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洋居民回滬感受防控“一視同仁”

洋居民回滬感受防控“一視同仁”

住在虹橋街道的韓國居民李載日,已經居家隔離觀察一週,利用這段特殊的“休息日”他提升了一項“沉睡已久”的技能:廚藝。

2月27日從首爾搭乘飛機回到上海,李載日當天就和家人開始了為期14天的居家觀察。在他居住的長寧區虹橋街道,有2.6萬名像他這樣的境外居民。隨著過去幾周境外部分國家的疫情呈現出上升趨勢,從這些國家回到上海的“洋居民”也開始了一段特殊的時光。

“真很嚴,不管你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

從下飛機那一刻開始,李載日就感受到上海對疫情防控的重視。“機場的工作人員都穿了白色的防護服,氣氛倒是不緊張,可能因為所有人都戴了口罩,反而讓大家覺得很安全。”

當天下午,李載日回到位於伊犁路上的小區。由於已經提前跟居委會幹部在微信上交流過回滬日程,在他下車後,小區門口的志願者看到他的行李箱,就詢問“是李先生嗎”,並請他伸出手腕先測量體溫。

緊接著,居委幹部又遞出了一張二維碼和一張韓語版本的居民告知書。二維碼是虹橋街道專為境外人士開發的英文版居民登記系統,李載日只花了3分鐘就完成了填寫。“很多問題都設置成了選擇題,選項很詳細,所以登記起來很快。”告知書則對為期14天的居家觀察進行了說明,還詳細標註了長寧區發熱門診地址、區疾控中心電話、上海“12345”市民熱線、以及居委會和物業的電話,確保任何居民有任何疑問,都能第一時間找到諮詢渠道。

家住程家橋街道君悅花園小區的安東尼雖然比李載日早兩週回到上海,但從澳大利亞回滬的他還沒踏進小區大門,就對居委幹部和物業保安的“嚴防死守”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的車剛開到小區門口,保安就上來跟我打招呼……明明我跟他是認識的,怎麼我才離開上海兩週,他就不讓我進小區了?”安東尼當然不是在“吐槽”保安。事實上,認出車內乘客是安東尼後,小區保安和當晚值守的居委幹部第一時間就請安東尼下車,先測體溫,又拿出了二維碼和告知書。安東尼掃碼填寫自己的個人信息、旅行出發地、是否途經重點地區後,居委幹部翻開已經翻譯成英文版的告知書,請安東尼仔細閱讀,並建議他第二天開始自行展開健康觀察。

“我有同樣住在上海的澳大利亞朋友,她說前兩天自己下樓倒垃圾,偷懶沒戴口罩,馬上有穿馬甲的社區工作人員對她說‘女士您快回去,戴上口罩再出來’,這下她再也不敢僥倖不戴口罩了。”安東尼說,經歷這次疫情,讓他和朋友們對上海的“嚴防嚴控”刷新了認識,“是真的很嚴格,不管你是外國人還是中國人。”

居委的重視,讓他們感受到不出門的重要性

來自意大利都靈的安吉拉2010年第一次來到上海,四年後回到意大利,又在2016年跟著丈夫重新回到上海定居。今年春節前,她就計劃好要回家探望家人,1月30日從都靈途經荷蘭阿姆斯特丹轉機回到上海,雖然當時意大利的疫情還沒有暴發,但安吉拉還是和丈夫決定,回到上海後趕緊“囤貨”,在家隔離兩週再出門活動。

“當時只是覺得這樣比較安全,加上社區來為我們進行登記時,對我們的旅行路線詢問很詳細,還特別詢問一路上是否有接觸來自湖北等地區的人員,說明大家對這次疫情都相當重視。”居委幹部事無鉅細的詢問沒有讓安吉拉感到不耐煩,反而讓她察覺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之後來自意大利等國家的確診病例發佈,讓安吉拉一邊揪心於家鄉的疫情,同時也感受到上海鄰居們“無大事不出門”的重要性。

而今,已經回滬一個多月的安吉拉發現,自己的生活也隨著對疫情的重視悄然發生改變。“我們已經一個多月沒去過咖啡館,沒有和朋友見面了,買任何東西都上網解決,想喝咖啡了就叫外賣。”而今,學習中文不久的安吉拉,已經能熟練地在各類外送平臺上點選中文說明。隨著意大利的疫情不斷得到關注,安吉拉還主動為自己居住的榮華居民區翻譯了意大利語版本的疫情防控告知書。“告知書的內容寫得簡潔明瞭,相信每一個回到上海的外國人都能看明白。”

同樣在居家隔離期被“逼”出廚藝新境界的李載日,則對居委會送上的幾個特殊快遞印象深刻。“有一天社區幹部上門,說幫我們家完成了口罩登記購買。”和口罩一同送上門的還有李載日自己購買的快遞。當他一個勁地向居委幹部說謝謝時,對方卻讓他“別客氣”。“居委幹部說,每個居家觀察的居民如有快遞需要簽收,他們都會幫忙,讓我們安心待在家就行,真的很周到。”

眼下,李載日每天早晨醒來,都會眺望一下窗外的新虹橋中心花園,“假裝”完成當天的晨練。“14天其實過得很快,3月11日我就可以出門啦,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園逛一逛!”

測溫、掃碼、告知居家觀察很嚴格 代為登記購買口罩、快遞送上門很貼心

洋居民回滬感受防控“一視同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