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王朝》:木兰秋狝时,若不是弘历搅局,那只象征太子地位的如意会被赐给哪个阿哥?

9窝没有9


当时康熙还没有废太子的心思,只是对太子的所作所为感到失望伤心,用赏赐如意得方式敲山震虎,希望太子能够悔改,就算没有弘历突然搅局,康熙也不会因为如意而废除太子。个人认为康熙会把如意赐给十三,就如同弘历所说,十三猎杀最多,而十三必不接受,要像老四所说那样还给太子,康熙无奈,不欢而散


老牛会飞


导读:如果没有弘历出头的话康熙最有可能按照定好的规则,把象征太子地位的如意赐给十三阿哥胤祥。理由是现成的,规则是康熙自己定的。更难得的是康熙知道老十三为人仗义,根本没有夺嫡的意思。这样既敲打了即将被废的太子,也没有让假仁假义的八爷党占到什么便宜。但是那样敲打的意味就明显了,不如小弘历掺和进来显得圆润自然。


《雍正王朝》中的康熙也够糟心的,太子胤礽作为一国储君简直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胤礽不但精力没有放到国事上,反而自降身份与八爷党争斗。胤礽没有一国储君的担当,在户部亏空的问题上不但没有制止其他官员的行为唯恐自己吃亏也借了50万两。最后在康熙追比国库欠款时,胤礽为了弥补国库欠款更是使出卖官鬻爵和类似刑部宰白鹅的手段敛财。而负责审理此案的八阿哥胤禩也不是个省油灯,为了拉太子下马甚至假借康熙的名义诱供肖国兴。虽然一时蒙蔽了康熙,但是最终被图里琛发现并告知皇帝。这样康熙几乎心力交瘁,打算通过象征太子的玉如意在木兰围猎中探探诸位阿哥的心思。


热河狩猎用象征太子之位的玉如意作为赏物的背景:

在热河狩猎之前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江南赈灾筹款和追比国库亏空;另外一件就是张五哥顶替任季安的刑部宰白鹅事件。对于四阿哥胤禛来说在第一件事上收益良多,不但完美了的完成了江南筹款赈灾的的差事而且勇挑重担结下了追比国库欠款的苦差。虽然没有尽全功,但是依然让康熙返现了他为国为君分忧的赤子之心。

在这件事上掌管户部的八阿哥胤禩和监国太子胤礽都是输家,只有四阿哥胤禛收获颇丰。所以八阿哥胤禩也看在眼中,所以当刑部宰白鹅案件发生后八阿哥就知道太子被废就在眼前了。所以胤禩连夜拜访有佟半朝支撑的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并和盘托出。其实老奸巨猾的佟国维早就打算在太子被废成为定局的情况系,押注八阿哥胤禩。所以他建议八阿哥接下整顿刑部的差事,一来向康熙展示用于分担国事;二来就是把太子胤礽拖下水。

四阿哥胤禛立功后意气风发,也打算再接再厉接手整顿刑部事务。但是经过邬思道的一番分析,才知道事件的严重性。最终胤禛口头上请旨引诱八阿哥胤禩入局,然后下狠手把自己弄成伤寒躲避差事。最终八阿哥胤嗣果然借用康熙的名义诱供肖国兴挖出了幕后主使太子胤礽。胤禩因公被册封为廉郡王,并接替太子承担代替康熙赐宴蒙古王公的重担。


可以说老八是志得意满,但是很快诱供肖国兴的消息就被图里琛带到了康熙面前。这让非常看重仁孝的康熙勃然大怒,但是也无可奈何。但是传统的热河狩猎必须要进行,所以康熙打算拿蒙古王公进献给太子的玉如意来探探诸位阿哥们的心思。


在象征太子之位的玉如意下阿哥们精彩众生相

当康熙宣布拿明黄如意做围猎的赏物时,四阿哥胤禛就提出了不同意见。此时蒙古王公表现出的是奇怪,而太子胤礽则心知肚明太子之位要飞走了所以表现的也比较淡定。而四阿哥胤禛以身体虚弱为名没有参与狩猎,其余阿哥纷纷被明黄如意刺激的心潮澎湃。

