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诸葛亮具有哪些优良品质?

fyfduhofdghh


从历史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作为一个主角的存在,期间留下的著名的隆中对及前后出师表!诸葛亮作为千古一相,身上的优良品质还是有很多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

忠诚度!

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后一身追随,戎马一生,献谋献策,即使在刘备最低谷的时候,帮助刘备过江促使孙刘联军,共拒曹操!使得刘备在面对不可一世的曹操,不仅仅保存了实力,还争取了更多的地盘,更使得刘备在日后建立蜀汉政权争得了决定性的一个反派为胜的机会!在刘备取得川蜀,荆州,汉中地区政权后,白帝城托孤,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日夜不忘匡扶汉室的远大理想和初心!

知恩图报,事必躬亲!

诸葛亮,在刘备托孤之后更是事必躬亲,大到对外军事指挥,中到蜀汉政权巩固,小到屯粮养兵,基本上都是一手抓,时刻不忘先帝托孤重任,直到秋风五丈原,一段人人掉泪的历史画面,说诸葛亮是累死的一点都不为过!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穷极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赏罚分明!

在蜀汉政权建立后,诸葛亮抓的方面很多,从农业生产到六出祁山,著名的“挥泪斩马谡”,要知道马谡是诸葛亮亦师亦友的得意门生,有过必罚,含泪斩了马谡!在蜀汉末期,人才匮乏,马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诸葛亮一手培养的接班人,如同自己孩子一般,但是军令如山,无规矩成方圆,不正法不足以得人心。

关于诸葛亮优良品种还有很多,作为千古一相,决定历史走向关键的人物,有很多只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地方,这里暂时列举几条望大家继续补充!


狗子影评


诸葛亮父母早亡,自幼发奋图强,熟读各类典籍,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天才,他精通兵法,深具韬略,口才更是无人可及,琴棋书画造诣高深,又发明创造了许多实用工具,文才也非常人能及。诸葛亮为人一生认真谨慎,张弛有度,崇尚淡泊以明志 宁静以致远,德行上仁义礼智信兼具,对蜀汉忠贞不二,生活作风节俭,为群臣树立廉政勤政典范。下面逐一作详细介绍。

发明创造:

八阵图攻守兼备深得阴阳互推变化之道。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不避山路崎岖险阻。防守之利器诸葛连弩可连发十箭,威力巨大。孔明灯可在暗夜百里传送信息。还有孔明锁、孔明鼓等流传于世。

文化艺术:

据记载孔明先生精通音律,空城计一曲弹奏让司马懿听出来千军万马的弦外之音,立即退兵。他棋艺高超,工于书画,兼通多种字体,至今还有流传下来的字帖拓本。

辩才无碍:

卧龙先生的隆中对引的刘备热血沸腾令其下跪哭求孔明出山相助,舌战群儒句句在理,以公道事实让东吴百官面面相觑,无言以对。两军阵前寥寥数语,骂的王朗体无完肤,落马坠地而死。写一封信羞辱曹真导致其立刻发病,气绝身亡。前后出师表慷慨激昂,写满悲情壮志,读之使人泪下。

生活作风:

诸葛亮身居高位不贪积财货,布衣粗食,朴素终生,一心只为国家操劳。诸葛亮不迷恋美色,选择了相貌丑陋但是性情贤淑的黄月英为妻,治家严谨,后代也为国尽忠。

平生建立功业:

辅佐刘备火烧新野,辅助周瑜成就赤壁之战的大功,并乘机帮刘皇叔占据荆州起家,与张飞兵分两路入川,占据四川,指导汉中之战出奇兵大败曹操,夺取汉中帮助刘备晋位汉中王。建立蜀国后立法治国。七擒孟获平定南中滇池,六出祁山以攻为守。

虽然孔明先生最终没有实现统一中国的宏图大志,但是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过失,关羽得罪孙权丢失荆州,刘备执意讨伐东吴兵败夷陵,都造成了严重后果。


非想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人物,他的故事流传于世,他的品质备受后人推崇。

他青年时期过着耕读生活。他多方寻觅,找到一个山青水秀的南阳卧龙岗结庐而居,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三国演义》对这个风水极佳的地方作了这样的描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他农忙时耕种田地,侍弄庄稼,自得其乐,这种田夫野老的日子过得惬意无比。农闲时品读诗书,研究兵书战策,天文地理,九流三教之诸子百家无不涉猎,他游山玩水,遍访名山大川,从山川之灵气中感悟生命,积蓄智慧。他结交天下才彦俊杰,谈诗作对,评时论政;他博学多才,胸怀大志,有经天纬地之才,安帮定国之能,被天下人称之为南阳岗上一卧龙。

