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在老师这种人文关怀还在吗?

臭皮囊4


这是教师起码的师德,也是为师的教育良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老师最大的幸福。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老师应当用自己的师能师德对他们进行雕琢,顺应每个学生的天性,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唯一”。

现实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歪曲了教育本质,让教师这个职业蒙羞。所以,师德修为,永无止境。行为恶劣的老师,受到社会的指责,得到各种处理,对老师敲响了警钟。

身为老师,每时每刻都应严格自律,为人师表,用大爱无私培育英才,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提升自已。



秋叶如诗


这种人文关怀一直都在,仍有教师在坚守着教育的本心。

当今社会对教师充满了敌意和误解,在有些家长眼里教师的工作轻松工资高,所有的教师都补课,所有的老师都收红包,班主任每次调位都收礼,老师每次找家长都是为了让送礼。这种误解不是空穴来风,确实存在一批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当作了发财树,但哪所学校里也不缺令人敬佩的师者。

现实中想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真的不容易。

我自认为自己配得上教师这个称谓。之前在乡镇学校上班时,班级里三十多个学生,我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他们的每个人兴趣爱好。我总能用最合适的话题去切入他们的内心,鼓励他们学习。他们是农村孩子,有些女孩很内向,有些男孩子因贫穷而自卑,我也能拿自己举例子给他们带来希望。班里学生的成绩差别很大,整体偏低,但因为学生少,全部都能坐在前四排,我们班的“好位”总是差生在坐,我上课时最关注的也是那十几个学生。班里有两个男孩子体育特别好,每次体育比赛都能给班里挣到名次,我也一直鼓励他们坚持训练,也许会是他俩成功的捷径,很惊喜,最后他俩进了市体校。

近两年我来到了县里最好的小学,学生人数居高不下,超过八十人。再去想了解每一个学生变得很困难,甚至想记住每个学生都是个挑战。学生挤挤抗抗的坐在教室,连下课走动都变成了一种奢望,因为人多,空气都不新鲜了。我还一直坚持的是照顾后进生,我是后进生的组长,他们的作业直接由我负责,数量上减少,字体上要求严格,每学年花三个月去帮他们养成好习惯,去掉坏毛病。班里的中等生由优生管,成绩巨大进步的也会迈入优生的行列。因材施教在教育上确实很重要。

我的经历告诉我,教学想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生数量一定要少,三十人以内是最好的(欧洲很多国家班级人数只有二十人左右)。超过五十人对学生、对教学都是不利的!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觉得班里多少个学生最好?


鹿鸣老师S


【人文关怀应该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生涯】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有两种解释,解释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解释二:“有教无类”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

教育界很早就有两句宣传语“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对应“有教无类”第一种解释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权利的保证,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这一不可剥夺的权利。老师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就有了这种法律意识和人文关怀。

“有教无类”的第二种解释,实际上是承认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解决办法就是“因材施教”,学生智力水平有高低、身体心理发育有先后,教师要因人而异,不能搞“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要让尖子更尖、让后进大步向前,营造赶学比帮的氛围,班级总体质量才会稳步推进。

教师应该具有人文情怀,家国情怀,而且也应该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如果连最基本的爱都没有,只能严重怀疑教师的职业道德了。



老马的那点x事


有教无类体现着教育公平的理念,作为学生更应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利,恰恰在现实中学生被学校剥夺了这种权利,根源就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根据学生成绩档次进行了所谓的尖子班,慢班的分类,就这一分类打击了有些学生的自尊,影响其学习甚至一生的发展。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作为教师应关注全班学生的同时,关注个体学生给予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在教学内容上,作业布置上应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学习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逆境求生111


我是教师,从教33年,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这是两个最美好的教育愿景,可惜在一线教学中很难实现。因为有教无类,是指对学生的选择,现在不是私塾时代了,我们教师哪有资格选择自己教什么类型的孩子呢?学校把班都分好了,班主任抓阄选班而已,学生家长想把孩子调到自己喜欢的老师班上都很难的呢!而因材施教,每个班学生人数都在50人以上,平时教学进度很赶,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这一条,我们老师也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层次与需求吧!孩子可能在私立学校进行小班授课情况会好一些吧!我们老师的情怀还是有,就是很难实施!


美洋洋英语


首先,请相信:我们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是敬业爱生的!孔子先生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每位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反复被这样教育和提醒,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绝大多数老师也都遵从这样的教育原则。没有哪位老师愿意放弃班里的任何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老师们想尽很多办法,熟悉自己的学生,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在学习上帮助学困生,在生活上关心家庭有困难的孩子;对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很多老师能耐心和学生谈心;对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很多老师会适当给予更高期望……这种种付出,就是在践行为人师的根本。


追云的鱼儿


现在能够真正做到的老师很少了,这当中也存在很多的原因:

1.很多老师面对现实的压力,学校的压力没有办法做到。

2.国内的学校每一个班的人多都是非常多的,老师精力有限,一个老师还要带好几个班的学生。

3.很多老师在他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是没有得到保护的,所有在教授的过程中会有自己很多的惯性,同时当下很多老师都只注重了学生的分数和自己的工作任务。

4.目前国内整个大范围都是应试教育,其实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而大多数老师只能做到统一教授知识。

5.在国内的教育中大多数老师都是以自我的主观意识为主的,很少老师能够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的观点。


超仁教育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和方法,也是我国第一个提出“因材施教”的人。

有教无类的意思是不分阶级,只要想学习,交给孔子十天干肉就可以。因材施教更是明显,孔子会根据和学生谈话自己观察学生,得知学生的性格,从而根据学生性格进行不同的教育。

至于现在的老师还有没有这样的做法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

有教无类

这是必然的,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是因为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平民接受不到良好教育,甚至不能受教育。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孔子更是大办私学,所以提出“有教无类”。

而在今天,我们本来就不再有贵族这样的说法,“人人平等”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根本就不再存在这样的说法。至于老师是不是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家长要信任老师,老师也是一片赤诚的对待每个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越来越好。

因材施教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社会,因材施教确实在教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也稍有不同,孔子培养学生的目的是做官,而现在的教育,除了大学和专科要培养专业人才外,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中小学时,老师尚不能断定孩子适合做什么,所以中小学的因材施教可能更多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或者根据他的性格,讲授知识点使其更容易接受。

其实因材施教也好,“以人为本”也好。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的学生,是真正的从内心里希望孩子好的。孩子每天在家和学校生活学习,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一定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爱的环境和美好的未来!

为了孩子的未来,一起努力吧~


粉喵爱吃鱼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是保 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保持"沉默、亲切的注视、适度的宽容、及时的表扬和 赞美"等人文关怀,体现现代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保证教学质量地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平等、独立、自由、仁爱和创新精神.


哈尔滨数学教师宋鹏程


有的。

我觉得真正爱自己学生的教师还是大有人在。作为一名教师,正能量必须有。一个人格高大的人,心系孩子的成长,无论学习,还是其心理健康,还有孩子的道德素质,思想状况,无不在一个班主任、辅导员,还是有良心的教师心理装着。

不仅如此,老师们探讨孩子的个性,有水平的老师总会找到一把钥匙,不会千篇一律。凡是粗暴极端的老师,都是欠缺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