即使到了狩猎现场八阿哥还没有发觉自己诱供肖国兴的事情已经暴露,在狩猎的过程中依然扮演 着慈悲阿哥的“人设”。所以逮住的猎物都是活物,总共11只。而十三阿哥胤祥得到的猎物最多,是13只。当康熙问起赏物改给谁时,自以为猜透局势的蒙古王公自作聪明的说该给八阿哥胤禩。在他们看来八阿哥承担了代皇帝赐宴的重任自然可能是新太子的人选,所以以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理由来提前烧冷灶。

其实早就知道老八假仁假义内情的康熙,对于蒙古王公的态度更生气。清代皇子私自结交朝廷官员都是大忌,更何况勾结兵马在手的蒙古王公。如果在这个当口上小弘历没有参与进来的话,康熙最终的赏赐很有可能是猎物最多的老十三。因为这就是比赛规则,谁的猎物多就该给谁。另外康熙也知道老十三行侠仗义,不会因这个上午就萌生夺嫡的野心。这点从以后剧情中太子被废时胤祥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康熙的识人之明还是有一套的。


小结:

康熙的热河狩猎的悬赏不过是一次搂草打兔子的人心试探之旅,诸位皇子的反应在狩猎之前康熙早就了然于胸。康熙也早就做了推演后的各种结果,所以赏物给谁也早就安排好了。只不过出现了小弘历这个变数,赏赐给他更恰当也更自然。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雍正王朝》中,木兰秋狝发生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前,是电视剧中的一个小小的高潮。秋狝之前,蒙古诸王前来进贡,提出要把象征储君地位的玉如意献给太子。此时,康熙因刑部冤狱一案,已经对太子产生不满,心中已有废黜太子的想法。于是,康熙在“征得”太子同意后,向众阿哥宣布,谁在秋狝时表现的最出色,就把玉如意赏给谁。

秋狝之时,除四爷因生病外,其余众阿哥中都踊跃参与。最后,十三爷猎获的猎物最多,十四爷猎获的猎物次之,八爷则别出心裁,猎获的都是活的。显然,八爷是在作秀。

需要指出的是,康熙赏赐玉如意的标准是“表现最出色”,而不是猎获的猎物最多。什么叫最出色?没有明确的标准,因为每个人对“最出色”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十三爷猎获的最多,所以最出色,应该赏给十三爷。八爷党以及蒙古王爷们则认为八爷仁义,所以最出色,应该赏给八爷。

在认为应该赏给十三爷的众人中,弘历表现最出彩。弘历认为,满人以狩猎为生,与汉人耕田无异,这是满人谋生的手段,应该弘扬和鼓励。他还认为,天地万物本就是让人取用的,还说康熙一生猎获了多少猎获、康熙是满洲第一巴图鲁等等。一番话让康熙容颜大悦,最后,康熙把玉如意赏给了弘历,让众人大吃一惊,连四爷都没想到。当然了,四爷心里一定高兴的很。后来,不仅赏赐了大量财务给弘历的老师邬思道,连照顾邬思道的秋月都给抬了籍。

那么,假如没有弘历半路的搅局,玉如意会赏给谁呢?

首先,肯定不会赏给八爷。秋狝前的刑部冤狱案中,八爷以主审官的身份诱供肖国兴,矛头直指太子,没想到肖国兴在发配宁古塔的路上向图里琛喊冤,说八爷此前答应只要供出太子就赦免他。康熙后来从图里琛处得知此事,方知八爷为人险恶,对他心存芥蒂、十分不满。另外,康熙自己就喜欢狩猎,一生猎杀了非常多的猎物,你八爷因为猎活的就赏赐,那是不是承认自己错了,不应该猎杀猎物呢?显然,皇帝是不会认错的,赏给八爷就是打自己的脸,这怎么可能呢?