刘备刘皇叔,空有匡扶汉室之志,而无除奸灭曹之能,不得不三顾茅庐,虔诚叩请。诸葛亮见其心诚意切,深为感动,愿效犬马之劳,以军师之职扶助左右,献策定计,南征北战,终成三国鼎立之局面。此后,诸葛亮常怀忠君报国思想,以恢复汉家帝业为念,六出祈山、七擒孟获、九伐中原。殚精竭虑为报刘备知遇之恩,白帝城托孤为图统一大业,忠心耿耿,一腔热血,最后病死于北伐的五丈原军中,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一生都是在征战中度过,他博览群书,胸怀大志,深谋远虑,机智过人,超群绝伦,才华横溢,信念坚定,忠贞不二。有一副对联高度地摡括了他的一生: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前,变金木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忠臣爱国之楷模;诸葛亮,智慧计谋之化身。











ab温馨之家


首先改写提问者和系统的邀请,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系列的作品,叫《真卧龙也》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看看。

回到问题本身,诸葛亮的优良品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立身为公。从隆中对开始到五丈原饮恨,诸葛亮一直在做着一件事: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诸葛亮也因此保守现代网民的非议。诸葛亮要复兴的汉朝,一定不是那个腐朽的汉朝,诸葛亮要建设的国家,可以从蜀汉的治理上可见一斑。东汉是一个卖官鬻爵的年代,而诸葛亮做到了路不拾遗,他坚信自己可以为人民带来和平富足的生活,为此,他连20杖以上的事情,都要亲自复核,谨小慎微。

二、廉洁奉公。诸葛亮并不是穷人,活着的时候,诸葛亮按照国家财务制度,可以领取“岁赐百万”,但诸葛亮下葬时,无须器物,棺椁容身。这在精神文明建设不发达的古代王朝,堪称罕见。以诸葛亮的功劳来说,其功劳彪炳日月,应该风光大葬以国礼侯之,而诸葛亮却比平民的墓葬还要简单。死后也要求国家,不要厚恤自己的儿子,家里有桑八百棵,足以自给自足。

三、执法以公。关于诸葛亮的法制,有很多小故事,这里说两个,第一个是马谡,马谡是诸葛亮培养的接班人之一,按照诸葛亮的意愿,这位提出南中攻心的青年才俊,可以成长为军队的卓越指挥员。但马谡死读书,导致街亭之战丢失水源,主力战败。按照军法,马谡有战场抗命,“违亮节度”之罪过。马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众臣纷纷为马谡求情。诸葛亮的另一位接班人蒋琬也出面,说马谡最不至死,可以立功赎罪。但诸葛亮坚持法制最后斩杀了马谡,自己也惋惜流泪。京剧里将这个故事形象的概括为一个折子《失空斩》。还有要一个就是法正,法正这个人是蜀汉重要的谋士,对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起了关键性作用,但这个人脾气不好、肚量也小,有人就向诸葛亮告状,说法正心眼太小了,诸葛亮公正的评价了法正在集团中的地位,没有上报刘备,而是公允的更换了法正的官职。所以,诸葛亮不是一个偏听偏信的人,有了这种自省的觉悟,才能做到公正的对待每一件事。

四、舍己为公。诸葛亮留下了一个成语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从27岁开始为刘备打理江山,到54岁五丈原去世,真的是鞠躬尽瘁,辛苦了一辈子。他不计名利,执掌国家权柄,却没有走上司马昭和曹操的老路,没有篡位,更没有给儿子铺路篡位。


五、勤勉克公。诸葛亮善于思考,崇尚学习,一生有多项建树,在军事、工程学、发明创造、天文地理、易经占卜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成就,这和他的勤奋与巧思是分不开的。他幼年学习齐鲁家学,不仅没有学成腐儒,而且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至今对于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这就是鲸读法。诸葛亮用兵谨慎,多次打败晋国始祖司马懿,更创造出“人不大劳”的先进运输工具,减少了人民担负徭役,又能保障战役的顺利进行。



六、心思缜密。诸葛亮老成持重是因为他有一个悲剧的同年,因此在亲眼目睹了战争给徐州人民带来的痛苦的之后,诸葛亮在后来的作战中,力求将战争损失降到最低,他创造了轮休之法,每次最多四万人服役,而国家则有8万人可以做预备役,在战场上,诸葛亮如神龙般出神入化,战王双、张郃,诸葛亮更是仅仅用了几个月就平定了国家的叛乱,帮助南中人民恢复生产,走上多民族共同富裕的新路,这在封建王朝的华夷之变盛行的背景下,可谓难能可贵。


