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塗毒就能致命,為何現代子彈不大範圍塗毒?

腎掉打下


說起古代弓箭塗毒的事情,其實根本沒有小說或影視裡那麼誇張。

弓箭塗毒主要應用於狩獵,戰爭大規模應用的效果一般,性價比不好。就算用於戰爭,也很具有地域性。

比如清代,清軍在雲貴地區與苗人爆發過戰爭,在當地官員給雍正皇帝的奏摺中,苗人能夠用“見血封喉”的“撒藥”,從而高效地殺傷大清官兵。這藥發作迅速,“毒弩射傷之人”死狀悽慘,十分可怕。當時是這麼說的,“聞此撒藥系毒樹之汁滴在石上凝結而成,其色微紅,產於廣西泗城土府,其樹頗少,得之亦難。彼處蠻人暗暗買入苗地,其價如金,苗人以為至寶。”

這種藥箭給雍正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於得到這種藥箭配方後,還將這種毒箭配方送到了西北前線,讓跟準噶爾人作戰的清軍來裝備使用。

但是前線的清軍卻對這種毒箭不太感冒,表示“未及敷藥分給”。

其實這事很好理解,這是一種生物毒素,臨打仗前要臨時塗抹,顯然不靠譜,也容易增加操作者的危險、

跟清軍作戰的苗人其實也沒把這種毒箭用在正面戰場,“飛標,毒弩,……皆可俾素習精熟者間或用之,不可以齊大隊,為堂堂陣也”

而是用在打埋伏和偷襲上,比如只做個機關伏弩,陰個人,這類有一定佈置時間的戰鬥上。

至於為何現代子彈不大範圍塗毒?

現代也是有帶毒性的子彈,不過只是用在特種情況,比如暗殺、狙擊一類。而且也是化學毒性,像以前那種生物毒性,高溫的子彈肯定失去活性的。而要是大量應用化學毒性子彈,首先沒必要,因為毒性增加的那點殺傷力,不如加點裝藥和口徑。其次是昂貴,子彈一打仗就是幾百萬上億的生產,每個都用毒,軍費就要暴增了。最後是不安全,這種毒性子彈運輸、儲存還有使用時的危險比普通子彈大多了。

總得來說,使用毒箭和毒子彈在大規模戰鬥中意義不大。


冷兵器研究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因為沒有這個必要,原因如下:

第一,會失效的。

子彈才發射期間,裝藥會被點燃,推動彈頭飛出。

當時槍膛的溫度非常高,槍膛表面的溫度可達到700℃到1000℃之間。即便子彈殼落到裸露的皮膚上,也會導致皮膚燙傷。

如此高溫下,彈頭上塗得化學毒藥,很容易就失效了。

塗了也是白塗。



第二,射手不安全。

眾所周知,子彈必須由射手一發發的裝填到彈匣或者彈倉內。

如果彈頭有毒,射手只能帶著手套裝填,以免觸碰。

這種在平時當然沒啥問題,如果激烈戰鬥中,戰士還有閒情雅緻帶手套操作?



