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放鞭炮的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2020年過年可以放嗎?

新大風歌


今年有關燃放鞭炮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行為是嚴謹的,希望物業公司能夠加大宣傳力度,提前告訴大家,免得後悔莫及。


和石道


一說到過年放炮竹頭就頭大,我們這邊的風俗不好,就是我老公家這邊風俗不好,特別奇葩,一到過年的時候,我的天吶,從三十晚上開始放,要放一整夜,然後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全天天要放,每天的晚上都要放,這邊賭錢的人特別多,晚上賭錢回來,贏了錢就放炮竹,還有一些是因為他們賭錢都是賭一夜回去放了炮竹,然後這些賭錢的人再回家睡覺,這樣真的很煩人,小孩在鄉下住不慣的話,還是上來住,放炮竹放到小孩都怕,真的很討厭這邊的風俗習慣,我們家江蘇南京農村那邊就不一樣,就是三十晚上放一下就結束,然後初一早上放一下,不會影響到別人睡覺,多好,老公家鄉下這邊過個小朋友過十歲,全是浪費錢,就是鋪張浪費,放了個花煙花要放幾千塊錢一萬塊錢的,我真是理解不了,我們車子停家裡,左右要是過生日的,車子和院子裡都是炸的髒和煙花屑,空氣全部都是一樣煙火的味道,特別汙染環境,放那麼多煙花就是給別人看我們家有錢對吧,我們家厲害,最沒有意思,有時候就是無限攀比,根本失去了他原有的意義,我女兒到時候過生日我絕對不會放煙花,一是省錢,二是保護環境,這都什麼年代了,新事情都新辦,一家人買個蛋糕,到飯店吃一頓就好!過年我們也少放一點炮竹,愛護環境,從個人做起!



小馬姐姐看生活


起源於春秋,盛行於唐宋,而且宋盛於唐,到了宋代爆竹流行於朝野。

在春秋末年,政治家范蠡在(陶朱公書)中載有:“除夜燒盆爆竹與照田蠶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靜為吉”之句西漢時文學家東方朔在(神異經)也記述有“爆竹驅山魈”的故事。

到南北朝梁時,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一文中,又有“正月初一(春節),……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操惡鬼”的記載。

到了唐宋年間,有關爆竹的記載就更多了。唐詩人劉禹錫,在他畲田行詩中就有“照潭出老蛟,爆竹驚山鬼”的詩句。薛逢有(元日樓前觀仗)二首之作耒鵠的(早春)詩中有“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就聚爆竿灰”之語。

南宋時節日盛行放煙花,當時的景象從《武林舊事》中可窺一斑:“宮漏既深,始宣放煙花百餘架。於是樂聲四起,燭影縱橫,而駕始還矣。”

現代煙花可分為低空煙花、高空煙花、地面煙花、水面煙花、手持煙花、吊線煙花、造型煙花等八大類,令人眼花繚亂。絢麗多彩的煙花與聲聲爆竹相輝映,將節日的夜空裝點得熱鬧非凡。

因燃放煙花爆竹導致的

人員傷亡、火災(火險)、經濟損失

均呈大幅下降趨勢。

據統計,2019年春節期間,因燃放煙花爆竹導致的傷亡事故共48起傷57人;與2018年相比,事故數量及傷害人數同比分別降低76.1%、51.3%。

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火災186起;與2018年相比,火災數量同比降低45.8%。

因燃放煙花爆竹導致直接經濟損失約57.6萬元;與2018年相比,同比下降54.4%。

從有關部門瞭解到,從2019年煙花爆竹集中燃放的時間段(除夕夜晚20時至24時)來看,空氣質量改善效果明顯,與2018年相比,PM2.5、PM10濃度峰值同比下降約50%左右。

據介紹,近年來,隨著安全春節、環保春節的呼聲越來越高,全省各市相繼出臺煙花爆竹限放禁放措施。2019年,全省6個地級市(濟南、淄博、泰安、威海、聊城、菏澤)實行禁放,其他10個地級市實行限放;137個區縣有45個實行禁放,59個區縣實行限放。與2018年相比實行禁限放的地級市、區縣和實行限放的區縣增加200%、2150%、55.3%,限放市數量分別減少33.3%。

