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3 那些賺得到大錢的人,幾乎沒轉過行!

“阿門,我又回來做設計了,有什麼書推薦嗎?”

今天一位加了我3年多的老門友給我發的信息,嗯,是個“又”字。

翻一下之前的聊天記錄,2016年中,他和我說做設計太累了,還不斷被人家指揮,關鍵是賺不到錢,而這一年他已經做了2年多的設計。

我當時給他的建議是,做什麼行業,新人都是差不多的境況,想要解決問題,那就是得靠持續的新知識新方法去支撐。

過了3個月,他和我說去做銷售了,之後再也沒有聊過。

昨天找我,和他聊了一下,知道他做銷售更加不賺錢,最高收入的一個月是8K,之後都在三四千左右徘徊,還不如以前做設計的時候穩定。

嗯,的確是的,銷售的難度比設計高得多了,很多人看別人的工作都是很簡單,輕輕鬆鬆幾萬一個月,其實,如果你真的去當一下銷售,要跑單的那種,你會明白,做銷售就如做狗。不過比狗累得多了。

有一句話:轉行窮3年。

道理很簡單,以為前面3年都是在學習一個全新的知識體系,需要不斷的犯錯,不斷地碰壁,這種前提下,你只是一個毛都不會的新人,怎麼可能有高的工資待遇?你根本創造不了什麼價值,只可以打雜。

今年是我從業的第14年,經歷了很多,也認識了很多不同層次的朋友,也看著很多曾經的朋友同學進入了不同的層次。嗯,用層次,而不是階層這個詞。

那些赚得到大钱的人,几乎没转过行!

無獨有偶,那些真正用自己專業知識去賺了比較客觀的回報的朋友,清一色,過去的10年都是在同一個領域,不曾離開。

一位關係不錯ID設計的大牛,已經在自己的領域超過18年,而在6年前已經實現了不為錢而工作,現在保持在設計圈只是為了興趣,順便看看可以做出什麼有意思的產品。

一位曾經的同事,在互聯網設計圈子超過了13年,現在依然帶著一個非常出色的設計團隊,公司給他的股票超過了1KW價值。

一位站酷上認識的設計師,上班了7年,自己開設計工作室3年,一年產值幾百萬。

一位相熟TX裡面的小管理,在互聯網圈子10年+,年薪+股票也是7位數的收入。

現實中,他們都是讓人羨慕的對象,專業級大神,高收入,同時另一個屬性,就是從來都是在同一個領域裡面耕作,沒想過轉行。

和他們每一位聊天,都是說從來都沒有想過有怎樣的收入,僅僅是因為特別喜歡做設計,喜歡這種工作模式(除了其中一個特別驕傲的說,一畢業就知道自己會成為大神)。

一旦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你的賺錢能力會忽然上升,賺錢的渠道和方式也開始多元化。

2014年,第一次有人邀請我去做分享,三千塊一次。

2015年,一些將有規模和名氣的公司也邀請我去講課分享,這個時候已經是1w塊一小時的報價了。

2016年的開始,我已經完全不參與這種講課邀請了,覺得付出時間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

如果放在2005年我剛剛工作那2300月薪的小弟模式時候,我敢想象自己10年之後,一小時可以賣出5位數嗎?那明顯是不可能去想象。

雖然不是每一位在同一個行業耕作10年的人一定有上面說的年薪百萬起步價,但是那些仰望級別的大牛,幾乎沒有一個是半路出家,一時興起從事了一個行業短短三兩年就發達的,沒有,起碼我一個都沒認識到。

而我除了剛畢業的時候順便搞1年多編曲外,其它的時間,全部都放到設計行業裡面了,哪怕到今天,和別人聊起設計,我還是處於興奮狀態的,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個行業,不是因為它可以給我帶來什麼回報。

另一個方面,我認識的換工作換行業最勤快的朋友,沒有一個例外地,依然從事也最基礎最基礎的工作。

我認識一個朋友(非設計專業),7年跳槽22份工作,毫不誇張,幾個月就一條,最長久的是一年,7年中,行業換了三個,現在也30+了,在大城市裡,處境非常尷尬,僅僅處於畢業生的狀態:餓不死。

很多人看到別人的工作都很輕鬆賺錢的樣子,所以自己也決定試試,覺得還年輕無所謂,但是這些表面現象的下面,到底有一些什麼關聯和邏輯呢?你不一定認真思考過。

那些赚得到大钱的人,几乎没转过行!

換行業的成本

第一,時間成本。

這裡的時間成本是指10000小時的累積,10000小時的專業學習會讓你變成一個專家,而你在一兩千小時覺得看不到前途,換一個,又重新來一個2000小時,卻發現,怎麼還是看不到前景?

砸開一個寶箱需要一把威力巨大的斧頭,而你每次磨了一把水果刀就過來抱怨怎麼砍不開寶箱?(注意,打開人生財富的寶箱最好的方式是鑰匙,不過只有富二代才有機會擁有,畢竟用錢賺錢才是最優秀的賺錢方式。)

換來換去最終的結果就是你永遠都無法手握一把斧頭。

第二,機會成本

我們人生可以遇到的重大改變命運的機會,可能就那麼幾個個,而且這些重要的轉折點都不會憑白無故地出現,而是當你有足夠的能力和智慧的時候,才可能出現。

目前來說,我三個重大的職場轉折點分別是:

第一個轉折點是從廣州的平面設計崗位去上海從事互聯網設計。

第二個轉折點就是有幸進入騰訊,學習了非常多科學的設計方法和項目流程,同時累積了一些電商的客戶。

第三個轉折點是放棄一些項目,抽時間寫了第一篇教程發公眾號。

這3個機會的出現,都是在我的能力和對事物判斷力足夠的時候出現了。07年對互聯網趨勢向好的判斷。很努力地工作累積項目和能力,入職了一流的互聯網公司。2013年財務不再緊張,可以抽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後輩。

這3個機會可以講完了我整個職業生涯,也成就了龐門正道的今天,少了任何一個,都會出現另一個我。

如果我是在過去的14年中,換來換去的行業,我早就廢了。

第三,生命成本

這個為什麼用生命2字呢?其實我是想不到更加適合的次,我3月份開始鍛鍊身體,發現用同樣的方式,對比起我2012年那一年多的鍛鍊效果,有所差距,效果不太明顯,需要加大鍛鍊程度才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其實正常的一個人,年齡越大,無論是你的肌肉還是大腦,表現力都比年輕的時候差一些。現在看書比起早幾年,我的吸收能力和記憶力都感覺差了一些。

我想說什麼呢?

你越是大年齡,學習新知識的效率越不如從前。

過去你進入一個新的知識領域,理解能力和啃書的吸收效果,都是不錯的,畢竟是年輕人。但是當你30歲或者更大的年齡,你越來越難對新領域感興趣,更加內心有所牴觸學習。就如我的朋友總是勸我去看看別的領域,看看你的同行用什麼更牛逼的方法賺錢吧。我知道這個勸告是好的,我也知道懂得越多,收穫就越多,但是我內心是不太接受現在才來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我想這個是人類的天性,不是一定都如此,但是和天性對抗的成本非常大,難度非常高而已。

那些赚得到大钱的人,几乎没转过行!

如果過去幾年,你換了幾個領域,都挖不到井水,以後你可以挖到井水的幾率是在下降的。

那麼堅持就一定牛逼嗎?

可以肯定地回答:是的。

因為這個社會上,大部分人都是做不到堅持,至於你想成為大多數人的樣子,還是比大多數人優秀,完全取決於你未來的10年。

那些赚得到大钱的人,几乎没转过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