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孔子問禮,從老子的一句話看出:孔子在戰國時期,為什麼不受歡迎

▌歡迎來到小城庸人趣聊歷史,瀏覽一分鐘,輕鬆60秒。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件事非常有趣,它跟孔子有關。千年來孔子一直被後人尊稱為聖人 ,儒家思想也是各朝各代的統治思想。

但是在孔子生活的那個年代,孔子本人以及他的思想根本不受諸侯王的待見,甚至是諸侯國王的抨擊對象。

孔子問禮,從老子的一句話看出:孔子在戰國時期,為什麼不受歡迎

孔子孔聖人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的聖人分別是孔子,王陽明,諸葛亮,曾國藩。

如果回到這幾位聖人各自生活的年代,孔子和跟其他三個人相比絕對是混的最差勁的,可是混的最差勁的孔子,現在卻反而成了最受大家尊敬的聖人,這是為什麼?

孔子問禮,從老子的一句話看出:孔子在戰國時期,為什麼不受歡迎

儒家思想

孔子本名孔丘,據說孔子出生的時候,腦門上四邊隆起,中間凹陷像一座小山丘,所以起名叫做孔丘。

孔子是一個命運多舛的孩子,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自古凡是能做出點成績的人,小時候都有特殊的愛好,比如項羽好武,孫武好兵,小時候的孔子也有自己的愛好,但是孔子既不好武也不好兵,他喜歡玩“過家家”。

史料記載孔子非常好學,經常把他學到的知識融合到過家家的遊戲中,並且研究出一套獨特的禮儀和流程,以至於誰家有了喪葬禮儀上的事情,都會請孔子過去主持。或許這些經歷對孔子日後創立儒家學派有很大的影響。

孔子問禮,從老子的一句話看出:孔子在戰國時期,為什麼不受歡迎

孔子極其重視喪葬

隨著年齡的成長,閱歷的加深,以及諸侯王對孔子學說的態度,孔子對自己的學說也產生了懷疑,並且增加了更多的疑惑。

​於是找到了當時的著名的學術大家——老子。向他求教,歷史上稱為“孔子問禮”,當孔子向老子講述自己的困惑以後,老子不但沒有幫孔子解決他的困惑,反而對他進行了一番嘲諷。

老子說:“你天天研究周禮,並且希望復興周禮,但是你知不知道從周禮到現在,已經過去幾百年了?當初制定出周禮的人,現在骨頭都變成灰了。春秋時期周禮就已經名存實亡了,你現在看到的周禮早就失去了原來的模樣,早就真假難辨了,你還到處宣傳,這不是坑人嗎?”

這次問禮對孔子的打擊非常大,孔子回去以後把老子比作是龍。按照孔子的話來說,如果是雞可以殺掉,是牛可以宰掉,但是老子是條龍,誰能拿龍怎麼樣?

孔子問禮,從老子的一句話看出:孔子在戰國時期,為什麼不受歡迎

孔子問禮

歷史記載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曾經到達過七十多個國家,但是真正採用儒家思想治國的少之又少,所以歷史告訴我們孔子以及他的儒家思想在當時根本不受歡迎!

尤其是齊、楚、燕、韓、趙、魏、秦號稱戰國七雄的大國,更不願意接受用儒家思想治國。在大多數諸侯王眼中,儒家思想雖然有可能成為管理老百姓的正統思想,但是在一個到處充滿爾虞我詐,兼併和殺戮的世道里,想要靠儒家思想成為軍事大國並且征服其他諸侯王,顯示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兵強馬壯才是硬道理。

孔子問禮,從老子的一句話看出:孔子在戰國時期,為什麼不受歡迎

戰國七雄

孔子的儒家思想直到他死後的幾百年,到了漢朝時期董仲舒才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思想正式成為各朝各代的治國思想。但是此時的儒家思想跟孔子的儒家思想還有一些區別,因為董仲舒在這種新儒家思想中加入了“君權神授”,這樣可以更好的控制百姓。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任何思想的成長,都需要合適的土壤環境,不然都會水土不服!

周武王滅商以後形成新的周王朝。周天子分封了一大批的諸侯王,所以他非常需要一個新的國家制度來管理這些諸侯王,於是就研究出了一套等級非常森嚴的,並且以周禮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就像洗腦一樣控著諸侯王的行為。

孔子問禮,從老子的一句話看出:孔子在戰國時期,為什麼不受歡迎

周禮是西周時期儒家思想的代表

可是隨著周王室軍事實力的下降,諸侯王的軍事實力的增強,沒有了軍事實力做依靠的周禮,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實際上從東周開始,儒家思想就已經不能成為周天子控制諸侯王的洗腦工具了。

儒家思想講究的是“仁、義、禮、智、信”,而在春秋戰國時期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春秋無義戰”。所以相對於儒家思想,春秋戰國的諸侯王更加喜歡法家思想或者兵家思想,只能兵強馬壯才能讓他們成為中原的霸主。

比如吳起變法,讓魏國,楚國先後成為強國;商鞅變法,讓秦國在戰國七雄中迅速崛起,如果在當時想靠儒家思想成為軍事強國顯然是不可能的。

孔子問禮,從老子的一句話看出:孔子在戰國時期,為什麼不受歡迎

戰國時期法家思想更適合國家的強大

但是後來經過秦始皇統一六國,採用法家治國的思想以後,國家重新進入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秩序之中。秦滅亡以後,再經過漢朝的休養生息,人民生活基本上已經富足,不需要再通過戰爭和殺戮來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所以這個時候國君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外在的威脅了,所有的威脅都來自國內的百姓或者王室貴族。兵強馬壯的思想已經不能在全國開展了,這個時候如何控制百姓和王室貴族,才是君王最大的問題!

而控制他們最好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因此孔子的儒家思想再一次登上歷史的舞臺,成為治國思想。

孔子問禮,從老子的一句話看出:孔子在戰國時期,為什麼不受歡迎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

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在這五千年中產生的思想不計其數,僅是春秋戰國時期就有“百家爭鳴“之說。

可見無論哪種思想,本質上都沒有好壞之分,只能說適不適合當下的發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儒家思想如果放在戰亂年代的話,只會延長殺戮的時間。因為只有採用法家或兵家的思想提高軍事實力,才能將分裂的國家快速統一,才能減少人民的殺戮。

而到了和平年代儒家思想的仁、義、禮、智、信,才是國家走向富強的真正需要,如果這個時候還實行法家或兵家思想,只會讓和平統一的國家再向再度走向分裂。

這樣一聊,您是不是就明白了,孔子為什麼在戰國時期不受歡迎,而在和平年代反而成了聖人?

本文參考資料:《春秋》《戰國策》《左傳》《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