第三,效果不明顯。

1978年,保加利亞發生暗殺時間。

保加利亞政客Vladimir Kostov被人刺殺中彈。

醫生驚訝的發現,子彈彈頭是特質的,彈丸表面的密封層在射入人體後會融化,彈頭內部的蓖麻毒素就會滲透進入血液,導致死亡。

然而,這枚射入體內的彈頭射入角度不好,密封層融化的不夠。

僅有極少量蓖麻毒素進入Kostov的血液,他只是發燒了而已。

要知道,這種特質子彈的造價高昂,對於保存還有很多要求,大面積裝備根本不可能。

而即便是特製子彈,也會出現上面的情況。



使用毒藥子彈,還不如使用達姆彈。達姆彈的效果,比毒藥子彈要強大太多,造價還更低廉。


薩沙


主要就是沒有必要,而且還會帶來其他麻煩。 首先就是弓箭和子彈殺傷能力的不同。弓箭本身依靠弓提供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但是其能量本身較小,對付有一定防護的敵人很難有效殺傷,即使是沒有防護的敵人,如果沒能射中要害,也很難將其幹掉,甚至使其喪失戰鬥力都很難。所以就催生了塗毒的做法,雖然見效慢,但是好歹能夠幹掉敵人。 但是子彈就不同了,子彈利用發射藥爆炸膨脹產生的能量,彈頭動能很強,再加上彈頭的翻滾作用等,能夠對敵人產生巨大的殺傷。即使是沒有命中要害,敵軍往往也會喪失戰鬥力,如果命中要害的話完全可以一擊斃命。所以殺傷力的不同決定了子彈本身沒有使用毒藥的必要。

同時在生產上也會有很大麻煩。如果塗毒的話,子彈生產就會增加一個極為麻煩的步驟,暫且不論各類型毒藥的保存等問題,在運輸、生產過程中毒藥勢必會有所損耗,一方面效果有所降低,另一方面也會對己方帶來潛在的威脅,稍有不當就會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不過在刺殺等特殊任務下,為了保障任務的成功,就有采用子彈塗毒的做法,這樣一來即使沒有一擊斃命,也能通過毒藥的殺傷幹掉敵人,預防敵方的救治措施。


戰爭之王


首先,古代弓箭並沒有大規模塗毒藥;

其次,現代子彈不是塗不起,而是不能塗。


不能塗的一個原因是不道德:

士兵只是戰爭的機器,而不是因為他該死。

雙方士兵在戰場上殺的你死我活,不是因為有仇,而是在完成任務。私下見面保不起成為好朋友。

如果子彈上有劇毒藥,那死去的人將會是天文數字,會是駭人聽聞。

恐怕到時候不光有人呼籲銷燬原子彈、地雷,還會呼籲銷燬子彈。


第二個原因是不需要:

杜甫說:苟能制侵凌,豈在多殺傷。

戰爭的目的不是殺的敵人越多越好,而是要達到某種戰爭目的。只要能使敵人失去戰鬥能力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剝奪他的生命?

而且現代戰爭,普通士兵的作用已經退居次要地位,更關鍵的是武器,導彈、飛機、坦克、雷達、網絡等等。海灣戰爭等已經表明,強大的軍事技術可以很快達到戰爭目的。這種情況下不需要殺死太多敵軍就可以取得勝利,上天有好生之德,為什麼還要絞盡腦汁的殺人?


故紙匯


因為不划算,效果也不理想啊~

首先先來看看子彈。以9mm帕彈舉例子~

首先假如說要淬毒,那麼9mm子彈彈頭也才花生米大小,可以淬上多少毒呢?其次,子彈為了打得準,彈頭表面肯定會做的十分光滑來減小風阻和達到更好的同軸度。

彈頭表面光溜溜和我高中教導主任腦袋一樣,照的出人影,想要塗點毒上去應該很難吧?而且要考慮壓彈吧~ 壓完彈的首上應該沾毒了吧~ 然後你吃飯時候不小心,,,

我們再來看看毒劑,一般毒性最強烈的東西應該是氰化物,或者塔崩等的含磷的神經毒素(簡單理解為甲胺磷加強版)。而一些生物毒素我就不說了,這種蛋白質組成的玩意遇高溫就變質了

即使塗抹在彈頭上,這些化合物見光見溼氣也很容易水解失效。

即使毒劑還有少量殘留。而子彈在激發時火藥燃氣推動彈頭出膛的過程中,炙熱的火藥燃氣對彈頭的燒蝕以及彈頭和膛線的擠壓早就使得氰化物氣化分解,而含磷毒素也受熱變質了。而氣化毒劑貌似先糊到射手的臉吧~

(我想起了早期7.62*54R機槍彈製造技術不過關,底火藥含有雷汞,機槍手射多了7.62*54R彈容易被燻得汞中毒)

