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說起四合院,必提及三十年多前很轟動的一部電視劇,那是根據老舍先生小說改編的《四世同堂》。由於這部片子成功塑造了日寇佔領時期,於北京城中強烈的四合院文化氛圍中生活的人之百態,以至於很多南方青年誤以為四合院就是北京的土特產。四合院在北方非常普遍,現存最有名的四合院未必在北京,倒可能在陝西、山西——漫長的封建年代中,邊遠北部的權力鬥爭遠不如京城複雜,盤踞當地的世家大族得以數十代根基不倒。經過十數代人的苦心經營,成片的四合院群落得以建成並流傳至今。比如山西省南部襄汾縣的丁村民居、比如被譽為“古民居建築活化石”的陝西省韓城市黨家村等等。

丁村民居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韓城市黨家村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在前幾千年裡,中國最為經典的建築首推四合院。它實在太有名太經典了,從某種意義上講,真正代表了一種居住的模式和歷史的沉澱。無論江南民居,還是來源於江南民居的早期石庫門建築其實都起源於它。甚至可以說在世紀之初,長江黃河、天南海北遍佈的所有住宅都帶有它的痕跡。平遙四合院春旺客棧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四合院有一個形象的學名叫做木構架庭院式住宅。作為中國傳統住宅的最主要形式,主要的特徵在於其對稱式的總平面佈局和封閉式的外觀。這充分反映了中國人喜好平穩工整的美學觀感和內心深處自我防衛的需要。四合院俯視圖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四合院數量之多、分佈之廣令人歎為觀止,近代以前漢族、滿族、白族(三坊一照壁)等大部分人群及其他少數民族中的相當部分都習慣使用這一住宅形式。當然,各地區的自然條件與風俗習慣不同,也由此派生出了各種各樣的平面立面。

四合院以木構架房屋為單體,在南北向的主軸線上是正廳或正房,正房前面呈左右對峙的又有東西廂房,形成了次要的東西向軸線。這一正兩廂組成的院子,即通常所說的“四合院”、“三合院”。大的宅子會沿縱軸線設兩個、三個乃至多個這種“一正兩廂”,形成多進院。更大的住宅還可以幾個多進院並列,並附有花園。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正房的間數必須為奇數,這在後面的《風雨滄桑石庫門》、《跟著知識青年走遍全中國2》中都有敘述。宅子裡最主要一間房的主軸必須與整個住宅的中軸重合,而傳統審美又使得其餘房間必然在正房的兩側呈對稱分佈。為了突出中軸線,明間的開間還需要寬於次間,再把門開在明間。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正房或正廳無論在尺度上、用料上、裝修的精緻程度上都大於、優於其它房屋。按照中國傳統的習俗,應當留給整個住宅中地位最為尊貴的“老大”。接下來再論資排輩依次住在次一點、更次一點的廂房。而婦女兒童地位最低,就只能住在內院。來客和男僕則住在外院。

大紅燈籠高高掛——北方四合院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不少人認為,最具代表性的四合院群落莫過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喬家大院。第五代導演張藝謀在那裡拍攝了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並在國際上贏得大獎。許多祁縣人說片子不咋的俺看外國人是把獎發給咱喬家大院的。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喬家大院的主人在當地顯赫了差不多十代人。到了二十世紀初,這所大院已斷斷續續修建了一百年,此後不依不饒地又修了三四十年。整個大院佔了差不多半公頃地,有十九進院子。大院裡頭有花園還有祠堂,大門做得象古堡,連簷部外露的挑梁都是用整塊紅木做的。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世紀初時,河北、山東、陝西、山西和東北到處都是四合院。乍一看,這些房子也大致彷彿,就象把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拜占庭式的建築一股腦堆在你眼前,沒點專業知識的人還著實難以區分。比較直觀的差異還是體現在生活習慣上: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大小比較適中,基本保證冬天可日照入室,庭院作為戶外活動場地,平日裡也就伸伸腿踢踢腳什麼的;東北那疙瘩冷啊,且人少牲口多,為了多曬曬太陽,方便系驢拴馬,院子就弄得很開闊;山西、陝西這些地方的院子顯得較為狹長,《大紅燈籠高高掛》裡大小老婆吵架,眼看東廂房這邊的口水能啐到西廂房人的臉上。主要是那裡樹少日頭毒,反而要防止過多的西曬。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皇城根兒——北京四合院

