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怎麼看小米10Pro現在依舊“飢餓營銷”?

混亂的性子


關於小米10Pro為什麼現在依舊“飢餓營銷”呢。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一定是這款機器的性價比足夠高。

我們先來看看飢餓營銷的定義吧,百度百科對飢餓營銷的定義是: “飢餓營銷”,運用於商品或服務的商業推廣,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假象”、以維護產品形象並維持商品較高售價和利潤率的營銷策略。

最典型的案例有汽車市場加價銷售、地產市場預售、蘋果手機的限量銷售。飢餓營銷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利用飢餓營銷造成話題,起到品牌營銷的作用;另外一個則是造成市場緊張氣氛。

從一定程度上講,小米確實是有飢餓營銷的影子。

一個品牌之所以能夠去使用飢餓營銷,很重要的前提這產品不能夠滿足市場上客戶的需要。我也是小米的忠實粉絲,已經用了兩部小米手機,小米手機的性價比真的好。有一句商業經典策略是這樣說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賤。小米可以說是把這句話發揮到了極致。

小米作為互聯網硬件公司,手機可能並沒有像其它知名品牌有太多的終端零售,它的整個供應鏈,相對來說並不是特別強的。然而,線下零售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通過線上銷售呢,可以大大的節省線下的成本,從而可以更多的將資金放在降低產品的售價,提高產品的品質上來,力求絕對性價比。

所以產品的銷售還是來自於線上,通過新機發布造勢,市場預熱,吸引一批米粉關注以及新一批對性價比有需要的這些人的眼球。這些需求積累形成一定規模的時候 ,就需要商業轉化,採用飢餓營銷,就是一種很有效的手段了。畢竟客戶已經知道有這麼好的機器,並且迫不及待了。而且,飢餓營銷作為一種商業手段,它的轉化率高,成本低。其結局,對小米公司還有使用機器的客戶都是好的。

不知道你是否認可這個回答呢?歡迎關注我,謝謝


周鵬御創投說


注意到已經有近40個跟帖了,那我就從我使用(或曾經使用過)的手機來回應一下吧。

可能是因為長久混跡華爾街的關係,雖然最初使用過諾基亞手機,從911之後便一直使用BlackBerry(黑莓手機),已經快20年了。

2001年(18、9年前),911恐襲一下癱瘓了紐約的通信網絡,除了黑莓還在正常工作,其他手機都成了擺設,我的手機也打不通了。

從世貿北樓80層逃下來二、三分鐘之後,大樓就倒塌了,我與死神擦肩而過。我逃出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想立刻給我太太小玲去電話,告知平安,以免她著急,更怕她來到世貿現場,太危險了。可是,那時我用的是AT&T,手機打不通了。

第二天,我就換了黑莓手機。又過了兩年,我升任華爾街投行的VP,公司開始就配給工作手機——黑莓,一直使用到今。

迄今,我用過黑莓機型有:857,5810、9900、Passport,剛換了BlackBerry KEY2…

普遍認為,黑莓雖然不如蘋果,或安卓手機好用,但黑莓手機依然是最合適的工作手機,如保密性能最佳。

順便提一下,黑莓“最出風頭”是在奧巴馬時期。還在競選期時,奧巴馬的助理不用每天準備厚厚的紙質報告,而是將一些關鍵信息摘要,再通過電子郵件發送到他的黑莓手機裡。勝選當天,用來群發感謝信的,也是他的黑莓手機。

正當奧巴馬準備入主白宮時,特勤部門以安全為由,要求他交出黑莓手機。但在奧巴馬的堅持下,最終他保住了黑莓使用權,得到了一部定製黑莓手機。

安德魯王子在英國女王 83 歲那年送了她一臺黑莓,還在整個王室架設了黑莓郵件服務。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則做了些不好的示範,他在與教皇會面時忍不住看了眼黑莓,據說在另一頭聯繫他的,正是他年輕貌美的模特妻子布呂尼。

黑莓就是這樣從政商舞臺起步,緊接著席捲了所有的人。

它能讓用戶時刻在線、高效溝通。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如果一家公司沒人用黑莓,那他們的業務肯定好不到哪去”。

那時,還流行過一個新名詞,專門用來形容黑莓對人們的影響——Crackberry(癮莓)。

黑莓廣泛的社會效應,使它從一種通訊設備,上升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從當年大火的美劇《越獄》,再到手持黑莓出鏡的明星,所有這些,都構成了大家對黑莓的印象。

不好意思,談了這麼多黑莓,其實是為談小米鋪墊的,長久關注我(特別是國內)的網友都知道,其實,黑莓只是我的工作手機,平時,在日常生活之中,小米是我唯一使用的國產手機!

