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童年原生家庭不幸,照樣40歲後光彩照人

英國散文家、詩人約瑟夫·艾迪生曾經說過:愛情不會因為理智而變得淡漠,也不會因為雄心壯志而喪失殆盡。它是第二生命;它滲入靈魂,溫暖著每一條血管,跳動在每一次脈搏之中。

第8期《人生選擇題》綜藝節目中(由今日頭條、西瓜視頻與新世相聯合出品的一檔明星訪談類節目),嘉賓迎來了偶像劇女王陳喬恩,在她與主持人華少的對話中,分享了自己兒時不被疼愛的童年回憶長大後的和解,也在節目中面對芳華時8888萬從天而降、 一夜禿頂人生等人生困境,對於所抽的標籤的所感所想,給出了自己最終的選擇。


《人生選擇題》陳喬恩||童年原生家庭不幸,照樣40歲後光彩照人

印象深刻是她對於愛情的解答上。在新一期的《人生選擇題》中,陳喬恩抽到了一個問題:假如婚後遇到真愛怎麼辦?陳喬恩給出的答案是去追求真愛。理由是“我覺得沒所謂啊,愛情這種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你真的遇到一個讓你多巴胺一直分泌的人的話,你就去追尋吧,那太難得了,很多人一輩子都遇不到真愛。”

這個答案也正常,要知道,現在的陳喬恩正處於熱戀的狀態中,艾倫成了滿足她對愛情期待的那個人。所以對於一個處於熱戀期的人來說,特別是已經年滿40歲的陳喬恩,正在享受著愛情的甜蜜, 內心是充滿喜悅的,正如她所言:人一輩子能遇到真愛,確實可遇不可求。

《人生選擇題》陳喬恩||童年原生家庭不幸,照樣40歲後光彩照人

01 陳喬恩的童年被打罵和不受重視的經歷,導致她的內心自卑又孤僻

陳喬恩的母親從小對她的教育方式是棍棒教育,對她非常嚴厲,動不動就打她,最嚴重的時候打得滿身是血。導致她童年都非常缺愛,也生活在恐懼中。

談起媽媽,她說:“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總是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講話,怕她會打我。”

成年後的陳喬恩,回憶起小時候,都滿滿是恐懼,也不敢獨自與母親面對面。

還有一點,也是母親做的特別傷人心的,那就是“重男輕女!”

在《人生選擇題》的芳華階段,陳喬恩被華少問道:

“如果你出生在重男輕女的樊勝美式家庭,能接受嗎?”

陳喬恩笑了,坦然說:“我就是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啊。”

陳喬恩有個哥哥,母親對她和哥哥的態度完全不一樣。

比如:

陳喬恩上中學,有次摔跤褲子上破了一個洞,央求媽媽給再買一條。媽媽直接拒絕了她,縫補了一下洞洞,一直讓她穿到畢業,就是不給買。

是家裡經濟困難嗎?當然不是,是母親就沒有把女兒的話放心上。

反之,陳喬恩的哥哥就不一樣的待遇了,不僅僅有好幾條類似定做的褲子,而且都是高腰、鑲金邊的那種時尚款式。

在這種又打罵又重男輕女的環境下,可想而知,陳喬恩的童年是多麼的缺乏愛,多麼的自卑和孤僻!父母的打罵成了肢體虐待,成為了孩子心理創傷的根源。打罵會讓孩子長期活在巨大的陰影裡,隨時隨地都在擔心懲罰的到來 。

《人生選擇題》陳喬恩||童年原生家庭不幸,照樣40歲後光彩照人

02 沒有經歷過甜蜜的母女接觸,所以她不善於與人打交道,戀愛之路曲折

對於陳喬恩而言,因為沒有經歷過母女間的親密接觸,她其實不知道該如何與人進行相處。所以她會說,自己獨處的時間,才是最安全的狀態,至少不用被母親打罵。

她在上學期間,因為經常轉學,沒有朋友,成績也不好,同樣面臨著被孤立,她的做法就是逃避,這樣就不用面對同學們那些異樣的眼光。後果是,她身上總是一面是積極向上,一面卻是沒有安全感的多愁善感。

從小缺愛,缺乏愛的體驗,陳喬恩的童年,決定了她的成年生活只是延續童年的開始。她想擺脫童年,所以拼命掙錢,可這過於自我的性格影響陳喬恩的戀愛觀。

陳喬恩是孤獨自閉,恐懼社交的。她經常把自己封閉起來,一個人可以待很久。好友安以軒說:陳喬恩可以三個禮拜不出門,和貓說話,吃罐頭,讀書,一個人去KTV唱歌。

《人生選擇題》陳喬恩||童年原生家庭不幸,照樣40歲後光彩照人

陳喬恩也是有過幾段感情經歷的,可最後都是不了了之。她和霍建華就交往過,後來還是沒走到一起。畢竟從小生活在離異家庭中的霍建華,也同樣的缺乏安全感。兩個即使互相吸引,卻像兩隻刺蝟,註定無法相擁。

