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会培养不出“数学思维”?

活动中心17653708


数学思维是可以培养的,创造力的培养是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逐渐转变而来的,让孩子获得科学思维能力,比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期对思维进行潜移默化的训练,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具备优秀思维能力的孩子,才能在以后面对各类知识与问题时,做到触类旁通。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到底是什么?孩子的思维能力就好比是容器,学到的知识就是里面的水,思维能力水平就是容量的大小。当思维水平高了,容量大了,自然里面盛的水就会多。

一方面,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孩子在数学上能达到的高度。另一方面,抛开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这种思维模式,是会陪伴终身的。

有媒体采访了 68 位高考状元,发现都有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热衷于思考,而不是学习。学霸与学渣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思维能力。被北大、清华同时录取的鲍文楚说:高中三年,最大的感悟就是思维比刷题更重要。广西双满分状元杨晨煜,在他优秀成绩的背后,更是他对生活和学习的探索精神。他善于发现和总结世界任何事物背后的规律,这种探索的思维方式让他认为学习不是一件困难事情,而是他探索事物的动力源泉。

他们看起来都是普通的孩子,但是他们比其他孩子优秀的原因是脑子里有一个“思维的场”。会运用思维比懂得多少知识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思维能力可以说是学习所有科学知识的底层能力。

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数思维清晰、条理清楚、遇到难题会逐一拆解突破,再归纳总结规律,每次都能高效地完成学习。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则相反,表达往往不够清晰、缺乏重点,遇到难题,觉得一团乱麻,更会产生畏难情绪,思考问题无法深入,不会灵活变通答题。

未来需要的是 思维能力强大的人

不仅对于孩子,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好的思维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过去,我们总是要拼命努力记忆所有的知识点,储存在大脑里,供我们随时取用。记忆力好,掌握知识多的人,更受欢迎和推崇。

而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调取各种知识与资料,甚至人工智能可以帮我解决很多简单的问题。一个人能不能靠大脑记忆,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一个人对事情的分析能力,遇到问题可以找到最快的解决路径,也就是考验人的思维的形态。

无论多么繁杂的知识,其背后本质往往都是极简的。思维能力强大的人,总能从千变万化的知识中去看穿它的本质,总结它的规律,灵活地解决问题。

很多世界 500 强企业,都将思维类题目列为面试的必考题了。

如果你要应聘全球最大投行高盛集团的分析师,你可能会被问到:如果被缩小成一支铅笔大小,并被放在搅拌机内,你要如何逃脱?

还有,谷歌的面试题是:你能够在这个房间中放下多少个篮球?很明显,这些面试题的目的,并不是让你简单给出一个答案。

而是想看看你如何有效、创意地解决问题,考察的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看你能否对问题进行逻辑推理或发散思考、能否多角度地看待这个问题。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主动对动态知识进行探索,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无论以后时代如何变化,孩子都能适应时代,突破时空限制。

与其灌输知识,不如培养思维!

学习数学是培养思维的捷径

“数学应该成为年轻人的基础,就像运动、音乐和绘画一样。如果数学基础坚实,人类会坚实。”

——马云

在他看来,IT(信息技术)、DT(数据科技)、人工智能、IoT(物联网)、芯片、计算机这些未来社会的核心领域,都和数学密切相关。换句话说,数学将是孩子们以后在社会生存竞争的顶级能力。

数学的发展,就是利用数学思维去扩充已知疆域的过程。时至今日,我们身边更是无时无刻不再发生这种变化:阿尔法狗、自动驾驶、语音识别、智能翻译...这些伟大到不可思议的发明,都是这种思维能力的集中体现。

数学可以说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底层知识,而学习数学也是早期培养思维模式的捷径。可以说,没有比数学更能培养深入思考习惯的学科了。

因为数学是一门讲求精确定量的学科,所以它天然亲近逻辑学,无论是对思维的严谨性、因果性形成,还是对问题证明的流程锻炼,数学训练都要比语文、历史、艺术等其他学科更具有逻辑性。

