的宗族建筑群落。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感受完浓厚的宗祠文化,调研组一行又立马赶往了下一个景点——龙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1945年春,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在溆浦龙潭打响。当时日寇集结了数万兵力,进犯湘西雪峰山一带,旨在争夺芷江机场,史称“湘西大会战”。战斗进行得极其惨烈残酷,中日双方肉搏鏖战28昼夜。湘西大会战后,日军即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为感念全体将士打出了国威,在龙潭弓形山上修建了抗日阵亡烈士陵园。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旅游扶贫“雪峰山模式”课题调研之三

参考文章:

[1] 易禹琳 邹宗德.祠堂:乡土中国的美丽入口[N].湖南日报,2011-11-10.

http://news.163.com/11/1110/09/7IG76N8100014AED.html

[2] 肖丽霞 卢映红. 湖南师大赴雪峰山调研团走访龙潭镇宗祠书院[N].大学生校内网,2017-09-04.

http://www.dxs518.cn/shehuishijian/578420.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