子梦奇谈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小卡妹


诸葛亮在后人的眼中几乎是完人和神一般的存在,不仅是军事家,指挥战役无数,打得曹魏心惊胆战,就连敌人司马懿都不得不敬畏三分。而且还是一位发明家,孔明灯、诸葛连弩、木牛流马都是诸葛亮的得意之作。

但是,我在不否认他伟大的同时,对他在蜀国政治军事上的作为也有另外不同看法,那就是一生犯错不少,导致三国之间生灵涂炭!                                在三国故事中,智慧的诸葛亮也不可能一生不犯错,对诸葛亮来说,一生的重大失误有四次,其中三次是战略失误,一次是战术失误。这极少的四次失误,就足以抵他千百次成功呢。

第一次失误是隆中对。隆中对是蜀汉集团的基本战略方针,其中三足鼎立的战略思想非常高明的,但是后续的分兵合计就有点不智了。隆中对在实现三足鼎立以后,提出兵分两路,一路从荆州出发,一路从汉中出发,共同北伐合击曹魏。可是按照当时的形势,曹魏强而蜀汉弱,单从兵力上来说,蜀汉是远不及曹魏的。如果再分兵两处,相隔千里,互相无法及时驰援,就算是这个战略构想实施了,恐怕也难以成功。曹魏如果集中兵力分而歼之,蜀汉也难有胜算。

第二次失误是荆州之失。丢了荆州的直接原因是关羽骄傲自负,但诸葛亮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在战略布局上诸葛亮有重大疏漏。荆州作为战略要地,在蜀汉集团的战略方针中极为重要,是立足以后北伐的前线,但是荆州隐患早已凸显,却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视。荆州是蜀汉和东吴矛盾的集中点,东吴对于荆州是势在必得,而蜀汉又不愿放弃,所以只要荆州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吴蜀联盟就难以持久和稳固。

之前,鲁肃、诸葛瑾先后催讨荆州,最后甚至发展为意图加害关羽进而攻取荆州,所以才有了关羽单刀赴会。吴蜀因为荆州产生的矛盾日益显现,吴蜀联盟因之破裂的苗头也越来越明显,但诸葛亮对此只是拖着,没有设法加以解决。要知道,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构想,结好东吴是北伐曹魏的前提和基础,可是诸葛亮却忽略了影响吴蜀联盟的重要矛盾,进而导致东吴背盟,从背后插了关羽一刀,失了荆州不说,引发了吴蜀大战,让曹魏捡了个大便宜。第三次失误是执意北伐。北伐是蜀汉集团的既定方针,刘备死后,诸葛亮对此更是耿耿于怀。等到蜀汉集团元气稍有恢复,便仓促发动了北伐战役。可是当时依然是蜀弱魏强,以至于六出祁山未得寸土。据《三国志》记载,实际上也发动了两次北伐战役。不管是六次还是两次,这种旷日持久的长途远征,使得蜀汉国力匮乏,间接导致灭亡。

第四次失误是战术上的失误,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失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始进展十分顺利,大有直奔长安之势,也是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最大的一次。只要攻下长安并守住,先不说能不能剿灭曹魏,单说拿下雍州凉州都会使蜀汉成为三国中力量最强的一方。正当蜀汉气势正盛之时,曹魏派司马懿来战。司马懿也是独具慧眼的人物,一眼就看中了蜀军的后路街亭。诸葛亮对此也早有预料,但却派了一个不该派的人去守街亭。

刘备死前就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大用,这次如此重要的作战任务诸葛亮却没听刘备之言。委派马谡作为主将前去守街亭,导致魏军占了街亭,后路被抄,诸葛亮慌忙撤军。一次最有可能成功的北伐就此惜败,也许这就是蜀汉的气运,多少有点“上帝之手”的意思。


历史的影


1.胸怀大志。

《三国志*诸葛亮传》:好为梁父吟;每自比於管仲、乐毅。

2.胆识非凡。

《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3.务实。

《三国志*诸葛亮传》: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

纵观丞相一生,每一言皆有的放矢、切中有害,掌权十余年治实不治名,一举一动掷地有声。易先生在《百年孤独》里也提到丞相的务实精神:二帝并尊。

4.信念坚定。

执着兴复汉室的信念,悲壮地北伐,一直至死。

5.忠贞不二。

一生献给先主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恪尽职守。

先主时,“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三国志*诸葛亮传》);后主时,“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三国志*诸葛亮传》),从未有疏漏。

