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4歲是不是應該離開父母獨自生活了?為何?

李路林


因人而異,要看各自的家庭和孩子本身的意願。像有的家庭他們實力比較雄厚,機會更多。孩子也有繼承併發揚光大的意思,那當然可以選擇不離開。這樣也可以獲得一個更穩定和富裕的生活。有的家庭可能沒有那麼好的條件,這時候孩子可以多出去看看。也是有助於他獲得更多機會。



全球兵器庫


應該啊

不應該等到24歲,我感覺每個孩子從大二開始就應該自力更生,大一的學費和生活費或許對於高中剛畢業的學生來說無從下手,但是大二的學生已經離開父母一年了,以後的學費和生活費完全可以考我們的勤工儉學獲取。


冀騰霄


小孩只要到了十八歲,父母就有責任,教小孩怎麼勇敢面對社會,並給孩子指出一條光明大道。

首先要教孩子害人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才能讓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

其次是要教孩子吃小虧是福的道理,小虧吃多了不可怕,可以從中體會到人性的醜陋,長大才不會被別人忽悠。

再其次是要教孩子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原則,不與別人比財富,而要與別人比思想,有視金錢如糞土的心態,才能真正地脫離低級趣味。

馬雲說他對錢不感興趣,可對花錢很感興趣,被很多人調侃說他虛偽。

其實是很多人不知道錢的真正意義,錢只不過是一張紙,你花不出去,創造不了價值,錢就是一張廢紙。

年青人一定要知道錢的作用,不是每天想著怎麼賺錢,而是要每天想著怎麼花錢,你花錢的本事越大,你賺錢的本事也就會更大,當你敢對著同齡人說,錢只不過是成功路上的附屬品時,你就不是錢的奴隸,而是錢的主人了。

韓信就是整天對著地圖看,捉摸著怎麼用兵,只到有一天開竅了,對蕭何說,只要給我百萬雄兵,我就能打敗項羽。

就好比拼多多的黃崢就很有悟性,大學期間就很有思想,獲得段永平賞識,認識了巴菲特,學到了投資的真諦,然後與淘寶創使人合作,去找馬化騰投資,依靠微信小程序,推出了拼多多拼購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超過了京東,成力第二大電商。

黃崢的成功就是告訴年青人,如果你的思想得不到你父輩的認可,認為你已經可以出師面對社會了,你就將得到你父輩同齡人的認可,並得到他們的賞識,獲得發展的機會。

就好比韓信再有本事,如裡不能得到蕭何的認可,並推薦給劉邦,用他的性命擔保,被劉邦拜為上將軍的。


光芒萬丈34957


人生的路當說24歲已經把生活的路基石鋪好了,這個年齡段大學本科也都畢業了,在有些農村估計很多人也都成家或有子女了。

說24歲是不是應該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我想多數的農村人聽了都會哭的可笑,因為這早就屬於他們的實際生活,老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是這個道理。

這個話題也就是說給現在的城市人九零後聽吧,這一代多數人生活在條件比較好的城市裡,從小到大依賴父母無論什麼大事小情都有堅強的後盾。

這樣的優越條件生活習慣和農村長大的孩子有著鮮明的對比,一邊是生活上什麼都懂,基本都能解決養家餬口自力更生比較獨立;一邊卻是依賴父母大事小情都要父母做主,獨立生活的事基本沒譜,心中也從沒想過該獨立的時候到了。

作為父母我們想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當說這是大部分家長的心願。把孩子培養成人了,孩子也有生活技能了,我們也都年過半百進入不惑的年齡段了。

在孩子身上我們的階段性任務也完成個80%多了,24歲的孩子應當獨立生活也應當離開父母獨自到社會大環境中去錘鍊,去實現人生的夢想。

我們作為家長的,也應當在這個當下把他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陪伴好。畢竟都是人生70古來希的群體,身體好點的還能不靠兒女自立,身體不好年齡略大點的,父母久病臥床還是需要兒女們每天不離身邊左右的呵護照料。

一個人24歲是人生的轉折點,是步入社會接觸社會的起點,也是羽翼豐滿飛離鳥槽的關鍵性時刻。離開老槽放飛自己接受社會的風雨洗禮,必定會日後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畢竟我們知道人生路上飛得高看得遠,遇見的多日後也會因為經歷而踏實的多。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需要完成的任務,每個人也都必須面對經歷獨立選擇,是一代代的傳統精神更是華夏兒女每個人必須擔當的責任。

所以說,從父母從社會的角度講也是應當24歲離開父母獨立的!從孩子的角度說經歷風雨歷練自己融入社會獨立自主都是必須的選擇


茗禹1


24歲,應該有了一個有前景的工作,有了一個看得見的家庭未來!

家人,是人生在世與自己最親近的人,相互之間一定要是和美、親愛,家中,多了一個兒媳或者多了一個女婿,應當是錦上添花,這是每個家人應當有的對自己家庭的認知。

和家人住在一起或者不住在一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顆愛護家人,關愛家庭的心,並且有讓家人不受經濟壓迫,不為金錢物質貧窮所迫。

金錢可以解決99%的痛苦。


天才美少女


很高興回答問題,24歲應不應該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呢,我覺得離開父母與獨自生活是根據現實狀況兩種不同的理解,第一:如果父母歲數不是很大身體健康不需要照顧,自己可以與父母分開住,由於父母人與青年人生活習慣不同比如,父母喜歡早睡早起,吃飯喜歡軟爛的口感,當然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24歲這個階段應該鍛鍊一下,自力與獨處了。不要依賴於父母。如果自己還處在上學階段,這個年齡段應該多幫家裡分擔一些事一些責任!





剛哥做美味


不可以。外國,孩子一滿18歲,就離家去獨立生活了。而在中國不行,一是,24歲,心智還不成熟。二是,一般中國家庭,從小兒就沒給孩子那樣兒的教育。三是,中國人重親情,孩子離不開父母,父母也離不了孩子。既便結了婚,孩子可以另過,但還得經常在一起。

不要拿國外的,“責讓”國內。24歲離開父母,和不離開父母,二者,也沒有什麼對錯、好壞之分,各有利弊。中國人講孝親,孩子走了,誰來孝敬父母,父母去親誰?

24歲,在父母眼裡,還是個孩子,還不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離開父母,孩子不願意,父母也不放心…。


水中尤龍


二十四歲該不該離開父母要看你的個人生活能力,正常十八歲算成年人,就可以獨立生活了。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十八歲出來當兵,我兒子十四歲初二上完開始初三的時候自己留學來到美國,當然是要找寄宿家庭一起的那種。


實屬無奈whj


一般來說,18歲就應該獨立了,但現在的孩子大學畢業才工作賺錢的有很多,有極少一部分孩子大學期間自主創業或者出去兼職打工賺錢的。這種時候父母應該得體適當地退出再給孩子各種名義上的錢,讓孩子自己覺得要自力更生,獨立生存社會,早日或者杜絕啃老,因為最終父母都要離去,越早讓孩子獨立越是對孩子將來有意義。


曉瑩72633212


離開父母獨自生活和獨立,應該是兩回事,獨立是離開父母的經濟和生活的幫助,而獨自生活還存在父母經濟幫助的可能,只是不居住在一起。我是18歲高中畢業後,就離開父母的經濟幫助,開始了自己獨立的學習與生活。如果不是在上學,24歲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目標,一味索取將喪失人生目標與自信,將來很能成就生活小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