那子彈就一點兒都沒毒了嗎?倒也不是哦!而受過槍傷(特別是軟尖彈)的人體內往往有鉛芯碎片殘留

如果沒有處理乾淨傷口,慢性鉛中毒也是很難受的~


順便...古代的弓箭塗毒其實被曲解了,絕大多數都是沾大糞啥的...畢竟那會沒有抗生素啥的,中箭感染後就看你自個體格扛不扛的過去了,施瓦星格,存 鹿晗,卒


瘋狗的輕武


關於弓箭塗毒這個,在古代戰爭中的應用還真不多,更多的是用在狩獵方面和刺客暗殺,而古代戰爭中,箭頭更得還是靠自身的結構進行殺傷。比如說倒刺、三稜四稜、鏟型。



而子彈不塗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子彈本身的殺傷力就已經足夠了,並不需要毒液來進行殺傷。另一方面,子彈出膛超過800℃的高溫,足以加速一些化學反應,使得很多毒藥失效。


關於子彈的殺傷力,很多人受到大部分影視作品的影響,認為不過是在身上打一個小眼,但是事實上子彈的貫穿力是非常可怕的。打個比方,被人所熟知的AK-47,用的是7.62×33mm的中型號子彈。這種子彈打在人身上,足以打出一個3-4公分直徑的傷口,想想身上突然有了一個四釐米的洞,那得是多嗎可怕的傷害。

之所以能打出這種傷害,因為子彈並不是簡單的從身上貫穿過去而已,而是一方面藉助高速旋轉將人的皮膚擰團然後再以向前的告訴運動帶走整塊皮膚。另一方面子彈高度飛行所帶動的氣流對人體也是一個損傷。這個古人在前膛火炮的應用上就已經發現。



至於塗毒這個,有很多毒素屬於有機酸或者有機鹼,這和金屬子彈在高溫下隨時有可能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降低毒效不說,還有可能影響子彈的彈道,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不過在文藝復興時期,子彈確實曾有過毒害效果,原因是那時候的子彈是鉛鑄造的,擊傷人後可以造成重金屬中毒,引起紅腫發炎瘀血,最後致死。


火器工坊


現代子彈為啥不塗毒藥,主要原因是沒有必要,或者說是效果不強。

古代弓箭作為遠距離攻擊武器,經常用在狩獵或者戰爭中,一般弓箭的射程也就60-70米,秦弩強勁,有效射程不過150米左右,穿透戰士皮甲或者指揮官的金屬鎖子甲後殺傷力會減弱很多,無法有效傷及內臟。

圖釋:金屬鎖子甲

這時為了提高弓箭的殺傷力,就在箭頭上用毒,但古代的毒遠沒有影視作品中那樣一碰即倒的功力,像鴆酒、鶴頂紅之類的都是小說中的,現實中並沒發現有毒,古代的毒藥大多數還是取自中藥,如夾竹桃、砒石、斷腸草之類的,那時醫學不發達,箭頭蘸上毒藥就能提高殺傷力。

現在子彈的穿透力遠遠高於弓箭,步槍擊中胸部的致死率極高,完全沒有必要上毒。

  1. 子彈發射後如果單純的依靠彈殼裡的火藥的瞬間爆破力其實飛行的距離並不會太遠,在槍管中刻有膛線,火藥爆炸後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在槍管內會對彈頭進行擠壓,彈頭被加速、加旋後射出,彈頭上即使塗上毒藥,在高溫的環境下也會失去活性。
  2. 子彈從兵工廠生產出以後,經過層層調撥才到達基層士兵手中,毒品的有效期時間都不會太長,在這個過程中毒品可能早就失效了。
  3. 如果子彈在發射前由士兵自己上毒可操作性也不強,一是戰場上時間不允許士兵先給彈頭上毒然後發射,而即使毒藥沒有失效,在發射過程中揮發的毒性物質也容易使得士兵本身中毒。
  4. 國際法明確禁止用氣球投爆炸物、禁止使用毒氣、禁止使用開裂彈頭,雖然沒有明確禁止在彈頭塗抹毒藥,但是一旦被爆出來,也一定會被國際輿論譴責。

