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 盛極必衰,西方強國總曇花一現,為何能我們改朝換代後捲土重來?

“中國能夠保持長久興盛不是沒有原因的,要想知道這個國家崛起的秘訣,都得先研究她的歷史。”這是英國著名教授馬丁雅克在一次演講中發表關於中國的看法。作為倫敦政經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的高級客座研究員,馬丁雅克對中國文化有一番獨特的理解,在他看來,國家瀕臨滅亡有歷史的必然性,但中國的情況與西方有很大不同。

盛極必衰,西方強國總曇花一現,為何能我們改朝換代後捲土重來?

但凡學過歷史的人都會發現古代中外大帝國的區別。對比中國,其他地方的強大政權往往只是曇花一現,比如羅馬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拜占庭帝國,乃至阿拉伯帝國,繁盛上百年後便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再也沒見過上述民族能夠捲土重來,再創輝煌。

盛極必衰,西方強國總曇花一現,為何能我們改朝換代後捲土重來?

中國不一樣,秦漢唐宋元明清,不可否認,中國歷史也不是一部連綿不絕的輝煌史。在以前我們的土地也曾被外族侵佔,國家也面對過亡國滅種的威脅,遠的不說,就近代被西方列強輪番掠奪的清朝,即使奄奄一息,也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相反,清朝滅亡後,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還大有復興的趨勢。盛世而衰週而復始,這似乎成了中國歷史的一個規律。說到這裡問題來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差別?

盛極必衰,西方強國總曇花一現,為何能我們改朝換代後捲土重來?

我們先來看看馬丁雅克的想法。按照馬丁雅克的理論,中國與西方國家在古代最本質的思想區別就是大一統。大一統思想來自秦朝,作為華夏第一個皇帝,嬴政無疑擁有無可比擬的功績。在史學家心中,能讓中國人有大一統的認同感是嬴政做的最成功的的一件事之一。統一文字,統一思想,統一生活習俗,只有一個完全統一的文明才有可能在之後的歲月裡生生不息。往反方向思考,一個破綻百出,隨時可能崩潰的文明體系縱然再繁榮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難逃四分五裂的命運。

盛極必衰,西方強國總曇花一現,為何能我們改朝換代後捲土重來?

其次是文化認同。古語有云:“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在古人的認知中,不論誰當皇帝,無論哪朝哪代,中國人始終是中國人。在以往的史料裡,無論是宋還是元,明還是清,都以中國自詡,儘管中國二字隨著時代的發展其意義已經發生變化,但我們的國家認同感與民族認同感卻是實實在在的。

盛極必衰,西方強國總曇花一現,為何能我們改朝換代後捲土重來?

最後,中國能夠在以往的苦難中重獲新生,也離不開中國人勤勞的傳統美德。自1840年起,清朝開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一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在上百年的時間裡淪落為窮國弱國,這是常人很難接受的。待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這片土地真的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根據數據來看,當時中國財富排名在世界的倒數第十左右。短短几十年的工夫,就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什麼經濟會如此突飛猛漲,靠的就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中誰出的力最多,自然是勤勞的中國人民。

或許事實誠如羅納德·科斯所說的:“作為一個出生於1910年的老頭,尤其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我能明顯感受到中國前途的遠大,而中國人的奮鬥往往也能代表全人類的奮鬥,那裡充滿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