她與一起合作了偶像劇《王子變青蛙》明道也傳過緋聞,但明道卻說,第一次見陳喬恩就覺得她脾氣不好。的確是這樣,在真人秀《旋風孝子》裡,暴躁起來的她,會拿電飯煲出氣;她的助理說跟陳喬恩在一個屋子就害怕,所以也提出辭職。

也難怪陳喬恩在《人生選擇題》中說:喜歡主動吵架,情侶吵架是一種情趣。對於情侶的每次吵架, 經常發生在溝通不順暢上,或者情緒失控上,甚至於不知道如何溝通,只好通過發洩脾氣來抗爭。

幸福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往往堅定不移的相信愛情。而在吵架和家暴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會對愛情和婚姻缺乏信心

陳喬恩就是這樣,她屬於那種內心自閉的女孩,特別的缺乏安全感,她在戀愛中,還容易暴躁,是有點孤僻的人。這樣的女孩,在戀愛中,完全是跟小孩子一樣,她不知道如何去經營一份愛情,也會對愛情抱有極其高的期望。

《人生選擇題》陳喬恩||童年原生家庭不幸,照樣40歲後光彩照人

03 既然童年陰影已經存在,可能影響到整個人生,那麼我們如何擺脫它呢?

《奇葩大會》上,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關於原生家庭提出這樣一個概念:“家庭是一個社會的濃縮,而個人是家庭的濃縮。”

第一,通過建立自我覺察的能力,活在當下,接納真實的自己, 逐漸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童年創傷。

例如,陳喬恩在《人生選擇題》節目中,坦然的說出自己童年的事情,也沒有表現出特別情緒激動,這其實就是接納自己,讓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問題出在哪裡,從而與父母進行和解,也解開自己身上的枷鎖。

電影《風雨哈佛路》中的主人公麗斯出生在貧民窟,並且有一個無比糟糕的原生家庭:父母都吸毒,母親還患有精神分裂症,父親則對她不管不顧。她從8歲就開始了乞討生活,但她從來卻沒有抱怨自己的家庭,而是坦然面對這糟糕的一切。

她說:“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人生選擇題》陳喬恩||童年原生家庭不幸,照樣40歲後光彩照人

第二,童年時期受的傷,還是要靠自己去療愈,訓練自己獨立思考,建立自我修復的能力。

伊能靜來自單親家庭,爸爸很早就離開。母親在我成長的無數歲月裡都會提到的一句話:“如果沒有你,媽媽可能就會過得好一點。” 所以當婚姻結束的時候, 她所面對的,似乎回到了童年,開始質疑自己。 後來她找心理醫院,最終在察覺到自己其實過著“好玩”的人生,從而與父母和解,也療愈了自己。

陳喬恩在面對催婚時,也會說:我為什麼要被別人捧在手心?我自己有手,而且我捧紅了我自己。

每個成年人都可以問自己:我是誰?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能夠擺脫童年的陰影?我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可以做回自己。在生命的道路上,請專注於自己的內在成長,並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人生選擇題》陳喬恩||童年原生家庭不幸,照樣40歲後光彩照人

第三、放鬆自己,讓自己活的更加的舒服一些。

心理學家布萊恩·利托索認為,每個人生來都有三個自我:

第一個,是父母基因決定的自我;

第二個,是環境文化影響下的自我;

第三個,是由我們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標、自我價值定位的自我。

最後一個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原生家庭的孩子,身上揹負的那些委屈都是真實存在的,他們會覺得為什麼會遇到這樣的父母,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痛訴他們當年的教養方式造成的心理陰影。

其實有句話說的很對:別人以你不喜歡的方式對待你,那一定是你允許的。


當你能夠理解事情出現的原因,梳理清楚自己未來想走的認識,那麼一些心結,哪怕暫時不會那麼容易化解,至少你會讓自己釋然和豁達一些。


《人生選擇題》陳喬恩||童年原生家庭不幸,照樣40歲後光彩照人

最後總結:

武志紅在《身體知道答案》一書中提到:

“假若父母喜歡否定自己的孩子,結果這個孩子進入學校後,就會有‘我是一個失敗者’的自我意象,而他為了捍衛這個自我意象,成績會一塌糊塗,這反過來又成了支持‘我是一個失敗者’的自我意象的證據。

認真想一想你究竟是誰,你究竟想成為怎樣的人,你究竟想過怎樣的生活。走出困擾自己已久的枷鎖,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