綜上,現在沒有必要在子彈頭上毒,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完全不需要,一槍打上去,打中軀幹,十有八九都是死了,塗毒簡直多餘。

古代弓箭塗毒,原因在於距離太遠的時候威力不足,殺傷力不夠,所以才有塗毒增加殺傷力的。相比之下,槍就省事多了,離得近的話,一槍下來就殘廢了,離得遠的話,直接開炮了,現在這個年代,超出有效射程沒人會傻乎乎的繼續開槍了,各類型的炮、榴彈發射器就可以了。


而且還有一點是,箭頭塗毒吧,發射的時候其實也是常溫狀態發射的。而子彈不同,子彈是靠著火藥爆燃,產生的高壓氣體,將彈頭推出去的,這個溫度有個八九百度。八九百的溫度下,一般沒啥東西可以倖存,毒藥塗了之後,開槍八成直接失效了。這樣的話,塗毒真就多此一舉了。

另外,塗毒也是個技術活,你總不能把子彈直接泡毒藥裡吧,我估計班長看見直接一耳光。你要是一個一個往彈頭上塗呢,費時費力,還得用手,萬一手開口受傷,直接就掛了。而且現代打仗,分分鐘成百上千子彈打出去,準備子彈的同時,還準備毒藥,準備一堆氰化鉀,小心保管,時間長了,我擔心軍需官給吃了。



子彈塗毒,意義不大,甚至是毫無意義。明明一槍就可以解決,非要塗毒,可能還會自己有危險,這不畫蛇添足,還自食惡果了麼。


軍武文齋


冷兵器跟熱兵器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在於,武器的射程不一樣。現代戰爭中,士兵們很少進行近距離搏鬥,在幾百米外就能夠擊中對方,甚至於導彈的射程達到了幾千米。但是在古代,因為冷兵器的射程限制,士兵只能進行近距離搏鬥,死傷率也非常高。

古代射程最遠的武器就是弓箭了,不過士兵們都穿著厚厚的鎧甲,弓箭的殺傷力也要看射箭人的力度,因此就算弓箭能夠射中敵人,也不一定會給對方造成重傷。為了提高弓箭的殺傷力,古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在弓箭頭上面塗毒。這樣只要在對方身上劃破一個口子,毒藥就會跟隨血液流入心臟,如果不及時醫治的話,最後必死無疑。

古代毒藥也是非常昂貴的,所以大部分時候士兵們會將弓箭放在糞水裡浸泡一夜,這些糞水裡有很多細菌,敵人被射中之後傷口出現感染,最後造成大面積的皮膚潰爛,跟毒藥相比殺傷力一點都不差。在子彈出現之後,弓箭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很多人奇怪的是,為什麼現代人不在子彈上面塗毒呢?

第一點,根本就沒有必要。子彈的殺傷力遠遠超過弓箭,一旦被打中就凶多吉少。而且戰爭的目的是為了勝利,不是為了殺人,所以在子彈上塗毒這一行為太不人道了,任何國家做了都會在國際上引起群憤。

第二點,子彈本身就是用金屬製作的,沾附性不高,就算是在上面塗上毒藥,也沒多大效果。如果是將毒藥放進子彈內部的話,成本又太高了。最後一點,如果士兵手上有傷口,很有可能會在裝填子彈時自己中毒,這樣一來就得不償失了。


LY一代天驕


現在子彈其實是限制了殺傷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達姆彈,一種進入人體會變形提高殺傷的子彈,

達姆彈

100米距離上遭到達姆彈的直接命中,頭部-100%的人會死亡,四肢-20%死亡,剩下的全部截肢,左胸(心臟附近)-100%死亡,右胸-70%死亡,腹部-70%死亡。所以達姆彈現已被國際禁止使用!

可見,一些對人體有重大殺傷的子彈,其實是被禁用的。先不說塗毒會不會有效的問題,因為子彈會過熱,就算有效,大規模塗毒也必然招致禁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