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揭秘尧舜禹禅让制的历史真相

自黄帝起,三皇五帝时期让在中国古籍的记载,都是令无数人向往的田园牧歌时代。但尧舜禹的禅让在当时真的那么美好吗?掌权者在权力更迭中真的能独善其身吗?

揭秘尧舜禹禅让制的历史真相

三皇五帝


首先我们看一张“五帝时期传承图”(黑色线条:血缘传承;红色箭头:王位传承)

揭秘尧舜禹禅让制的历史真相

五帝时期传承图


可以看到:从“黄帝”到“颛顼”到“帝喾”再到“尧”,王位传承都是直属血缘关系,与“嫡长子继承制”类似。那为何从尧开始变更成推举有德之人成为天下共主呢?在一些典籍中,我们发现了蛛丝马迹!

《荀子·正论》中说道:夫日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陋者之说也。荀子的学生韩非,在《说疑》中,同样认为“舜逼尧,禹逼舜,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也就是舜和大禹的王位,极有可能都是通过逼宫弑君得来的。但这个观点可考虑有多少呢?我们继续看!

揭秘尧舜禹禅让制的历史真相

舜帝


春秋时期《竹书纪年》也有记载“尧之末年,德褒。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舜篡尧位,立丹朱城, 俄又夺之”。通俗的说:尧帝晚年,因为权力斗争激烈,被他的女婿舜,以德行不足为由,囚禁起来,同时还不让尧的儿子丹朱见到尧帝!舜篡位成功后,为了稳定局面,立“丹朱城”让尧的儿子丹朱治理。等尧去世后,舜立即夺取了丹朱手中的权力!

就连儒家先哲“孟子”同样也认为:舜居尧之宫,辟尧之子,是篡也,非天欲也!传位给舜并不是尧帝的本意!

那大禹又如何夺取舜的王位呢?

当今学者认为,处于原始社会的五帝时期,自炎黄结盟后,国家的形式主要是以部落联盟出现的。禹的父亲鲧和尧、舜,应该都是各自部落的首领。

揭秘尧舜禹禅让制的历史真相

炎黄结盟


《史记》中是这么说的: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揭秘尧舜禹禅让制的历史真相

鲧治水


鲧在尧的时期因为黄河泛滥被举荐治理水患,治理九年并没有成功。等舜继位之后,就把鲧杀死了。要知道,那个时代治理黄河水患成功概率几乎为0,但舜却诛杀了鲧。为什么?我们可以推断出:鲧当时也是在部落中地位不逊于舜,威胁舜的王位。甚至鲧很有反对因篡位而来的舜。因此,鲧成了当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除了,尧还放逐了号"穷奇"的共工;号"浑沌"的讙兜;号"饕餮"的三苗(他们与号“梼杌”的鲧,合称四凶

也就是说在当时是至少大禹和舜有杀父之仇的!禹继承鲧的部落首领之位后,继续治理水患,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因而禹得到了当时其他大多数部落酋长,还有重臣和民众的支持。舜本意传位给自己的孩子商均,但他威望不足比大禹,并没有得到支持,只得舜被迫传位给禹。

揭秘尧舜禹禅让制的历史真相

大禹冶水


《史记·夏本纪》记载: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舜举荐禹为继承者之后到去世,一共17年,但这17年间,并没有让大禹代理国事。要知道尧让位给舜之前,让舜代理国政8年。

而且17年后100岁的帝舜,

到南方巡守,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为什么百岁高龄却要跑去远离中原的湖南去视察,是自愿,还是被迫流放到那儿呢?舜死后,竟还出现了尧帝之女:娥皇、女英二妃思舜殉夫的人间悲剧!这其中的波折,也颇令人玩味!

揭秘尧舜禹禅让制的历史真相

大禹


但结局还是:三年丧毕,大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大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夏后氏。

帝舜死后,大禹假装让位给商均,然后因为天下诸侯都支持大禹,最后大禹在极为难的情况下,登基为天子,开国号: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