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春節的腳步近了

年味兒越來越濃郁了

小夥伴們是否知道

過年的一些習俗呢

不瞭解也沒關係

下面

聽小新給你一一介紹吧

新年快樂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

臘月二十三日是小年,我國很多地方有吃糖瓜祭灶王爺的習俗。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你家的情況,於是,家家戶戶都用糖瓜來祭灶王爺,讓他嘴裡甜甜蜜蜜的,上了天庭只說好話,希望來年越過越甜。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

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年節掃塵,寓意“除舊佈新”“辭舊迎新”“破舊立新”。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去。包含著對新年對美好的願望。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臘月二十五磨豆腐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時至今日,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前“吃豆腐渣”的風俗。究其原因是當地有一種傳說,稱“灶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同時也是人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臘月二十六燉大肉

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臘月二十六的傳統民俗是"燉大肉"。在各地鄉村,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邊各村的百姓紛紛前往趕集買年貨,煙、酒、魚、肉、鞭炮和走親戚用的禮品一樣也不能少,年味已漸濃了起來。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臘月二十七宰公雞

年謠稱:“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意思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春節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餘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

臘月二十八把面發。過年蒸饅頭寓意來年團團圓圓發大財!這也是家家戶戶爭相蒸饅頭的原因。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麵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

新年為歲首,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這一習俗,有的地方稱之為“拜家堂”,因為祖宗是稱為“家親”而不是稱為神的。民俗專家表示,新年祭祖的意義是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及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後代繁榮昌盛,諸事順意,表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倫理思想,也是中華兒女赤誠孝心的體現。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農曆三十熬一宿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年獸。除夕夜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大年初一壓歲錢

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一的習俗是放開門炮仗、拜年、佔歲、聚財等。而大年初一這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

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餃子,還有湯圓,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大年初一這天,湯圓不叫“湯圓”,叫“元寶”,吃湯圓也不叫“吃湯圓”,叫“得元寶”。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大年初二回孃家

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孃家拜年。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大年初三赤狗日

又稱赤狗日,中國南方、北方均有年初三不拜年的傳統,據說年初三跟誰拜年,就會跟誰吵架。另外“赤”字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民間也不在這天宴客,認為會衝犯“赤狗”,帶來貧窮。客家年初三的“送窮”,其民俗思想來源於古老的“赤狗”信仰。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大年初四祭灶神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相傳大年初四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大年初五趕五窮

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正月初五,按民間習俗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財神進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年年有餘,同時自然也是送走“窮”的日子,故有“送窮出門”一說。同時,這一天又俗稱“破五”,意思是之前幾天的諸多禁忌至此就結束了。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大年初六送窮鬼

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是祭送窮鬼、窮神。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有《送窮文》。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大年初七過人日

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在中國傳統習俗中,大年初七“人日”,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寶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寶羹,來年大豐收。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大年初八祭星君

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正月初八為眾星君聚會之期,又是“諸星下界”之日,此日人們有的到白雲觀星神殿(即元辰殿)去燒香順星(祭祀星君)。不論是否去廟裡進香,這日晚間,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大年初九祭玉皇

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每逢他的生日,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大年初十祭石頭

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於地。

正月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繫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正月十一子婿日

正月十一,祭紫姑,請子婿

正月十一俗稱“請紫姑日”(有的地方為正月十四)。紫姑原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並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裡,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但民間敬奉紫姑並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深受壓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來祭祀。

同時正月十一還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孃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正月十二搭燈棚

正月十二,搭燈棚

民間俗稱“正月十二搭燈棚”。意思是元宵節將近,從這一天開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壯年準備花燈,做元宵賞燈的各種準備工作。

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正月十三紮彩燈

正月十三,點灶燈,扎彩燈

在正月十三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被稱為“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

正月十五鬧花燈,一般要從正月十三紮彩燈開始。正月十三日為“上燈”;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七日為“罷燈”。從正月十三這天起,人們就開始張燈結綵扎彩燈啦!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正月十四拜娘娘

正月十四,拜臨水娘娘,試花燈

正月十四是“臨水娘娘”的誕辰。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曆年間的人,後來成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

為了準備正月十五的上元宵節,民間和朝廷都會在這天搭建燈棚,懸燈結彩,並做一些遊藝節目的預習活動,稱為“試燈”,以便迎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霄節

正月十五,元宵節,觀燈

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歷代這一節日都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燈節,是男女青年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還有什麼習俗呢?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燃爆竹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煙花爆竹中國漢族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掛燈籠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綵。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看春晚

“春晚”是在每年除夕之夜為了慶祝新年,而開辦的。從1983年開辦至今,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受關注,收視率最高,影響力最大的綜藝性晚會。

無論您身在何方,無論您身居何地,不要忘記我們有著同一個節日、同一個心願,有著屬於億萬中華兒女的同一臺春節晚會。

鼠年春節習俗,終於找全了

歲末將盡,鼠你最旺。

新春快樂、歲歲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