其次,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还能提高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找规律的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创造力等。

通过后期的培养,数学式的思维是会逐渐成为帮助人们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但是大多只停留在数学知识的训练,只是让孩子通过短期记忆,掌握一些计算。比如:比通过背乘法口诀、训练心算、背诵公式、刷题提升数学能力,没有涉及到思维层面的培养。

孩子表面上可以快速精准地计算出结果,但是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却被忽视了。从教学效率的角度讲,这无可厚非,但是从思维培养的角度讲,则留下了致命的硬伤。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偷懒」,当孩子习惯了被动吸收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就再不会主动思考了。

在美国,教育学家更加看重的是孩子在生活中如何认识和应用数学,他们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思考,他们从孩子的数学学习中去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会用很多教具,带孩子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就像下图,老师让学生把一个个的橡皮泥小球,捏成 4X4, 5X2 和 3X3 的矩阵(array),然后按照小球的数量算出答案。

培养好孩子的数学思维,受益终生

数学思维其实是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当孩子能够具备观察、比较、分析,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时候,就说明孩子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了。但是,数学思维能力不单单是知道、具备这些能力,而是要能利用这些思维能力来学习,解答数学问题,并且更多的是用这种思维能力来解决生活上遇到的难题,培养孩子的思维独立性。

相信每个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数学成绩,但为什么仍有很多孩子学不好数学呢?其实往往因为:家长没有重视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启蒙听上去非常高深,实际上并不难,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帮助孩子认识:数字、比较大小、排序、熟悉图案和形状、中心对称、高度和长度等等这些数学基本概念的过程,就是在进行数学思维启蒙。

提到数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复杂的计算、无尽的逻辑推演,以及如天书般的公式和符号,这让很多人对数学充满了畏惧。其实,数学本身具有一种严谨和抽象的美,只是很多人难以体会。正式进入小学,天天与数学打交道,加减乘除运算,各种形状,还有简单的统计知识,这一切都是数学。

可以说,数学改变了人的思维,开阔了人的视野。从幼儿园到高中,到大学,甚至整个人生,数学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

在网络上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对比: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都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据说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却问:“你今天问了什么好问题?”前者的落脚点是“学知识”,而后者的侧重点是“提问题”。这样的对比也许谈不上完全客观,但揭示出的问题却是我们所无法否认的——中国孩子的学习重知识学习、轻思维能力。知识固然重要,但从每个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等一系列思维能力富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培养数学思维从这10个方面出发: 1.数量;2.计算;3.分类;4.集合;5.时间;6.空间;7.对应;8.排序;9.抽象;10.解决。很多孩子从小没注意这些出发点,没能培养出数学思维。如同学习一样,你的思维转化能力决定着你所能接受的知识层面,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呢?

1.换个角度看问题

我们在拿到一个数学题的时候,每个人在题中所能了解到的“已知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能够读出浅显的知识,而有的人就可以了解到所暗含的知识,就像物理中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让我们获得不一样的理解和想法,可以使我们摆脱固定的思维框架,想出更加创新的决策

2.培养学习能力

持续有效的学习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和动力,更是动态衡量人能力的标杆。所以,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转化能力,就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

3.对知识融会贯通

我们的层面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的理解上,而是要探索它更深层次的价值,将各种知识点融合起来,不断的思考并且加以实践,追求知行合一,增加自己的经验与阅历,对培养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

在原有的所掌握的层面上进行探索也就是所谓的思考与创新,可以让我们对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们不能拘泥于常人普遍的观点,而是要大胆的进行思考与创新,不断地打破固定的思维模式。提出自己合理的、独到的见解,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在不断的思考与创新之后,你会发现,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而不断提升的