7.清廉。

《三国志*诸葛亮传》:“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产。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8.公正。

《三国志*诸葛亮传》: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9.勤于思考。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性长於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

10.不畏困难。

丞相蹈一州之土主动对抗强魏十倍之地,系蜀国安危于一身,而从未退缩。


每一句晚安都是我想你


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诸葛亮可以和管仲、萧何这些宰相相提并论。按刘备死时,诸葛亮四十三岁,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他所做的事儿:抚慰百姓,规定礼仪,确立官职,制订制度;开诚布公。实事求是,不搞虚的。结果是整个蜀汉对诸葛亮,是“畏而爱之”。又怕他,又爱他。因为诸葛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泥,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但他处事公平、公正,虽位极人臣、功高如山,自己也同样守身甚正、律已甚严,对自己的亲属、心腹也毫无偏袒、一视同仁,所以没人抱怨他。

因为诸葛亮多年的执政实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而在广开言路,恪尽职守、忠顺勤劳,尤其是廉洁奉公等高贵政治品质方面,所以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继承人也颇深他的 影响。

诸葛亮不仅要管理国家,而且在选拔人才也操碎了心,自从诸葛亮全面掌握蜀汉军政大权后,他就到处在益州寻访人才,并且鼓励下属向他举荐各种人才。后又提拉拨起用大批新人,据潭良啸《诸葛亮用人四论》,载《诸葛亮研究(巴蜀书社1985年10月出版 )证实,诸葛亮所任用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类人才,共计63人。如果从地域分布看,荆州28人,益州29人,兖州3人,豫州1人,雍州2人。其中这些人里面还包括魏国降将2人。

经过诸葛亮励精图志治蜀多年,使得“国贫民虚,地处孤绝”的蜀汉变成上下“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

早在刘备平定成都后,他就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管理益州政务。因为原益州牧刘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

所以诸葛亮入蜀后厉行法治,采取以严济宽、以猛纠弘的强硬手段,严厉打击豪强士族势力,坚决维护法令律制的权威。使益州的官风民气大为改观,社会秩序迅速稳定。

为确保有法可依,诸葛亮还与法正、刘巴、伊籍等人共同制定《蜀科》,作为国家的法度。此外,诸葛亮还“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子”,要求执法者居官守法、“慎独”其身、执法尚严、除恶务尽,以期实现长治久安。




闹够了就滚57832756


诸葛亮是历史上最出名的丞相,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又帮助后主刘禅治理国家,一生功业为后世瞩目。我认为他最优秀的品质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刘备于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后不久病逝。当时蜀汉政权连续遭受荆州之败、夷陵惨败,国土沦丧,将士大量阵亡,同时,内部一些郡守起兵反叛。面对内忧外患,诸葛亮以静制动,积蓄力量。对内实行奖励农耕的政策,对外与东吴再次结盟,共同应对曹魏的威胁。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生息,蜀汉国力得到恢复,叛乱被剿灭,政局稳定下来。一方面,诸葛亮治国理政的才能获得朝廷上下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自然而然的,蜀汉朝廷的大权掌握在了诸葛亮手里,并且地位相当稳固。

可能当时也有人怀疑诸葛亮是不是会学曹丕,篡位自立。从权力和能力上来说,只要诸葛亮有这个意愿,篡立的难度也不是很大。但他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格,为后世臣子树立了一个榜样。也因此名垂青史,为世人所爱戴。


子冬


诸葛亮,字孔明。政善治,事善能。不改其志,鞠躬尽瘁!

主要生平有: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决策——隆中对。

联吴抗魏。

帮助刘备平定荆益,建立蜀国。

五次北伐。

诸葛亮之所以被后事推崇,不仅在于他的能力和功业。更在于一个的忠字。

刘备夷陵大败后,托孤于诸葛亮。当时的情况是紧跟刘备的关羽,张飞已死。诸葛亮军政大权在握,刘禅资质平庸。如果诸葛亮取而代之也是易如反掌,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选择了,尽职尽忠。

与之有鲜明对比的就是,他的对手司马懿。

司马懿是曹魏三朝元老,托孤重臣。但他做的是,诈病赚曹爽,发动了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氏政权。

以至于西晋末期,军阀割据。纷纷效法曹丕篡汉、司马炎篡魏。总揽大权,逼主禅位的臣子争相效法。以至于华夏陷入南北朝时期的纷乱中。

由此更显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难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