其次,我认为也不会赏给十三爷。十三爷为人狭义,但不适合做储君,且康熙知道十三爷是四爷的左右臂膀,如果把玉如意赏给十三爷,会让十三爷受到众阿哥的群起攻之,既保护不了十三爷,无形中还会破坏十三爷和四爷之间的关系,这显然是不妥的。

那么,最后会把玉如意会赏给谁呢?我认为,康熙应该会以十三爷和八爷都很出色,二人不相上下、难以选择为由,把玉如意还给太子,这也是四爷的提出的建议。以四爷对康熙的了解,以及四爷的心机,不会无端的说出这句话。他既然说了,应该就揣摩准了康熙的想法。

只不过,由于弘历的搅局,让康熙有了一个更佳的选择——把玉如意赏给弘历。


孤舟钓江雪


我是无忧历史,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下面我讲一讲我个人的观点。

弘历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木兰围猎时康熙皇帝意欲将代表天子的明黄如意赏赐给参与围猎的几位阿哥,最后却被四阿哥胤禛的儿子弘历抢了风头,如果不是弘历搅局,在我看来,如意赏赐给谁只有两个结果。

第一种结果:因为几人争抢而惹怒康熙,本无心赏赐的康熙顺势而为不进行赏赐。

《雍正王朝》是二月河先生历史巨著《康熙大帝》第四卷的内容改编的影视剧,剧中为了剧情冲突吸引人做了大量改编。这段剧情也进行了改编,将弘历与康熙的见面提前了,也就是说小说中此次狩猎原本就没有弘历,所以小说中的结局也可以借鉴。

康熙帝

我们看看原著大致内容,康熙帝要通过狩猎观察测验儿子们武艺和胆识,也要看看他们的人品、德行和忠心,原文中交代了这个如意是乾清宫的镇案珍宝,是顺治帝传给康熙帝的,代表着国家正统。康熙皇帝正是要通过这个举动来看看儿子们的反应,这和电视剧有一点出入,电视剧里的如意是太子的。

四阿哥

小说和电视剧里都是四阿哥出来建议不要使用如意当做赏赐,都得到了皇帝心中的赞许。不过小说中胤禛也参加了狩猎,但是因为向佛,所以只抓活的,八阿哥因为装仁慈,一只都没抓,十阿哥胤䄉和十三阿哥胤祥俩人因为数量问题争抢起来,最后康熙大发雷霆,这个代表着皇位传承的如意最终也没有赏赐给任何一个皇子。

分析一下电视剧中会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我觉得非常可能,因为九子争嫡,本来相互不服气,这个时候百分之百相互之间拆塔,十三猎物最多,但是老八全是活物,老十四也不差,还有老四不同意赏赐的,等等,所以现场不会一篇祥和,肯定和原著小说一样,你争我抢,最后达到康熙心愿,谁都不给。

第二种结果:按照之前的约定赏赐给老十三胤祥。

电视剧中太子未参加狩猎,而且如意就是他的,所以不会给他,老四生病也没参加狩猎,老八有特点,抓的全是活的,但康熙十分厌恶他。其他的也都各有小特色,十三阿哥抓的最多,拿如意可能性最大。

十三阿哥

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可能是十三阿哥胤祥拿这个如意,因为大家真的把如意当成那个传国玉玺了吧,认为皇帝心中不可能想把皇位传给十三阿哥。

那么好,我们来分析一下,首先,不要太在意这个如意,说白了就是一个佛具,电视剧中只是太子的一件东西,皇帝既然敢拿出来做赏赐,就把这件物品其他含义给否定掉了,不一定谁得到谁就是皇帝了,对吧,如果真的如此,那大家还争什么嫡,抢如意就行了,所以皇位最终解释权在康熙帝这,其他都是虚的,所以康熙敢于赏赐。

其次,大家都知道皇位不会传给老十三,那么给他一件贵重的物品又如何呢?康熙一代雄主会拘泥陈规吗?不会,他既然心中没有,他也知道老十三对皇位没有觊觎(给了之后我感觉肯定会有),所以他敢放心大胆给。老十三大大咧咧的,也肯定会收下。

结束语

我觉得不管《康熙大帝》小说还是《雍正王朝》电视剧都是十分精彩,希望只看过其一的可以相互都看看。

雍正王朝

康熙大帝

二月河老师是我高中学长,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康熙大帝》这本书也陪伴了我从少年走入了中年,基本上隔上几年就会再通读一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希望大家也都能喜欢这本书和它所改编的影视剧作。