很長一段時間裡,北京本身似乎就是一個巨大的四合院。一部中美合拍片中有段臺詞:“北京的四周,總是豎著高高的牆,居民們走不出去,侵略者打不進來,離開它以後就再難回來……”這種四合院文化根深蒂固地佔據了北京城的每個角落。

所以,興許最典型的四合院建築您還得上北京去瞅瞅。

北京的四合院住宅又稱為“四合房”,可謂北方住宅的代表。從格局上,是按南北縱軸對稱地佈置房屋和院落,其中暗含一個“井”字。住宅中的房屋都是南北朝向,以順應“天地定位”。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被稱為十九世紀最後一個大儒的學究王國維很喜歡這種格局,考證說這種環境佈局與中國的宗族制度有著血緣關係,能夠創造出讓他感覺很舒適的日常起居生活條件。

在這裡,主人走到大門口咳嗽一聲,相關人等立刻聚到他跟前聽候吩咐;生活在雜屋裡的僕人會按時替宅院的主人整理房間,倒便桶,升起火爐,端上飯菜羹湯;用完飯,主人可以坐在正房溫暖的搖椅上,看一會兒他最愛的《紅樓夢》,再透過南風窗來監視院子裡男男女女的動靜;閒暇時既可以到東廂房找兒媳婦聊心經,又可以竄到後院找姨太太下棋……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僕人與女人在這裡住得就不會那麼舒服:進出要走宅子兩側的避弄,吃飯要跑到前廳乃至廚房裡排排坐,上茅房則要繞到近大門口的東南、西南角落……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如此看來,四合院的確可以滿足封建大家庭共居時所追求的長幼有序、內外有別、主尊奴卑的使用要求。堪稱是為中國封建社會家庭度身定做的配套裝備。

北京的四合院多為三進院格局。根據風水先生的意見,大門不能開在中軸線上,而要開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上。即路北住宅的大門應開在住宅的東南角上(紫氣東來),路南住宅的大門應開在住宅的西北或東北角上。

大門內外設有影壁——一種佈置在入口大門對面或大門內部的牆。牆面上雕花刻字圖吉利,牆腳下襬放著花花草草。風一吹,太陽一照,光影變換,迷離得很。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據說八國聯軍到北京城內入室搶劫的時候,對影壁非常之看不懂。裡面有懂建築的,就說這創造了建築的第四度空間——時間性。於是便學著在希臘、埃及以及圓明園那樣,乾脆搬了十座八座回去,讓北京人很是小瞧了一把。

進了大門是四合院住宅的第一進院。因其狹長,不注意的會以為是從邊門誤入了專供女人和僕人走的避弄。旁邊有座坐南朝北的倒座房叫做南房,是作外客廳和雜用的,男傭人也都住這裡。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第二道門開在中軸線上,通常會作成華麗的垂花門(因門上裝飾著華麗的垂花棒而得名,中國傳統民居的建築往往都採用榫接,幾乎不用釘子,大柱小梁相接,到最後在前部就會突出一根往下的短柱。空在那裡真是很難看,於是便在底下再榫接一個木造裝飾,可以是繡球,也可以是團花,因為吊垂在短柱下,故稱之為“垂花”)。垂花門裡是第二進院,這才是最主要的院子。由正房、廂房、二門、花牆圍成,是整個宅子交通採光、通風的樞紐。