的确,不是每个孩子长大之后都能变成数学家。但是每个孩子,都至少应该有机会学会用一种数学的思维去认识我们身处的这个奇妙的自然和人文世界。


中学数学深度研究


遇见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数学爱好者,希望通过三个现象来说一下,数学思维为何不可培养,如果有人说可以培养数学思维那么一定是骗子。

现象一:

你开车在一条公路上,突然前面一个大水坑,你会怎么做。

很简单就是下车后,找个木棍或者啥的测一下水坑的深度即可。

这个过程需要数学思维吗?不需要这是一种长久开车以后的习惯而已。

现象二

在中国估计没有一个企业家像马云一样,经常在网上,电视上传授自己的知识,20几年来又有几个人通过听马云演讲,成为马云的呢?

没有,为何即使你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赚钱的,他和你一样的方法,他也可能不会比你更赚钱。

现象三

问个问题1+1=?,对于这个问题,你觉得会什么数学思维,是不是没有,直接是2。

通过上述现象,我想说的是何为数学思维,就是人们通过合适的训练,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形成习惯,便有了数学思维!


小竹子数学


所谓“数学思维”,在我看来就是纯粹的逻辑思维,是抛开一切具象,只在抽象层面推理的思维方式。

比如数字,完全就是不存在的,纯粹是人类的思维产物。世界上有1、2、3吗?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两辆车,三个条狗。如果是1+2+3的一道题,所有人都知道等于几,可要是把人、车、狗加在一起,就不知道等于什么了。当人类把1+2+3=6的数学逻辑推导,运用于实务时,就是算数了;当人类只是在数字与符号层面推导彼此的关系,就是数学了。

数学来自于算数的实用,正是大量的算数实践,启发了古代那些哲学、数学们。他们抛开所有的实用功能,完全在纯粹逻辑层面去推导着数字和几何点线面的关系。这些推导结果,再返回到实务,指导匠人操作。

可以想象,具有这类思维倾向的人一定是极少的,否则大家都不去日常生活劳作,都整天推演这些东西,人类还能存在吗?

比如古希腊时代,一大堆有钱有闲的贵族,90%是吃喝玩乐的纨绔,极个别沉迷于这类游戏当中。而把数学推论结果运用于实务,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工匠们又大多听不懂看不懂他们的结果,所以古代西方技术,远远落后于中国。

反观中国人,几乎不关心这类东西,都是因为实务中遇到困难,于是只好上升到逻辑推导,所以只要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也就不再进行这类逻辑推导。

最有名的就是圆周率问题。圆周率是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一点东西方数学家都很快知道,但我们是为了要造车轮用,所以会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七位,可西方数学家则不关心实务,知道是比值就停止了研究,所以精确度远远不如祖冲之。祖冲之是带着问题研究的,所以解决问题后也就停止了继续推导,所以我们虽然有如此精确的计算,也没有再把几何其它定理公式推导出来。

显然,“数学思维”一定不能成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因为最主要的人群必须要生存。


何处是家乡


当下中国流行一种数学,那就是疯狂脑筋急转弯,不转晕孩子不行,而且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又或者出各种各样的智商逻辑数学思维题型,那种有可能仅仅是对2%人群才会进行有效解答的题目,现在要全民培养。这也是难为孩子了。

数学分为计算和逻辑思维二个方面,而中国孩子往往是计算能力较强。

计算也就是运算能力强调的是记忆和熟练度,当然复杂的计算是需要技巧的。因为中国的语言占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在记加减法和乘除法时凭借着不断的语言重复记忆,这就深深印到了孩子的脑海里。

逻辑思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老师每天让孩子们报数点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孩子们对1234有了基本的认知。家里有楼梯有台阶,带着孩子上楼是一起陪着数数,就算孩子数错了也无所谓。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提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力,家长们要善于引导孩子发问,也要学会聆听孩子的问题与回答。既可以增进亲自关系,也可以激发孩子思考能力,同时培养其表达能力。

对于提出来的问题,我们不要只求对错,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培养孩子多向思维。

在孩子的天性中,多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心中有十万个为什么,想要了解这个社会。我们要学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思考,去求解未知的答案,孩子的提问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小小思维家