今年春節期間,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將進一步加強巡邏查控力度,及時處置非法燃放行為,為廣大群眾度過一個安全祥和的新春佳節營造良好環境。


萌仔Lee釣魚愛好者


據書中記載,新春燃放爆竹的風俗始於漢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人放爆竹是為了驅逐瘟神疫鬼、避邪祛災的。據說,古時候有一種兇惡的怪獸,叫“年”,每逢除夕出來害人,但它怕響,怕紅,怕火,春節放爆竹是為了驅魔逐“年”。古時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是名副其實的“燃竹而爆”。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人們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裡燒,竹子在火中的爆裂聲能夠趕走怪獸惡鬼。隨著社會的發展,放爆竹一俗,逐漸淡化驅鬼成分,而僅僅是為節日增添歡樂氣氛罷了。

唐初,有人將硝石裝入竹筒中燃放,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黃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唐代稱爆竹為“爆竿”。來鵠《早春詩》中有“新曆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到了宋代,到宋朝,我們祖先發明火藥以後,出現了“用捲紙裹火藥,燃之發聲”的“起火”、“爆仗”,成為當今火箭的雛形;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做成“編炮”(即鞭炮);有的爆仗還做成果子或人物的形象,成為玩具,燃放起來很有趣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的這首“元日”詩也一直傳誦至今。

後來,爆竹又發展成為能噴射火花的“花爆”、“花筒”、“花盆”之類,更是燦爛繽紛美麗可觀了。這在明朝的《帝京景物略》、《陶庵夢憶》中都有記載。現在爆竹形成了響炮、升炮、花和焰火四大種類,有“麻雷子(響鞭)”、“鑽天(流星)”、“二踢腳(天地響)”和“太平花”、“地老鼠”、“一條龍”等數不清的花樣。

而伴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為維護公共安全,減少環境汙染,消除事故隱患,營造文明、安全、宜居的生活環境,許多大中小城市都開始禁止燃放煙花爆竹。近幾年,全國先後實行全面禁放的4個直轄市和15個副省級城市中,除廈門、廣州、深圳、成都仍堅持全面禁放外,北京、上海、哈爾濱、武漢等15個城市均陸續實行了煙花爆竹有限開禁。除南京外,其他14個城市都實行“設立禁放區域、其它區域有限開禁”的政策。

2020年春節的即將到來,各地都會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所以我們一定要遵守法規政策,做一個有良好素質的公民。

 





曉雯生活手記


鞭炮起源於古代的爆竹。爆竹也叫“爆仗”、“炮仗”,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南朝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意思是說,人們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裡燒,竹子在火中的爆裂聲能夠趕走怪獸惡鬼。

近年來,由於燃放鞭炮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容易造成空氣汙染,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很多地區大力實施“禁炮令”,以便改善環境質量。


伊凡哥


春節放鞭炮習俗由來已久,起源說法不一,不過大多數文章和記獻都認為是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民族的56個民族絕大多數都有這個習慣,而且鞭炮給人一種震撼和歡樂的感覺。我個人支持節日期間適度放鞭炮應該是可行的。但是有兩點需要注意和解決,一是防止環境汙染問題,商家要研究出環保型的鞭炮,我國的七十週年大慶環保工作不是作的很好嗎?二是放鞭炮要適度,現在人們的生活好了,一些人攀比心裡比較重,你放三餅,我就放五餅;你放五餅,我就放十餅。比拼和賭氣反而降低了節日的氣份。


桑榆809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5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df5000d3c5f26e9f76c\

春風CCS


有火藥時代,有鞭炮製技術年代開始,現在城市不能放,農村可以放,我們那裡年晚零點辭舊迎新煙花,鞭炮響策夜空,不會少於兩個小時,家家戶戶都放。


芙蓉明珠


古代有年獸,怕火怕響聲,放鞭炮為了驅逐年獸,不然過年的時候就會把你叼走吃掉。一般城市裡都有設置的點,可以去那裡放。注意防火,防止炸著


淺塘荷花


現在大城市放煙花爆竹是不可能了,農村現在也開始禁了,偏遠地區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