正房是坐北朝南的北房。其質量、進深、開間、高度與裝飾都排全宅第一,專供“老大”開會、接見和舉行儀禮之用。一般為三開間,幾乎都用支摘窗(一種以窗框上邊為軸心,推下邊,窗戶打開後,用木棍支撐的漏窗)、隔扇門以確保正面陽光透入室內。兩側各有一或二間較為低小的耳房,通常作臥室用。

正房前左右對峙的東西廂房,通常供晚輩居住或作飯廳、書房用。東廂房的耳房一般作廚房。據風水先生的意見是火頭旺在生門上,可以招財進寶的意思。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很多宅子從垂花門到各房有廊互相連通,不知是為了不被太陽曬黑還是怕給冰雹砸了頭。從東耳房夾道、廚房的旁邊可進入後院,是第三進院。這排房稱後罩房,供婦女居住和存放東西用。

“小庭院”(天井)體系——南方四合院

就血緣關係來看,中國大多數民居都是四合院的變種。這當源自於先秦以來黃河流域政權強大的影響力,以及各時代不斷向南方擴散的北方移民之文化與思想影響。

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形象地把江南民居稱為“四水歸堂”式住宅(“四水歸堂”是一種地方上的俗稱,意思是各屋面內側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南方人經營的意識向來強於北方,水在南方象徵著財喜,因此“四水歸堂”的含義就有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實際上屬於四水歸堂類型的住宅並不只有江南民居,但江南民居堪稱此類建築的代表。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比起它的變種——石庫門,江南民居的平面佈局更接近北方四合院。但南方民居都有一個共性,與北方四合院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院子較小,這種南方的小院子被稱為天井,僅作排水和採光之用。從居住環境講,這種建築形式明顯帶有南方特色,流入庭院的雨水可起到滋潤植物、調節溼度的作用。如果換在寒冷的北方,依照這種建築形式,就會出現“四柱穿堂”的局面,這裡的“柱”一定是冰柱。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江南民居的大門多開在中軸線上。入大門即為第一進院,立刻可見正房,與北方四合院既設影壁又設前院的雲山霧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長江流域在中國歷史上始終扮演著弱者和被征服者的角色,其官場文化遠不如北方根深蒂固,這大概也是處於弱勢文化中的南方在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上強於北方的原因所在。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徽派民居在房側設偏房跨院,平面佈局比北方四合院緊湊。前庭也叫做天井,和江南民居一樣做成了“四水歸堂”。四水歸堂帶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味,始作俑者當是徽州人。姑且不論徽商和晉商在歷史上名氣之響亮,單從徽州民居為忌諱蝕財,寧願犧牲日照,也不南向開大門這一點,便可看出追逐利潤的心態。正房也作為門廳或客廳,兩側是廂房或臥室。四周高牆圍起,並加築防火牆,既防火又防盜,足見其家底雄厚、遠比別處更需要操心家產。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閩粵民居中也有大量以廳堂為活動中心的三合院與四合院。與北京四合院相比,軸線分佈大致雷同,庭院面積依然較小(福建晉江青陽莊),廳堂卻高大許多,開敞通明(見《那上個世紀我們擁有的廳堂》)。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兩者相比,廳堂就十分突出,房屋與庭院的組合都成了廳堂空間的延伸(還是因為南方陽光熾烈雨水多)。在閩粵民居中由多個“院落單元”組成的大型宅院,往往有大小不同的若干個廳堂,按其位置與功能分為主廳、側廳、書廳、前廳和後廳等,相應也分主庭院與側庭院等。院子的形狀相較於北方講究對稱的審美觀,更突出對比並力求變化。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此外還有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是由正房加兩側廂房組成的三合院,再加上正房對面的照壁形成中軸對稱的封閉式住宅。一坊就是一棟三開間二層的房屋。正房與廂房幾乎一樣佈局,底層三間,多為一明兩暗,樓上通常三間敞通不分隔)以及在雲南省被稱為“一顆印”(麗水一顆印:這種住宅在房屋轉角處互相連接,組成一顆印章狀,並且其瓦頂、土牆的平面都方正如印,故名。多為樓居,正房與廂房大小高低頗有變化,構成極有風采的形體)、湖南等省被稱為“印子房”的建築等等。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蒼蠅雖小也是肉,世紀初的新老石庫門也是江南四合院的變種。雖然從佔地規模、建築面積上都相對縮小,開間與進深都相應縮小,且採用了聯排總體的佈局,但具體功能和建築特點,尤其在早期的石庫門中仍然一應俱全。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並且當時的上海是個國際化的移民城市,新型的建築融合了各個地方區域的特點,當然主要還是結合了江南的氣候特徵,體現出了徽派民居、閔粵民居的諸多特徵,如里弄窄巷、馬頭硬山牆、簷廊等。