无忧历史


木兰狩猎赏赐如意的那一段,在历史上是不是真实发生的现在不可想而知,但是影视中透漏的几个关键信息,正是康熙帝王心术发挥的淋漓尽致,首先历史上木兰狩猎一直都有,也会拿一些珠宝或者皇帝的墨宝来作为赏赐,但一次不同,康熙拿出了太子的如意来作为赏赐,可想而知,这时候康熙心里已经笃定太子不会是皇帝的人选的,那么,借此机会来考验其他阿哥,正当康熙为了如意赏给哪个阿哥犯愁之际,不料想,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让康熙颇为欣慰,也为以后弘历登基埋下了铺垫,我的猜测,也正因为弘历的聪明才智,康熙才会把帝位传给四阿哥。





强有财


在木兰秋狝时若不是弘历搅局,这是象征太子地位的如意,不会赐给任何一个阿哥,也不会归还给太子。编剧是在这个时候写不下去了,然后隆重的安排了弘历的出场。


就这么来说八阿哥想要,但是康熙不会给。十三阿哥可以得到,但是他不会要。其他阿哥没有理由可以拿到。

这个象征太子地位的如意是康熙老爷子抛出的一个狗骨头,是用来试探皇子们的用心的。

就这个电视剧本身来说,八阿哥这个党派的人是想要得到的,但是康熙是绝对不会给他的。

康熙在临终的时候说,“八阿哥处处学朕,但是处处不像朕。”,康熙说这个话的原因,可能就是前面的处理行不越狱案的时候诱供陷害太子,表现他阴险的一面。和这次木兰秋狝,八阿哥表现出来表面上有康熙的仁慈的一面,这种两面性的人,康熙看的明明白白,所以不会让他继承皇位。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康熙叫别人推举太子,就已经很明确的表态过了,八阿哥是没有继位的希望的。试想一下,如果把这个象征太子地位的如意给了八阿哥,势必会给八阿哥党派留下幻想,对将来继位的人在法理上是存在隐患的,所以康熙无论如何是不会把这个物件给八阿哥的。


十三阿哥猎获最多,从游戏规则上来说,他应该得到这个物件。但是他不想要,也不能要。如果把他叫到康熙面前说,我要把这个东西给你,他可能是请辞的,因为现在还有一个太子哥哥在法理上还是太子,捧着这个东西回去就是一个定时炸弹。你想一下四爷为了不要这个东西把自己弄生病,难道巫先生和四爷商量的时候就没给十三阿哥透一个风吗?


这样说来。会还给太子吗?显然是不会的。因为在康熙的心目中,太子已经迟早要再次被废了,既然把你东西拿出来了,就没有再还给你的道理。


而其他阿哥不论从游戏规则来说,还是在康熙老爷子的心目中,都是不可以得到的。


那这么来说这个剧情怎么收场呢?编剧给的答案就是让弘历来接过这一个定时炸弹。而如果没有弘历搅局呢?那可能就是说在大家请辞的情况下,然后谁也不给,康熙自己丢出来的狗骨头,自己把他捧回去最好了。


石诗史事


玉乃国之重器蒙古王公进献的玉如意本属于太子,只不过此时的太子已经犯错受到了康熙帝的严肃处理。木兰围场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八旗军的战斗力让皇子和满洲贵族们继续保持满洲先祖能征善战的优势,不至于在安逸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

玉如意的归属也是对皇子们的考验

太子被废黜已成定局,康熙帝想借此机会继续考察诸皇子以选拔未来储君。康熙帝非常重视皇子们的培养,善于骑射也是一项基本的能力要求,当然诸子之中武艺和骑射最高的是十三阿哥其次是十四阿哥,因此这场比试谁能获胜本就没有悬念。

那康熙帝为什么还要继续比试呢?估计还是不会轻易的把玉如意送给某位阿哥。康熙帝是圣祖仁皇帝,八阿哥胤禩处处学习康熙,以仁为自己处事和为政之道本没有错,但在此次围猎中全抓活物却是适得其反,上天虽有好生之德但围猎毕竟是围猎,有意识的想通过仁爱来收买人心这种做法康熙帝并不喜欢。