迄今,從小米4開始,我已經用過四部小米手機了,小米一出旗艦新款,我基本就會換(目前在用的是小米MIX2S,已經有點兒out了,我太太用的是小米9,還算比較新吧),下次回國就將換上小米10Pro,因我一般會滯後幾個月購買,所以,小米是否依舊“飢餓營銷”與我無瓜,哈哈。

而國產手機中為何選用小米呢,非常簡單:性價比最高,點到為止吧。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陳思進


小米手機飢餓營銷那也不奇怪,放眼整個世界所有電器設備,除國防高科技以外,大多數電器都處於飽和狀態,進了市區賣手機的商家店鋪到處都是,無論華為,蘋果,小米都不缺貨,而商家也在較盡腦汁,不斷換代,小米也不例外,要想不處於飢餓營銷,就要有壓倒性的優勢,從質量到價格,而一般手機剛上手都得用三年左右,追機族不斷更新必竟是少數,工薪階層沒有理去不斷換機,這都有個過程,華為,蘋果也不例外,小米又能好到哪裡去,喜歡小米的用戶也不會一出新產品就換機,所以說這屬於正常現象,今後的手機市場然會是一場商業大戰,而是國際性的,一個品牌能站穩市場上二十年不倒己是很不錯,產品質量與營銷手段也密不可分,這僅個人看法,再見!





9紫氣東來


飢餓營銷,通俗來講就是讓供應的產品減少,從而讓消費者們需求變高,造成一種供不應求的假象。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們反而更想要得到這類產品。

我們常說,“物以稀為貴。”一旦產品的供應數量變少,那麼產品本身的附加值就上升了。

1、優點:

可以強化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可以放大產品及品牌的號召力

有利於企業獲得穩定的收益

有利於維護品牌形象

2、缺點:

會損害企業誠信形象

會消耗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

拉長了產品的銷售週期

小米的“飢餓營銷”我覺得應該不想在中端機市場發展,想更上一層樓去往高端機發展。

小米以前價格一便宜為主讓所有人都買得起智能機,現在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低端機的市場發展了很多年有了一定的穩定,然而高端機市場卻還是空白。


清風欲滿樓


其實這與小米公司的運營模式以及總體規劃有關。首先小米不像華為、三星一樣,自己掌握著核心科技,同時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生產鏈,雖然有些零件還需進口,但這並非影響著手機生產的進度,所以說,小米與其相比那有云泥之別。小米其實就像是一個組裝公司一樣,依靠著供應商進行著零件的獲取,這就不如自家的生產商來得痛快,通過組裝來銷售,這樣的方式可以去掉生產成本和微薄的利潤使得手機價格會更加便宜,這就有了小米的性價比,用低價體驗高旗艦機,當然這與小米是個良心公司還是密不可分的。



小曉韓


由於目前的疫情,這些手機至少是1月20號以前生產的,也就是說,這次小米在手機發佈一個月以前就已經開始備貨了,正常情況下,2月初放完年假到14號開售的半個月,至少生產幾十萬臺是有的,只是這次疫情太突然,完全打亂了生產計劃,否則這次應該能比較大量的現貨。

現在市場上什麼不缺貨?情況特殊,拿這些來黑小米現貨就沒意思了。


經典懷舊影視音樂


各個𠂆家都有自己的營銷策略,尤其是在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很快的情況下,手機更是搶跑在前頭,每一個新的產品上市,都會對同行造成威脅,競爭相當激烈。商場如戰場,要想在商場上站穩腳跟,就必須保證自己的產品始終處於優勢,在任何情況下能夠與別人一決高低。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不同品牌的手機適合不同的人群。我就是一直在用小米手機,已經用了三個。小米手機的性價比高,口碑好,是良心廠家,值得信賴。


閒客193223645


國產手機要與國際大品牌手機搶佔市場份額,靠的並不是營銷手段而是產品自身,只有更加穩定的性能,更加先進技術才可以贏得市場的口碑。不管是什麼商家只有誠信,不誇大、不偷工減料、不以次充好都會得到市場的認可。


裱花師的日記


因為華為手機己經成為國內老大,甚至是世界老大,不僅小米飢餓營銷,恐怕蘋果也要飢餓營銷了,這是科技在發展,華為在努力在創新,奮鬥的結果是力壓群雄,不管國內還是世界上統統被華為打趴下。


閱盡天下事從容笑相對


飢餓營銷是好多公司常用的一種營銷手段。最典型的就是蘋果公司在我國實行的飢餓營銷手段。新上市一款產品在一個地區發行的數量故意有限,造成一種供不應求的場面,用經濟術語來說就是賣方市場,這是一種對企業和公司有利的,而對廣大消費者不利的!小米十pro實行的飢餓營銷手段怎麼說呢?之所以使用這樣的營銷手段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民以食為天,企業也是靠利益靠經濟收益為生的。只能說廣大消費者在選購手機的時候還是要看清楚自己的實質需求,從而理性消費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