從木石到磚砼——結構與承重

過去千百年中,四合院體系的結構承重部分變動並不太大。各地區之間的差異,主要還是體現在材料取用的難易上。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是形成不同地方建築風格的重要因素,這一點始終是貫穿在建築學發展全過程的。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斗拱、雀替、樑柱俱全的一張圖

斗拱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樑柱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雀替

傳統四合院體系中,閩粵民居、江南民居和北方四合院都使用木架結構。木架結構,其框架接榫處,均為柔性節點,既有穩固性,又可對外力形成緩衝。建築物由樑柱、檁椽、斗拱(榫接體系中僅次於樑柱的受力單位,“鬥”就是類似於正方體量米的鬥,拱就是下邊弧形的部分,在結構中起到減少樑柱傾斜,並傳遞屋頂的重量作用)、雀替(一個有趣的名字,僅從字面難以想見其用途,實際是在樑柱接角處,安放的直角三角形的木塊,以榫接兩者確保穩固。當樑柱體系發展到無需協助支撐時,就成為諸如鰲魚、龍、鳳等裝飾)等部位組成。每組部位接榫連接,因而具有較強的抗震性能。雖歷經千年,古建築的木質框架卻極少在大風或地震中損壞。

北方四合院的住宅房屋結構基本為抬梁式構架,而江南民居結構為穿鬥式構架(也成為立帖式木構架)或穿鬥抬梁式的混合結構,外加磚牆維護結構。磚木混用使得住宅的承重性明顯加強,因此與北方四合院多為一層相比,江南民居及徽派民居的房屋多為二層(偶爾也有三層)磚木結構。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雲南大理的三坊一照壁民居也以木樑柱構架承重。屋架常用五架或七架的穿鬥式或抬梁式。四周柱子微向內傾,兩邊山牆柱、前後簷柱都隨高度而內收,構架上小下大,有較好的穩定性與抗震性。為適應當地風力較大、地震多發的特點,用柁礅而不用瓜柱。其牆體以夯土、土坯、卵石和條石砌築為主,磚牆很少。即便大門樓翼牆,也只是青磚貼面,裡層仍是土坯,通稱“金包玉”。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清末民初,新的住宅類型出現,最初的老式石庫門依然採用江南民居中最常見的穿鬥式構架結構。木柱一般採用15釐米直徑的杉木,4~5柱落地,建築材料與構造方式均為江南民居的直接繼承。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到了新式石庫門時期,鋼筋混凝土被大量採用,傳統2層高的住宅變成了3層,結構體系演變為磚牆承重與木屋架屋頂。弄口、過街樓、門窗等部位出現了大量磚砌發券。亭子間及曬臺等部位採用鋼筋混凝土樓板。石庫門門框也多用清水磚砌外刷石灰白粉。石料門框很少再被使用。此後的新式里弄住宅普遍達到了3層,在採用磚牆承重的同時也更為廣泛地採用鋼筋混凝土構件,鋼窗也大量普及。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第五立面”——四合院的屋頂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說到屋頂,很多人都認為日本民居的屋頂比我國好看。在專門講屋頂的圖片書裡,代表東方建築的屋頂盡是些日本建築。電影電視裡日本傳統民居的屋頂的確都是色彩鮮豔、出簷深的“大屋頂”,加上翹起的簷角與線條感強的曲線屋面,真如圖畫一般。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充滿暴發戶氣質的大阪天守閣屋頂,反應了豐臣秀吉老師的審美(見《往事如夢》),屋脊金光閃閃的是《龍生九子》中的老五螭吻,貌似還有到處亂爬的狻猊。