玉如意也是个烫手山芋不好接

玉如意本是太子之物,四阿哥胤禛因为身体不适没有参加围猎,但他还是坚定的支持玉如意要归还太子,这体现出他的政治立场也得到了康熙帝的好评。八阿哥胤禩在围猎上刻意用生擒来帮助自己造势并得到很多大臣的支持,表面上看起来好评不断实际上康熙帝并不满意他的做法。

弘历的一番话让康熙帝决定了这个玉如意的归属,从这个举动可以看出康熙帝对参加围猎的皇子们的表现都不算满意,而未来的储君自然也不会在他们中间产生,因此假如没有弘历出现,这个玉如意很有可能谁也不给。

八阿哥虽然代替太子赐宴但不代表康熙帝认同他

太子被废黜后,储君之位其实就变成了四阿哥和八阿哥的二人之争,此时的四阿哥大病初愈身体尚不能恢复因此很多事情都不能参与。八阿哥胤禩成为赐宴围猎冠军的不二人选这并不惊奇,因为怎么说他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康熙帝就真正的认同他吗?答案是否定的,当弘历说起生擒不杀时提到了康熙帝在围猎中曾射杀诸多猎物,康熙帝射杀了很多猎物就说康熙帝不仁爱,八阿哥胤禩不射杀就说他很仁爱这显然是不成立的。因此康熙帝对弘历观点的赞同,也就表明对于八阿哥胤禩的做法并不赞同。

总之这场围猎也是一场考试,作为主考官的康熙帝在默默的注视着皇子们的行动,这些都成为他心中考量接班人的题目,这可惜八阿哥胤禩在这场考试中太过表现自己反而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因此在争夺储君的道路上是渐行渐远!


秋雨鲁北说历史


老十三

其实康熙的本意是想将那柄象征皇权的如意给老八,想借此敲打敲打太子,从康熙让老八代太子赐宴蒙古王公,以及后续对太子的表现可以看出当时康熙是在敲打胤礽并考验老八,并没有下定决心废太子。

当初围猎开始时,康熙的意思是谁的猎物多,就把那柄如意给谁,老八是怎么做的呢?只抓猎物不杀,这是什么用意呢?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特立独行,老八的如意算盘是彰显仁德的形象,这是康熙所厌恶的,试想康熙带领大家来围猎,你胤禩对猎物围而不杀,你想干啥?你老子带大家来杀,你要保护,你比你老子仁义。正因如此,康熙不会把如意给他了。给他就是自扇耳光,还助长胤禩的气焰。

如果小弘历不横插一杠,康熙会把如意跟老十三,因为老十三的猎物最多,符合围猎开始的承诺,但是以老十三的性格,他肯定会推脱,康熙会不会乘机给太子那就另当别论了。





沧海一粟7528




渔樵之人W


在中国如意是代表心愿得尝,有金如意,玉如意等。雍正王朝里这把金如意是蒙古王工送给太子的见面礼,也暗含了太子的尊位之意思。康熙却代太子收下这把如意,并没有给太子。其中的用意也不言自明。

1.老八是不可能得到这把如意的。老八虽然在办理刑部冤案的时候,深的康熙赏识。当康熙从图里琛嘴里得知,八爷诱供肖国兴得到太子的罪证。此时对太子的评价一句:其心可诛,看清了老八的阴险。如意自然不会给老八,也给大家表面了自己的态度。

2.太子因为涉及重罪,治理国家每每不能胜任,深深的让康熙失望。他为了避免祸起萧墙,还是暂时不要动太子,张廷玉把这个意思多次已经说明。所以如意给太子是有一点可能的。

3.四爷此时断断是不可能得到如意的。一是四爷之前国库欠款的差使办砸了。再者康熙说了,如意是赏给狩猎取胜的人的。四爷并为取胜。还有更深一层意思。康熙是为了保护四爷,一旦四爷拿到如意。就会如同太子一样,成为大家争相下套的对象。弄不好就会把他给绊倒了。

归属于,四爷党的老十三,八爷党的九爷十爷等。康熙是不会轻易表态给的。他们的头都没拿到。

如果假设没有弘历出现。那么这个如意一有可能会还给太子,继续保持朝廷稳定。二会给十三阿哥,仅仅作为狩猎取胜的奖励。康熙也会做出说明,以免误导群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