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為什麼說心如猿、意如馬?

有人問,為什麼心如猿,意如馬?是不是跟情感有關係?

首先心猿意馬跟情感沒有任何關係。

情感通常是一個人的心理感受,古人稱之為七情如喜怒哀愁樂悲恐驚,一般大家都能感受的到,而心意則更多的是指人的思維念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想法,每個人每天腦袋裡有很多想法但別人一般不會知道。

心如猿,意如馬,是中華佛道文化的指代。

以心緣意馬比喻放縱不羈的心為中華佛道文化的常談。

比如漢·魏伯陽《參同契》裡提到:“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唐·許渾《題杜居士》詩:“機盡心猿伏,神閒意馬行。”《正法念處經》之《生死品》雲:“次復觀察心之猿猴,如見猿猴。如彼猿猴躁擾不停。種種樹枝花果林等,山谷巖窟回曲之處,行不障礙。心之猿猴,亦復如是。五道差別,如種種林……是心猿猴。此心猿猴,常行地獄惡鬼畜生生死之地。”《維摩經•香積佛品》也提到:“以難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種法,制御其心,乃可調伏。

而在老少皆知,家喻戶曉的《西遊記》中,作者更是直接將孫悟空叫做“心猿”,意馬則是白龍馬。所以心如猿,意如馬,通常指的就是我們的心神心念和意識躁動不定,很難降伏,如同烈馬是需要被人降伏方可別人所用。而我們頭腦中的念頭更是千奇百怪,念念不斷而非常跳躍,這個每個人都有體會。

為什麼說心如猿、意如馬?

古人用心如猿,意如馬描述心意的原因根源:

為什麼佛道文化裡用心猿意馬來指代人放縱不羈,躁動散亂的心神意識,根源於佛道對人體心的認知。在中國文化裡,心不是指具體的心臟,而是指代心神心念和意識,我們平常經常說心意心意,給別人送禮物的時候我們會說這是我的一點心意, 其實心跟意是兩個不同的東西,《黃帝內經》雲:“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也就是在中國古人眼裡,心有先後天之分。先天之心為心神我們稱之為先天真陽,道家稱之為心。 而心有所憶謂之意,先天真陽轉化為念頭變成了後天意識,道家稱之為意。俗稱心者意之體,意者心之用。心為先天真陽所在,而先天真陽藏於腎水,腎水長生於申,申為猴,故用為心猿,而後天之陽水火,火為午,午為馬,故意如馬,俗稱心猿意馬。

為什麼說心如猿、意如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