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颈动脉斑块,低回声、强回声有什么不同?

医学小侦探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查出颈动脉斑块的人最担心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大小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影响,二是斑块会不会脱落下来堵塞血管。斑块越大对血管管腔的堵塞越重这是肯定的,至于会不会脱落,可以肯定地说斑块是不会脱落的,因为斑块是血管的组成部分是掉不下来的,但却可能发生破裂。破裂后其中的粥状脂质特暴露在血液中,就会引来大量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才是导致血管堵塞引起梗死性疾病的原因。

因此,对于斑块除了关注大小就是要知晓斑块的稳定性如何,简单地说就是要知道斑块的软硬,软斑和硬斑在稳定性上是有所不同的,医学上常通过彩超等检查中,斑块对超声波的回声作为衡量斑块稳定性的依据和指标:

  • 无回声 表明斑块质地很软,主要是新生血管及脂质化物质,这样的斑块容易在高血压、情绪激动、大量饮酒、长期熬夜等情况下发生破裂,是危险性较大的斑块。
  • 低回声 表明斑块内沉积的脂肪正在发生炎性反应,外层的包裹的纤维组织等较薄,承受高血压等外力的能力不足,也属于容易发生破裂、有一定危险性的斑块。
  • 等回声 表明斑块形成时间较长,斑块内已经发生了纤维组织增生,就像皮肤伤口处长了新肉一样,这样的斑块稳定性较好,不易发生破裂。
  • 强回声 表明斑块对已经发生了钙化,质地较硬,类似于皮肤伤口愈合留下的瘢痕一样,即平常所说的硬斑,稳定性较好。
  • 混合回声 即上述各种类型的斑块同时存在,这样的斑块危险性最大,表明机体存在多种导致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糖等都可能随时导致斑块破裂而引起严重后果。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斑块,都表明机体存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需要积极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其中控制好血糖、血压、尿酸等是基础,最重要的是要严格控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控制目标是:

  • 已经有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

  • 尚未有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发现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以及狭窄程度的主要手段并能进行准确的测量与定位,简便、快捷、无创伤,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颈动脉斑块的主要成分有脂质、炎性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坏死组织等。不同颈动脉斑块成分的含量有所区别,有的斑块稳定,不易脱落,而有的斑块不稳定,容易脱落,反映在颈动脉超声检查时就会显示出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等不同特点。

哪些斑块稳定,哪些斑块不稳定呢?

一般来讲,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等回声或强回声提示为稳定性斑块,显示低回声或无回声提示为不稳定性斑块。斑块的纤维帽变薄、炎症细胞增多、脂质成分增加以及斑块内出血等容易引起斑块的不稳定。不稳定性斑块容易脱落则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因此,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目的是稳定斑块,甚至逆转斑块。

那是不是稳定的斑块一定比不稳定更加安全呢?

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斑块是否容易脱落还与斑块所处的血管位置、外形情况、斑块大小以及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如位于血管的分叉经常受到血液冲击就容易脱落,表面不光滑、形态不规则比较容易脱落,与脑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和心瓣膜病、吸烟、血脂异常、缺乏运动、肥胖以及有卒中家族疾病史等。

因此,当发现颈动脉斑块时,应尽早开始治疗,包括健康饮食、运动、戒烟等生活方式干预并在医生建议下决定是否应用他汀类、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引起血管严重狭窄(狭窄程度≥70%)的斑块可能还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您好,我们常说的颈动脉斑块其实就是一个缩影,它是为了反映我们身体中血管的动脉硬化的程度,其实劲动脉斑块强回声和低回声的区别就在于,斑块的性质有一些区别。强回声,表示斑块内部有纤维或者钙化显现,就是我们所说的硬斑,它就像一个果皮很厚而内容物很小的果实,不易破裂,也不易脱落,比较稳定,但是如果体积较大也会阻塞血管;而低回声斑块则相反,就是我们所说的软斑,它属于薄皮大馅,不稳定,也容易破裂,容易造成梗塞,与硬斑相比,危险性较大。还有一种混合斑,就是介于硬斑和软斑之间。如果检查结果中有软斑,要定期复查,防止斑块脱落或者破裂。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


咚咯隆咚


颈动脉斑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因为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一处血管的硬化往往提示我们全身血管硬化大致情况。

随着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递增,其中对于为我们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颈动脉方面的检查也就变的越来越重要,其中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评价一个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经常出现在我们体检或者疾病检查项目中。

而其中检查报告中就会涉及到强回声,低回声等不同的检查结果问题,但很多人非常疑惑,同样提示有颈动脉斑块,为什么我的是强回声,而他的确是低回声?这难道不一样吗?

答案是肯定的,颈动脉超声显示强回声,或者低回声,代表发现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注意:做一个颈动脉超声检查,看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斑块,大家只要看一个指标就可以确定,这也是颈动脉超声检查最重要的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只要我们看到超声检查报告中显示IMT厚度>1.2mm,那么就代表有斑块形成,≥1.5mm,就是提示颈动脉狭窄了!


但是我们说同样有颈动脉斑块,为什么有的人就会容易出现脑血管疾病,有的人就可能一辈子也没什么事?这其中就涉及到斑块的性质,这主要跟颈动脉斑块的成分比较复杂有关,有的斑块比较稳定,而有的斑块就是易损斑块,像比较规则、表面比较光滑、比较均匀以及硬的斑块通常就是稳定斑块,在颈动脉超声也往往表现为强回声或等回声,相对来说这种斑块类似“皮儿厚馅小”饺子,煮的过程中不容易破,回声强往往在斑块里边有纤维或者有钙化!

而对于低回声,甚至无回声的斑块,往往就是那些“皮薄馅又大”的饺子,不太稳定的,很容易破裂的斑块,斑块形态也看起来不规则,不光滑,往往比较软。

所以,当我们拿着颈动脉超声报告时,我们要不仅要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斑块,还要判定自己的斑块具体性质,是稳定的还是易损的,如果是稳定的强回声的,那么我们可能只需要服用一些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即可,而一旦发现我们的斑块是不稳定的,低回声的,这时候我们就要进一步评估看是否需要进行手术进行内膜剥脱去除斑块了!

因为强回声和低回声的颈动脉斑块,其诱发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