其實“大屋頂”的形式早在我國唐朝就已被定型並達到了頂峰,只是在明清時期由於對等級觀念的限制,才使中原和江南等中央集權強盛地區的屋頂設計走向僵直和拘謹。

中國傳統民居區分的主要方式與西方的柱頭、拱券、穹頂與雕塑不同,就是看建築的屋頂山牆等部位的差異。由於各地屋頂形式豐富,獨步世界建築藝術之林,被稱為“第五立面”。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傳統的江南民居與徽派民居,為達到散熱通風的效果,屋脊高、進深大、牆身薄、出簷深、外簷用落地長窗。屋面坡度陡,一般使用懸山頂(前後坡落水,兩坡屋簷突出于山牆之外,如懸浮在山牆之上,造價便宜,施工簡單,排水快,是我國民居廣泛採用的形式之一)或硬山頂(硬到不能再硬的硬山式,典型徽派民居,屋簷與山牆切合而不突出,民宅及兩側護龍多用之,造價相對貴一些,但美觀而防火),有利於及時排水。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而沿海地區民居為防颱風襲擊,民居低矮,屋頂多用四面落水的歇山(兩坡頂加周圍廊形成的屋頂式樣,也就是懸山再圍一圈)或廡殿式(“大屋頂”最常見形式,四面落水,造價較貴,過去常見於宮殿廟宇建築以及日本建築,近年來江浙等富庶地區的民居也開始廣泛採用)。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江南民居牆底部常用石板牆,其餘用空鬥磚牆或編竹抹灰牆,牆面多刷成白色,並有各種式樣的防火山牆,如馬頭牆與觀音兜形式的山牆等等。教科書般的房子,左邊觀音兜右邊馬頭牆。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北方四合院由於日曬少雨,屋頂苫背極厚,上鋪陰陽瓦。山牆和後簷也是很厚的磚牆或土坯牆,前簷下部為坎牆,上部為窗。而江南陰熱多雨,屋頂無苫背,鋪小青瓦,前簷全為木裝修。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三坊一照壁的屋頂為懸山式結合廡殿式,普遍採用筒板瓦。為避風,內院的廈廊出簷較深,採用硬山對簷等。福建永定的客家民居有著線條優美、出簷很深的瓦屋頂。嶺南民居屋頂為硬山馬背式,屋頂低,屋脊曲線微小。廣東僑鄉民居不論平房或樓房都用硬山頂。在村落總體規劃上,從前排第二橫列房屋起,必須每座遞高一尺左右,房屋越往後越高,既順應了地形風向,又符合採光通風的要求。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永定的客家民居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嶺南民居屋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廣東僑鄉民居

閩粵民居大量使用懸山的人字屋頂。挑出深遠的懸山屋簷遮蔽了南方較為強烈的日曬,使室內蔭涼。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很多屋頂都採用相鄰房屋挑出的屋簷疊加相連的方式,連接處上下部都呈現帶鉤狀,很象老鷹的嘴,被當地人叫做“老鷹頭連法”。

屋頂保留了宋代的風格,為曲線特徵,在屋面上幾乎找不到直線。整個四合院建築,從正房起,次間、梢屋的屋簷逐漸升起,形成了凹勢圓和的造型。

解析瞭解中國的四合院文化

近代的老式石庫門保留了傳統江南民居的馬頭牆與觀音兜形式的山牆,新式石庫門則不再使用。屋面以機制瓦替代了小青瓦,外牆面也多用有石灰勾縫的清水青磚、紅磚或青紅磚混用,早期的石灰白粉牆也沒有了。

關於中國四合院的解析分享到這,有什麼感慨請下方評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