我认为数学思维是可以培养的,想要达到很高的水平还需一点天赋,就像培养运动员一样,超高水平的运动员都是有天赋的。为什么会出现培养不出“数学思维”这样的怪圈呢,题主也说了,主要靠记忆学习。靠记忆学习,越到后面越难学,记住了也不懂。数学是需要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思维能力来处理问题的。



可能大家的出发点是好的,为了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去学奥数,但是又想要杯赛拿奖,辅导班也想出名。于是一切向分数看,只要孩子考的好就是最好的培养方法,很快偏离了轨道。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不是一朝一夕,不是马上就能见到成效的,至少不是能够从成绩看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考试时间很有限,想要考高分必须平时加强训练,所有的思维其实就是背得滚瓜烂熟,考试题型非常熟悉使劲往上写就好了。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学霸在杯赛中容易翻船,成绩极不稳定。真正思维能力强,能够融会贯通,一题多解,这样反而影响考试速度,做出标准答案。靠强大的思维能力解答出来的,会花不少时间,考试怎么行得通呀。



不仅是数学,语文考试也一样。记得我小时候语文卷喜欢写得很多,不管是阅读理解还是作文。作答时,使劲发挥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可是后果很严重。阅读理解基本0分,作文扣15分。然后我就去看同学怎么答题的,发现非常简单,于是琢磨出语文答题的简单方法,从此安套路去做就好了。想得多写得多老师不会好好看的,而且容易偏离标准答案,分数就难拿到。为了考试,我的思维方式走向了应试。

我觉得真想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需要适当抛开成绩,注重孩子是怎么思考答题的,要重过程轻结果,持之以恒必有大成!可是面对升学压力,成绩比较又很难走正确的培养之路,于是培养不出“数学思维”也在情理之中了。

个人愚见,欢迎交流评论。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


徽乡小居


人的一切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本人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研究生,数学学习从不觉得困难,但是,实话实说,除了科研以外,数学真的没有多大的用途,而且,越是高深的数学,用的机会越少,产品开发,简单的数学计算足矣。所以,如果你真的数学能力不足,完全无需介意。


孤猴78345271


在2016年暑假时,我碰到了几位高中毕业即将步入大学的学生,聊天时我随便地问他们,全日制课本上写的:1、除零以外任何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2、零的零次幂无意义;3、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三个数学结论是怎么推断出来的?有的说书本上没有,老师也没给讲,可能是公理吧,无需证明,还有的说只要记住就行了呗……等等,竟无一人知道其原由。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说明现在的教育还存有欠缺之处。不知这是编写教科书的错,还是教师的错,还是学生的错?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样才会更好地启发学生,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并不太难!早在40年前70年代的我们当时就已知晓)


用户4027364901


可能大家所要培养的“数学思维”并不存在,那只是美好的希望。

可能某些“数学思维”是以牺牲某些正常思维换取的,而教育不允许这种牺牲。

可能“数学思维”就像成功一样是多种因素(包括机缘巧合)的综合结果,无法复制。

可能“数学思维”有多种,当你好不容易培养成功,但却发现数学(本身和应用)已经发生变换,你的数学思维已经成了“屠龙术”。

可能人为培养的“数学思维”没有实用价值,只是个摆设。

可能教师就不具备“数学思维”,数学专业的教育系统不具备培养“数学思维”的能力。

可能“数学思维”被使用主义、功利主义扭曲了。


思考思考的动物


培训师是数学家吗?思维方法是什么?人类的语言有描述思维过程的元素吗?

人们之间可以交流的是思维的结果吧?

传授“思维方法”的有效方法是训练、模仿,也就是“导师”带“信徒”的方式。“数学思维”培训班基本是骗人的吧?


井151276607


数学是一种研究思想事物的抽象的科学。我们的学校的数学更多的是应用,用的是'根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